高中语文第3单元北宋的旧曲新声课时分层作业9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蚜

上传人:tang****xu2 文档编号:127248270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第3单元北宋的旧曲新声课时分层作业9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蚜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第3单元北宋的旧曲新声课时分层作业9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蚜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第3单元北宋的旧曲新声课时分层作业9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蚜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第3单元北宋的旧曲新声课时分层作业9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蚜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第3单元北宋的旧曲新声课时分层作业9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蚜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第3单元北宋的旧曲新声课时分层作业9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第3单元北宋的旧曲新声课时分层作业9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蚜(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分层作业9 王安石 桂枝香(登临送目)一、基础运用层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61612059】A船棹(no)如簇(c)澄江(chn) 鹭起(l)B旷古(kun) 亘古(n)委琐(su) 漫嗟(ji)C栖居(x) 屹然(y)悲怆(chun) 拜谒(y)D凝绿(nn) 笨拙(zhu)惦记(din) 埋怨(mn)BA项,船棹(zho);C项,栖居(q);D项,笨拙(zhu)。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翠峰如簇 簇:聚积B千里澄江似练 练:绸缎C但寒烟衰草凝绿 但:但是D征帆去棹 棹:船桨CC项,但:只有。3下列对桂枝香金陵怀古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导学号:

2、61612060】A上片前三句,点出词人的立足点、地点、季节,为全词设置出悲凉的气氛。B上片末三句,以水中的彩舟、江洲中的白鹭,展现了金陵多姿多彩的美景。C下片起句,“念往昔繁华竞逐”,总结上片内容,并引起下文。D下片中“繁华竞逐”四字道出了六朝更替的根本原因。CC项,“总结上片内容”错误。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61612061】A词始于唐,盛于宋。因其由诗歌发展而来,故称诗余;因其先有曲调,后有文辞,又称曲子词;因句式长短不一,故又称长短句。B词,每首皆有调名,称词调(词牌)。每调的片数、句数、字数、用韵、字的平仄,都有一定的格式,即“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

3、定声”。C按字数的多少,词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种,58字以内为小令,如如梦令;5990字为中调,如一剪梅;91字以上为长调,如雨霖铃。D宋词习惯上分为婉约和豪放两派:前者风格婉约清丽,代表作家有柳永、李清照、姜夔等;后者风格豪迈奔放,代表作家有李煜、苏轼、辛弃疾等。DD项,李煜当属婉约派词人,且应为南唐后主,并非宋代人。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导学号:61612062】(1)桂枝香金陵怀古中从总体上写金陵的山川形势,更给全词描绘出一个广阔的背景的句子是“_,_”。(2)桂枝香金陵怀古中批判千古以来文人骚客面对金陵山川只知慨叹朝代的兴亡,未能跳出荣辱的小圈子的句子是“_,_”。(3)

4、桂枝香金陵怀古中“_,_,_”化用了杜牧泊秦淮的诗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答案】(1)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2)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3)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6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诗的通俗并不等同于庸俗,他是平易浅显,晓畅易懂的一种境界。_。惠洪冷斋夜话云:“白乐天每作诗,令老妪解之。问曰:解否?妪曰解,则录之,不解则易之。”王安石称誉白居易诗的通俗为“白俚”。_。唐代李绅的诗悯农何其通俗!又何其朴素!但通俗又不等于朴素,白居易的忆江南就于通俗之见绮丽。_。“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5、这两句诗又道出了通俗的秘密。_【解析】这段文字主要谈论的是白居易诗歌通俗的特点,所以第一句应该点明白居易诗歌的这一特点;结合“何其通俗!又何其朴素!但通俗又不等于朴素”可知第二句应该说明通俗朴素的关系;结尾进行总结,第三句应该填总结性的话语“可见通俗并非脱口而出”。【答案】居易有意识地追求通俗通俗是喜爱朴素的可见通俗并非脱口而出7请你用散文化的语言把“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一句所写之景描述出来。_【解析】解答时,要首先做到准确理解诗句的意思,再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诗句的意思表述出来。【答案】夕阳西下,阳光洒满江面,远远望去,帆影点点,近处,酒肆的青旗正迎着西风飘扬。二、阅读提升层8阅读

6、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导学号:61612063】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这几句,把地点、季节、景致的全貌乃至色彩、动态全都写了出来。B作者认为,六朝很快相继灭亡,皆因“豪华竞逐”“时时犹唱后庭遗曲”所致。C怀古一般都与“伤今”“伤己”相联系,词中“悲恨相续”就是这种情

7、绪在词中的典型反映。D“叹门外楼头”是形容亡国惨剧。语出杜牧“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说的是隋朝大将军韩擒虎已带兵来到金陵南门外,陈后主仍在和他的宠妃张丽华寻欢作乐。E这首词上片描写了登高所见到的金陵壮丽景色,下片慨叹六朝的兴亡。从全词的内容和情绪分析,此词的写作时间应在王安石变法遭受挫折、退隐金陵时。BCB项,亡国之时仍在寻欢作乐、唱后庭花的只是陈朝的后主陈叔宝,而不是“皆”“时时”。C项,“悲恨相续”,联系语言环境,说的是像陈后主这样的亡国悲剧连续发生,而不是作者“伤今”“伤己”的情绪的典型反映。(2)请对这首词的艺术特色进行赏析。_【解析】本题考察鉴赏诗歌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联系诗歌

8、内容,从表达技巧、表现手法等多个角度展开。【答案】此词怀古讽今,用含蓄的笔法点出宋王朝潜伏着很大的危机,表达了作者的忧国之情。上片借景抒情,用典贴切,既追忆历史往事,又处处联系现实,深刻地揭示了主题。此词不受当时绮靡风气的影响,笔力雄健,最后用无知商女还唱亡国之音作结,寓意深远,开拓了词的境界。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伤春怨王安石雨打江南树,一夜花开无数。绿叶渐成阴,下有游人归路。与君相逢处,不道春将暮。把酒祝东风,且莫恁注、匆匆去。【注】恁(nn):如此。(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句描写江南春雨;一个“打”字极富动感和力度,突出了狂风骤雨之残暴。B三、四

9、句进一步描写暮春景色:花期已过,绿叶成阴,树下有游人踏出的归路。C上阕描写江南春景,语言精练,形象鲜明,寥寥二十余字,便从初春写到暮春。D这首词上阕写景,下阕转入抒情,虽仅为一支小令,然章法谨严,结构精工。AA项,“突出了狂风骤雨之残暴”不恰当。这里的雨应是飘飘洒洒的细雨,是催开百花的及时雨。(2)词的下阕抒发了怎样的感情?用了怎样的手法?请结合具体语句简要赏析。_【解析】解答第一问,应结合下阕“相逢”“春将暮”“莫恁、匆匆去”等词语作相应概括。解答第二问,应从抒情的方式和修辞手法两个角度作分析。【答案】感情:抒发了词人与友人相逢的喜悦之情,对春已将暮惋惜、无奈之情,以及想留住春天的惜春之情、

10、伤春之感。手法:以“不道”二字直抒胸臆;以把酒祈祷东风的动作描写(或:拟人手法)来间接抒情。10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导学号:61612064】渔家傲王安石灯火已收正月半。山南山北花撩乱。闻说洊亭新水漫。骑款段。穿云入坞寻游伴。却拂僧床褰素幔。千岩万壑春风暖。一弄松声悲急管。吹梦断。西看窗日犹嫌短。(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上片写一次骑一驴春游,开头两句点明节令,描绘钟山春意盎然的景象。B定林寺左右,峰峦复沓,后环屏风,前障桂岭,其间云雾缭绕,跨驴绕行山径时要通过云层,故曰“穿云”。C“穿云入坞寻游伴”一句中连用“穿”“入”“寻”三个动词,充分表现了词人

11、寻春不到的焦急心情。D“僧床”“素幔”,写明作者生活的简陋贫穷,也突出了寄身山寺的无奈之情。E全篇即事写景,以白描手法勾勒,物象清幽,气韵萧散,这在充满脂腻粉香的北宋前期词坛上颇有一枝独秀的风致。CDC项,表现了词人一心寻春的浓厚游兴;D项,写明作者生活清寂素雅。(2)这首词体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态度?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_【解析】解答本题,应结合这首词上下两阕所描述的景象和内容作分析概括。【答案】词的上片词人访胜探幽,描绘钟山春意盎然的景象,体现了词人心闲意静、恬然自若,精神超然尘外的情感。下片写词人游兴已尽,回归山寺,沉入梦乡,却被犹呜咽悲鸣的松涛声惊醒,正隐隐透露了作者身虽幽闲而内心并不平静的情感状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