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考前一周自主复习语文5.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7245300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考前一周自主复习语文5.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考考前一周自主复习语文5.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考考前一周自主复习语文5.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考考前一周自主复习语文5.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考考前一周自主复习语文5.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考前一周自主复习语文5.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考前一周自主复习语文5.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考前一周自主复习语文(5)语文基础知识回顾古代诗歌中常见的语言风格语言风格特点示例豪迈雄奇 此种风格的诗,多用具有气势和节奏奔放的语言来塑造博大新奇的形象,营造恢弘阔远的意境,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别董大(唐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沉郁顿挫沉郁就是深沉蕴藉。沉郁的诗的作者似乎有千言万语积压在胸,而后沉吟再三,勃发于笔端。登高(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悲壮慷慨此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时感

2、时伤乱,忧国忧民,愤慨不平。书愤(宋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朴素自然其语言力求平淡,不追求词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中蕴含着深意。邯郸冬至夜思家(唐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婉约细腻这种风格往往体现出“曲、细、柔”的特点,曲径通幽,情调缠绵,表达感情细腻,细如抽丝。醉花阴(宋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含蓄委婉即含有深意,

3、藏而不露。这种风格往往不把意思直接说出来,而是藏在形象中,让读者自己展开想象,思而得之。夜雨寄北(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清新明丽这种风格往往用清雅秀丽的语言来营造优美的意境,表达怡然喜悦的感情。其艺术境界多如大雨过后的清清柳色、荷叶上颤动着的晶莹水珠。绝句(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幽默讽刺在诗中多指诙谐、风趣或辛辣的笔调和趣味。新沙 (唐陆龟蒙)渤澥声中涨小堤,官家知后海鸥知。蓬莱有路教人到,应亦年年税紫芝。诗歌抒情方式一览表抒情方式说明示例赏析直抒胸臆 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以第一人称“我”

4、为抒情主体,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诗句开门见山, 直叙登上高台后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怆凉意境,这意境引发了诗人感时伤事的情怀,想着天地悠悠之大,而人之渺小,不禁“独怆然而涕下”。借景抒情 借助于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的主观感情,往往使情感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深切动人。绝句二首(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诗人借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透露出了思归的感伤,以乐景写哀情。托物言志 不直接表露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寄兴等手法,把自某种理想、人格、观点寄托

5、在描摹的事物上,咏物与抒怀合二为一。蝉(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含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 借古讽今 诗人借助历史人物或事件影射、讽刺现实,抒发诗人自己的情感。台 城(刘禹锡)台城六代竟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前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做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用典抒情 借用典故来表

6、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个人愿望等。用典有时增加了诗歌的容量,使诗典雅耐读,富于文采;有时则是为了怀古伤今,咏史言志。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想当年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的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

7、写;“尽荠麦青青”是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对昔盛今衰的感慨。诗歌常用修辞手法一览表修辞手法说明示例赏析比喻比喻除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外,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望洞庭(刘禹锡)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诗歌巧妙地以 “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借代借用相关事物代替要表达的事物。可以使语言简练、含蓄,突现描写对象的特征,引发读者联想 。如梦令(李清照)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夸张为了表达某种强烈的

8、感情,突出事物的某个特征,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三万里”“五千仞”“上摩天”“泪尽”都是夸张,把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对苟且偷安、不去收复失地的求和派的愤懑,对遗民遭受的苦难的深切同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对偶把字数相等或大致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关的两个句子或短语对称地排列在一起 。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

9、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比拟又分为拟人和拟物。比拟能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更形象、生动,还可使诗人的表意更加丰富。新晴 (刘颁)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诗中将“南风”人格化,通过一系列动作描写,表现了久雨初晴后作者宁静恬适的心情,以及对南风“恶作剧”的亲切喜爱之情。列锦纯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图象,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天沙净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叠用九个名词,写出九种典型事物,展示了一幅野郊秋游图。景中含情,渲染出游子长

10、期羁旅在外,不得与家人团聚的郁闷悲苦。设问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清明(杜牧)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用一问一答的设问形式点出人物和地点,一幅充满春意和乡野情趣的画面跃然纸上。反问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题乌江亭(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双关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诗歌往往采用隐语、双关的修辞手法。竹枝词(刘禹锡)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写出一位沉浸在初恋中的少女微妙复

11、杂的心理诗歌常用表达技巧一览表表达技巧说明示例赏析表现手法衬托烘托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有正衬和反衬两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写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位。对比对照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凄凉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其中蕴含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象征

12、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李德裕登崖州城作)这两句描写青山环绕,层峦叠嶂,自己所处的郡城正在严密封锁,重重阻隔之中。象征了自己被政敌迫害的景况,书写思归不得的忧伤。起兴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关雎借雎鸟一声声的互相和鸣起兴,引起男子无限的情思。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巧妙的比

13、喻,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想象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的望洞庭)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渲染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首联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秋江景物的特点。白描用最朴素、最简练的笔墨,抓住对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物与景物的情态面貌。“父耕原上田,子斫山下荒。立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14、聂夷中田家)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在一起表达感情。“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是虚景,“今年今日”是实景,虚景有花有人,实景空余桃花,以虚衬实,意境凄美。动静结合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沙头宿鸟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刺鸣。”(杜甫漫成一首)第四句鱼跳的“动”更衬托出第三句景物的“静”。正侧结合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前两句主要是运用正面描写,表现其高峻奇伟之势:后两句则是用侧面描写烘托天姥山的高峻奇伟。细节描写用极细腻的笔法,精细 地描绘人或事。“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发又开封。”(张籍秋思)“行人临发又开封”这个细节显示出作者对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千言成语,唯恐遗漏了一句。- 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