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沁园春长沙课时训练苏教必修1.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7244486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沁园春长沙课时训练苏教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沁园春长沙课时训练苏教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沁园春长沙课时训练苏教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沁园春长沙课时训练苏教必修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沁园春长沙课时训练苏教必修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沁园春长沙课时训练苏教必修1.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更上一层楼筑基达标1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和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廖廓(lio ku) 苍茫 碧透 橘子州 百舸(g) 沉浮 携带 竟自由 峥嵘 遒劲 遏阻() 岁月稠惆怅(chng) 挥斥 激扬 万户候解析:A项“廖”应为“寥”,“州”应为“洲”。B项“竟”应为“竞”。D项“候”应为“侯”。答案:C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全、都)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广阔的天空)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失意、不如意)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意志、气概)解析:本题提醒我们注意准确理解词语的含义。“意气”一词要防止用今义释古义。答案:C3从语序的角度看,下列词句与

2、散文句式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A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B携来百侣曾游。 C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D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解析:词受格律的制约,与散文的句法有较大差别。按照散文语句,A项应写作“寒秋(季节,我)独立(于)北去(之)湘江(之)橘子洲头。”B项应写作“曾携百侣来游”。D项应写作“浪遏飞舟(之时,我们)到中流击水”。答案:C4下列词句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解析:诗歌的节奏有朗读节奏和意义节奏之分,朗读

3、诗歌按朗读节奏,理解诗句按意义节奏。一般情况下,朗读节奏和意义节奏是一致的。“问苍茫大地”一句,“问”是本句领起的动词,在“问”之后应该停顿。答案:D5从修辞角度看,与其他几句不同的一句是()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解析:修辞的角度是个笼统的概念,还可再下分。从句式的角度,A、C、D三项是对偶,B项是单句;从用字的角度,“江山”代国家,“万户侯”代军阀,“巫山云雨”代长江之水,而“银蛇”“蜡象”比喻白雪覆盖下的群山和原野。答案:B或D6在结构上,词的上、下片要注意巧妙地过渡,过渡的诗句称为“过片”,“过片”具有明显的承上启下的作

4、用。沁园春长沙一词的“过片”是()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解析:过片要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过片位于下片的开头。“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一个“游”字由独游过渡到众游,一个“忆”字巧妙地由昔游过渡到今游。A项虽然也由写景过渡到抒情,但位于上片之末而不位于下片之始,所以不能称之为过片。答案:C72010安徽高考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这项基金,是对公益林管理者发生的管理、抚育、保护和营造等支出给予一定补助的专项资金。 B六年间,我国航天技术完成了从单舱到三舱,从无人到有人,从“

5、一人一天”到“两人五天”的进步。 C目前,我市已作出规划,通过优惠的政策和到位的服务,多方引进资金,开拓经济发展的新途径。 D那些在各条战线上以积极进取、不折不挠对待生活和工作的人,才是我们尊敬和学习的对象。解析:A项应为“公益林管理者所发生的管理、抚育、保护和营造等支出的费用”。其中“管理、抚育、保护和营造”在逻辑上也有问题。B项“完成”与“进步”不搭配。D项应为“不折不挠的精神”。答案:C综合应用一、阅读理解(一)阅读沁园春长沙,完成810题。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物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

6、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8对“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一句语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独立”二字前置,开篇突兀,气势不凡,更突出了词人卓然傲立的形象。 B诗词中常出现因受韵律制约而倒置的句子,该句即是。 C这样的倒装在古诗词中很常见,也不见得有什么深意。D“橘子洲头”后置,意在将“头”字置于句末,以使它成为韵脚。解析:倒装是一种修辞,无论现代文还是古诗词,对文意和鉴赏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答案:C9下面对词语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红遍”“尽染”

7、所描绘的景物虽是深秋的,但“红”这一暖色给人以富于活力的壮美印象。 B“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击”字生动地塑造了雄鹰飞翔时迅猛有力拍打翅膀的形象;移用鸟儿飞翔的“翔”来代替“游”字,把游鱼在水中轻快自如的动作表现得极其生动传神。 C“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一设问含蓄地提出了革命领导权的问题。通过询问应由谁来主宰大自然的盛衰荣枯,表现了词人的博大胸怀。D“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遏”阻止之意。“浪遏飞舟”写风浪很大,都把行船阻挡了。解析:阻挡住行船的是游泳者击起的波浪。答案:D10下列朗读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B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C

8、忆往昔/峥嵘/岁月稠D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解析:“忆”所支配的对象包括全句,为了强调它,要单独停顿。答案:C(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112题。采桑子 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1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词的开头一句“人生易老天难老”带有大彻大悟的意味,可以想见这是词人登高望远所见。 B“岁岁重阳。今又重阳”表明了“人生易老”,流露出对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伤感之情。 C“黄花”即菊花,写菊只用一“香”字点出,显得明快利落。D全词仅“战地”二字透露出当时一点环境气息,不用笔墨渲染,这基于作者宽广阔大

9、的胸襟。解析:B项中“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未表明“伤感之情”,而是一种乐观精神。答案:B12自古吟秋多抒发凄凉、寂寞之情,毛泽东的这首词是否也是如此?试简要说明。解析:本题的关键是要对原诗作深入的了解和分析,对诗表现出来的情感尤其应该明确。答案:不是。这首词写的虽然也是肃杀的秋景,但表现的是乐观豪放之情,是对革命充满必胜信念之情。二、语言运用13看“北京奥运会会徽”图,请你以说明性的文字介绍它所表达的内容。答案:这个会徽表达了2008年奥运会的主题。2008年奥运会新会徽,将中国具有5 000多年历史的印章和书法等艺术形式与体育运动特征结合起来,巧妙地幻化成一个向前奔跑、迎接胜利的运动人形。这

10、一设计,凝聚了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文化的神韵。鲜红的色彩传达了中国文化特有的热情气氛。寓意丰富的图形,形如一个“京”字,表达了举办地的名称;也像一个冲向终点的运动员,体现了冲刺极限、创造辉煌的奥林匹克精神;又似一个载歌载舞中的人,表达了13亿中国人民对于奥林匹克运动的美好憧憬和欢迎八方宾客的热情与真诚。三、写作训练14这首词文笔洗练,自然有致,学习时要细心揣摩,咀嚼品味出其中的韵味。然后,请你课外阅读毛泽东的其他诗词,选择出你认为语言最有特色的三五句,略加赏析。写作提示:可以鉴赏一个富有表现力的词语,也可以鉴赏一个句子。注意结合整首诗词来理解、探究,切不可断章取义。精彩句子如: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长征);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蝶恋花答李淑一)4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