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我的呼吁课本阅读练习人教.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7243604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我的呼吁课本阅读练习人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我的呼吁课本阅读练习人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我的呼吁课本阅读练习人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我的呼吁课本阅读练习人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我的呼吁课本阅读练习人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我的呼吁课本阅读练习人教.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语文我的呼吁课本阅读练习(1)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3题。“我要呼吁全人类,重视尊重生命的伦理。这种伦理,反对将所有的生物分为有价值的与没有价值的、高等的与低等的。这种伦理否定这些分别,因为评断生物当中何者较有普遍妥当性所根据的标准,是以人类对于生物亲疏远近的观感为出发点的。这标准的是纯主观的,我们谁能确知这种生物本身有什么意义?对全世界又有何意义?这种分别必然产生一种见解,以为世上真有无价值的生物存在,我们可以随意破坏或者伤害它们。由于环境的关系,昆虫或原生动物往往被认为没有价值。但事实上,我们的直觉意识到自己是有生存意志的生命,环绕我们周围的,也是有生存意志的生命。这种对生命的全然

2、肯定是一种精神工作,有了这种认识,我们才能一改以往的生活态度,而开始尊重自己的生命,使其得到真正的价值。同时,获得这种想法的人会觉得需要对一切具有生存意志的生命采取尊重的态度,就像对自己一样。这时候,我们便进入另一种迥然不同的人生境界。”(我的呼吁节选)1.“这种分别必然产生一种见解”,其中的“分别”“见解”分别指什么?【解析】本题考查对句意的理解。这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句子。“分别”承前,“见解”启后。【答案】“分别”是指人类以自己的主观标准把所有的生物分别开来,分成有价值的与没有价值的、高等的与低等的。“见解”是指“世上真有无价值的生物存在”。2.“我们才能一改以往的生活态度。”这里“以往的生

3、活态度”是什么?【解析】考查对文中重要语句的理解。由文意看,这里的“生活态度”其实是指对生命的态度。“以往”的生活态度在前面的文字中。【答案】主观地认为世上真有无价值的生物存在,便随意破坏或伤害它们。3.我们怎样才能“进入另一种迥然不同的人生境界”?【解析】考查对文意的理解、概括能力。由文中的“同时”,可归纳出两点。【答案】尊重自己的生命;对一切具有生存意志的生命采取尊重的态度。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3题。今日,隐藏在欺瞒之后的暴行,正威胁着全世界,造成空前烦闷的气氛。虽然如此,我仍然确信真理、友好、仁爱、和气与善良是超越一切暴行的力量。只要有人始终充分地思考,并实践仁爱和真理,世界将属于

4、他。现世的一切暴力都有其自然的限制,早晚会产生和它同等或者超越它的对抗性暴力。可是良善所发挥的作用却是单纯而持续不断的。它不会产生使它自己停顿的危机,却能排除现有的危机,它能消除猜疑和误解。因此良善将建立无可动摇的基础,而追求良善是最有效的努力。一个人在世间所作的善行,会影响他人的心理和思想。我们最愚昧的错误就是不肯认真去冒险为善。我们常常不能使用帮助我们千万倍力量的杠杆,却想移动重物。1.本段文字中,作者表达的最重要的理念是什么?【解析】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本段主要讲了良善的作用、意义。主旨句是第二句。【答案】真理、友好、仁爱、和气与善良是超越一切暴行的力量(或:良善是超越一切暴行的力量)。

5、2.从本段看,作者认为“良善”与“暴力”最主要的区别是什么?【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现世的一切暴力都有其自然的限制,早晚会产生和它同等或者超越它的对抗性暴力。”即一切暴力都会引发“对抗”或危机。再结合良善发挥的作用,不难得出答案。【答案】“暴力”早晚引发“对抗”或危机,“良善”却能解除现有的危机。3.本段末句中,“杠杆”一词喻指什么?【解析】本题考查对重点词语的理解。本段话题中心即“良善”,特别阐述了“良善”的巨大作用。由此可知,“杠杆”喻指良善。【答案】良善。(2)一、阅读下文,完成15题。我的“她”契诃夫我的父母和长官非常肯定地说,她比我出生早。我不知道他们说的是否正确,只知道我的

6、一生中没有哪一天我不属于她,不受她的驾驭。她日夜都不离开我,我也没有打算立刻躲开她,因此,我们之间的关系是紧密、牢固的但是,年轻的女读者,请不要忌妒这种令人感动的关系给我带来的只是不幸。首先,我的“她”日夜不离开我,不让我干活。她妨碍我读书、写字、散步、尽情地欣赏大自然的美我写这几行时,她就不断地推我的胳膊,像古代的克利奥佩特对待安东尼一样总在诱惑我上床。其次,她像法国的妓女一样毁坏了我。我为她、为她对我的依恋而牺牲了一切:前程、荣誉、舒适多亏她的关心,我穿的是破旧衣服,住的是旅馆的便宜房间,吃的是粗茶淡饭,用的是掺过水的墨水。她吞没了所有的一切,真是贪得无厌!我恨她、鄙视她我早就该同她离婚了

7、,但是直到现在还没有离掉,这并不是因为莫斯科的律师要收4000卢布的离婚手续费我们暂时还没有孩子您想知道她的名字吗?请您听着这个名字富有诗意,与莉利亚、廖利亚和奈利亚(“懒惰”一词的几种相似发音)相似她叫懒惰。1.作者全文用了什么手法?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解析】文章中把一种坏习惯用第三人称“她”来写,赋于“她”人的动作、意念,是拟人手法。这就使本来严肃、平淡的话题变得亲切、自然、饶有情趣、引人入胜。【答案】拟人手法。亲切、自然、富有情趣。2.作者为何那么详细地写那些细节?为何用繁笔泼墨?【解析】从细节描写的作用和繁笔的表达效果去分析解答。【答案】详写生活中看得到的细节,目的是使表达更真实更生

8、动。如果用简笔则难以让人具体了解她的危害。3.“懒惰”的特点是什么?请根据文章概括。【解析】解答此题,牵涉到对层次的划分,层意的归纳。全文可分为三个层次,开头至“关系是紧密的、牢固的”,写懒惰的第一个特点:出生早、与人关系密切;“但是真是贪得无厌”,写懒惰的第二个特点:给人带来不幸、妨碍学习、生活、工作;最后一层写第三个特点:难以摆脱。【答案】出生早、与人关系密切;妨碍学习、生活、工作;难以摆脱。4.“她吞没了所有的一切”中“一切”指【解析】文中的“一切”当指代“首先是掺过水的墨水”中“我”的各项活动和追求。【答案】读书、写字、散步、欣赏大自然,前程、荣誉、舒适,生活,时间。5.读了此文有什么

9、感想?是不是应写点什么?【解析】根据懒惰的特点,看看自身是否存在这一坏习惯,今后应当如何克服。这应是发表感想的大体思路。【答案】(参考)“懒惰”是与生俱来的,俗话说:好逸恶劳乃人之本性。往往在不经意中,她会成为我们的“亲密伴侣”,也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她带给我们不幸,毁掉我们的学习、生活、前途。我们应该恨她、鄙视她,从而坚决地与她“离婚”!二、阅读下文,完成15题。美德源于“自私”?自达尔文的学说问世,生物学与探究人性发生了很多瓜葛。不少人自觉不自觉地认为进化理论印证了人本性自私这一古老的命题。“物竞天择”的概括说法把个体乃至物种之间的关系完全描述为竞争,把自身的存在和他物的存在对立起来,与17

10、世纪英国哲学家霍布斯笔下的所谓“自然状态”同出一辙。托亨赫胥黎1893年在题为进化与道德的演讲中表示反对“我们时代的狂热的个人主义企图在社会中实行类似于宏观自然界那套(竞争法则)”。但是,他着重地说明了自然界生存竞争中“无情的自我伸张”和“对所有竞争对象的排斥和践踏”,并说“道德过程是与它的抗争”,可见他认为自私自利不言而喻是符合“自然”的。后来更有些著名生物学家宣称说道德“是生物学进程中偶然生成的一种能力,极其蠢笨”,说我们要克服的,乃是“亿万年对自私的选择”。理查德道金斯(R.Dawkins)的颇有影响的自私的基因一书似乎更加强了“自私”说的势力。像其他许多人一样,道金斯先生并不欣赏自私和

11、狭隘,但想到主宰我们的是那些一门“心思”维护自身“权益”的基因,不免要喟然兴叹:“我们不过是求生存的机器是盲从于既定程序的机器人,我们的存在只是为了保存那些被称为基因的自私的分子。”以“科学”方式论证“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种种说法流传颇广,许多人或多或少都有耳闻。人们不太知道的是,另有一派生物学家认为德行也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他们认为:人类天性中一切在道德上美好的品性,如利他主义或不自私、爱心、慷慨、同情、感激、慈悲、合作精神、讲信义等等,其根本的心理基础也是自然选择所造成的进化过程的结果。这方面的专家麦特瑞德里(MRidley)1996年的新书美德之起源就持这种观点,用他的话说:“自私的基因

12、(可能)通过无私的个体来达到其目的。”他指出,因为具有感情和动机倾向的基因在人体内以复杂的方式结合,各种类型的个体都有可能出现。而具有坚实基因基础的心理倾向会渐渐成为造成进一步心理进化的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有关黑猩猩等类人猿群体的研究表明,人类最精妙的情感如恼怒、负疚、惭愧、感激、诚实、宽容等都可以被视为适应环境的特点。也许,进化论中的“美德”说和“自私”说一样难免有伪科学之嫌。从这些科学家的论证语言看,基因就像是一些精于计算效益的企业家或经济学家。这未免太“现代”了一点。人们有理由怀疑这类科学理论在多大程度上只是已有的社会和伦理观点的变调而已。但无论如何多一种说法毕竟有益处,因为听听专家

13、们论述美德是存在的必需,至少能使我们更看清形形色色的人性自私论的狭隘和偏颇。(选自1997年3月7日人民日报)1.对文中四处加点的“基因”作简要的解释。【解析】要准确解释四个“基因”的含义,可分析其前后的修饰成分。基因的修饰成分是“一门心思维护自身权益”,基因的修饰成分是“自私”,可知含义相同;基因的修饰成分是“具有感情和动机倾向”,基因“是一些精于计算效益的企业家和经济学家”,可知同义。【答案】相同,仅指遗传因素中的“自私的分子”。相同,泛指各种遗传因素。2.赫胥黎所说的“道德过程是与它的抗争”中的“它”指代的是什么?【解析】代词“它”所指代的内容应当是上文中赫胥黎“着重说明”的内容。【答案

14、】自然界生存竞争中“无情的自我伸张”和“对所有竞争对象的排斥和践踏”。3.麦特瑞德里的“美德起源”说的核心是什么?【解析】由第3、4两段内容可知,麦特瑞德里认为德行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自私的基因通过无私的个体来达到其目的。”可见,归根结蒂,他认为美德起源的核心是:美德源于自私。【答案】美德源于自私。4.作者认为“形形色色的人性自私论”是“狭隘和偏颇”的,其原因是什么?【解析】第二段的第一、二两句话应是“自私说”和“美德说”的总起,概括了二者“狭隘和偏颇”的原因。【答案】人性自私论者只看到竞争的一面,忽视了相互依存的一面;只看到对立的一面,忽视了统一的一面。5.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15、)A.赫胥黎等许多科学家都认为人的自私本性是“物竞天择”的结果,而达尔文的学说则在客观上印证了这一观点。B.麦特瑞德里认为自私的基因是通过无私的个体来达到目的的。C.作者认为,基因并不像一些精于计算效益的企业家或经济学家。D.第二段作者“以科学方式论证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种种说法流传颇广”,这里的“科学”当指达尔文学说。E.麦特瑞德里的“美德起源”说认为德行也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本文作者并未完全否定这一观点。【解析】由文意看,是不少人“自觉不自觉地认为进化论印证了人本性自私”这一命题,并非真的是达尔文学说在客观上印证了这一点,A错;麦特瑞德里认为自私的基因可能通过无私的个体来达到目的,B项把可能说成肯定,不合文意;文中说“以科学方式论证”“科学”加了引号,表明它是伪科学,并非真正是达尔文学说,故D错。【答案】CE用心 爱心 专心 116号编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