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全国卷ⅡB卷071301215.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7241366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全国卷ⅡB卷071301215.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全国卷ⅡB卷071301215.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全国卷ⅡB卷071301215.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全国卷ⅡB卷071301215.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全国卷ⅡB卷071301215.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全国卷ⅡB卷071301215.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全国卷ⅡB卷071301215.doc(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全国卷,B卷)(考试时间:150分钟,分数: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散文是一个现代建构,不是自古就有的。中国的文学,本来是一个“文”的传统,到了现代,小说和诗充分完成率现代转型,但是散文的现代性转型还没有完成。要我看,现代以来最伟大的散文家只有一人,就是鲁迅。在鲁迅的手里,散文真正变成了一个强有力地表达现代人复杂经验的文体,比如他的杂文、他的野草。可惜,鲁迅之后几乎是后无来者。我现在每逢写散文,要给自己立一个规矩,尽量不要带古人腔,甚至不要带文人气

2、那些在散文传统中深深积淀着的陈陈相因的文人气的东西,那些从古典散文传统中因袭下来的腔调、笔法。每当提笔之前对自己有个建议,要写现代的散文,要让散文表达现代的真实的复杂经验。我们还不习惯在散文中表达这些。我们很容易就被沉重的“文”的传统裹挟,使文章变得优雅、平滑、顺溜、好看,但是,是假的。散文作为一种认识自我和表达世界的方式,作为一种有意义的文学形式,它的前途就在于完成现代性转型,真正地面对书写的难度。当你有苏东坡等古人附体的时候,书写是没有难度的,但是当你要面对此时此刻的真实感受,在这个感受中确定生活的意义,把它的复杂性写得清澈,这是多么难的一件事,但是就要做。说到底,“文”有两层意思,一个是

3、广大无边的“文”;另一个是这个小小的文学的散文,文学的散文实际上也是广大无边的“文”的一部分。所以文学的散文承担着责任,就是要能够真实地穿透陈陈相因的东西,真实地书写自身、书写这个世界,在这个意义上说,散文是承担着先锋的、探索的责任。在我们的散文中充斥着套话、老调子,我们的那些各种各样的文章,可能同有此病。散文的真理也就是那么两句。第一句,孔子说的“辞达”;第二句叫“惟陈言之务去”。我们不可能做到绝对的“惟陈言之务去”,要害不在于是否是陈言,要害在于我们要做个“新锐作家”。以前别人没有感受到的、没有说过的,“新锐作家”现在要想办法把它说出来,给它形式,给它逻辑,最后把它形成一篇文章。如果能够克

4、服这个难度,你得到的一定是一篇值得写的文章。你不仅得到了一篇文章,你也在这个写的过程中,更有力、更准确、更深入地认识了自己,或者认识了事物。因为,无论是自己还是事物,它的真相其实都是隐藏在你那个说不出来、表达困难的地方,你把它说不出来,那你的道行、眼光和本事就都长了一层。每一个写作者,都应该努力做到“辞达”,努力力做到直接地、有力地、清晰地、有逻辑地把自己生命里和世界里那些难以表达的东西表达清楚,这就是现代的散文。(选自李敬泽面对散文书写的难度,有刪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真实地书写自身复杂经验、书写这个世界的散文不是自古就有的,它需要进行漫长的现代性转型。B

5、如果散文是一种强有力地表达现代人复杂经验的文体,那么鲁迅是现代以来唯一最伟大的散文家。C作者认为,借鉴古代散文传统的散文就不难写作,独抒性灵、“我手写我心”的现代散文就难写。D散文的难度在于逻辑清晰地把作者自己生命里和世界里那些难以表达的东西直接而有力地写清楚。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重新定义了现代散文,强调散文承担着先锋的、探索的责任,应表达现代的真实的复杂经验。B开头摆出散文尚未完成现代性转型的问题,中间依次分析其原因和病症,最后提出了解决的办法。C至段主要运用了例证、对比论证分析当下散文写作的常见问题,呼吁写真实自然的现代散文。D最后两段主要运用了引用论证

6、来阐述观点,号召每个写作者都应努力做到“辞达”和“务去陈言”。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果不扬弃古代散文中“文”的传统,不表达现代人的真切体验,就难以完成散文的现代性转型。B因为散文背负着最深厚的“文”的传统,一些散文充斥着套话、老调子,所以散文转型任重道远。C只要散文创作汲取传统中的腔调、笔法和文人气,写得优雅、平滑、顺溜、好看,那就是伪散文。D作家只有想人所未想、道人所未道,才能够写出一篇好文章,同时也能提升他自己的眼光和修养。【答案】1A2D3C【解析】点睛:考核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类试题,注意的错误主要是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曲解文意、答非所

7、问等类型。命题的方式经常是对文中相关概念的要点进行组合,或对文中的句子进行转换,或是改变文中句子之间的关系。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的论证分析理解类试题,考生要注意从论证方法和论证的观点态度上作答本题。D曲解文意。原文第段说,“我们不可能做到绝对的惟陈言之务去要害不在于是否是陈言”。3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C说法绝对。作者是现身说法,谈现代的散文应该怎样来写。原文说,“我现在每逢写散文,要给自己立一个规矩,尽量不要带古人腔,甚至不要带文人气那些在散文传统中深深积淀着的陈陈相因的文人气的东西,那些从古典散文传统中因袭下来的腔调、笔法”。指出“我们很容

8、易就被沉重的文的传统裹挟,使文章变得优雅、平滑、顺溜、好看,但那是假的”。(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我听到了谁的歌声索布日嘎之夜鲍尔吉原野我的心是一块顽石,在泥泞、雾霾中泡过好多年。这样的心常常听不到草叶在微风里细碎的摩擦音。今年的农历六月十九,我被邀请参加索布日嘎镇吉布吐村祭拜村庄敖包的仪式。我们凌晨三点钟出发,走了一段时间,车停了,可能停在山脚下,抬头却辨不清山峰与夜空的分割处。我被扶上一台摩托的后座,抱住驾驶员的腰。摩托突突行进,我听到黑暗中有许多摩托轰鸣前进。摩托驮着我们爬上跃下,在冲过浅浅的河流之后停了下来。这时影影绰绰看见许多人,却看

9、不清面孔和衣服。我们登上一座不太高的小山,一座敖包矗立眼前,上面系着飘动的哈达。全村的男人环立敖包前,他们穿着整齐的蒙古袍,戴帽子,脸膛肃穆坚毅。他们的面色好像比夜色还要黑,只有眼睛和鼻梁反光。村里的敖包长宣读祭文,祈求敖包神灵庇佑村子人畜平安,风调雨顺。我们全体俯身跪拜,起身献上自己所带的祭品。拜过,我取一点奶豆腐带给父母吃,用我爸的话说“山神吃剩下的东西,人吃了最好”。站在山上转身看,仿佛就在转身的一瞬间,天亮了许多。我身边的村民笑眯眯地互致问候,他们变得轻松而欣慰。下了山,略多的光线让我看到牧民身穿的蒙古袍有多华丽:海蓝色蒙古袍上的银白团花和橙色的腰带,灰色蒙古袍大襟的桔红滚边。他们的英

10、武气质和服饰在大自然中更显出恰当。而我想到一个村的男人们穿着华丽的衣着在夜色里穿行,该有多么诚恳,携带着他们自己才知道的美,让敖包神多么欢喜。大地啊,你有多少我所看不到的美,坚定地、默默地发生,它们发生在事物的肌理内部,而不是表演。也是在索布日嘎,几天前,镇里的蒙古族职员组织了一场野餐会。他们在一棵枝叶繁盛的黑桦树下面等我,他们大多三四十岁,带着家属孩子。他们并不说什么,却用眼光亲切地注视我,仿佛眼光是一块布,轻轻擦去我脸上的尘埃。蒙古族人口少,同胞为他们自己民族能出一个作家而高兴,这是这么多双目光交织的眼睛送给我的信息。我很惭愧,我还没达到让这些纯真的目光褒奖的程度,但又没法解释,只好看周围

11、景物。那一边山峦俊秀,这一边草场宽广。蒙古黄榆沿河边生长,如同河流的卫士,保护着它的清澈。黑桦树下面歌声响起来了诺思吉雅,所有的人都在唱,他们的眼睛看着树,看着山,看着虚空,仿佛那里写着歌词“海青河水长又长”一遍唱完,再唱一遍。他们用嗓音不断往歌的火堆里添柴,不让它熄灭。这情形特别像海浪一遍遍冲刷堤岸,洗刷着我的心。他们怎么知道我需要洗礼?“吾欲仁,斯仁近矣。”歌罢,一个小女孩用蒙古语朗诵了一首诗,诗中说“这座山哪管只有牛粪那么大,也值得跪拜,因为这是我们的土地。”她以稚嫩的嗓音念出这么诚恳的诗句,态度却坚定,竟使我老泪纵横。我怕在别人面前流泪,可在这样的旷野里,我能躲到哪里流泪呢?谁让你遇到

12、这样的歌声和这样的诗呢?高林艾里是一个村的名字,意谓河的村这真是一个好名字,我参加了一场牧民为我举办的篝火晚会。听说这是为我办的,我真是惭愧至极。那是在山坡上,村民几乎从山的各个方向走向篝火,他们好奇地看我。一些孩子大胆地与我交谈,他们读过内教版蒙汉文课本收录的我的作品。我觉得更值得一说的是这里的夜色珐琅色深蓝的夜空下,山坡上卧满牧归的羊,如石羊。篝火烧起来,有一人高,众多火星往更高处蹦跳。村民们用胸膛迎着火歌唱,高音冲向旷野回不来了,低音被火吸走。我走到山坡看篝火和火边的人群,远处有山的暗影,被搅碎的月色在白白的河水里流淌。我忽然问自己,这是哪里?我是谁?我真忘了自己是谁,忽然感到写作跟做一

13、个淳朴的人相比真是微不足道,到牧区来找写作资源更是卑俗至极。人不写作也能活着,而活着值得做的事是清洗自己,我不想当我了,想变成牧民,放牧、接羔、打草,在篝火边和黑桦树下唱歌,变成脸色黝黑、鼻梁和眼睛反光的人。长生天保佑所有诚实和善良的人。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以歌声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分别写到了野餐会、篝火晚会上牧民的歌声,还有蒙古族小女孩朗诵的蒙古语诗歌。B在祭拜敖包后村民们变得轻松、欣慰,与祭拜之前肃穆坚毅的神情形成鲜明对比,这是因为他们完成了一项庄严而重要的使命。C本文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有生动的记叙,有工笔式细腻的描写,也有适时的哲理性

14、议论,更有源自内心深处的真诚情感的流露。D文章结尾作者对自己进行了深刻的反省:不应关注写作,更不该到牧区体验生活,因为写作是微不足道的事,做一个淳朴、善良的人就够了。5第一自然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6分)6作者分别选取了“祭敖包”“ 野餐会”“ 篝火晚会”三个场景,这样安排有何用意?(6分)【答案】4D5表明自己在世俗的浸染中变得麻木迟钝,甚至带上了尘垢,需要接受洗礼,为后文听到歌声、接受洗礼做铺垫。结构上,呼应题目。 6从不同角度表现自己接受洗礼,三个场景分别从神、自然、人三个角度接受洗礼。三个场景层层深入,由受感染到接受洗礼,再到完成洗礼,想变成淳朴的牧民。这样安排使文章内容丰富,很好的体

15、现了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解析】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段落(语句)的作用,解答时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个层面思考。本题主要考查开头段落的作用,散文开头的作用一般有: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统摄全篇;上下文形成对照;渲染气氛;奠定基调;揭示主题等。本文开头第一段只有两句话“我的心是一块顽石,在泥泞、雾霾中泡过好多年。这样的心常常听不到草叶在微风里细碎的摩擦音”,这句话主要是表明自己在世俗的浸染中变得麻木迟钝,甚至带上了尘垢。而文章后面主要描写了自己参加野餐会、篝火晚会、朗诵诗会的情景,由受感染到接受洗礼,再到完成洗礼,想变成淳朴的牧民的过程,可见第一段在结构上是为后文听到歌声、接受洗礼做铺垫;同时也与题目相呼应。点睛:考查段落(语句)的作用解答时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个层面思考(有些时候也要注意语言表达)。内容:写了什么,选材有什么独特之处),形式(写作方法,语言特色,修辞),感情(文章的社会价值、意义作用等); 其中结构上的作用有:结合段落位置及在文章中所起作用作答。开头段:开门见山,开篇点题;总领下文,统摄全篇;为下文作铺垫;揭示主题;上下文形成对照、呼应;渲染气氛,奠定基调(写景);埋下伏笔,设置悬念(小说);中间段:承上启下(概括上文某一内容,引起对下文的什么内容的叙写);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埋下伏笔;铺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