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高三语文第四次联考试卷.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7241324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高三语文第四次联考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湖北高三语文第四次联考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湖北高三语文第四次联考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湖北高三语文第四次联考试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湖北高三语文第四次联考试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北高三语文第四次联考试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高三语文第四次联考试卷.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湖北省2007届高三语文第四次联考试卷 武汉市江夏一中 赵孝云 提供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1卷和第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卷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卷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2006年考试大纲所规定的内容。 第I卷 (选择题 共36分)一、(1 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露天露脸 咀嚼咬文嚼字 奴衍塞责不塞不流 B湖泊漂泊 曝光一曝十寒 屡见不鲜鲜有其匹 c:屏障屏除 地壳金蝉脱壳 螳臂当车安步当车 D薄弱单薄2 阿谀刚直不阿 无色无臭乳臭未干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艳羡 洞悉 画虎类犬 避其锐气击其

2、惰归 B忖度 污诟 赴汤蹈火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C描摩 发轫 摩肩接踵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D反恐 缱绻 稳操胜卷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其中所收藏的埃及、希腊、罗马古文物不可胜数,所收藏的名画只有巴黎的罗浮宫可与其分庭抗礼。 B你请我下个月到贵校作学术报告,我刚动过手术,行动不便,你这个不情之请让我很为难。 C如果我们抱残守缺,在创作上不能积极创新,我担心有一天我们的孩子将把童话弃如敝屣。 D在学习上也是这样,吃别人嚼过的馍不香,要善于动脑筋,师心自用,才能学深学透。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新浪网今天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等离子电视和

3、钻石项链、高端手机和名牌服装之间,有超过四分之三的女性选择了前者,这说明女性更喜欢科技含量高的产品 B剧组全体人员经过一个月的精心策划、埋头苦干,一部情节新奇、演员演技娴熟的二十集电视连续剧终于和广大观众见了面,观众对这部电视剧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C因为手机携带方便,阅读手机小说又可以不论场所,所以手机小说便在世界许多地方的年轻人中迅速普及开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在手机那窄小的屏幕上阅读小说。 D心理学认为,阅读不仅能使人增加知识和修养,而且还能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一个人的性格,如喜欢阅读科幻小说的人,富有想象力和创造性,喜欢刺激和冒险。5下列对报刊广告词的点评,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家庭中医药:健

4、康在这里等候,生命在这里延伸! “等候”运用拟人的修辞格,写出了家庭中医药对人们健康的贴心关怀,“延伸”又化抽象的“生命”为形象,写出了家庭中医药对人们延年益寿的功效。 B法制文萃报:好人得好报! 一语双关,既紧紧扣住了法制类报刊的内容,鼓励人们向善向美,远离罪恶,又宣传了报纸的高质量,劝人订“好”报。 C现代家庭:一册在手,一生牵手。 “一册”和“一生”构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现代家庭的质量之高;同时,又强调了现代家庭能使家庭和睦,家人一生牵手的功用。 D人间方圆:品人生苦辣酸甜,悟世间曲直方圆。 巧妙地把报刊的名称嵌入广告语中,构思精巧;对仗工整,既写出了人间方圆丰富的内容,又琅琅上口,易于

5、宣传。 二、(1 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陆游与江西诗派之关系 学术界长期流行的一种观点认为,陆游早年学诗于曾几,受江西诗风的影响,后来从军南郑,亲历战争生活,因而从江西诗派的形式主义影响中解脱出来,步入现实主义创作轨道。这种说法不能说没有一定的道理,诗人随着生活阅历的增加和创作实践经验的日趋丰富,诗歌风格发生某些变化是稂正常的。但是,诗风发生变化并不等于完全抛弃了原来的诗学主张。 江西诗派众多诗人是严守某种统一的诗法规范还是具有各自的创作方法并形成了不同的风格特点?江西诗派是一个凝固的诗人群体还是一个发展变化的群体?我认为,江西诗派自宗主黄庭坚起便倡导求新求变,如果

6、说黄庭坚在元祜(包括之前)的诗歌作品具有瘦硬、奇崛、拗峭等特征的话,在其贬官黔等地及以后的作品,则更注重诗歌的平淡之美。黄庭坚在给他外甥、学生的书信中,不止一次强调应多读古人书,在广泛吸取前人文学遗产的基础上推陈出新、自成一家。这种思想可以说贯穿了江西诗派的整个发展嬗变史。黄庭坚既讲法度,又推崇创新,二者并不矛盾,讲究法度并不等于死守法度,而应灵活运用。江西诗派作者吕本中深谙此理,于是提出“活法”说,进一步阐明了如何运用法度,亦即继承前人艺术规则的问题。“活法”说在南宋初年相当长的时期内影响巨大,成为诗坛上公认的艺术准则。 正是由于黄庭坚并不谨守褊狭的门户之见,所以其门人弟子都以求新求变为能事

7、。如徐俯曾答客书云:“涪翁之妙天下,君其问诸水滨;斯道之大域中,我独知之濠上。”(清波杂志卷5)对他人赞美他与黄庭坚的渊源颇为不乐,显然意欲自成一家。与徐俯交游甚密的韩驹也曾受知于山谷,晚年或置之江西诗社,却说:“我自学古人。”(周必大文忠集卷1 9)正是由于这种追求新变、力求自成一家的倾向使得江西诗派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风貌。吕本中提出“活法”说后,“活法”之说,一时盛行于南北宋之交的诗坛上,成为促进江西诗派发展变化的重要诗学思想。除诗歌发展本身的因素外,吕本中、曾几等江西后学都经历过“靖康之变”,社会环境和诗人心态与黄庭坚所处的北宋中期大不相同,创作方法与作品风格发生变化实属必然。 此足

8、以证明,将江西诗派视作一个远离生活,仅仅以雕镌文字、追求形式瘦硬拗峭的诗歌流派显然并不符合实际。既然江西诗派本身也处于一个不断嬗变的进程中,曾几又是陆游的授业恩师,则陆游与变化中的江西诗派有某种契合之处便决非无端臆测。 事实上,陆游终生持有强烈的爱国思想固然有多种原因,但曾几对他的影响绝对不可忽视。陆游晚年为曾几奏议稿作跋,追忆说:“绍兴末,贼亮入塞,时茶山先生居会稽禹迹精舍,某自敕局罢归,略无三日不时见。见必闻忧国之言。先生时年过七十,聚族百口,未尝以为忧,忧国而已。”(渭南文集卷3 O)在这篇短小的跋语中,陆游对曾几奏议稿的其他内容只字不提,唯独念念不忘恩师的这份爱国忧民之情,足证曾几此种

9、情怀对陆游的影响之大。 陆游在诗歌探索方面与江西诗派的契合,还可以从他对晚唐诗的态度窥见一二。剑南诗稿卷4 5追感往事云:“文章光焰伏不起,甚者自谓宗晚唐。欧曾不生二苏死,我欲痛哭天茫茫!”对当时崇尚晚唐诗歌的风气十分不满。而自黄庭坚以来,江西诗派对晚唐诗歌均评价甚低。凡此种种,都说明作为江西弟子的陆游与江西诗派的诗学祈向有着相当多的一致之处。 (摘自2006年第7期文史月刊)6从原文看,下列对“江西诗派”相关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西诗派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诗歌流派,它拥有众多的诗人,并且具有各自的创作方法并形成了不同的风格特点。 B江西诗派在整个发展嬗变史上,始终贯穿着多读古人书,

10、在广泛吸取前人文学遗产的基础上推陈出新、自成一家的思想。 C江西诗派是黄庭坚创立的,徐俯、韩驹、曾几、吕本中等都是江西诗派的门人弟子,尽管徐俯、韩驹都曾“欲自成一家”。 D江西诗派自创立时候起,就以吕本中提出的“活法”说作为重要的创作原则,倡导求新求变,力求自成一家。7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作者说明陆游和江西诗派有关系的一项是 A江西诗派本身处于一个不断嬗变的进程中。 B江西诗派作者曾几对陆游影响巨大。 C社会环境使陆游的创作方法与作品风格发生了变化。 D陆游和江西诗派一样,对晚唐诗歌均评价甚低。8下列说法中,与原文意思不相符合的一项是A长期以来,学术界认为陆游虽然早年受江西诗风的影响,但后来从江

11、西诗派的形式主义影响中解脱出来,步人了现实主义创作轨道。 B徐俯对他人赞美他与黄庭坚的渊源非常不乐,主要原因是他认为黄庭坚虽然是江西诗派的宗主,但诗学有限,不足以做他的老师。 C从江西诗派的发展实际情况来看,江西诗派并不是一个远离生活,仅仅以雕镌文字、追求形式瘦硬拗峭的诗歌流派。 D陆游晚年仍然念念不忘其师曾几的爱国忧民之情,这足以说明曾几的这种爱国情怀对陆游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9依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陆游能取得卓越的文学成就,曾几等江西诗派的诗人对他的哺育是主要原因。 B生活阅历的增加和创作经验的丰富可以使作家彻底改变原有的创作风格。 C虽然同属江西诗派,但黄庭坚、吕本

12、中、曾几等人的创作风格有可能不同。 D江西诗派的宗主黄庭坚后期的创作风格完全不同于其前期的创作风格。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送石昌言使北引 苏 洵 昌言举进士时,吾始数岁,未学也。忆与群儿戏先府君侧,昌言从旁取枣栗啖我。家居相近,又以亲戚故甚狎。昌言举进士,日有名。吾后渐长,亦稍知读书,学句读属对声律,未成而废。昌言闻吾废学,虽不言,察其意甚恨。后十余年,昌言及第第四人,守官四方,不相闻。吾日以壮大,乃能感悔,摧折复学。又数年,游京师,见昌言长安,相与劳苦,如平生欢;出文十数首,昌言甚喜称善。吾晚学无师,虽日为文,中甚自惭;及闻昌言说,乃颇自喜。 今十余年

13、,又来京师,而昌言官两制,乃为天子出使万里外强悍不屈之虏庭,建大旆,从骑数百,送车千乘,出都门,意气慨然。自思为儿时,见昌言先府君旁,安知其至此?富贵不足怪,吾于昌言独自有感也。大丈夫生不为将,得为使,折冲口舌之间足矣。 往年彭任从富公使还,为我言:“既出境,宿驿亭,闻介马数万骑驰过,剑槊相摩,终夜有声,从者怛然失色,及明,视道上马迹,尚心掉不自禁。”凡虏所以夸耀中国者,多此类也;中国之人不测也,故或至于震惧而失辞,以为夷狄笑。呜呼!何其不思之甚也!昔者奉春君使冒顿,壮士大马,皆匿不见,是以有平城之役。今之匈奴,吾知其无日能为也。孟子曰:“说大人者藐之。”况于夷狄!请以为赠。 (选自四部丛刊影

14、宋本嘉祜集卷十四)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昌言闻吾废学 废:停止 B闻介马数万骑驰过 介:铠甲 C尚心掉不自禁 掉:振奋 D中国之人不测也 测:观察11以下五句话,分别编为四组,能够体现昌言对我的学业关心鼓励的一组是 昌言从旁取枣栗啖我 家居相近,又以亲戚故甚狎 昌言闻吾废学,虽不言,察其意甚恨 出文十数首,昌言甚喜称善 及闻昌言说,乃颇自喜 A B C D12下列各项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追忆自己与石昌言既是近邻又是亲戚,且得到昌言的关心和鼓励,两人关系融洽,情感深厚。 B石昌言作为外交使节出使异域,苏洵为他身负外交重任而高兴,并流露出了对他在外交场合建立功勋的敬仰和赞颂。 C文章用奉春君出使冒顿的故事,劝喻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