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武汉江夏区山坡中学高三语文复习系列《 知能提升训练》3.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7241210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武汉江夏区山坡中学高三语文复习系列《 知能提升训练》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湖北武汉江夏区山坡中学高三语文复习系列《 知能提升训练》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湖北武汉江夏区山坡中学高三语文复习系列《 知能提升训练》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湖北武汉江夏区山坡中学高三语文复习系列《 知能提升训练》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湖北武汉江夏区山坡中学高三语文复习系列《 知能提升训练》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北武汉江夏区山坡中学高三语文复习系列《 知能提升训练》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武汉江夏区山坡中学高三语文复习系列《 知能提升训练》3.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山坡中学高三语文复习系列 知能提升训练31(2011大连高考适应性训练)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送韩十四江东觐省杜甫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我已无家寻弟妹, 君今何处访庭闱?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此别应须各努力, 故乡犹恐未同归。【注】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多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要经过此地。(1)这首诗的第三联运用了哪几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_【答案】以静衬动,“黄牛峡静滩声转”句以峡岸的静衬托江水的汹涌,

2、表现了对友人行程艰难的忧虑。寓情于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描写江边寒风中树影稀疏的凄凉之景,将因友人离去而孤寂伤感之情寄寓其中。虚实结合,“黄牛峡静滩声转”句虚写,是想象友人过黄牛峡时的情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是实写,写诗人在江边送别韩十四的情景。一虚一实,抒发了作者与友人离别之时的伤感。听觉与视觉相结合,“黄牛峡静滩声转”句作者从听觉角度描绘一路辗转旅途艰险的情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从视觉角度描绘当时的离别之景。(2)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中蕴含了诗人哪些情感?(6分)_【答案】诗歌首联“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写战乱导致生灵涂炭,“万事非”三字流露出作者的忧愤之情,表现出诗人深厚的

3、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三、四两句写送友人探亲,不由勾起诗人对亲人的怀念。表现了诗人对家破人散的孤寂哀痛之情。五、六两句,描写分手时诗人的遐想和怅惘,表现了对友人离去的惜别之情。尾联“此别应须各努力”表现作者对友人的勉励之情,“故乡犹恐未同归”隐隐露出诗人对未来的担忧之情。(答出三点即可)2(2011山西太原考前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初授官题高冠【注】草堂岑参三十始一命,宦情多欲阑。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注】高冠:山谷名。(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练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_【答案】第三联上下两句最精练传神的字分别是:

4、吞、醉。吞,表现谷水淹没山间小路、恣肆无拘的情态;醉,写出山花装点栏杆、旁若无人怒放的情态。两个字表现了高冠谷秀丽清幽的自然环境,表现了作者对原来隐逸生活的留恋之情。(2)尾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_【答案】尾联运用的表现手法是:用典、借代。用了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用“渔竿”来替代隐逸生活。表现了诗人为微官薄禄不得不割舍闲适自得的隐逸生活的矛盾心情。3(2011陕西靖边高考最后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的题目。【双调】雁儿落过得胜令送别刘致和风闹燕莺,丽日明桃杏。长江一线平,暮雨千山静。载酒送君行,折柳系离情。梦里思梁苑,花时别渭城。长亭,咫尺人孤零,愁听,阳

5、关第四声。【注】前四句是【雁儿落】,后八句是【得胜令】,因两调音律可以衔接,而作者填完前调意犹未尽,故兼而连带填后调,是谓“过”。梁苑:亦称梁园、兔园,汉梁孝王刘武所建园林,园内聚集着一班著名文士。(1)这首元曲前四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描述。_(2)这首曲词在抒发离人去后送别者凄凉惆怅的情感时运用了虚实结合与以景写情的手法,请结合曲句,就其中一种手法谈谈你的理解。_【答案】(1)描绘了风和日丽中莺歌燕舞、桃杏争芳,暮雨蒙蒙里江天一线、平静辽阔的江南春日画面。(2)虚实结合:前六句实写春日美景中饮酒送别的场景,后六句借助想象,写梦境中送别朋友的场景及朋友离去后自己的孤单愁苦,表达了自己

6、对朋友的不舍与思念。以景写情:曲子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明丽欢快的图景,以乐景写哀情,反衬送别者内心的凄凉悲苦;接着用“暮雨”“长亭”“阳关曲声”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惆怅寂寞的图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4(2011沈阳第三次教学质量监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野水孤舟梁栋前村雨过溪流乱,行路迷漫都间断。孤洲尽日少人来,小舟系在垂杨岸。主人空有济川心,坐见门前水日深。袖手归来茅屋下,任他鸥鸟自浮沈。【注】梁栋:咸淳四年进士。迁宝应簿,调钱塘仁和尉。宋亡,归武林闲处守道。此诗大约作于南宋灭亡之前。(1)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分析颔联的表现手法。_(2)全诗只字不提国势,但字里行间却充满作者对国势的

7、关注。颈联中的“空”和“坐见”在这方面用得极为传神,请结合诗句赏析。_【答案】(1)颔联写诗人的生活环境,景中含情。诗人身处与外界隔绝的孤洲,整天又没有来客造访,在河岸垂杨的幽淡背景上,只有水波轻轻拍打着一叶小舟。气氛幽冷,环境静寂。“洲”之“孤”与“舟”之“小”,可见诗人处境的凄苦和内心的孤寂。(2)“空”在此为“徒然,白白地”之意;“坐见”,即坐视,无可奈何之意。诗人虽然想乘舟渡河,无奈门前流水,水势有增无减,渡水的打算便成了泡影。南宋末年,国势飘摇,每况愈下,诗人即使有恢复中原,振兴国家的宏伟抱负,也完全没有施展的可能。在黑暗面前诗人深感自己的无能为力,“空”和“坐见”,传神地写出了诗人

8、心情的悲愤和无可奈何。5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宿济州西门外旅馆晁端友寒林残日欲栖乌,壁里青灯乍有无。小雨愔愔人假寐,卧听疲马啮残刍。【注】乌:乌鸦;愔愔:寂静无声。(1)诗中的“乌”和“马”两个意象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 _(2)诗的三、四两句,叶梦得石林诗话作“小雨愔愔人不寐,卧听羸马啮残蔬”。其中“不寐”与原诗“假寐”相比哪个更好?请简要说明理由。_【解析】(1)冬日黄昏,残晖笼罩着疏林,乌鸦欲归未归,构成了黯淡凄冷的意境,勾起了诗人无家可归的愁情。“卧听疲马啮残刍”,触动着诗人疲于奔波、深感孤寂的情怀,使诗人久久不能入眠。(2)用“假寐”更能体现孤寂冷落的意境,准确表现了诗人心绪

9、不宁、夜深难眠的凄苦心境。 【答案】(1)诗中的“乌”和“马”既是实景,又倾注着诗人的感情:乌鸦暮投林,而诗人却无家可归,疲马尚且夜不眠,人更是如此,“乌”和“马”,一反一正衬托了诗人奔波劳顿、凄风苦雨的人生漂泊之情。(2)“假寐”更好。“假寐”,即坐着打盹儿,表明诗人旅途劳顿,要睡又因心绪不宁,只得“假寐”,同时由本句的“坐”到第四句的“卧”,层次清楚。而“不寐”则与第四句“卧听”重复。(说“不寐”好,只要言之成理亦可)6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醉眠(宋)唐庚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余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1)请概括诗歌描写的形象。_(

10、2)本诗的“诗眼”是什么?请结合具体的诗句说明理由。_【解析】全诗通过诗人对醉眠过程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寂寞的情怀。诗歌以“醉眠”为题,描写了独酌醉眠梦醒的过程。“忘筌”用庄子“得鱼忘筌”的典故,表现乍得忽失的惆怅,有一种自嘲的意味,在这种幽默的调侃中,散发出淡淡的苦涩。第(1)题考查诗歌的形象。这首诗主要描写了一个饮者的形象,分析这个形象时要把握人物的思想情感第(2)题考查“诗眼”。所谓“诗眼”,指诗歌中提挈全篇、精炼传神的词语,诗眼往往最能表现诗歌的主题、诗人的情感。一般的解题思路是:分析诗歌表达的主题、诗人的情感,然后根据这些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情感的词语以确定诗眼,再分析诗眼使用的表达技巧,对诗歌主题、诗人情感的表达的作用。 【答案】(1)诗歌通过抒情主人公独酌、醉眠、梦醒的描写,刻画了一个怡然自得的饮者形象。 (2)“世味”。从首联中的“山静”“日长”等词可以看出诗人的寂寞;颈联中“门常掩”一词又透露出一种孤独之情;而“梦中频得句”的兴高采烈,则是一种心灵上的痛苦挣扎。7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宿洞霄宫【注】林逋秋山不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