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丹江口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重要教学细节的设计艺术《朗读教学的设计艺术》素材.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7240882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丹江口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重要教学细节的设计艺术《朗读教学的设计艺术》素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湖北丹江口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重要教学细节的设计艺术《朗读教学的设计艺术》素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湖北丹江口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重要教学细节的设计艺术《朗读教学的设计艺术》素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湖北丹江口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重要教学细节的设计艺术《朗读教学的设计艺术》素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北丹江口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重要教学细节的设计艺术《朗读教学的设计艺术》素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丹江口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重要教学细节的设计艺术《朗读教学的设计艺术》素材.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要教学细节的设计艺术教学细节的设计与研究,可涵盖很多很多的内容。如:一节课的教学步骤如何规划,一节课怎样起始,一节课怎样收束,教学之中如何过渡,朗读教学如何具体地有层次有步骤地进行,语言学习活动如何生动地有序地一步一步展开,提问设计如何做到既有铺垫又突出主要内容,媒体手段如何有效有序地发挥其辅助功能,在某个教学片段中运用什么样的手段与策略等等。本章研究的是“重要教学细节的设计艺术”,它包括:一、朗读教学的设计艺术;二、提问设计的艺术;三、语言教学的艺术;四、课中活动的设计艺术;五、教学手段的运用与创新。一、朗读教学的设计艺术朗读,是一种眼、口、耳、思并用的综合阅读活动,是课文学习中从字词句段

2、到篇,从文字到语音、语义,从表层意思到潜在情味的全面感知。指导有方的朗读教学,能让学生在朗读之中认知文字,感受声律,体味词句,领会情感,品味意境,发展语感。所以,教师应在课堂上读起来,学生更应在课堂上读起来,对那些富于情韵、语言优美、琅琅上口的作品,或朗读,或吟诵,或吟唱,或记背,在这样的活动中积累名言佳句,体验艺术魅力,陶冶思想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养成高雅气质。“朗读”作为一种基本课型,已在第三章中进行了介绍。在本节内,将从教学细节的角度,从两个方面再对其进行深入的研讨。第一,“朗读”应是一种常用的教学线索在教学中:朗读,是以理解文字作品的意义为目的的一种阅读方法。阅读教学课中活动,首当其冲

3、的应该是“朗读”。所谓“教学千法读为本”,即是指出声的朗读。朗读能够训练普通话的发音技巧。学生在一定的量的朗读训练之后可以达到吐字清晰,语音响亮,琅琅上口,悦耳动听;能通过语音传达出文章所表达的感情。朗读有助于语言积累。在反复的朗读吟诵训练之中,词、语、句、段、篇都能给学生以深刻难忘的印象。朗读是培养精读能力的有效方法,对文章中含义较深的语句、段落,也可以通过反复的朗读来进行体会和品味。朗读是学生重要的阅读实践,它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文章的内容、情感、风格,有助于对文章的理解。朗读是“出声”的语言训练,有助于发言、复述、交谈、演讲、论辩、主持、协商等多方面语文能力的形成和优化。朗读不仅仅只是活跃课

4、堂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不仅仅只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穿插,它是让学生充分地占有时间,让学生得到充分语言训练和技能训练的教学手法。所以,课堂上的朗读,小而言之,是培养语感、形成阅读能力的极为重要的正确途径;大而言之,是教学改革和教师设计水平的一个重要的标志。由于朗读永远与文章的语言文字、思想情感密切相连,所以朗读应作为基本的教学形式,与词义、句意、文意的品读有机地结合起来;“朗读”应该是一条常用的教学线索,贯穿于课前预习和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于是我们就可以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时空,运用自由朗读、跟读学读、感知性朗读、模仿性朗读、熏陶性朗读、体验性朗读、分角色朗读、表演性朗读、个性化朗读、竞技性朗读

5、等各种手段和方法,对学生进行扎扎实实的训练。如春的教学主体思路设计:1.同学们朗读课文,体会朗读这篇课文的基本语调。2.播放音乐,再次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大致脉络。3.教师导引,有重点地指导同学们串读课文,品析课文思路。4.自由选读,品味文中的佳词、美句、精段。5.个性化演读。6.自选内容进行背读。又如秋魂的“自读三步法”教学思路设计:第一步:自由诵读,约18分钟。建议将全文朗读三遍。第一遍快速读,要求读得顺畅。第二遍中速读,要求读得有抑有扬。第三遍中速读,要求充分渗透感情。第二步:选点精读,约12分钟。每个同学选读12个自己最喜欢的段落。精读的内容与要求主要是:1.激情朗读这个段落;2.理解

6、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与作用;3.揣摩精彩的词句;4.理解段中的层次;5.理解段中通过写“秋”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内蕴。第三步:语言学用,约15分钟。建议同学们:1.自选内容,自由背读;2.朗读精段,提炼句式,口头造句;3.朗读精段,迁移变通,进行“仿”说;4.选背文中警句。在以上这两个教学思路的设计中,“朗读”出现在几乎每一个教学步骤中,不论是作为教学内容还是作为教学形式,它们都连点成线,成为贯穿课文教学始终的一条线索。第二,“朗读”应是灵动多姿的教学细节朗读是教读或自读教学中面对全体学生的一种语文实践活动,它可以出现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为一定的教学目的服务。但朗读教学决不是让学生一味地放声

7、读起来,在真正的朗读活动中,每一次的朗读教学设计都必须表现出教师三个方面的思考:1.这次朗读的内容与目的;2.这次朗读的方法与形式;3.这次朗读中师与生的各自不同的活动。正由于有这样的理性思考,加上教师教学手法的灵活运用,成功的朗读教学一定是层次非常细腻,过程非常生动,形式非常活泼。从教学细节的角度看,朗读教学应该总是那样灵动多姿。请欣赏下面不同的细节设计。设计手法之一:分层推进这种设计将精短的课文作为一个教学整体,以不同的教学要求来形成教学细腻的步骤并覆盖全文的朗读训练。例:口技的第二个教学板块:朗读,体味。教学活动:同学们朗读课文。第一遍:要求读得流畅响亮。(这一遍要求学生朗读全文,人人出

8、声,要读得沸沸扬扬。)第二遍:要求读得字正腔圆。(这里重点训练朗读第一段,教师先进行示范,学生学读。)第三遍:要求读得层次分明。(这里从理解的角度训练朗读第二、三两段,老师不进行提示,请同学们读出段中层次。)第四遍:要求读得有情有景。(这里训练朗读第三、四段,老师示范,同学们演读。)第五遍:要求读得有急有缓。(这里重点朗读第四段,先急后缓,读出文中情景,读出段中层次。)这里的朗读教学要求具体,层次明朗,覆盖周全,活动充分。加上形式的变化与调控手法的运用,场面的活泼可以想见。设计手法之二:小步轻迈这种设计将朗读技能训练的某项内容进行切分,一步一步地向前推进。例:天上的街市第一个教学板块:教读体味

9、诗的音乐美。师:读诗,要感受诗的音乐美首先是把节奏读好。(教师示范读第一段。)指出:诗句中根据音节或意义进行有规律的短暂停顿叫做节奏。全班同学轻读课文,感受节奏。师:节奏读好之后,要注意读好诗中较大的停顿,如“我想”“我想”“不信”“你看”。(教师范读第二段。)指出:为了突出语意或情感而作的较大的朗读间歇叫做停顿。女生齐读全诗。体味如何读好诗中的停顿。师:诗是抒情味最浓的一种文学体裁,必须读得抑扬顿挫。为了表达思想感情,有些词语的“音”要读得重些,就是要把重音读出来。(教师范读第三段。)全班同学自由朗读课文。师:读诗还有一个要求,就是要把诗的韵脚读好。诗是讲究押韵的。什么是押韵:诗句中用韵母相

10、同或相近的字结尾,就叫做押韵。本诗隔行押韵,每节换韵。请同学齐读第一段,感受诗的韵脚。教师就“体味诗的音乐美”简单小结。这个教学细节呈总分总式结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教读,学生学读,目标明确,小步轻迈,层次细腻,知识丰厚。设计手法之三:主持引领这种设计手法由教师担任“主持人”,用跳读的方式,拎出并组合全篇课文的关键内容,同学们在教师的引导之下进行朗读。例:鹤群翔空教学片断。师:咱们先把课文读起来。课文这样读:老师当主持人,把你们的朗读串起来。师:(当主持人串读)“南侧群山的上空深处,浮现出一排黑芝麻粒般小斑点”,鹤群映入了“我”的眼帘。请大家开始读第段,读这一段要注意,有些字音要突出,你们看,

11、“这些鹤都是灰白色的,它们一律将长颈伸向前方,双足向后方笔直延伸,悠然翱翔太空的美姿,实在是无可言喻”句中,“一律”“笔直”“实在”这些词重音要读好,要以读好重音的方式把这幅很美的画面表现出来。生:(齐读第段)师:继续往下看,可能是由于山太高了吧,鹤群在那里转弯了,改变了飞行的方向,这时候飞行的景观是多么壮丽呀!请读第段、第段。读这两段时要注意处理好停顿,你们看,“这种景观多么壮丽啊!”后面一定要停一下。为什么?后面的句子都是来解说“壮丽”的。因此,“壮丽”这个地方是一个中心句,在这里停顿一下,就表示你能够理解段的层次了。生:(齐读第段、第段)师:但是,生活的平静被打破了,一只苍鹰“飕”地一下

12、以极快的速度插到鹤群之中,一场鹤与鹰的激战在长空展开。下面读13、14、15、16段。注意要读出一定的速度,以表现战斗的激烈。生:(齐读第1316段)师:鹰逃走了,留下了一只伤鹤,那么故事将如何发展呢?下面读第21、22、23三段。在这儿要读出情感,好像你就是那只大鹤,来救助那受伤的朋友。生:(齐读第21、22、23段)师:刚才咱们读的是课文中最精美的部分!这个朗读细节突出了课文最关键的段落,大致上显现出课文的行文脉络和构思手法,重点突出,指导细致,时间节省,形式别致。设计手法之四:巧变形式这种设计将朗读的过程在“形式”上细节化,使教学的过程既有层次感又有变化性。例:曹刿论战最后一个教学环节背

13、读。1.教师提出教学任务:背读在感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2.请同学们进行演读,也就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有声有色的朗读。(1)学生以两人为一个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进入情境,读出语音语调。(2)学生以两人为一个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大声演读,读出语音语调。(3)将同学们分为两大组,老师读课文的非对话部分,学生进行演读。3.同学们背读。4.用分小组或男女生或师与生比赛的方式组织背读。这个教学细节由于活动形式的变化而显得节律跳跃,气氛活跃。此外,还有多角反复、角色朗诵、古诗吟读、品读悟读、配乐唱读、个性化朗读等种种不同的教学设计手法,它们都能让朗读教学的细节显得美好而又生动。4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