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中证书会考高三语文模拟考试卷第四册人教.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7240616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高中证书会考高三语文模拟考试卷第四册人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浙江高中证书会考高三语文模拟考试卷第四册人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浙江高中证书会考高三语文模拟考试卷第四册人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浙江高中证书会考高三语文模拟考试卷第四册人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浙江高中证书会考高三语文模拟考试卷第四册人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浙江高中证书会考高三语文模拟考试卷第四册人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高中证书会考高三语文模拟考试卷第四册人教.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江省2006年高中证书会考高三语文模拟考试卷(第四册) 试卷一、选择题。(本题有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划线的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蹩进(bi) 拗开(o) 敕造(ch)B璎珞(ynglu) 赍发(j) 庇佑(p)C央浼(min) 汗涔涔(cn) 咂摸(z)D玉醅(bi) 罪愆(qin) 祚(zu)薄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别字的一组是A安详 黯淡 恭敬 恍然大悟B板滞 驼背 发症 得意洋洋C搭讪 咳嗽 踌躇 踉踉跄跄D风韵 放诞 刺配 莫谈国事 3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A他们走不上二三十步远,忽听得背后“哑”的一声大叫;两个人都悚然地回过头(悚然:害怕

2、的样子)B 他们惊慌地面面相觑。末后,路瓦载重新穿好衣服。(面面相觑:这里指大家因惊惧地相互看着,都说不出话)C“夏三爷真是乖角儿,要是他不先告官,连他满门抄斩。现在怎么样?银子!”(乖角儿:这里指机灵人,褒义。)C 李小二应了,自来门首叫老婆道:“大姐!这两个人来得不尴尬。”(不尴尬:鬼鬼祟祟,不正派)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再往上仔细看时,却不觉也吃了一惊; 有一圈红白的花,围着那尖圆的坟顶。两面都已埋得层层叠叠, 阔人家里祝寿时候的馒头。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 下一天大雪来。林冲骂道:“且吃我一刀。”把陆谦上身衣服 ,把尖刀向心窝里只一剜。

3、A似乎 宛然 飘 拽开 B分明 俨然 卷 拽开C似乎 俨然 卷 扯开 D分明 宛然 卷 扯开 5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A中国电信已经扬帆起航,他们以先进技术为依托,正亦步亦趋地驶向新的征途。B这种车,巴黎只有夜间才看得见;白天,它们好象自惭形秽,不出来。C若不是酒席间子母们当回避,有心待与他举案齐眉。D北京城内的大茶馆已先后相继关了门。裕泰是硕果仅存的一家了,可是为了避免被淘汰,它已经改变了样子和作风。 6下列句子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去年福布斯杂志把你排为国内第二首富,你觉得准确吗?B一位蜚声影坛的外国导演近期要来中国拍摄一部有关末代皇帝的影片。C她被从树上救下来的镜头

4、,是当地电视台的两位记者拍下来的。D昨天我从你的车库拿走的那件新工具,没用,今天给你送回来了。 7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阿呀,那还了得。”坐在后排的一个二十多岁的人,很现出气愤的模样。B“看呀,”他说,“这里有点东西给你。”C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紧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D王利发 听听,又他妈的开炮了!你闹,闹!明天开得了张才怪!这是怎么说的! 8填如下文横线处,语序合理的一项是国子监街是北京古建筑遗存集中的一条街道。 另外一座牌坊坐落在国子监与孔庙之间的街心处。街的东西两端各有一坐牌坊一处是规模恢弘的孔庙,现已辟为北京博物馆街

5、道中部有两处著名的古建筑群一处是明清两代的最高学府“国子监”,新中国成立之后,首都图书馆曾设在这里A B C D 9对下面的句子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林黛玉)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黛玉知书达礼,初到贾家自然特别留心自己的言行。B鲁侍萍 (走至周萍面前)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表现侍萍见到儿子不能相认的痛苦复杂的情感,也表现了对周萍的幻想的破灭。C李三 改良!改良!越来越凉,冰凉!表明李三内心的困苦:凄凉、抱怨、不满。明里抱怨改良,抱怨老板,暗里却表达了黑暗腐朽的旧时代的强烈憎恨。D她胡乱的挽着头发,歪斜地系着裙子,露出一双通红的手,高声

6、大气地说着话,用大桶的水刷洗地板。玛蒂尔德由一个终日幻想,无所事事的人,变成了一个吃苦耐劳的劳动妇女,这是她性格中比较闪光的一点。阅读下面节选文字,按要求完成1011题。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量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做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这才好了,你倒来招我。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

7、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 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 10对这段话的理解,不妥当的一项是A用夸张的语言赞美了初来乍到的林黛玉的美貌气质,以取得黛玉的好感。B更是为了阿谀奉承贾母。此时黛玉初到贾府,贾母自然想到早逝的女儿而更加怜惜外孙女,熟谙人情世故的王熙凤就抓住机会讨好贾母。C这几句赞美黛玉的话得罪了在场的迎、探、惜三春以及邢、王二位夫人。D王熙凤的言行哭笑主要是为了应酬场面,应付贾母,没有多少真情可言。 11从上面这段文字中概括王熙凤的性格特征,不恰当的一项是A

8、聪明能干,口齿伶俐 B善于应酬,八面玲珑C喜欢弄权,喜欢逞强 D口蜜腹剑,专权跋扈 12比较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只合把清浊分辩 人拥得我前合后偃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枉将他气杀也么哥A和相同,和也相同 B和相同,和不同C和不同,和相同 D和不同,和也不同 13下面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A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B侣鱼虾而友麋鹿C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D春风又绿江南岸 14下列文言句子对仗最工整的一句是A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B将来的酒共食,尝着似土和泥。C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D

9、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尽生前酒一杯。 1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窦娥怨的全名叫感天动地窦娥怨;作者关汉卿,元代著名戏曲作家。B长亭送别选自西厢记,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作者王实甫,元代戏曲作家。C陈情表,作者是汉朝的李密;表,古代臣下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D赤壁赋,作者是宋朝的苏轼;赋,一种讲究辞采、体物铺陈的文体。试卷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共8分)他们的眼睛都已老花多年了,但望着红白的花,却还能明白看见。花也不很多,圆圆地排成一个圈,不很精神,倒也整齐。华大妈忙看他儿子和别人的坟,却只有不怕冷的几点青白小花,零星开着;便觉得心里忽然感到一种不足和空虚,不愿意根

10、究。那老女人又走近几步,细看了一遍,自言自语地说,“这没有根,不像自己开的。这地方有谁来呢?孩子不会来玩;亲戚本家早不来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他想了又想,忽又流下泪来,大声说道:“瑜儿,他们都冤枉了你,你还是忘不了,伤心不过,今天特意显点灵,要我知道么?”他四面一看,只见一只乌鸦,站在一株没有叶的树上,边接着说,“我知道了。瑜儿,可怜他们吭了你,他们将来总有报应,天都知道;你闭了眼睛就是了。你如果真在这里,听到我的话,便教这乌鸦飞上你的坟顶,给我看罢。”微风早已停息了: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铜丝。一丝发抖的声音,在空气中愈颤愈细,细到没有,周围便都死一般的静。两人站在枯草丛里,仰面看那乌鸦;那乌

11、鸦也在笔直的树枝间,缩着头,铁铸一般站着。许多的工夫过去了;上坟的人渐渐增多,几个老的小的,在土坟间出没。华大妈不知怎的,似乎卸下了一挑重担,便想到要走;一面劝着说,“我们还是回去罢。”那老女人叹了一口气,无精打采地收起饭菜;又迟疑了一刻,终于慢慢地走了。嘴里自言自语的说,“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他们走不上二三十不远,忽听到背后“哑”的一声大叫:两个人都悚然的回过头,只见那乌鸦张开两翅,一挫身,直向着远出的天空,箭也似的飞去了。16怎么理解文中加点的“红白的花”?(2分)17作者在结尾写乌鸦的出现,有什么含义?(3分)18文中两处划线语句的深刻含义是什么?(3分)三、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12、。(共8分)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事物的普遍性。艺术,例如诗歌、绘画、音乐等等,用创新的手法去唤起每个人的意识或潜意识中深藏着的情感。如李白(公元701-762)在把酒问月中写道: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而三百多年后,苏轼(公元1037-1101年)的水调歌头写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吟诵这些诗句的时候,它们的相似之点和不同之处同样感动着读者。尽管李白、苏轼生活的时代和今天已经完全不同了,但这些几百年乃至一千年前的诗在今天人们的心中仍然能够引发强烈的情感共鸣。同

13、样,我们现在阅读或者观赏莎士比亚的戏剧,不论是原文或译文,也有着和几百年前英国的读者观众相似的情感共鸣。情感越珍贵,反响越普遍。跨越时空、社会的范围越广泛,艺术就越优秀。科学,例如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等,对自然界的现象进行新的准确的抽象,这种抽象通常被称为必然定律。定律的阐述越简单、应用越广泛,科学就越深刻。尽管自然现象并不依赖于科学家而存在,但对自然现象的抽象和总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这和艺术的创造是一样的。科学技术的应用形式会不断地发生新的变化,但其科学原理并不随这些应用而改变,这就是科学的普遍性。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科学上有两个关键性的发现。它们看上去似乎有些神秘,与我们的

14、日常生活无关。一个是迈克耳孙和莫雷在1887年做的光速实验,另一个是普朗克在1900年发现的黑体辐射公式。前者是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实验依据,后者为量子力学奠定了基础。正是有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20世纪的科技发展,如核能、原子物理、分子束、激光、X射线技术、半导体、超导体,超级计算机等等,才得以存在。因此,科学原理应用越广泛,在人们社会生活中的表现形式也越多样化。科学家追求的普遍性不同于自然现象的普遍性,是人类对自然现象的抽象和总结,使用于所有的自然现象。它的真理性植根于科学家以外的外部世界,科学家和整个人类只是这个外部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艺术家追求的普遍性也是外在的,植根于整个人类,没有时间和空间的界限。科学的普遍性和艺术的普遍性并不完全相同,但它们之间有着很强的关联。因此,科学和艺术的关系是同智慧和情感密切相连的。对艺术的美学鉴赏和对科学观念的理解都需要智慧,随后的感受升华和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