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2020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1)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7240582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2020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1)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内蒙古2020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1)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内蒙古2020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1)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内蒙古2020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1)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内蒙古2020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1)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蒙古2020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2020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1)(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集宁一中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年级物理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物理量中,全部是矢量的是()A. 位移、时间、速度、加速度B. 质量、路程、速度、平均速度C. 速度、平均速度、位移、加速度D. 位移、路程、时间、加速度【答案】C【解析】【详解】时间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位移、速度、加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故A错误;质量、路程是没有方向的标量,速度、平均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故B错误;速度、平均速度、位移、加速度都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矢量,故C正确;路程、时间是标量,位移、加速度都是矢量,故D错误。所以C正确,ABD错误。2.关于重力加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2、( )A. 在比萨斜塔同时由静止释放一大一小两个金属球,二者同时着地,说明二者运动的加速度相同,这个加速度就是当地的重力加速度B. 地球上各处的重力加速度g值都相同C. 济南的重力加速度为9.8 m/s2,说明在济南做下落运动的物体,每经过1 s速度增加9.8 m/sD. g值在赤道处大于在北极处【答案】A【解析】【详解】A.比萨斜塔中两小球下落高度相同,二者同时落地,则可以说明二者运动的加速度是相同的;这个加速度就是当地的重力加速度,故A正确;BD.在地球上的同一地点,重力加速度相同,但随纬度的升高,重力加速度是要增大的;故BD错误;C.由:可知济南的重力加速度为9.8m/s2,如果在济南做

3、竖直下落运动的物体,不计空气阻力时,每经过1s速度增加9.8m/s;但如果有空气阻力则加速度不再是9.8m/s2;故C错误。3.将一重一轻两石块同时从同一高度自由释放,不计空气阻力,则( )A. 在任一时刻两石块具有相同的加速度、速度B. 在下落的这段时间内两石块的平均速度不同C. 对任一石块在第1s内、第2s内、第3s内的位移之比为1:4:9D. 重的石块下落得快,轻的石块下落得慢【答案】A【解析】【详解】A.石块均做自由落体运动,任一时刻具有相同的加速度,根据:知任一时刻具有相同的速度,故A正确。B. 石块下落过程中位移相等,所用的时间相等,则平均速度相等,故B错误。C.自由落体运动做初速

4、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知在1s内、2s内、3s内的位移之比为1:4:9,则在第1s内、第2s内、第3s内位移之比为1:3:5,故C错误。D.不计空气阻力,重物和轻物下落一样快,故D错误。4.将一物体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又落回抛出点,运动过程中空气阻力忽略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上升过程和下落过程,时间相等、位移相同B. 物体到达最高点时,速度和加速度均为零C. 整个过程中,任意相等时间内物体速度变化量均相同D. 竖直上抛的初速度越大(v010 m/s),物体上升过程的最后1 s时间内的位移越大【答案】C【解析】【详解】A.根据对称性可知,上升过程和下落过程的时间相等、位移大小

5、相等、方向相反,则位移不同,故A错误。B.物体到达最高点时,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故B错误。C.根据:v=gt知t相同,则整个过程中,任意相等时间内物体的速度变化量相同,故C正确。D.用逆向思维,可知物体上升过程中最后1s内的运动,可以看自由落体运动的第1s内运动,则位移为: m与初速度无关,故D错误。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才能有力的作用B. 物体发生形变时,其重心位置一定不变C. 由F=kx可知,在弹性限度内弹力F的大小与弹簧的长度成正比D. 形状规则的物体,其几何中心不一定与其重心重合【答案】D【解析】【详解】A.互相有力的作用的两个物体不一定相互接触,比如磁

6、铁吸引铁钉,故A错误;B.物体发生形变时,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所以其重心位置可能改变,也可能不变,故B错误。C.由:可知,在弹性限度内弹力F的大小与弹簧形变量x成正比,故C错误;D. 重心分布与形状和质量分布有关,形状规则的物体,其几何中心不一定与其重心重合,还要看质量分布情况,故D正确。6.下列关于静摩擦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两个相对静止的物体间一定有静摩擦力B. 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不一定是静止的C. 静摩擦力对物体的运动总是起阻碍作用D. 静摩擦力一定比滑动摩擦力大【答案】B【解析】【详解】A.两个相对静止的物体不一定有静摩擦力,因为它们可能不一定有运动趋势。故A错误;B.受静

7、摩擦力的物体可能是运动的,只需与和它接触的物体间有相对运动的趋势即可;故B正确;C.静摩擦力可以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作为阻力,也可以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作为动力。故C错误。D.静摩擦力可以在零和最大静摩擦力之间变化;故静摩擦力可能小于滑动摩擦力;故D错误。7.如图所示为甲、乙两个物体沿同一直线运动的xt图象由图象可知( )A. 甲、乙的出发点相距160mB. 乙比甲早出发10sC. 甲、乙相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为2m/s,乙的速度为6m/sD. 甲运动20s时,甲、乙相遇,相遇点距甲的出发点120m【答案】A【解析】【详解】A.根据图象可知,甲的出发点为x=160m处,乙从原点出发,所以

8、出发点相距160m,故A正确;B.根据图象可知,甲从t=0时刻出发,乙在t=10s末出发,所以甲比乙早出发10s,故B错误;C. xt图象斜率表示速度,则甲的速度为:m/s乙的速度为:m/s故C错误;D.根据图象可知,甲运动20s时,甲、乙相遇,相遇点距甲的出发点:x=160m -120m=40m故D错误。8.如图所示,质量为20kg的物体,沿粗糙水平地面以某一速度开始向右运动,一水平向左的力F=10N作用于物体上,物体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则此时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为(g取10N/kg) ( )A. 10N,向右B. 10N,向左C. 20N,向右D. 20N,向左【答案】D【解析】

9、【详解】根据滑动摩擦力公式:代入数据得:20N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所以为水平向左,故选D。9.如图所示,轻弹簧的两端各受10 N的拉力F的作用,弹簧平衡时伸长了5 cm(在弹性限度内);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为400 N/mB. 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为200 N/mC. 根据公式k,弹簧的劲度系数k会随弹簧弹力F的增大而增大D. 弹簧的劲度系数k不会随弹簧弹力F的增大而增大【答案】BD【解析】弹簧的弹力 F=10N,根据胡克定律F=kx得:弹簧的劲度系数故A错误,B正确弹簧的劲度系数k与弹簧弹力F的变化无关,与弹簧本身有关故C错误,故D正确故选AD点睛:弹簧的弹力

10、与形变量之间的关系遵守胡克定律公式F=kx中,x是弹簧伸长的长度或压缩的长度,即是弹簧的形变量10.两小球A、B靠在一起,相互间一定有弹力作用的是图A. B. C. D. 【答案】AD【解析】【分析】解答本题需要了解弹力产生的条件,根据弹力产生的条件即可做出选择【详解】两个小球所受的重力与绳子的拉力不是一对平衡力,所以这两个小球都受到了对方的合力作用,从而发生弹性形变产生弹力,A正确;由图B、C中两个小球间假设存在弹力,则在水平方向上受力不平衡,不能保持静止,故假设不成立,故两球之间没有弹力存在,BC错误;由图可知,两球存在相互的挤压,故一定存在弹力作用,D正确【点睛】(1)对于形变明显的情况

11、(如弹簧)可由形变直接判断(2)对于接触处的形变不明显,判断其弹力的有无可用以下方法拆除法:即解除所研究处的接触,看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若不变,则说明无弹力;若改变,则说明有弹力分析主动力和运动状态来判断是否有弹力:分析主动力就是分析沿弹力所在方向上,除弹力以外其他力的合力看该合力是否满足给定的运动状态,若不满足,则存在弹力;若满足,则不存在弹力11.一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1m/s,第7s内的位移比第4s多3m,则该质点的加速度,7s末的速度,第7s内的位移x,7s内位移x7 的数值正确的是( )A. m/s2B. m/sC. x=6.5mD. x7=31.5m【答案】AD【解析】

12、【详解】A.利用相邻的相等时间里的位移差公式:则有:代入数据解得:a=1m/s2故A正确;B.根据速度公式:代入数据解得:8m/s故B错误;C.第7s内位移等于前7s内的位移减去前6s内的位移,则有:代入数据解得:= 7.5m故C错误;D.前7s内的位移,根据位移公式:代入数据解得:m故D正确。12.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从同一位置沿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运动的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 对甲、乙两车运动情况的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乙车运动的加速度大于甲车运动的加速度B. 在t1 s时刻,乙车刚运动,此时两车相距最远C. 在t2 s时刻,甲、乙两车相距最远D. 在t

13、2 s时刻,甲、乙两车相遇【答案】AC【解析】【详解】A.速度-时间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斜率绝对值越大,加速度越大,则知乙车运动的加速度大于甲车运动的加速度。故A正确。BC.0-2s时间内,甲的速度比乙的大,两车间距增大。t=2s时刻以后,乙的速度比甲的大,两车间距减小,所以在t=2s时刻,甲、乙两车相距最远。故B错误,C正确。D.0-2s时间内,甲的位移比乙的大,而两车是从同一位置出发的,所以在t=2s时刻,甲、乙两车没有相遇,故D错误。二、填空题13.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电源的频率为50Hz.(1)下列给出的器材中,有一部分已经选好了,请选出还需要的器材A.电磁打

14、点计时器B.天平C.低压交流电源D.低压直流电源E.细绳和纸带F.钩码和小车G.秒表H.一端有滑轮的长木板.刻度尺选出的器材有AEFH,还需要_(填字母)(2)某同学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A.换上纸带重复做三次,选择一条较为理想的纸带;B.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接上所需电源;C.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地方,先放开小车,再启动计时器;D.断开电源,取下纸带;E.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前端,绳跨过滑轮挂上钩码,把纸带固定在小车后端并让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以上步骤有错误的是_(填步骤前的字母),应更正为_;步骤合理的顺序是_(填步骤前的字母)(3)该同学选出了一条清晰的纸带,并根据

15、纸带上的点,标出了如图所示的计数点,其中两相邻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测得点之间的距离x17.05cm,x27.68cm,x38.33cm,x48.95cm,x59.61cm,x610.26cm.求出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_m/s2.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4)打点计时器原来工作电压的频率为50HZ,如果用它来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时,实验者不知工作电压的频率变为49HZ,这样计算出的加速度的值与真实值相比_(“偏大”“偏小”“不变”)【答案】 (1). C、I (2). C (3). 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 (4). BECDA (5). 0.64 (6). 偏大【解析】【详解】(1)1在本实验中,不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