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诸暨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2》学案.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7240379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诸暨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2》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浙江诸暨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2》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浙江诸暨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2》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浙江诸暨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2》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诸暨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2》学案.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江省诸暨市牌头中学2012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2学案三、咏物诗1、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寄情于物、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等手法。2、鉴赏步骤:抓所咏之物的形象特点(外形、内涵)。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见上)。例1、 白云泉(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1)简要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2)本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突出特点?试简要分析。例2、 画眉鸟(欧阳修) 百转

2、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后两句用什么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例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223题。(6分)卜算子(宋曹组)松竹翠萝寒,迟日江山暮。幽径无人独自芳,此恨凭谁诉?似共梅花语,尚有寻芳侣。着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1词中的兰花具有_、_的特性。(2分)2这首词借物抒怀,请就此作简要赏析。(4分)1、独自开放(孤芳自赏)幽香淡远(2分,各1分)2、通过写兰花与松竹梅为伍,以及“独自芳”和“香在无心处”,来透露自己寂寞无闻、知音难觅的惆怅,抒发自己坚贞高洁的情怀。(4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四、送别诗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

3、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与思想倾向往往有别。 有豁然开朗、意气风发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如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大多数写离别的依恋、悲伤。如杜牧的“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有一部分是“惜而不伤”的,虽充满依依惜别之情,但并不悲伤,反而透露出一种诗情画意,充满友情的深情。如王维的“渭城朝雨 轻尘,客舍青青柳

4、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例1、 鹧鸪天 送人 (辛弃疾)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例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重送裴郎中贬吉州刘长卿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1)本诗运用了哪几种表现手法试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4分)(1)烘托:以猿啼、客散、暮色等烘托伤心之情。(或渲染:以猿啼、客散、暮色等景色渲

5、染了送别环境的萧条凄清)反衬:以流水无情衬人之有情,以青山重重衬行舟之孤小。对比:作者同友人的贬谪之途对比,既点出同病相怜,又流露了对友人的牵挂。(手法2分;联系诗句分析,2分。任答两点,即可得满分。若答情景交融,最多可得2分)(2)“青山万里一孤舟”一句内涵丰富,请分析这一句表达出了哪些思想感情。(4分) (2)写尽了裴郎中旅途的孤寂,伴送他远去的只有万里青山,流露出作者对友人路途险远的担忧;同时也表达出了恋恋不舍的惜别深情。(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例3、(2010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送魏二 (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1

6、)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2分)(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4分)(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4分)(1)橘柚香。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2)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3)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解析】(1)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延伸到其他篇目,难度较小。“橘柚香”具有时令特征,代表秋天,由此可联想到柳永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之句。(2)既为送别诗,又点出“别”,当有惜别之意,此为第一层。又因“醉”字,可推出“愁”情,即借酒消愁,此为第二层。“江风引雨”为景语,起烘托此刻悲凉心境的作用,此为第三层。(3)鉴赏类题型,包括表达技巧、思想感情、效果等部分。根据诗句内容和“代为之思”一句可知表达技巧为想象,然后结合情感分析将想象的内容具体化;“其情更远”意为将情感表达得更为深切,意思对即可。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