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人版最新四年级科学下册9.雨的形成_ 教学设计

上传人:学无****5 文档编号:127238578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冀人版最新四年级科学下册9.雨的形成_ 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冀人版最新四年级科学下册9.雨的形成_ 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冀人版最新四年级科学下册9.雨的形成_ 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冀人版最新四年级科学下册9.雨的形成_ 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冀人版最新四年级科学下册9.雨的形成_ 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冀人版最新四年级科学下册9.雨的形成_ 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冀人版最新四年级科学下册9.雨的形成_ 教学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9.雨的形成【教学目标】(一)探究目标:1能通过观察生活中一些有趣的现象,提出想研究的问题。2能独立提出要研究问题的假设。3能选择不同的方法和材料进行研究。4能设计模拟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5能根据漫画写一篇科普短文,向其他人介绍水的三态变化。(二)情感目标:1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观点。2愿意与小组同学合作设计实验,并验证猜想。(三)知识目标:1能用自己的话说明什么叫做凝结。2能举例说出有些物质的变化是可逆的。(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1能分别举例说明物质的可逆变化在人类生活中的运用。2愿意关注科学技术(人工降雨)的发展给人们生产生活带的变化。【教学重难点】重点:创造条件,使学生尽可能

2、独立地探究雨的成因。难点:组织学生自行探究雨的形成实验。【教学准备】有关凝结现象的图片,铁架台、酒精灯、冰块、烧瓶、导管、锥形瓶、石棉网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出示图片)你们见过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吗?师:这些现象有哪些相同点吗?二、小水珠从哪里来?(一)师:这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这几幅图有什么共同现象?生:都有小水珠。(二)上面图片中的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会出现小水珠?学生分组讨论,教师组织学生汇报。生1:我认为和温度有关。生2:我认为和水蒸气有关,因为叶子上有水珠,不是雨水。生3:我认为和冷热有关。归纳: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三)师:我们来做一个实验,向同样大小的两个

3、杯中倒入同样多的温水,同时盖上大小相同、冷热不同的玻璃片,你们猜一猜哪个玻璃片上会有小水珠出现?(四)学生汇报猜想并进行实验。(五)汇报实验结论。(冷玻璃片上有小水珠出现)(六)教师小结:水蒸气遇冷变成水的过程叫做凝结。(七)生活中还有哪些凝结现象呢?锅里烧开水后,锅盖上会出现许多小水珠。夏天从冰箱里拿出的啤酒瓶,过一会儿,瓶壁上会出现许多小水珠。冬天家里做饭的时候,玻璃上会出现许多小水珠。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屋外走到屋内,镜片上会有小水珠。地膜、蔬菜大棚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塑料膜会形成小水珠我们洗澡的时候,浴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凉的镜子,就会形成小水珠。三、雨的形成(一)师:在上一个实验中,如果水滴

4、越聚越多,会出现什么现象?与自然界中的什么现象相似?(小水滴聚集成水珠,落下来)(二)师:由此推断自然界中的雨是怎样形成的?大自然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小水珠从天空落下来,就形成了雨。怎样得到足够多的水蒸气呢?你觉得可以用什么方法制造冷的条件?(三)师:小组同学互相合作,制定小组的研究计划吧!(四)小组合作制定计划,教师巡视指导。探究问题:雨的形成我的假设: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小水珠从天空落下来,就形成了雨。需要器材:冰块、铁架台、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烧瓶、玻璃管。(五)汇报研究计划。(六)进行实验:1组装实验器材。2学生实验,汇报实验结果。在形成雨的过程中,水的蒸发和水

5、蒸气的凝结是两个最重要的过程。这里,我们发现水和水蒸气可以相互转化,前面我们做过化冰实验,再根据生活中水的化冰事实,那么,冰、水和水蒸气之间就可以在固、液和气体之间循环往复的变化了,也就是可逆的变化。这里的可逆就是指相反的变化,如水结冰相对冰化成水为可逆变化。3教师组织学生对实验情况进行评价并小结。四、巩固练习(一)阅读“科学在线”,进一步指导学生对雨的形成的认识。人工降雨目前主要有飞机和高炮两种作业方式,或是飞机高炮科学配合、立体抗旱。飞机人工降雨的优点是作业范围大,受益面积广,但费用昂贵,且当云中对流发展旺盛时,飞机作业危险性大。高炮人工降雨的优点是方便、快捷,易于操作,特别适用于山区、小

6、范围的抗旱,且费用低(每次作业只需3000元左右,但产生的效益可达几十万元,投入产出比高达1:40)。此外,高炮人工降雨不受强对流天气的限制,但每次作业的受益面积没有飞机的大。(二)教师小结:水的三种状态之间可以发生循环往复的变化,我们把像水这样的变化过程称为可逆的。【作业布置】根据教材内容写一篇科学童话,要求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能体现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板书设计】雨的形成凝结:水蒸气遇冷变成水。【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以“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生活应用”的基本模式展现内容,让学生经历了科学探究的全部过程,使学生通过生活常见的实例产生疑问,通过思考、提出假设,再通过自己设计的对比实验进行验证,最后得出结论并尝试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这些方面:一、从生活现象引入探究活动学生生活中虽然常见到凝结现象,像水烧开时的白气、冬天我们呼吸的白气、锅盖上的水珠、冬天窗户上的水珠等。通过生活现象引发学生的疑问“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二、猜想贯穿于探究活动之中学生提出的猜想越多,离发现科学结论的距离就越近。猜想是带有创造性的想象,它建立在已有事实的基础上,用非逻辑手段而得到某种程度的假设。即使猜想是错误的也会为提出更多的猜想而创造灵感。三、正确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本节课自主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学生对于实验的细节的把控还是有一定困难,需要老师的指导。 6 /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