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中职语文(单招)第四册第7课《青玉案&amp#183;元夕》ppt课件1

上传人:tang****xu5 文档编号:127236772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4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中职语文(单招)第四册第7课《青玉案&amp#183;元夕》ppt课件1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苏教版中职语文(单招)第四册第7课《青玉案&amp#183;元夕》ppt课件1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苏教版中职语文(单招)第四册第7课《青玉案&amp#183;元夕》ppt课件1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苏教版中职语文(单招)第四册第7课《青玉案&amp#183;元夕》ppt课件1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苏教版中职语文(单招)第四册第7课《青玉案&amp#183;元夕》ppt课件1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中职语文(单招)第四册第7课《青玉案&amp#183;元夕》ppt课件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中职语文(单招)第四册第7课《青玉案&amp#183;元夕》ppt课件1(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青玉案 教学目标 1 反复诵读 理解文意 2 分析词中的主要艺术手法 3 把握抒情主人公形象 领悟词人爱国情操 青玉案 元夕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听范读 初步感知 一读课文读准字音节奏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东风夜放 花千树 更吹落 星如雨 宝马雕车 香满路 凤箫声 动 玉壶光 转 一夜 鱼龙 舞 蛾儿 雪柳 黄金缕 笑语盈盈 暗香去 众里 寻他 千百度 蓦然 回首 那人 却在 灯火阑珊处 二读课文读懂句意 三读课文读出内蕴 1 本词是从哪些感官角度写元夕盛况的

2、 词中元夕具有怎样的特点 2 全词主要使用了哪两种修辞 有何作用 文本赏析 表达技巧 视觉 东风夜放花千树 星如雨 宝马雕车 玉壶光转 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听觉 凤箫声动 笑语盈盈 嗅觉 香满路 暗香 特点 花灯闪亮 烟花怒放 流光溢彩 万人空巷 美女云集 盛况空前 热闹非凡 2 全词主要使用了哪两种修辞 有何作用 文本赏析 表达技巧 比喻 东风夜放花千树 本体为焰火初放之情景 喻体为东风吹开千树万花 更吹落星如雨 本体为焰火落下之情景 喻体为满天星雨 作用 都生动形象的表现了元夕之夜的烟花之盛 热闹非凡 借代 宝马雕车香满路 笑语盈盈暗香去 香 是借香气指代那些打扮得花枝招展 争相去看灯

3、 游玩的女子 含蓄而又生动 本词主要使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法 文本赏析 表现手法 反衬 对比 上片灯火辉煌 歌舞不休的热闹场面下片 那人 所处环境的稀疏冷清珠光宝气 追求欢乐的佳丽们昏暗角落的 那人 由此可见 词中 那人 是怎样一个人物形象 文本赏析 人物形象 答 词中所塑造的 那人 是一个不同凡俗 自甘寂寞 孤高淡泊的女性形象 近代学者梁启超认为本词最后三句 自怜幽独 伤心人别有怀抱 艺衡馆词选 作者着力塑造的 那人 体现其怎样的 怀抱 文本赏析 思想内容 资料链接 辛弃疾 字幼安 号稼轩 我国宋朝著名的爱国志士 他的文学创作密切地联系着他的政治事业 辛弃疾的一生 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 1 起义南

4、归时期 曾率领2000多人起义抗金 后投奔耿京为首的抗金农民义军 2 辗转任职时期 南归后 在历任地方官期间为北伐积极做好准备 表现出非凡的军事和政治才干 但遭到主和派的打击 被罢职 3 被贬家居 反复起用时期 被罢职 闲居在信州上饶 今江西省上饶市 前后近20年 到了晚年 朝廷情势危急 被起用 但仍然得不到信任 最后含恨辞世 本词即作于词人贬居上饶时期 参考答案 在置身热闹之外的 那人 形象里 实有作者自身的影子在 它是作者人格的化身 写出作者在自己政治失意之时宁愿闲居 不愿随波逐流 不与媚敌求荣的主和派同流合污 坚持抗敌报国立场的襟怀抱负 拓展延伸 一篇文学佳作的艺术魅力 常常不止于它所塑

5、造的艺术形象本身所具有的感染力 还表现在它还可以在形象之外能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深刻的启示 例如王国维的 人生三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 晏殊 蝶恋花 这首词是写离别的痛苦 闺中人一夜难眠 晨起登高 极目远眺 西风黄叶 天涯路长 想和思念的人通个音信 却因山高水长而不知他的所在 这首词富有哲理 没有登高望远 无以确定有价值的探索目标 王国维以此说明第一重境界 高瞻远瞩 选定目标 故也称为 立志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 蝶恋花 写思念一个女子 为了她 自己一天天憔悴下去也在所不惜 王国维以此比喻为第二重境界 百折不挠 艰苦奋斗 故也称为 追求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 青玉案 元夕 该词写上元之夜 人潮涌动 佳丽云集 张灯结彩 异常喧闹 然意中人千寻万觅 杳无踪影 似乎已经绝望 谁料蓦然回首 竟发现她在灯火阑珊之处 悲喜交加 又令人回味无穷 王国维以此喻为第三重境界 豁然开朗 亲手得之 故也称为 获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