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江苏省常青藤实验中学高一物理第一次段考试卷 苏教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7236587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江苏省常青藤实验中学高一物理第一次段考试卷 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0年江苏省常青藤实验中学高一物理第一次段考试卷 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0年江苏省常青藤实验中学高一物理第一次段考试卷 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0年江苏省常青藤实验中学高一物理第一次段考试卷 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0年江苏省常青藤实验中学高一物理第一次段考试卷 苏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江苏省常青藤实验中学高一物理第一次段考试卷 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江苏省常青藤实验中学高一物理第一次段考试卷 苏教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年江苏省常青藤实验中学高一物理第一次段考试卷 第卷 选择题部份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把正确答案填到答案纸上)1如图物体P静止在倾角为的斜面上,其所受重力可分解成垂直于斜面的F1和平行于斜面的F2,则 ( )AP受到重力、F1、F2,支持力和摩擦力的作用;BP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的作用;CF1就是物体P对斜面的压力;D当增大时,F1也随着减小2一物体在A、B两点的正中间由静止开始运动(设不会超越A、B),其加速度随时间变化如

2、图所示,设向A的加速度方向为正方向,若从出发开始计时,则物体的运动情况是 ()A先向A,后向B,再向A,又向B, 4秒末在原位置速度为零B先向A,后向B,再向A,又向B, 4秒末在偏近A的某点且速度为零C先向A,后向B,再向A,又向B, 4秒末在偏近B的某点且速度为零D一直向A运动,4秒末在偏近A的某点且速度为零3如图所示,物体在水平力F作用下静止在斜面上,若稍增大水平力F,而物体仍能保持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斜面对物体的静摩擦力及支持力都不一定增大B. 斜面对物体的静摩擦力不一定增大,支持力一定增大C. 斜面底部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为F,方向水平向右 D. 斜面底部受到地面的摩擦力

3、为F,方向水平向左ABC4如图所示,物体B的上表面水平,B上面载着物体A,当它们一起沿固定斜面C匀速下滑的过程中物体A受力是( )A只受重力B只受重力和支持力C有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D有重力、支持力、摩擦力和斜面对它的弹力5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由甲地出发,沿平直公路开往乙地,汽车先做匀加速运动,接着做匀减速运动,开到乙地刚好停止,其速度图象如图所示,那么在0t0和t0 3t0这两段时间内的( )A.加速度大小之比为3:1B.加速度大小之比为2:1C.位移大小之比为2:1D.位移大小之比为1:26从楼顶上每隔时间t掉下一个水滴,当第个水滴开始下落时,第个、第个、第个水滴离开楼顶的距离之比S1:S2

4、:S3为 ( )A:B:C:D:7如图所示,一端固定在墙上的轻绳,水平地绕过定滑轮挂一重物G1,重物G2用光滑的挂钩挂在绳上,滑轮的大小、摩擦都不计,最后达到平衡,则( )AG1越大,角就越大BG2=G1时,=30CG2=2G1sinDG2=2G1tan8如图所示,两个质量都是m的小球A和B用轻杆连接,斜靠在墙上处于平衡状态。已知墙面光滑,水平地面粗糙。现使球向上移动一点,球向墙靠近一点,两球再次达到平衡状态。移动后的平衡状态与原来的平衡状态相比较,地面对球B的支持力N和轻杆上的压力T的变化情况是:( )A. N不变 B. T变小C. N变大 D. T变大9一列火车以平均速度从甲地行驶到乙地所

5、需时间为t现在火车以v0的速度由甲地出发,途中急刹车后停止,又立即加速到v0速度,从刹车到加速至v0所用的时间为t0,设刹车过程和加速过程的加速度大小相等,如果仍要使火车在t时间内到达乙地,则火车匀速运动的速度v0应为( )A B C D 10甲物体从离地面H高空自由落下,而乙物体在地面以初速度v0同时向上抛出,两物体在离地面3H/4处相遇,如果v0为已知量,则 ( ) A从自由下落到相遇,经过的时间为t=v0/2gB乙物体上升到最高点时,甲物体正好落到地面C相遇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大小相等,均为v0/2D乙上升的最大高度就是H,且H=v02/2g,而甲物体落地时的速度大小为v0第卷 非选择题

6、部分二填空题(本题共2小题,共18分,请将答案填在答卷纸题目中的横线上, 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d1d2d311(12 分)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记录小车运动的纸带如图所示,在纸带上选择0、1、2、3、4、5共6个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纸带旁并排放着带有最小分度为毫米的刻度尺,零刻度线跟“0”计数点对齐,由图可以读出三个计数点1、3、5跟0点的距离填入下列表格中距离d1d2d3测量值cm计算小车通过计数点“2”的瞬时速度公式为v2 =_(以d1、d2及相邻计数点间时间T来表示)代入得v2

7、 =_m/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加速度a=_(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12.( 6分)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关系的实验他先测出不挂砝码时弹簧下端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然后在弹簧下端挂上砝码,并逐个增加砝码,测出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所得数据列表如下:(1)根据所测数据,在答题卡的坐标纸上作出弹簧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值x与砝码质量m的关系图线图6(2)根据所测得的数据和关系曲线可以判断,在弹性限度内弹力大小F与弹簧伸长量x满足的关系式 其中弹簧的劲度系数k= (g取98N Kg)三、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计42分)13(10分)正以=30m/s的速度运行中的列车,接到前方小站的请

8、求:在该站停靠1分钟接一位危重病人上车,司机决定以加速度a1= 0.6m/s2匀减速运动到小站,停车1分钟后以a2 = 1.0m/s2匀加速起动,恢复到原来的速度行驶,试问由于临时停车共耽误了多少时间?14(10分)甲、乙两个同学在跑道上练习4100m接力,他们在奔跑时有相同的最大速度。乙从静止开始全力奔跑需跑25m才能达到最大速度,这一过程可看作匀加速运动。现在甲持棒以最大速度向已奔来,乙在接力区待机全力奔出。若要求乙接棒时奔跑速度达到最大速度的80%,则(1)乙在接力区须奔出多少距离?(2)乙应在距离甲多远时起跑?15.(10分)如图所示,质量为m1=0.4的物体A与质量为m2=2的物体B

9、叠放在倾角为30的斜面上,物体B在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拉力F作用下匀速运动,已知A、B总保持相对静止,若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B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4,(g取10 m/s2)求:(1)则A、B间的摩擦力为多少?(2)拉力F为多少?16(12分)两个相同的小球A和B,质量均为m,用长度相同的两根细线把A、B两球悬挂在水平天花板上的同一点O,并用长度相同的细线连接A、B两小球,然后,用一水平方向的力F作用在小球A上,此时三根细线均处于直线状态,且OB细线恰好处于竖直方向,如图所示。如果不考虑小球的大小,两小球均处于静止状态,则(1)OB绳对小球的拉力为多大?(2)OA绳对小球的拉力为多大?

10、(3)作用力F为多大?参考答案题号12345678910答案BDDBDBBDBBCABBABCD第卷 非选择题部分(共60分)11题(12分)距离d1d2d3测量值cm1205401200v2 =(d2-d1)/2T(字母表达式)v2 =0.21m/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a= 0.60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12题(6分)(1)图描点正确2分,图线先直线1分,后曲线1分。(2)弹性限度内弹力大小F与弹簧伸长量x满足的关系式F= kx 劲度系数k= 25.0 N/m。图描点正确2分,图线先直线1分,后曲线1分。(2)弹性限度内弹力大小F与弹簧伸长量x满足的关系式F= kx 劲度系数k

11、= 25.0 N/m。13题(10分)解:设车子行驶的方向为正方向 t总 = 140st原 = (x1+x2)/v = 40st耽误 = t总 t原 = 100s14题(10分)解:设跑动的方向为正方向(1)对乙分析:vm2 0 = 2ax1a = vm2/2x1 = vm2/50v1 = 80%vm v12 0 = 2ax2x2 = v12/2a =16m(2)设乙应在距离甲x0时起跑,经过t0甲 追上乙 x0 = 24 mt1= v/a1 = 30/0.6 = 50st2=v/a2 = 30/1.0 = 30st停 = 60sx1 = v2/2a1 = 900/1.2 = 750 mx2

12、= v2/2a2 = 900/2 = 450 mvmt0 = x0 + x乙x乙 = v12/2a = 16mt0 = v1/a = 40/vm15题(10分)解(1)对A分析: (2)对B分析:FBAfBAm1g16题(12分)解:对B分析: 对A分析:BTOBmgTOB = mgm1g = fBA sin+ FABcosfBA cos = FBA sinfBA = 2NFBA = 2 N TOAsin30= mgF = TOAcos30TOA = 2mgF = 3 mgAFTOAmgFNffABm2gFABFN = FAB + m2gcosF = f + fAB +m2gsinf = FNFAB = FBA = 23 NfAB = fBA= 2NF=21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