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汇总及解答技巧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7235778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汇总及解答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汇总及解答技巧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汇总及解答技巧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汇总及解答技巧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汇总及解答技巧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汇总及解答技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汇总及解答技巧(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1、运用经济常识说明培养有文化、懂科技、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必要性。 A 劳动者职业技能的高低直接影响劳动生产力水平的高低。 B 市场经济具有竟争性。学会经营才能更好参与市场竟争。 C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D 提高农民素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2、运用政治常识说明新农村建设如何实现“管理民主”。 (1)完善农村基层民主制度,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维护农民民主权利,让农民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 (2)坚持依法治国,完善村民自治法,提高农民的法制意识,提供法律保证。 (3)加强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

2、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和用,用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 (4)转变基层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3、运用经济学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我国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正确性。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解决“三农问题是相互统一的。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解决“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 社会公平、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特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 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才能持续健康发展,长期以来,在三大产业中,农业是薄弱环节,剩余劳动力多,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影响了农村自身的发展和整

3、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4、运用政治学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党和国家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应发挥怎样的作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中国共产党应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要通过政治领导,为其发展提出正确的路线方针与政策。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的可*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既包括物质文明建设,也包括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因此,国家既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也要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提高农民的思想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国家应行使好经济

4、职能、社会公共管理职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为农村全面进步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5、简要说明中央实施系列惠农政策的经济意义。 A加大对“三农”的财政投入,能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强化国民经济的基础,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B对农业的“多予少取”,能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能提高农村的消费需求,启动农村市场,进而扩大内需; C增加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经费,有助于提高农民的素质,进而提高农业生产力的水平; D系列的惠农政策,使农民进一步分享社会发展的成果,体现社会公平,也为新农村建设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奠定物质基础。 6、运用国家的有关知识说明新农村建设要着力解决农民最

5、关心的问题的基本理由。 A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人。 B我国国家职能就是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因而农村工作要从农民最关心的事情抓起。 C我国的国家机构是人民群众利益的执行者和捍卫者,解决农民最关心、要求最迫切的问题是我国国家机构的职责所在。 D对人民负责是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新农村建设中不断让农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正是对人民负责原则的体现。 7、运用经济常识为解决民工荒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A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维护外来劳工的合法权益,这是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 B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作用,适当增加政府维护劳工权益的社会保障的支出。 C加强

6、立法,为保障劳工合法权益提供法律依据。 D适当提高外来劳工的最低工资标准,进一步发挥国家的宏观调控的作用。 E加大对拖欠工资的处罚力度。 F开展“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的现代公民教育活动,加强职业技术培训,全面提高外来劳工的素质。 8、从政治常识的角度说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党的先进性的一致性。 党的先进性集中体现在党代表先进的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生产发展是发展生产力的客观要求;生活宽裕主要是指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是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具体体现;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改善农民的生存与发展环境主要是指建设农村文明建设和社会建设,管理民主主要是指加

7、强农村的民主政治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体现了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 9、运用国家职能知识说明政府如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律设。 政治职能: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维护农民的民上权利。经济职能: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文化职能: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素质。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改善农民的生存和发展环境,维护社会稳定。 10、运用政治常识的有关知识,说明党和国家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性。 (1)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领导核心,党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体现党对现代化建设的政治领导。党坚持并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促

8、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没,体现了实现并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 (2)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提出并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体现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是国家正确实施职能的要求。党和国家推动新农村建设是维护社会稳定、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 11、运用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国家财政增加用于支持“三农”的投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作用。 财政是国家有效调节资源配置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宏观经济手段。国家增加财政支出,推动新农村建设,有利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的物质条件: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缩小城乡差距,有利于促进农村社会

9、的全面协调发展和农村的城镇化进程。 12、简要分析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原因。 我国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原因是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居民家庭年收人大大低于城镇居民家庭,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均收人远远低于东部发达地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必然会自发地配置劳动力资源,从而促使农村劳动力的流动。由于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必然要寻找新的出路。 13、运用经济常识有关知识说说我们为什么要取消对农民进城务工的不合理限制。 平等性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各类市场主体在商品交换、投资、就业等方面应享有平等的权利,城乡居民有平等就业

10、的权利,这也是劳动法规定的公民的劳动权利。有利于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有利于各地统筹协调城乡经济的发展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为农民进城务工就业提供了政策和法律保护,有利于增加农民收人,有利于促进城市经济和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为东部地区和城市提供了大量廉价的劳动力和各种劳动服务,改善和提高了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有利于加快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加快实现全面小康,有利于调整农村经济结构。 14、运用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联系实际分析怎样才能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实现“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民生活富裕”? 必须发挥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引导农民适应市场需要组织生产,推进农业产业化; 继续稳定党在农村的

11、各项政策,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减轻农民负担,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应用财政、税收等政策促进农业发展; 实施科技兴农,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建立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 15、运用政治常识有关知识,联系实际分析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全面履行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深化农村体制改革,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 要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始终把促进农村生产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我国当前农村工作的中心; 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

12、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把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实现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农村工作的出发点。二、建设创新型国家 1、请从政治常识角度,说明党和政府加强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依据? 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中华民族、中国人民和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加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要求,说明了党的先进性,体现了党的政治领导。 加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离不开政府的管理引导和支持,要求政府发挥统筹规划、合理引导等职能,这是国家组织领导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实施公共服务职能的体现。 加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可以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提

13、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这是对人民负责原则的体现。而科技创新、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大,都要求政府制定相应的法律和法规,加大依法监督、依法行政的力度,这正是依法治国的体现和要求。 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由于我国目前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贡献率所占比重过低,因而使许多产业和产品缺乏综合国力,也影响了综合力的提高。因此,要增强综合国力,必须加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2、从政治学角度,谈一谈我国应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加强国家的经济职能和文化职能,深化“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 推进科技体制改革

14、,健全法律法规,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让科技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3、运用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说明国家应如何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 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自主创新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 完善分配制度,允许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收益分配,激发社会成员的创新积极性。 加大财政对科技的投入,为自主创新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通过税收减免措施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让企业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 附:用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说明国家为什么要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

15、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自主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竞争力的核心。 自主创新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根本转变的需要。粗放型经营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和环境的破坏,因此,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就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为了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要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和产业素质,必须通过自主创新来实现。 为了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提高我国经济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4、运用国际竞争的知识说明为何要提高我国的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经济是基础,科技是龙头,各国都把主要精力放在国内,都以发展经济和科技作为国家的战略重点,努力增强自己的综合国力,力图在将来的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科技创新能力是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没有核心技术基础和技术创新能力,我国的产业发展就不可能突破发达国家及跨国公司的技术垄断,也就不可能获得有利的贸易地位。 只有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5、从哲学上说明应怎样推进企业的自主创新。 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和活动。创新需要勇气,就是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规律,创造条件,克服困难,走自主发展之路。 世界是物质的,规律具有客观性。推进企业刨新需要科学的态度,就是要坚持从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