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红安一中2020高三物理 模拟试题分类 质点的直线运动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7226432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红安一中2020高三物理 模拟试题分类 质点的直线运动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湖北省红安一中2020高三物理 模拟试题分类 质点的直线运动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湖北省红安一中2020高三物理 模拟试题分类 质点的直线运动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湖北省红安一中2020高三物理 模拟试题分类 质点的直线运动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湖北省红安一中2020高三物理 模拟试题分类 质点的直线运动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红安一中2020高三物理 模拟试题分类 质点的直线运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红安一中2020高三物理 模拟试题分类 质点的直线运动(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质点的直线运动 1.【2020石景山模拟】图10中游标卡尺读数为 mm,螺旋测微器读数为 mm(2)(6分)在“探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记录小车运动的纸带如图11所示某同学在纸带上共选择7个计数点A、B、C、D、E、F、G,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个点没有画出他量得各点到A点的距离如图所示,根据纸带算出小车的加速度为1 .0m/s2则:本实验中所使用的交流电源的频率为 Hz;打B点时小车的速度vB m/s,BE间的平均速度 m/s. 【答案】(1)52.35 4.6864.689(2)50 0.25 0.40 2.【2020石景山模拟】一物块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斜面向

2、上滑出,利用速度传感器可以在计算机屏幕上得到其速度大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图像如图13所示,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求:(1)物块上滑和下滑的加速度大小、;(2)物块向上滑行的最大距离;(3)斜面的倾角及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解析】(1)由图得,上滑过程加速度的大小 下滑过程加速度的大小 (2)由图得物块上滑的最大距离S=S面=1m (3)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上滑过程: 下滑过程: 代入数据求得:=300 3.【2020西城模拟】水上滑梯可简化成如图所示的模型,斜槽AB和水平槽BC平滑连接,斜槽AB的竖直高度H=6.0m,倾角=37。水平槽BC长d=2.0m,BC面与水面的距离h=0.80m

3、,人与AB、BC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10。取重力加速度g=10m/s2,cos37=0.8,sin37=0.6。一小朋友从滑梯顶端A点无初速地自由滑下,求:(1)小朋友沿斜槽AB下滑时加速度的大小a;(2)小朋友滑到C点时速度的大小;(3)在从C点滑出至落到水面的过程中,小朋友在水平方向位移的大小x。ABCHhd【解析】(1)小朋友沿AB下滑时,受力情况如图所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gFNFf【图1分】 又 得小朋友沿AB下滑时加速度的大小 a=gsingcos = 5.2 m/s2 (2)小朋友从A滑到C的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得: 得小朋友滑到C点时速度的大小 v= 10 m/s (3

4、)在从C点滑出至落到水面的过程中,小朋友做平抛运动,设此过程经历的时间为t, 小孩在水平方向的位移 x=vt 解得 x=4.0m 4.【2020巢湖一检】警车A停在路口,一违章货车B恰好经过A车,A车立即加速追赶,它们的”V一t图像如图所示,则O4秒时间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车的加速度为5 m/s2B 3秒末八车速度为77m/sC. 在2秒末A车追上B车D两车相距最远为5 m【答案】D图乙图甲5.【2020承德模拟】图甲的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是_mm;图乙的游标卡尺的读数是_mm。【答案】6.【2020承德模拟】一辆长为l1 = 14 m的客车沿平直公路以v1 = 8 m/s的速度匀速向东行驶

5、,一辆长为l2 = 10 m的货车由静止开始以a = 2 m/s2的加速度由东向西匀加速行驶,已知货车刚启动时两车前端相距s0 = 240 m,当货车的速度达到v2 = 24 m/s时即保持该速度匀速行驶,求两车错车所用的时间。【解析】由已知客车长l 14 m,它做匀速运动,v客 8 m/s货车长d 10 m,加速度为a 2 m/s,两车开始相距s0 240 m,设经过t1时间两车车头相遇,并设想火车始终在做匀加速运动则v客t1 可得 t112 s 此时货车的行驶速度为:v货 a t1 24 m/s(火车恰好达到最大速度,设想成立) 设错车时间为t2,则两车错车时刚好匀速错车则 v客t2 v货

6、t2 l1 + l2 可得 t2 = 0.75 s 方法二:设经过t1时间货车速度达到v2,则: t1 = v2/a = 12 s 在t1时间内,两车位移分别为: x1 = v1 t1 = 96 m x2 = m x1 + x2 = 240 m = s0 说明此时两车刚好前端相遇,则两车错车时刚好匀速错车 设错车时间为t2,则 : v1t2 v2t2 l1 + l2 可得t2 = 0.75 s 7.【2020福州模拟】伽利略为了研究自由落体的规律,将落体实验转化为著名的“斜面实验”,当时利用斜面实验主要是考虑到( )A实验时便于测量小球运动的速度B地便于测量小球运动的时间C实验时便于测量小球运

7、动的路程D斜面实验可以过观察与计算直接得到落体的运动规律【答案】B8.【2020福州模拟】一辆汽车正在以c=20m/s的速度在平直路面匀速行驶,突然,司机看见车的正前方,处有一位静止站立的老人,司机立即采取制动措施。此过程汽车运动的速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如图10所示,g取10m/s2,求:(1)s至少多大时,老人是安全的;(设老人在整个过程都静止不动)(2)汽车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刹车过程空气阻力不计)【解析】9.【2020甘肃模拟】甲、乙两车在同一水平道路上,一前一后相距S=6m,乙车在前,甲车在后,某时刻两车同时开始运动,两车运动的过程如图所示,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当t=4s时两车

8、相遇 B当t=4s时两车间的距离最大C两车有两次相遇 D两车有三次相遇【答案】D10.【2020甘肃模拟】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定重力加速度。打出的纸带如图所示,实验时纸带的_端通过夹子和重物相连接。(选填“甲”或“乙”)纸带上1至9各点为计时点,由纸带所示数据可算出实验时的重力加速度为_ m/s2。【答案】(2分)乙; (2分) 9.4; 11.【2020焦作模拟】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们创造出了许多物理学研究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思想法、类比法和科学假说法、建立物理模型法等等以下关于所用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

9、体的方法叫假设法B根据速度定义式,当非常非常小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了极限思想方法C在探究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时,先保持质量不变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保持力不变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该实验应用了控制变量法D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答案】A12.【2020焦作模拟】在一竖直砖墙前让一个小石子自由下落,小石子下落的轨迹距离砖墙很近。 现用照相机对下落的石子进行拍摄。某次拍摄的照片如图所示,AB为小石子在这次曝光中留下的模糊影迹。已知每层砖(包括砖缝)

10、的平均厚度约为 6cm,A点距石子开始下落点的竖直距离约1.8m。估算照相机这次拍摄的“曝光时间”最接近A2.010-1s B2.010-2sC2.010-3s D2.010-4s【答案】B13.【2020焦作模拟】甲、乙两车在公路上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在时,乙车在甲车前处,它们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对汽车运动情况的描述正确的是A甲车先做匀速运动再做反向匀减速运动B在第20s末,甲、乙两车的加速度大小相等C在第30s末,甲、乙两车相距50mD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甲、乙两车可以相遇两次【答案】CD14.【2020焦作模拟】某同学用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分别测量一工件的长度和厚度,如图所示,读出该工件

11、的长度为 cm。厚度的测量值为 mm【答案】10.310 2.62015.【2011焦作模拟】如图所示,传送带与水平地面的倾角为37,AB长16m,传送带以10m/s的速率逆时针转动,在传送带上A端无初速放一质量为0.5kg的物块,它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求物块从A运动到B所需要的时间。(sin37=0.6,cos37=0.8,g =10m/s2)【解析】开始运动时物体沿传送带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a1=10m/s2 设加速到与传送带同速的时间为t1: t1=1s 此时运动位移: 第二阶段由于,故物体继续沿传送带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a2=2m/s2 设运动到B通过的位移为s2,用时为t2,则有 =11m t2=1s 故从A到B所需时间 解得 16.【2020淮南一模】如图是质量为2.0 kg的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的t图象,以水平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在01s内,质点的平均速度为1ms B在03.0 s时间内,物体一直向右运动 C3.0s末,合力的功率为16W D在16.0s时间内,合外力做正功【答案】C17.【2020济南模拟】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右图所示,规定向右为正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