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中国近代史

上传人:x**** 文档编号:127225012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2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中国近代史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中国近代史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中国近代史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中国近代史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中国近代史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中国近代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中国近代史(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2013年高考年高考 历史学科历史学科 二轮复习课件二轮复习课件 中国近代史部分中国近代史部分 中国近代史部分中国近代史部分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 近代思想解放潮流近代思想解放潮流 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 一 晚清时期 晚清时期 1840 19121840 1912 晚清史是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历史 也是中华民族不断抗争与探索的历史 中华 农耕文明遭受西方工业文明冲击 向近代文明转变 国际背景 世界资本主义发展 两次工业革命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与世界

2、体系的形成 1 1 列强的侵略及中国社会变化 列强的侵略及中国社会变化 鸦片战争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 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第二次鸦片战争 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甲午中日战争 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甲午中日战争 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一 政治一 政治 2 2 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 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 农民阶级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太平天国运动 义和团运动农民阶级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太平天国运动 义和团运动 地主阶级 爱国官

3、兵 抵抗派 洋务派 洋务运动 地主阶级 爱国官兵 抵抗派 洋务派 洋务运动 资产阶级维新派 维新变法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 维新变法运动 资产阶级革命派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资产阶级革命派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 大事件大事件 二 经济 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化二 经济 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化 1 1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原因 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原因 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表现 家庭手工业与农业的分离 表现 家庭手工业与农业的分离 2 2 近代企业的出现 近代企业的出现 外商创办的外资企业 洋务派创办 外商创办的外资企业 洋务派创办 的民用企业 洋务企业 民族资产阶级创办的企业 的

4、民用企业 洋务企业 民族资产阶级创办的企业 民族工业 民族工业 3 3 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1919世纪末世纪末 三 社会生活三 社会生活 1 1 西方影响下的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西方影响下的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2 2 工业革命影响下的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变化 工业革命影响下的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变化 3 3 中国近代大众传媒的产生与发展 中国近代大众传媒的产生与发展 大事件大事件 四 思想四 思想 1 1 开眼看世界与新思潮的萌发 开眼看世界与新思潮的萌发 2 2 洋务运动 中体西用 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洋务运动 中体西用 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3 3 维新思想 维新思想 早期

5、维新派 设立议会 实行君主立宪 发展工商早期维新派 设立议会 实行君主立宪 发展工商 业 进行商战业 进行商战 康 梁等维新派 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康 梁等维新派 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4 4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5 5 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 大事件大事件 二 二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19121912 1927 1927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 进一步加深时期 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黑暗 最混乱 的时期 也是新的革命力量孕育发展时期 国际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 凡尔赛 华盛顿 体系形成 十月革命的胜利 1

6、1 北洋军阀的统治 北洋军阀的统治 接受接受 二十一条二十一条 镇压学生运动镇压学生运动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掀起掀起 复古尊孔复古尊孔 逆流逆流 一 政治一 政治 2 2 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 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 新文化运动 背景 过程 意义新文化运动 背景 过程 意义 五四运动与中共成立 背景 过程 意义五四运动与中共成立 背景 过程 意义 国民革命运动 国共合作 过程 结果国民革命运动 国共合作 过程 结果 大事件大事件 二 经济 民族工业二 经济 民族工业 1 1 短暂春天 短暂春天 原因 国内 国外 表现 特点 原因 国内 国外 表现 特点 企业家 影响 为新民主主义革命

7、奠定了阶级基企业家 影响 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阶级基 础 础 2 2 走向萧条 走向萧条 原因 欧洲列强卷土重来 启示 原因 欧洲列强卷土重来 启示 从民族工业发展的角度 从民族工业发展的角度 三 社会生活三 社会生活 1 1 表现 衣 食 风俗 交通 传媒等 表现 衣 食 风俗 交通 传媒等 2 2 特点 注意全面 深刻 特点 注意全面 深刻 大事件大事件 四 思想四 思想 1 1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 背景 政治 经济 思想背景 政治 经济 思想 兴起 开始标志 内容兴起 开始标志 内容 发展 前期 后期发展 前期 后期 实质与影响实质与影响 2 2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马克思主义

8、在中国的传播 新文化运动与十月革命新文化运动与十月革命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先进知识分子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先进知识分子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大事件大事件 三 三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 1927 19491927 1949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实质上是代表大地主大资 产阶级利益的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统治 其统治的 22年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和最终取得胜利的 22年 国际背景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第二次世 界大战 冷战 一 国共十年对峙 一 国共十年对峙 1927 19371927 1937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1 1 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 创

9、建军队 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南昌起义 创建军队 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南昌起义 转向农村 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 开展土地革命 秋收起义转向农村 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 开展土地革命 秋收起义 井冈山根据地 井冈山根据地 工农武装割据工农武装割据 建立苏维埃政权 反 建立苏维埃政权 反 围剿围剿 2 2 国民党 国民党 建立独裁专制政权 实现全国的基本统一 五次建立独裁专制政权 实现全国的基本统一 五次 围剿围剿 革命根据地革命根据地 3 3 民族资本主义的较快发展 民族资本主义的较快发展 原因 国家基本统一 国民政府 原因 国家基本统一 国民政府 有利的政策和措施 表现有利的政策和措施 表现 4 4 日本

10、 日本 侵华 九一八事变 华北事变侵华 九一八事变 华北事变 影响 主要矛盾 国共关系影响 主要矛盾 国共关系 大事件大事件 二 抗战时期 二 抗战时期 1937 19451937 1945 1 1 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制定全面抗战路线 创建敌后根据地建设制定全面抗战路线 创建敌后根据地建设 反对分裂 坚持抗战 百团大战 加强根据地建设反对分裂 坚持抗战 百团大战 加强根据地建设 七大召开 迎接胜利 内容 意义七大召开 迎接胜利 内容 意义 2 2 国民党 国民党 卢沟桥抗战 揭开全民族抗战序幕卢沟桥抗战 揭开全民族抗战序幕 正面战场抗战正

11、面战场抗战 派遣远征军 开辟国外战场 过程 意义派遣远征军 开辟国外战场 过程 意义 3 3 日本 日本 七七事变 卢沟桥事变 全面侵华七七事变 卢沟桥事变 全面侵华 罪行滔天 南京大屠杀 潘家峪惨案 罪行滔天 南京大屠杀 潘家峪惨案 七三一部队七三一部队 细菌战 细菌战 无条件投降 注意联系现实 无条件投降 注意联系现实 4 4 民族资本主义的日益萎缩 民族资本主义的日益萎缩 原因 表现原因 表现 大事件大事件 三 解放战争 三 解放战争 1945 19491945 1949 1 1 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 争取和平民主 重庆谈判 政协会议争取和平民主 重庆谈判 政协会议 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

12、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战略反攻 战略决战战略反攻 战略决战 七届二中全会召开 内容 意义七届二中全会召开 内容 意义 最后胜利 北平和谈 渡江作战 解放南京最后胜利 北平和谈 渡江作战 解放南京 2 2 国民党 国民党 假和平 真内战策略 撕毁协议 发动内战假和平 真内战策略 撕毁协议 发动内战 求和声明 北平谈判 统治覆灭 迁往台湾求和声明 北平谈判 统治覆灭 迁往台湾 3 3 美国 美国 扶蒋扶蒋 4 4 民族资本主义 民族资本主义 陷入绝境 日益破产陷入绝境 日益破产 原因 原因 大事件大事件 近代中国反侵略 求民主的斗争近代中国反侵略 求民主的斗争 1

13、 1 两次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与中英 南京条约 两次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与中英 南京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2 2 太平天国运动 定都天京太平天国运动 定都天京 天朝田亩制度 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篇 资政新篇 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 的失败 的失败 3 3 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 甲午中日战争与 马关条约 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 甲午中日战争与 马关条约 黄海海战黄海海战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 辛丑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 辛丑条约 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的斗争 的斗争 4 4 辛亥革命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辛亥革命 中国同盟

14、会的成立 武昌起义武昌起义 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国的成立 中华民国临时 中华民国临时 约法 约法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5 5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及其对中国社会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及其对中国社会变 革的影响革的影响 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6 6 国共政权的对峙 南昌起义国共政权的对峙 南昌起义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土地革命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土地革命 红军长红军长 征和遵义会议 征和遵义会议 7 7 抗日战争 九一八事变与七七事变抗日战争 九一八事变与七七事变 南京大屠杀等侵华日

15、军的罪行南京大屠杀等侵华日军的罪行 抗日民抗日民 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正面战场的抗战与敌后抗日斗争正面战场的抗战与敌后抗日斗争 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原因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原因 和历史地位 和历史地位 8 8 解放战争 战略反攻与三大战役解放战争 战略反攻与三大战役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及其历史意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及其历史意义 选修部分选修部分 戊戌变法戊戌变法 孙中山孙中山 考试说明考试说明 核心点拨核心点拨 近代前期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及影响近代前期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及影响 太平天国运动的时代特点及其革命纲领的不同太平天国运动的时代特点及其革命纲领的不同 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

16、失败原因及教训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 失败原因及教训 由各阶层的特点看其在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进程由各阶层的特点看其在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进程 中的作用中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历程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历程 自1840年鸦片战争至今170多年 中华民族经历了觉 醒 独立和振兴的非凡历程 阅读下列材料 例 题 材料一 一个民族的觉醒 通常要有两个条件 第一 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 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 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 旧格 局再也无法维持下去 第二 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 燃烧起新的希望 深信 只要奋起救亡 勇于变革 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 材料二 1941年中国共产党发表 为抗战四周年纪念宣言 中说 四年以 来 全国军民奋起抗战 不顾牺牲 不怕困难 前赴后继 再接再厉 付出了很 大的代价 渡过了许多难关 卒能使敌寇胆寒 环球心折 奠定了民族复兴的基 础 产出了新中国的雏形 材料三 检阅式和分列式历经两个多小时 两个多小时 浓缩了我国以往的 漫长战斗历程 也预示了未来的征途 我一分钟也未敢离开自己的指挥联络位置 而我的心神似乎在随同分列式的队伍行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