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二轮热点题型专题训练35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集合(含解析)

上传人:tang****xu3 文档编号:127224988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46.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生物二轮热点题型专题训练35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集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三生物二轮热点题型专题训练35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集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三生物二轮热点题型专题训练35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集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三生物二轮热点题型专题训练35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集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三生物二轮热点题型专题训练35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集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生物二轮热点题型专题训练35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集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生物二轮热点题型专题训练35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集合(含解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高考生物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35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题型专练)1在碳循环中,连通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的生物类群和生理作用分别是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化能合成作用A; B;C; D;答案B解析碳循环中,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将CO2转化为有机物进入生物群落,分解者则通过分解作用把有机物变成CO2返回无机环境。2如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元素的循环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代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代表化能合成作用B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消费者、生产者和分解者C物质循环是指碳元素在甲、乙、丙间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D图中甲、乙、丙包含的所有种

2、群共同构成生物群落答案D3如图为碳元素在生态系统中循环的模式图,图中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箭头表示生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d过程代表光合作用,b过程代表呼吸作用B甲所示的营养级在食物链中占有的碳元素最多C碳元素在甲、乙、丙之间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D碳元素可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反复利用答案A解析甲、乙、丙分别表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丁表示大气中CO2库,b、d分别表示光合作用、呼吸作用。4如图是我国北方处于平衡状态的某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箭头表示碳传递方向,字母表示碳传递途径。下列各项叙述不正确的是 ()A碳从植物体流入动物体的主要形式是有机物B

3、a途径是通过光合作用实现的,b、d、g途径是通过呼吸作用实现的C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D如果图中的字母表示碳元素传递的数量,则夏季a、b、c、e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abce答案D 5据了解,野生扬子鳄种群的雌、雄比例一般稳定在51左右,这样的性别比是由孵化时的温度所决定的。繁殖季节雄性扬子鳄发出“轰轰”的声音,雌性扬子鳄则根据声音大小选择巢穴位置。当声音大时,雌鳄选择将巢穴筑于山凹浓荫潮湿温度较低处,则产生较多的雌鳄。以上事实说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 ()A能够调节生物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B影响生物种群的繁衍,维持种群数量的稳定C维持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

4、,调节生物内环境的稳态D对生物进行自然选择,促进生物进化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能够影响生物种群的繁衍,维持种群数量的稳定。6下图表示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之间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及信息传递过程,则图甲、乙、丙可依次表示 ()A能量流动、碳的循环、信息传递B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碳的循环C碳的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D信息传递、能量流动、碳的循环答案C解析图甲表示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图乙表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丙体现双向性,因此为信息传递。7分析以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简图,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A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B能量作为动力,使

5、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C能量的总和便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D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答案C解析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是指生产者总的同化量,的总和小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8下图为生态系统成分的模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的各成分之间均可以传递信息B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传递可以调整种间关系C无机环境发出的信息种类只能是物理信息D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答案C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生态系统的每种成分均能发出信息,也能接受信息,所以说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间均能进行。信息

6、传递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调整种间关系。无机环境发出的信息可以是物理信息,也可以是一些营养物质发出的化学信息,所以C错误。9如图中的曲线表示某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之和),图中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的正常范围,当受到外界干扰时就偏离正常范围,偏离值为T时,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后恢复到正常范围所需的时间为S。TS表示曲线与正常范围之间围成的面积,可作为总稳定性的定量指标。依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受到相同干扰时,T值越大,表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小BS值越大,表示一个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越大C在一定干扰范围内,TS值越大,表示一个生态系统的总稳定

7、性越低D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和草原生态系统如果有同样的T值,则所受干扰程度一定不同答案B10如图为某一生态系统稳定性图解,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a为抵抗力稳定性,b为恢复力稳定性Ba为恢复力稳定性,b为抵抗力稳定性C恢复力稳定性与营养结构复杂程度呈负相关D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呈负相关答案B解析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弱。因此,一般情况下,恢复力稳定性与营养结构复杂程度呈负相关,且一般情况下,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也呈负相关。11.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在捕食链中,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及

8、能量的用途相同B.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可促使物质不断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C.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参与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D.生物之间的捕食离不开信息传递答案 A解析 在捕食链中,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及能量的用途不完全相同。 1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稳定性的变化受系统内外许多因素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苔原生态系统生物种类稀少、营养结构简单,被破坏后恢复力稳定性高B.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生物种类丰富、营养结构复杂,被破坏后恢复力稳定性高C.河流生态系统受轻度的生活污水污染,通过自净作用能保持相对稳定不被破坏D.生态系统中,生物和无机环境间无信息

9、传递发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不受它们的调节答案 C13.下图甲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图中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图乙为其中部分营养结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甲乙(1)图甲中过程主要表示,图乙中的生物对应图甲中哪些成分?(用字母表示)。(2)图甲过程中碳的传递形式分别是、。(3)图乙中的蛇由于某种原因数量下降,蟾蜍的数量先增多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这属于调节,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能力。(4)若草固定的总能量为6.8109 kJ,食草昆虫和鼠同化的总能量是1.3108 kJ,则人最多能获得能量kJ。(5)若蛇取食鼠的比例由1/4调整到3/4,从理论上分析,改变取食比例后蛇体重增加1

10、kg,人获得的能量比原来多增重 kg(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答案:(1)光合作用D、B(2)有机物CO2(3)负反馈(反馈)自我调节(4)2.46108(5)2 14.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问题。材料1“稻鱼共生系统”中,鲤鱼通过冲撞稻秧导致稻飞虱等害虫落入水中并食之,同时使清晨水稻叶片上的露水坠入水中,减少稻瘟病原孢子产生和菌丝体生长;鲤鱼的游动,又可引起水浑浊,抑制水中杂草的生长;水稻在给鲤鱼提供食物(水稻叶片)的同时,还能够抵挡烈日照射,降低表层水温;水稻能够利用氮素,降低水中铵盐浓度,为鲤鱼生长创造良好环境。材料2科研人员对稻鱼系统、水稻单种系统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调查农药

11、使用稻鱼系统1237.363.16 364.51438.34水稻单种系统11110.496.56 458.66 (1)在该“稻鱼共生系统”中,水稻、杂草的功能是。鲤鱼与稻飞虱的关系为。(2)请在相应位置用箭头表示该“稻鱼共生系统”中图示成分之间的碳元素流动途径。 (3)与水稻单种系统相比,稻鱼系统取得了明显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主要表现在。(4)下图为能量流经稻田中鲤鱼种群的示意图,若图中C表示鲤鱼自身呼吸消耗量,则D中能量的去向是。(5)某生物兴趣小组在对该“稻鱼共生系统”进行了调查后,提出了在稻田中适当增加肉食性鱼数量,减少植食性鱼数量的建议。请分析,他们提出此建议的依据是。答案:(1)固

12、定太阳能,固定二氧化碳,为生物群落提供物质和能量捕食和竞争(2)如图:(3)减少农药使用,降低环境污染;降低生产成本,增加鱼的产量(4)流入下一营养级和被分解者利用(5)肉食性鱼类可以捕食植食性昆虫等,有利于水稻的生长;植食性鱼类会食用稻叶,不利于水稻生长15某种植物上栖息着一定数量的甲、乙两种昆虫和蜘蛛。甲、乙两种昆虫均以该植物为食,蜘蛛以乙昆虫为食。甲昆虫在白天活动,乙昆虫在夜晚活动。甲昆虫采食该种植物的叶片后,植物会释放出挥发性的物质X,X既可吸引甲昆虫的天敌,也能驱赶乙昆虫。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现象中,X分别在_之间进行传递。(2)影响甲昆虫活动的信息有两大来源,分别是_和_。

13、影响乙昆虫活动的信息种类是_。蜘蛛在蜘蛛网上捕食乙昆虫所利用的信息种类是_。(3)若在上述植物上施用人工合成的物质X,短期内该植物上甲昆虫天敌和乙昆虫天敌数量的变化是_。答案(1)植物与甲昆虫的天敌、植物与乙昆虫(2)无机环境生物化学信息和物理信息(其他合理答案也可)物理信息(其他合理答案也可)(3)甲昆虫天敌数量增加,乙昆虫天敌数量减少16同学们在课外活动中发现植物的落叶在土壤里会逐渐腐烂,形成腐殖质。他们猜测落叶的腐烂是由于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不同生态系统的土壤微生物分解能力不同,并设计了实验进行验证。(1)实验设计首先要遵循的是_原则和_原则。(2)以带有同种落叶的土壤为实验材料,均分为A和B。实验时A不做处理(自然状态);B用塑料袋包好,放在60的恒温箱中灭菌1小时。B处理的目的是_ _。(3)第(2)问中实验的自变量是_,因变量是_ _,无关变量是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