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病毒药物 (2)

上传人:x**** 文档编号:127224216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3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抗病毒药物 (2)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抗病毒药物 (2)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抗病毒药物 (2)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抗病毒药物 (2)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抗病毒药物 (2)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抗病毒药物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病毒药物 (2)(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击此处编辑母 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副标 题样式 1 抗病毒药 病毒感染 人类传染病约75 是由病毒引起的 其中严重危害人类健 康者有流感 艾滋病 病毒性脊髓灰质炎 乙型脑炎 肝炎 麻疹 非典型肺炎 天花 狂犬病等 病毒的物质构成 1 非细胞型微生物 无完整细胞结构 2 仅由单链或双链核酸 RNA或DNA 的核心和外面的蛋白外壳组成 有些病毒具有脂蛋白包膜 病毒核酸携带有病毒的全部遗传信息 病毒的分类 1 病毒体微小 体积20 300 nm 可通过滤菌器 2 可按病毒大小 形态结构特点 核酸类型 所致疾病 宿 主细胞类型等进行分类 3 1995年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把病毒分为DNA病毒

2、RNA病 毒 DNA或RNA逆转录病毒 病毒的复制 1 病毒生活代谢特征 没有自己的代谢系统 只能寄生于其他细胞 内 利用宿主细胞的酶进行代谢 复制 2 增殖方式 不是二分裂 而是以其DNA或RNA为模板 通过转录 和 或 逆转录 翻译等复杂的生化过程 复制DNA或RNA 合成 蛋白质 通过组装产生更多的病毒颗粒 3 生活周期 吸附并穿透侵入易感细胞 脱壳 合成核酸多聚酶 合成核酸 合成蛋白质及翻译后修饰 各部分组装成病毒颗粒 从宿主细胞释放出更多的病毒体 病毒的复制 抗病毒药的分类 1 按病毒种类分类 广谱抗病毒药 抗RNA病毒药和抗DNA病毒药 2 按病毒所致疾病分类 抗疱疹病毒药 抗艾滋

3、病病毒药 抗流感病 毒药 抗肝炎病毒药等 3 按药物来源和化学结构与性质分类 化学合成药物 生物制剂 4 按作用机制或靶点分类 阻止吸附穿透药 抗体 干扰脱壳药 金刚烷胺 抑制核酸合成药 嘌呤或嘧啶核苷类似药 逆转录 酶抑制药 抑制蛋白质合成药 干扰素 干扰蛋白质合成后修 饰药 蛋白酶抑制药 干扰组装药 干扰素 金刚烷胺 抑制 病毒释放药 神经酰胺酶抑制药 等 广谱抗病毒药 一 嘌呤或嘧啶核苷类似药 利巴韦林 二 生物制剂 干扰素 胸腺肽 1 转移因子 利巴韦林 又名病毒唑 是人工合成的鸟嘌呤类似物 OH O N HO N N HO H2N O 利巴韦林药理作用 1 为广谱抗病毒药 对多种RN

4、A和DNA病毒有抑制作用 对呼吸道 合胞病毒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 甲型肝炎病毒 麻疹病毒 乙型脑 炎病毒 腺病毒 带状疱疹病毒和各种流感病毒均有抑制作用 利巴韦林临床应用 口服 甲型肝炎 单纯疱疹 麻疹 呼吸道病毒感染 气雾剂喷雾 呼吸道病毒引起的鼻炎 咽炎等 感染早期静脉滴注 流感 副流感病毒肺炎 小儿腺病毒肺炎 拉 萨热和病毒性出血热等 滴鼻 流感 乳膏剂 带状疱疹和生殖器疱疹 滴眼剂 流行性结膜炎 单疱病毒角膜炎等 利巴韦林不良反应 1 腹泻 乏力 白细胞减少 贫血等 2 动物实验表明本药有致畸作用 孕妇忌用 干扰素 抗病毒作用 有 三种类型 分别由人白细胞 成纤维细胞 T淋巴细胞产生 I

5、FN作用于细胞后 可产生钪病毒蛋白 干扰mRNA 信息的传递 使病毒核酸合成产生障碍 终止其复制 在同种细胞中 具有广泛抗病毒活性 在三种INF中 以INF 免疫调节作用最强 INF 次之 INF 最弱 常用 干扰素 干扰素 临床应用 临床用于多种病毒感染性疾病 v慢性肝炎 v疱疹性角膜炎 v带状疱疹 v广泛用于抗肿瘤 干扰素 不良反应 v不良反应 主要有发热 头痛 乏力等流感样症状 少数有高热 皮疹 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 脱发 等 停药后一般可恢复 胸腺肽 1 1 Thymosin 1为一组免疫活性肽 可诱导T细胞分化成熟 并 调节其功能 2 临床用于慢性肝炎 艾滋病 其他病毒性感染和肿瘤的治

6、疗 或辅助治疗 转移因子 药理作用 药理作用 从健康人白细胞中提取制得的一种多核苷酸 和多肽小分子物质 为细胞免疫促进剂 可以将供体细胞 donor 的免疫信息转移给未致敏的受体细胞 receptor 从 而使受体细胞获得供体样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细胞免疫功 能 其作用可以持续6个月 转移因子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先天性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病毒感染 霉菌感染和肿瘤 等的辅助治疗 抗RNA病毒药 一 抗艾滋病病毒药 二 抗流感病毒药 一 抗艾滋病病毒药 目前已批准临床用于抗HIV的药物有三类 一 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药 二 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药 三 HIV蛋白酶抑制药 一 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药 n

7、齐多夫定 n地丹诺辛 n拉米夫定 n斯塔夫定 n扎西他宾 抗病毒作用机制 此类药物一般首先必须在宿主细胞浆内的某些激酶的作用下发 生磷酸化 最终形成活性药物 三磷酸核苷类似物 继而作为酶 的底物产生以下作用 竞争性抑制病毒逆转录酶 掺入病毒DNA链中 终止病毒DNA链的延长 齐多夫定 又称叠氮胸苷为胸苷类似物 对 多种逆转录病毒有抑制作用 齐多夫定 药理作用 机制 ZDV进入宿主细胞内 在宿主细胞胸苷激酶的作用下生成一磷酸 ZDV 进而在胸苷激酶作用下生成二磷酸ZDV 最后在核苷二磷酸激 酶的作用下生成三磷酸ZDV 三磷酸ZDV可产生以下作用 竞争性抑制三磷酸胸苷掺入病毒DNA链 终止DNA链

8、延长 因此ZDV抑制HIV逆转录过程 使病毒复制受阻 而产生抗病毒作用 齐多夫定 临床应用 ZDV为治疗HIV感染的首选药 可减轻或缓解AIDS相关 症状 减缓疾病进展 延长AIDS病人生存期 为增强疗效 防止或延缓耐药性产生 临床上须与其他抗 HIV药合用 齐多夫定 不良反应 1 可引起骨髓抑制 表现为白细胞或红细胞减少 贫血 发生率 与用药剂量和疗程有关 多发生在连续用药6 8周 2 本药还有一定骨骼肌和心肌毒性 表现为肌痛 肌无力 心电图 异常 停药可恢复 3 其他不良反应有恶心 头痛 发热 疲乏等 4 使用本药时应定期查血象和心电图 二 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药 1 奈韦拉平 2 地拉夫

9、定 3 依法韦仑 4 依曲韦林 5 利匹韦林 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药 1 它们结合于逆转录酶活性区域附近 改变逆转录酶构象而抑制该酶活性 2 此类药物的作用机制相似 有关毒性作用和耐药性产生方面也相近 大 多此类药物尚在临床试验观察阶段 3 此类药物的特点有 不需要磷酸化 仅对HIV 1有效 对HIV 2无效 对肝药酶有抑制作用 易引起药物相互作用 易出现耐药性 且本类药物间有交叉耐药现象 奈韦拉平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1 特异性抑制HIV 1逆转录酶 对HIV 2逆转录酶和动物细胞DNA聚合酶 无抑制作用 2 极易产生耐药毒株 但与ZDV无交叉耐药现象 3 常与其他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合用于治疗H

10、IV 1成人和儿童患者 奈韦拉平不良反应 最常见的有药疹 40 发热 疲劳 头痛 失眠 恶心 肝酶增高 三 HIV蛋白酶抑制药 1 沙奎那韦 saquinavir 2 利托那韦 ritonavir 3 奈非那韦 nelfinavir 4 英地那韦 indinavir 5 安泼那韦 amprenavir 6 洛匹那韦 lopinavir HIV蛋白酶抑制药共同特点 1 选择性抑制HIV蛋白酶 前4药选择性抑制HIV 1蛋白酶 后两者对HIV 1和HIV 2蛋白酶均有抑制作用 它们对HIV 1病毒复制均有很强的抑制 作用 单药治疗4 12周可使患者血浆HIV 1 RNA水平下降100 1000 倍

11、 本类药物对人细胞蛋白酶的亲和力很弱 2 干扰病毒复制的晚期 与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合用可产生协同作用 3 病毒易产生耐药性 但比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慢 4 均被细胞色素P 450 CYP3A4或CYP3A 代谢 HIV蛋白酶抑制药不良反应 v不良反应 身体脂肪重新分布 出现水牛背 躯干肥胖 面部和外周萎 缩 胰岛素抵抗 高血脂 恶心 呕吐 腹泻和感觉异常等 二 抗流感病毒药 1 1 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 Amantadine and Rimantadine Amantadine and Rimantadine 2 2 扎那米韦扎那米韦 Zanamivir Zanamivir

12、 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 Amantadine and Rimantadine amantadinerimantadine Amantadine and Rimantadine 抗病毒作用 两者的抗病毒机制可能有两方面 1 作用于具有离子通道作用的M2蛋白而影响病毒脱壳和复 制 2 也可通过影响血凝素而干扰病毒组装 3 此两药仅对亚洲甲型流感病毒有效 amantadine抗病毒浓度 约为0 03 1 0 g mL rimantadine的抗病毒作用强度比 amantadine约强4 10倍 Amantadine and Rimantadine 药物代谢动力学 1 此两药口服均易吸收 体内分布广泛

13、2 两者常规口服量血药浓度在0 3 g 0 8 g mL 3 Amantadine绝大部分以原形从尿中排出 血浆t1 2为12 18 h 老年人和肾功能低下者血浆t1 2 延长 4 Rimantadine代谢物60 90 从尿中排出 血浆t1 2 为 24 36 h Amantadine and Rimantadine 临床应用与疗效 1 用于亚洲甲型流感病毒感染的预防和治疗 2 发病48 h内治疗用药可改善症状 缩短病程1 2天 并可加速患者功 能恢复 Amantadine and Rimantadine 不良反应 1 一般有轻微胃肠症状 食欲下降 恶心 和中枢神经症状 如神经过敏 注意力不

14、集中 头昏 2 大剂量或amantadine血药浓度为 1 0 5 0 g mL时可引起严重的神经毒性 作用 可出现精神错乱 幻觉 癫 发作甚至昏迷和心律失常 3 在老年人 抗组胺药 向神经药物或抗胆碱药可增强amandadine引起神经 毒性的可能性 4 有研究表明 amandadine对大鼠有胎毒作用和致畸作用 孕妇和哺乳期 妇女慎用 扎那米韦 Zanamivir 扎那米韦 抗病毒作用 1 为治疗流感病毒A和B感染的新药 体外实验表明 对 amantadine 和rimantadine耐药病毒仍有抑制作用 2 抗病毒机制 抑制病毒神经酰胺酶 该酶裂解末端唾液酸残基 破坏病毒血凝素可识别的受

15、体 3 神经酰胺酶所引发的这种酶反应是病毒从感染细胞释放关键过 程 因而本药使病毒难以从感染细胞释放出来 从而阻止病毒 在呼吸道扩散 扎那米韦 药物代谢动力学 1 临床一般采用鼻内用药或干粉吸入用药 2 干粉吸入滞留在口咽部和下呼吸道的量分别约为80 和15 吸 入用药的吸收率 20 吸入10 mg后血浆药物浓度约为35 100 ng mL 3 约90 的代谢物从尿中排出体外 4 口服吸收率低 约5 故口服无效 5 t1 2 口吸入和静脉注射分别为2 5 5 h和1 7 h 扎那米韦 临床应用与疗效 1 用于流感的治疗和预防 2 越早使用疗效越好 扎那米韦 不良反应 1 局部使用一般患者耐受良

16、好 2 曾有报道 zanamivir可引起喘鸣 支气管痉挛 患有哮 喘或气道慢性阻塞性疾病的患者可出现肺功能状态恶化 3 临床前研究未发现本药有致突变 致畸和致癌作用 抗DNA病毒药 一 抗疱疹病毒药 阿昔洛韦 Acyclovir 伐昔洛韦 Valacyclovir 碘苷 Idoxuridine 阿糖腺苷 Vidarabine 二 抗乙型肝炎病毒药 拉米夫定 恩替卡韦 替比夫定及阿德福韦酯 泛昔洛韦和喷昔洛韦 阿昔洛韦 又名无环鸟苷 是人工合成的无环鸟苷类似物 阿昔洛韦 药理作用 1 抗病毒谱较窄 为抗DNA病毒药 对RNA病毒无效 2 对单纯疱疹病毒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巨细胞病毒均有 抑制作用 阿昔洛韦 作用机制 1 经过三步磷酸化形成三磷酸无环鸟苷 2 三磷酸无环鸟苷从以下两个方面干扰DNA合成 3 与三磷酸脱氧鸟苷 dGTP 竞争病毒DNA多聚酶 抑制病毒DNA 复制 4 掺入病毒DNA 使DNA延长终止 生成无功能DNA 阿昔洛韦 药物代谢动力学 1 口服吸收少 生物利用度约为10 30 2 口服200mg Cmax平均为0 4 0 8 g mL 3 60 90 以原形从尿液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