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祁县第二中学校2019_2020学年高二语文10月考试题

上传人:男**** 文档编号:127223356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祁县第二中学校2019_2020学年高二语文10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山西省祁县第二中学校2019_2020学年高二语文10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山西省祁县第二中学校2019_2020学年高二语文10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山西省祁县第二中学校2019_2020学年高二语文10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西省祁县第二中学校2019_2020学年高二语文10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祁县第二中学校2019_2020学年高二语文10月考试题(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西省祁县第二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10月月考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任何文化都以时空认知为起点。根据宇宙大爆炸学说,宇宙因爆炸而生成,时间得以同时生成。这个时间,是自然时间。人类在自然时间范围内,为了标记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给自己拟订一种“纪序”参照系,这就是定义时间。今天人们所“感知”的日期,就是一种全球约定的定义时间。定义时间在自然时间面前只是一个微量,但它已作为一种文化基因融入人类生活,成为一种不可替代的文化符号。甲子,是世界时间文化中的一种独特定义。从1911年发现的六十甲子表甲骨来看,甲子作为一

2、个确定的记述系统用于定义华夏时间,至迟在殷商时期已然完备。天干源于纪日,地支源于一年十二个月,用日、月与地球的视运行关系来记述人类活动时间,就是甲子时间纪序的本质。甲子纪序,是先民对自然时间关系的一种客观摹写,体现了一种朴素的自然取时思想。关于时间的本质,柏拉图认为时间是理念永恒性的摹本,亚里士多德认为时间既不是运动,又不能脱离运动,是运动的数。伽利略指出,时间具有向同性、均匀性和无限性。后来,爱因斯坦提出时空不是互相独立而是一个整体的四维空时连续区。至此,时间在其永恒与无限的直观视界中,与运动、空间的同一性本质得到了最权威的认定。而研究者发现,甲子既定义了时间与运动的同一性,也定义了时间的永

3、恒性和无限性,同时又定义了时空一体性。细究甲子的定义内涵,其所体现出来的时间观念与现代科学对时间本质的描述非常一致。不同的民族,因其不同的生存环境而形成不同的生存模式,从而也形成不同的文化模式及价值选择。时间文化的形成,同样受到了不同的价值选择路径的影响;这种不同的时间文化又会“反哺”于社会生活,形成不同的文化效应。在西方,时间作为本体论问题成为思想与探究的主要对象。这种对“时间是什么”的连续追问与解答,直接导致了以哥白尼革命为标志的近代科学的诞生,并为牛顿经典力学时空观的建立提供了条件。也正是由此,时空与运动才成为当代科学最为关注的前沿问题,并引发了新一轮宇宙时空探索的科学时尚。可以说,当今

4、科学主宰世界的文化潮流,其起点就是“时间”问题的解决。在中国,“天人合一”观念把人“放大”到与天地齐一,天地的存在与人事的价值目标相互统一。这种与西方迥异的思维方式,正源于古代中国长期持续存在的宗法血缘共同体的历史实践。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天由最初的外在实体逐渐转向与人相互共生的关系性存在,这培育和预设了中国人特有的时间观念。 (摘编自肖世洪甲子对时间本质的定义)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定义时间最初是用来标记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现在已成为不可替代的文化符号。B我国从商代开始采用甲子作为确定的时间记述系统,这已经得到了考古学的证明。C西方对时间本质的认识历经两千多

5、年的演进,形成了具有科学权威性的时间观念。D价值选择路径会影响时间文化的形成,而不同的时间文化会产生不同的文化效应。2下列对于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区分了自然时间和定义时间,并以定义时间为立论的基础展开进一步论证。B文章通过类比论证,指出甲子体现的时间观念与现代科学的时间观念非常一致。C文章在围绕时间文化展开论述时,指出了中西方时间观念乃至思维方式的差异。D文章依次讨论了甲子纪序的本质、文化效应及其定义内涵,逐层深入,结构严谨。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自然时间在宇宙形成之初并不存在,这是依据宇宙大爆炸学说而得出的基本观点。B甲子纪序客观摹写了自然

6、时间关系,甲子属于定义时间,而不在自然时间范围内。C西方对时间作为本体论问题的关注,是为了建立近代科学体系和经典力学时空观。D“天人合一”观念所培育和预设的特有时间观念,可以“反哺”当代中国社会生活。(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耧 车李锐孙子牵着黄牛走在前,爷爷扶着耧车跟在后。一个七岁,一个七十岁。脚步起伏,山谷里响起叮当叮当的牛铃声,舒缓,从容,悠远得像一个神话的开头。下了整天春雨。一夜醒来,太阳把山野晒出一层淡淡的雾气。转眼,薄雾散尽,树丛里跳出连翘花,黄灿灿的像火炬,东一簇西一簇地燃烧着。布谷鸟叫声远远传来,忽隐忽现,老福田看着孙子稚嫩的后背,圆圆的脑袋,心里一阵发软。“牛牛,你累

7、吗?累了就歇歇吧。”孙子牵了牛,侧着头,脆生生回答:“爷,走吧,我不累。”而后,又反问:“爷,你累吗?”老福田笑起来:“呵呵,不累,不累,牛牛不累,爷爷更不累。”翻耕过的土地吸了雨水,又松又软。镶了铁犁铧的三条耧腿插进松软的黄土,随着老福田晃动的双手,三行谷种顺着空芯的耧腿,均匀密集地播撒到浅浅的犁沟里,随即,又被翻落下的黄土轻轻覆盖。正是开耕下种的好日子,梯田却冷清清的,只有孤零零的爷孙俩。蓝天黄土之间,两个人,一头牛,一架耧车,排成一个小小的队伍。一垄三行,一去一回。渐渐地,播种好的行垄宽阔起来。爷爷又问:“牛牛,咱歇歇吧?”孙子不回头,脆生生回答:“爷,再走走吧,爷。”老福田说:“咱们不

8、累,花摇摇可是累了,它肚里还有个犊子呢。”孙子熟练地拉住牛绳,停下来:“那就让花摇摇歇歇吧。”歇下来的母牛放松了身体,甩着尾巴,有滋有味儿地反刍,大眼睛一眨一眨。黄牛身后,爷孙俩在梯田边的石塄上坐下来,也放松了身体。布谷鸟叫声又响起。牛牛说:“爷,好听。”老福田说:“是呢,怪好听。”牛牛说:“爷,你说是谁告给它的,为啥它种谷的时候就叫呀?”这个问题有点难,老福田想了想:“是老天爷告的,山上树绿了,连翘花开了,布谷子就知道自己该叫了。”牛牛叹了气,说:“也不知道去了南柳村还有没有布谷子叫了?”老福田心里一动,孙子说的是拆迁并村的事。这一带勘探发现了大煤矿,开始修桥、修路,还要修建采煤厂,洗煤厂,

9、焦炭厂。一切都已经决定了,要把偏远、人少的小村,合并到大村去,给煤矿腾地方。说是要建设新农村,新房都盖好了,每家一幢院子。到了“新农村”,每家每户另外分地,大多数年轻人还要安排到矿上工作。为这事,南柳村还扩建了新学校。拆迁的村子全部撂荒,除了煤矿要占的地以外,剩下的退耕还林。老林沟也一样,人一走,村子就荒了。孙子的担心老福田答不上来。老福田自己也不知道,开了煤矿的南柳村有没有布谷鸟。老福田只好把青筋暴突的老手伸出来,轻轻地放在孙子圆圆的小脑袋上。牛牛忽然转了弯儿:“爷,花摇摇为啥会驾耧啊?”老福田捏下孙子衣服上的一片草叶:“都是慢慢调教的。你小时候不是也不会说话,不会干活儿,后来大人们慢慢教,

10、就会了。”牛牛又拐了个弯儿:“爷,咱的耧是你做的吗?”“不是。”“那是谁做的?”看着孙子困惑的眼睛,老福田笑了:“爷爷今天就跟牛牛说说,耧车到底咋来的。”老福田边说边点起一根烟。“从前,存不下粮食,遇上灾荒年,饿死的人成千上万。有一天,鲁班爷坐在地头上正为这发愁,想着想着睡着了,做了一场梦。第二天,鲁班爷就照着梦里的提示,造出这个好使的三脚耧车,一架耧车能顶三架犁,快多啦!从此往后,天下百姓春天摇耧,夏天锄草,秋天收割,冬天屯粮,年年如此,就这样,大人教孩子,师傅教徒弟,子子孙孙一直到现在,也不知道重复了几万几千年。”牛牛眨巴着眼睛,“爷,完啦?”“完了。”牛牛朝着梯田扭过头去,阳光下,椴木做

11、的三脚耧车投射出短短的身影,稳稳插在黄土里,轻巧,精致,简直就像一个精灵。老福田掐灭烟头,撑着地塄上的石头站起身来招呼孙子,“牛牛,来,歇好了,还得把咱的地种完。这块地可再没有千年万年了,世世代代种它,收它,种了千年万年,收了千年万年,现在就剩下今年这一回啦,今年种了谷子,明年就没人种了,就变成荒地了,变回几万几千年前那个模样,荒林遍野,猛兽横行呀”“爷,你说的是啥呀爷?”老福田摆摆手:“娃,给爷爷牵牛,咱们再给它种最后一回庄稼”蓝天黄土之间,那支小小的队伍又走动了,牛铃声,又叮当叮当地响起来,老福田抬起有些昏花的老眼,温暖的目光依依不舍地抚摸着群山。布谷鸟又在叫,东一声,西一声4下列对小说相

12、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老福田关于拆迁并村的插叙补充交代了老林沟即将消失的故事背景,使小说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B“耧车”这一传统农具是小说的核心意象,它是农耕历史的见证,象征着传统的农业生产和生活方式,是贯穿全文的线索。C小说采用第三人称叙述视角来讲述故事,作者不直接表明看法,而让故事本身来呈现主题,小说在整体上呈现出一种平静、冷峻的色调。D老福田和孙子之间关于“耧车”制作者的对话,除表现了祖孙之间温馨的亲情外,更表达了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勤劳品质的赞美。5有评论认为李锐小说的语言兼具诗性和口语化特征,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6“

13、娃,给爷爷牵牛,咱们再给它种最后一回庄稼”这句话,既是理解老福田的关键,也是理解小说主旨的关键。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各题。材料一:毫无疑问,家长QQ群、微信群等的流行和普及,已经成为学校老师和家长之间进行沟通、交流的重要平台和方式。从布置作业到家长给孩子请假、学校组织活动需要家长配合,再到家长就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都可以在“家长群”里来完成,随时随地,省时省力。这种学校和家长、老师和家长、家长与家长之间全新的交流和沟通平台的出现,也算是一种与时俱进。(摘编自苑广阔别让家长群成为家长的负担)材料二:提心吊

14、胆地每日看群,导致身心疲惫,这样的家长群“病”了。作为家校联系和沟通的平台,微信群的存在本身并没错,错在使用微信群的人。家长群变成“助教群”“攀比群”“马屁群”“广告群”,是家校关系异化的一个缩影,而其背后则是社会对教育的深深焦虑。指望家长们在群里坦然相对、理性互动,恐怕不切实际。无论是升学挑战带来的恐慌,还是教育“抢跑”引发的课外培训热,抑或充满着“名利秀”“关系秀”的家委会竞选,无一不在非常直观地说明教育在一个家庭中的重要性和特殊性。每一种现象都能看出家长对孩子教育的焦虑情绪是实实在在、根深蒂固的。因此,规范家长群、构建良性的家校关系,主动权和主导权应掌握在校方手中,老师应尽到更大责任,起到更大作用。但事实并非如此。现实中,很多老师把家长当成了“编外老师”,将本属于校方的责任转嫁给家长,而疲于应付的家长却敢怒不敢言。长此以往,家校双方责任错位、角色迷失,家庭教育成了学校教育的附属品,正常的家校关系被异化了。在某些学校,除了检查作业外,班级大小事务都有家长的身影,甚至家长会替老师监考、值班等。若有家长提意见,动辄会被扣上“不配合老师”,甚至“不配当爸妈”的帽子。若再有“戏精家长”故意搅事,问题就会变得更严重。(摘编自陈广江家长群变“马屁群”,教育焦虑何以化解)材料三:家长群异化,没有相应的规则予以规范是一大原因。家长群基本都由班主任或任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