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创建本质安全型矿井行动方案

上传人:亦明 文档编号:127221251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370.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矿)创建本质安全型矿井行动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煤矿)创建本质安全型矿井行动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煤矿)创建本质安全型矿井行动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煤矿)创建本质安全型矿井行动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煤矿)创建本质安全型矿井行动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煤矿)创建本质安全型矿井行动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创建本质安全型矿井行动方案(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煤矿)创建本质安全型矿井行动方案 矿井名称煤矿矿井能力111万吨/年创建目标年达三星本质安全型矿井矿长总经理目录前言第一章矿井的基本情况66第一节矿井简介66第二节资源条件77第三节系统简况16第二章会诊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25第一节本质安全型矿长26第二节本质安全型员工队伍27第三节本质安全型环境31第四节本质安全型文化46第三章创建行动计划48第一节组织领导48第二节行动目标45第三节主要措施与对策45第四节行动计划表51前言根据股份公司创建本质安全型矿井行动方案(煤股安号)及关于做创建本质安全型矿井行动方案编制的通知(煤股安函号)文件精神,12月15日,我矿组织矿领导、生产技术部、行政

2、、工会、安监人员召开专题会议,安排人员分项目负责编制了该行动方案。 行动方案编制依照股份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局针对我矿所编制矿业公司煤矿创建本质安全型矿井会诊报告等,结合我矿实际情况,对各分项目定时,定人,定资金制定详细整改方案,经矿创建本质安全型矿井工作组详细审核后形成里王煤矿创建本质安全型矿井行动案,力争在年煤矿达三星级本质安全型矿井。 第一章矿井的基本情况第一节矿井简介 一、矿井位置及交通煤矿位于省市东南16km处,行政区划隶属于市镇辖区内。 新铁路从矿区及其附近通过,与在井田西侧6km通过的京广铁路相接,耒新公路在矿区附近通过,北通耒阳,西到小水铺均与107国道相连,并经耒阳互通处与京珠高

3、速公路相通。 二、矿井设计、核定和生产能力矿井于1958年9月建井,1966年10月正式投产。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15万吨/年,xx年核定生产能力为11万吨/年,实际生产能力9.5万吨/年。 三、井田位置井田位于向斜南部西翼地理坐标东经11253011125354,北纬261708261846。 矿井井田东西倾向宽0.78公里,南北走向长3.2公里,由26个拐点圈定矿区面积2.2896平方公里。 依据xx年5月省国土资源厅颁发的煤矿采矿许可证,矿井范围由26个拐点构成,开采标高从+200m至-250m。 煤矿井田范围见井田范围拐点坐标(1980西安坐标系)1980西安坐标系拐点X Y拐点X Y

4、12909081.5738388121.19142911144.5938389019.1922909504.5838388163.19152911294.5938389065.1932909582.5838387996.19162911359.5938388810.1942909602.5838388167.19172911501.5938388683.1952909556.5838388411.19182911544.5938388821.1962909844.5838388423.19192911544.5938389041.1972909794.5838388141.1920291174

5、4.6038389061.19829098864.5838388091.19212911744.6038388921.1992909964.5838388236.19222912074.6038388954.19102910444.5838388256.19232912149.6038389066.19112910514.5938388366.19242911879.6038389776.xx2911119.5938388636.19252910379.5838389166.19132910879.5938388886.19262909054.5738388888.20矿井面积2.2896km

6、2准采标高从+180米-250米第二节资源条件 一、地层煤矿出露地层由老到新为龙潭组(P2l)、二叠系上统大隆组(P2d)、三叠系下统大冶组(T1d)、第四系(Q)。 1、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2l)龙潭组为一过渡相含煤建造,主要由中细粒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泥岩及煤组成。 根据其岩性、含煤性及古生物特征分为上段和下段。 下段为不含煤段,上段为含煤段,一般厚度450米左右。 龙潭组上段(P2l2)为含煤段。 层厚450m,共分6个煤组,含煤6层。 (1)7煤组(P2l2-1)层组厚约55.30m,一般分四小层。 砂质泥岩深灰灰黑色,薄层状,水平层理,平均厚约7.3m。 中细粒砂岩灰色,薄中厚层

7、状,致密坚硬,水平层理为主,厚约17m,顶部为7煤层。 砂质泥岩及粉砂岩深灰色灰黑色,薄层状,水平层理,本层厚约23m。 砂质泥岩、泥岩深灰色灰黑色,薄层状,水平层理及斜层理,本层厚8m左右。 (2)6煤组(P2l2-2)层组厚21.5847.78m,平均厚约34.94m。 分以下两层6煤层黑色,以粉煤为主少量块煤,似金属光泽,半光亮型,粒状结构,条带状构造。 常呈“煤包”形态产出,结构较简单,偶见夹矸一三层,夹矸厚度0.010.35m。 6煤层为主要可采煤层,厚035.20m,平均4.86m,为极不稳定煤层。 本次核实开采区内煤厚1.853.20m,平均厚约2.40m。 砂质泥岩深灰色灰黑色

8、,薄中厚层状,水平层理及缓波状层理,本层厚20.9044.70m,平均厚约30.08m。 (3)5煤组(P2l2-3)层组厚11.3933.41m,平均厚约20.64m。 分以下几层5煤层灰黑色,块状为主,少量粉末状,偶见条带状,半金属光泽,半光亮型。 硬度较大,结构简单,局部可采,厚02.01m,平均0.60m,5煤层为不稳定煤层。 砂质泥岩深灰色灰黑色,薄中厚层状,水平层理及缓波状层理,本层厚026.50m,平均厚约10.50m。 中细粒砂岩浅灰色、灰色,中厚层状,小型斜层理及缓波状层理,本层有时尖灭,厚017.18m,平均厚约5.0m。 砂质泥岩深灰色,薄中厚层状,水平层理及缓波状层理,

9、本层厚021.71m,平均厚约4.54m。 (4)3煤组(P2l2-4)层组厚16.6046.90m,平均厚约33.94m。 分以下几层3煤层灰黑色、钢灰色,条带状、性脆易碎。 上部以块煤为主,下部为粉煤,结构简单,本井田较发育,厚01.33m,平均厚约0.50m。 砂质泥岩深灰灰黑色,薄中厚层状,水平层理及缓波状层理,本层厚027.83m,平均厚约5.0m。 中细粒砂岩浅灰色、灰色,中厚层状,斜层理及缓波状层理,本层厚047.0m,平均厚约22.50m。 砂质泥岩深灰色,薄层状,水平层理及缓波状层理,本层厚016.50m,平均厚约5.94m。 (5)2煤组(P2l2-5)层组厚18.0951

10、.10m,平均厚约28.36m。 分以下几层2煤层灰黑色,粉末状为主,块状次之,结构简单,含硫量高,常见星点状黄铁矿,不甚发育,有时为炭质泥岩,厚01.31m,平均厚约0.27m。 泥岩、砂质泥岩俗称“2煤结核泥岩”,深灰色、灰黑色,薄层状,水平层理;本层厚17.8050.10m,平均厚约28.09m。 (6)1煤组(P2l2-6)层组厚20.3646.30m,平均厚约29.37m;1煤层在本井田不发育。 该煤组分以下几层细砂岩俗称“薄层砂岩”,灰色、浅灰色,薄层状,水平层理及缓波状层理。 本层厚029.50m,平均厚约22.75m。 砂质泥岩深灰色,薄层状,缓波状层理及水平层理,底部夹一层极

11、不稳定薄煤层,厚00.90m,平均厚0.40m,为1煤层,本层厚017.43m,平均厚约6.62m。 2、二叠系上统大隆组(P2d)该地层为一套浅海相硅质岩建造,是南寻找二叠系含煤地层的重要标志层。 底部为一层厚约2m的白云质灰岩(俗称“铁矿层”),灰色,致密坚硬,比重大,层理不清。 与下伏龙潭组地层呈整合接触,为非煤系地层与煤系地层的分界标志层。 下部为硅质泥岩,夹硅质岩。 中上部为硅质岩及硅质灰岩。 硅质岩为灰黑色、灰褐色,致密坚硬,硅质灰岩为灰深灰色,产动物化石,层组厚32.0665.0m,平均厚约50.36m。 3、三叠系下统大冶组(T1d)该组地层为浅海相碳酸盐建造,主要由灰青灰色,

12、薄中厚层状,水平层理的泥灰岩、灰岩组成。 与下伏大隆组呈假整合接触,本组厚度大于134.0m。 4、第四系(Q)由坡积物、残积物、坡积物组成,分布在低平沟谷中,以砂质粘土、亚粘土及腐植土为主,次为风化碎块,厚度011.30m,平均厚约5.32m。 二、构造煤矿位于向斜西翼南段,构造总体为一单斜,地层走向北北东,倾角2530,区内褶皱、断层不甚发育。 1、褶皱根据煤矿多年开采过程生产巷道揭露资料,矿井在开采范围内,褶皱幅度较小,没有发现对采区划分布置有影响的褶皱,但煤层底板起伏变化大。 2、断层 (1)枫树下断层(F1)位于井田北端,为井田的北部边界,属北盘下降、南盘上升、倾向北东的正断层,水平

13、断距100180m,垂直断距100m,倾角60左右,走向为北西至南东,走向长约1100m;根据勘查和生产揭露的资料分析,该断层在地面浅部发育,对深部煤层影响不大。 (2)F4断层为一走向逆断层,倾向东,基本上位于深部的坦里井田,仅在浅部地表有小部分位于本井田,但对本煤矿内煤层无任何影响。 本矿井构造复杂程度属简单类型。 三、可采煤层情况煤矿矿区范围内分布有6层煤,主采煤层为6煤层,局部可采煤层为5煤层,其它煤层为不可采煤层。 5煤层位于龙潭组上段下部,距2煤层20.944.7m,平均30.08m,顶板为(P2l2-3)深灰色灰黑色砂质泥岩,底板为(P2l2-2)深灰色灰黑色砂质泥岩。 本井田5煤层发育较好,揭露5煤层的19个钻孔中13个点可采,可采性指数68.4,煤厚02.01m,平均0.60m,结构简单,5煤层为不稳定煤层。 可采区范围主要分布在井田北部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