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区长安小学学生成长导师制

上传人:亦明 文档编号:127220998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24.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元区长安小学学生成长导师制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三元区长安小学学生成长导师制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三元区长安小学学生成长导师制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三元区长安小学学生成长导师制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三元区长安小学学生成长导师制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元区长安小学学生成长导师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元区长安小学学生成长导师制(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元区长安小学学生成长导师制方案 三元区长安小学“学生成长导师制”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与个性化需要,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他们良好的交流合作能力,努力探索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角色的重构和审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促使师生关系和学生关系发生深刻地变化,进一步推动文明校园、和谐校园建设。 二、学生成长导师的职责学生成长导师必须是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能够尊重学生个体发展规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的教育工作者。 学校要求每位教师根据所任年级和班级实际重点跟踪1-2名学生,并尝试让让班级的优秀同学和他们结成

2、伙伴关系,每学期结束时根据指导效果决定是否更换跟踪对象。 成长导师的主要工作职责包括以下方面 1、全面了解学生思想品德、心理、行为等各方面的表现,注重经常与学生的交流。 2、经常与学生家长、其它科任教师联络,协调、指导家长和科任教师对学生的教育。 3、关心学生的学业进步,引领个性特长发展,合理指导学生的学习。 4、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指导学生的生活和疏导学生的心理。 5、指导学生合理安排课余生活,引导学生参加积极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 三、“学生成长导师制、学生成长伙伴制”的实施与操作要求 (一)工作原则 1、个性化原则。 高度重视学生的个性,善于发现个性、研究个性、发展个性,制定相应的工作

3、策略。 2、亲情化原则。 以情感交流为手段,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学生关系。 3、渐进性原则。 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根据学生的自身条件,循序渐进地实施教育。 4、实效性原则。 建立工作机制,加强过程管理,注重实效。 (二)工作制度 1、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制度。 对重点跟踪的每位学生建立成长档案,全面记录学生的成长状况,追踪学生的成长轨迹。 2、建立谈心辅导与汇报制度。 每月至少与结对学生谈心辅导一次,每次谈心辅导内容全部记录下来,并要求学生每周一次向导师汇报生活学习情况。 3、建立家长联络制度。 每月至少一次家访或电话联系,导师必须对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有清晰的了解,对家庭情

4、况进行简要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教育策略。 4、建立个案分析交流制度。 学校每学期至少集中组织导师进行一次个案分析,交流探讨工作方法。 (三)“两制”实施的主要内容 1、学生“成长导师制”的内容。 它是班主任工作必要有效的补充。 具体地说就是将学校班级德育的诸多目标、任务分解到担任“导师”的任课教师身上,每位导师依据“用心沟通、以德树德、竭诚交流、以情动情、刻意磨练、以志励志、修身垂范、以行导行”等育人原则,既教书又育人,既管教又管导,从而形成整体合作,优化班级管理的一种班级管理模式。 全体教师做好常规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每一位教师联系35个不同类型的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和亲情化的教育引

5、导工作,努力形成为学生理想信念的引导者、学习方法的指导者、兴趣特长的挖掘者、生活困难的扶住者、习惯养成的帮助者。 2、“学生成长伙伴制”的内容是班主任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帮助学生建立伙伴关系,引导结对伙伴尽自己所能给对方精神上的鼓励和学习上的帮助,进行伙伴之间生活、思想上的交流和沟通,让彼此充分体验身边的伙伴的关爱,切实达到互帮互助、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快乐生活学习的目的。 (四)实施“两制”的重要原则 1、双向选择的原则。 学生自主选择导师,导师在学生选择的基础上自主选择学生。 师生关系民主平等,师生之间相互尊重。 2、发展性原则。 导师必须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指向

6、,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师生共同讨论协商符合学生实际的发展目标。 3、个性化原则。 导师要善于发现、研究学生的情感、智能、兴趣爱好等个性特点,开展个别化教育,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4、人本化原则。 导师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真诚关爱学生,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5、渐进性原则。 导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道德水平和认知基础,循序渐进地进行教育,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与学习能力。 6、保密性原则。 导师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隐私,不随意泄漏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问题。 7、互补性原则。 “学生成长伙伴制”的建立要全面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家庭等情况,导

7、师引导、双向选择,力争达到优劣互补,通过努力实现双赢或多赢。 (五)实施“两制”重点抓好五项制度 1、建立导师工作档案袋制度。 通过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具体表现,为每位学生建立成长记录档案,追踪学生成长轨迹。 2、谈心辅导与汇报制度。 每二周至少与结对学生谈心或辅导一次,每次谈心、辅导内容要有明确记录,并要求高年级学生以书面形式向导师汇报一次思想、学习、生活等情况。 3、建立家长联络制度。 导师每月至少要对被帮扶的学生两次电话家访或登门家访,及时对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情况作详细的了解,并进行认真分析作出相关判断,努力做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从而把“两制”工作落到实处,抓出成效。 4、建立个

8、案分析制度。 学校要求每位导师针对工作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每月进行一次个案分析,并形成书面材料,做到案例分析有主题、有案例、有剖析,并提出下步调整方案。 5、建立绩效考评制度。 对导师制工作的评价进行多元化评价、过程性评价、质性评价。 伙伴制重点看班级落实各方面工作的过程性资料等,主要通过学生的参与在经历的过程中实现自我提高。 (六)实施“两制”操作的大体模式( 1、 2、 3、 5、 6、7)一种理念教师人人都是导师,学生个个受到关爱。 二大目标进一步融洽师生关系,注重亲情化、个性化教育,把教师的关爱深入学生的心灵深处;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寻找发展其潜能的有效方法,促进学生人生成长。 三个

9、步骤一是师生双向选择结对子;二是与学生共同制定切合学生实际的成长计划和导师工作方案;三是导师利用有效时间、时机开展有针对性的“导育”活动,在思想上引导、学习上辅导、心理上疏导、生活上指导。 五项制度(同上落)六大职责 (1)帮助、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质;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上的细节表现,防止和纠正不良行为的产生和发展。 (2)关心学生的学业进步及个性特长发展,合理指导学生的的学习。 (3)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指导学生的生活和心理辅导。 (4)指导学生合理安排课余生活,引导学生参加积极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 (5)善于与学生家长、其他科任教师联络,全面了解学生在各方面的表现

10、。 (6)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身体、心理等方面的困惑。 七项原则(同上落)(七)推行“学生成长伙伴制”认真抓好“六个一”一是交一个好伙伴。 学校、班级要根据实际情况帮助暂时有困难、或存在问题的学生结交一个好伙伴。 二是互赠一个成长进步卡。 每周通过自己设计制作的成长进步卡,交流学习心得,写出自己或伙伴一周的点滴进步和有待改进的不足,互相学习,互相鼓励,互相提醒,共同进步。 三是交流一本好书。 每月将自己看过的一本好书推荐给自己的伙伴。 四是学习一种好习惯或新本领。 根据各自的实际确定互学内容,目标达成的期限,共学共进,及时总结共勉。 五是同做一件好事。 开动脑筋想办法,每月共同为学校、班级

11、、社区或双方家庭等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好事。 六是进行一次团结互助竞赛。 学校每学期从不同的角度评选一次或两次“进步好伙伴”,使人人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人人都能享受集体的温暖,人人都能感受到成长的快乐。 三、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准备阶段分为三步。 第一步是确定对象由班主任将需要进行辅导的学生予以确定,重点考虑家庭贫寒、行为有偏差、心理有障碍、学习有困难、家庭教育环境不良、单亲家庭等特殊学生群体。 每班2-4名,由学校统一审定后,为其建立成长挡案。 学校教师可以自主与辅导对象结对,原则上不重复,最后由学校确认或指定后,导师与学生签定协议。 其伙伴可以在自主申报的基础上由班主任指定,主要考虑性格、兴

12、趣、爱好比较接近的同学。 第二步明确目标师生双方协商制定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 近期目标应相对低些,使学生受到尊重、关爱和温暖,通过努力能尝到进步和成功的喜悦,树立起“我还行”“我能行”的信念。 远期目标要运用“理解、点拨、激励”等教育手段塑造健康人格。 第三部制定措施针对学生实际,导师确定有效措施,并相应建立“学生、家长、导师”对话机制,建立学生成长档案。 2、实施阶段首先导师要对结对辅导的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全面了解学生的学科特长、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家庭状况、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表现,为导师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奠定基础。 通过个别谈话、家访、学业指导、对话交流、生活指导等多种措施的实施,

13、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找准突破口,鼓励学生的进步,发现学生的成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交流阶段成长导师提供实施过程中的经验、感悟、反思和指导学生的成长档案等基本素材,交流探讨成长导师制、伙伴制的工作规律。 学校每学期对导师的工作绩效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作为教师评聘和评先的重要依据,同时根据工作记录进行分析,提出指导意见。 在试行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并逐渐扩大推广。 四、时间安排三月 1、各班上报辅导学生名单,学校进行确认。 2、学生之间按照自主申报的原则,成立互助学习小组,建立伙伴关系。 3、教师自动确认辅导对象或由学校指定,签订协议。 4、周一“双制”启动仪式。 5、导师与被辅导对象见面交流,确立短期目标。 四五月 1、全面实施阶段,导师通过个别谈话、家访、学业指导、对话交流、生活指导等多种措施的实施,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找准突破口,鼓励学生的进步,发现学生的成功,注意留下活动资料。 2、期中学校安排调研,对活动实施效果进行阶段性调查。 六七月 1、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发现典型。 2、评选“十佳导师”、“十佳伙伴” 3、总结表彰。 内容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