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人 梅香 作文讲评 定稿

上传人:亦明 文档编号:127219994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95.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富人 梅香 作文讲评 定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富人 梅香 作文讲评 定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富人 梅香 作文讲评 定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富人 梅香 作文讲评 定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富人 梅香 作文讲评 定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富人 梅香 作文讲评 定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富人 梅香 作文讲评 定稿(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富人 梅香 作文讲评 定稿 xx届“富翁、乞丐、梅香”作文讲评9.30 一、【题目回顾】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冬日寒冷的清晨,富人正在自家花园里欣赏绽放的艳红的梅花。 一个已在梅园外冻了一夜而瑟瑟发抖的乞丐,前来行乞。 富人请乞丐在园门口稍稍等候,转身进入厨房,端来一碗热腾腾的饭菜。 他布施给乞丐的时候,乞丐忽然说“先生,您家里的梅花,真是非常芳香呀!”说完便转身走了出去。 富人呆立在那里,非常震惊。 他震惊的是穷人也会赏梅花吗?这可是自己从来不知道的。 另一个震惊的是花园里种了几十年的梅花,为什么自己从来没有闻到过梅花的芳香呢?于是,他小心翼翼地,以一种庄严的

2、心情,深怕惊动梅香似的悄悄走近梅花。 他终于闻到了梅花那含蓄的、清澈的、澄明无比的芬芳!此刻的他,濡湿了眼睛,流下了感动的泪水,为了自己第一次闻到了梅花的芳香。 请根据以上文字,写一篇文章。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范围作文。 标题自拟,文体自选,立意自定。 不得抄袭,不得套作,字数不少于800字。 【角度与立意点拨】材料是林清玄散文的前半部分,接在材料后的抒情议论如下是的,乞丐也能赏梅花,乞丐也能闻到梅花的香气。 有的乞丐甚至在极饥饿的情况下,还能闻到梅花清明的气息。 可见得,好的物质条件不一定能使人成为有品位的人,而坏的物质条件也不会遮蔽人

3、精神的清明,一个人没有钱是值得同情的,一个人一生都不知道梅花的香气一样值得悲悯。 一个人的品质其实与梅香相似,是无形的,是一种气息,我们如果光欣赏花的外形,就很难知道梅花有极淡的清香,我们如果不能细心地体验,也难以品味到一个人隐在外表内部人格的香气。 最可叹息的是,很少有人能回观自我,品赏自己心灵的梅香,大部分人空过了一生,也没有体会到隐藏在心灵内部极幽微,但极清澈的自性的芳香。 能闻梅香的乞丐也是富有的人。 现在,让我们一起以一种庄严的心情,走到心灵的花园,放下一切的缠缚,狂心都歇,观闻从我们内心中流露出的梅香吧!这些抒情议论是我们准确而深刻审题立意的依据。 二、【角度与立意点拨】审题重点以

4、果溯因法。 为什么富人几十年都闻不到梅香?要正确回答这个问题,就先要弄懂梅花的艳红和梅香各自的寓意。 美丽的姿容、艳红的色泽是梅花的形,含蓄的、清澈的、澄明无比的芬芳才是梅花的魂。 富人眼见的是梅花的艳丽,穷人闻到的是梅花的芳香。 鲜艳寓意肤浅的形式美,“梅香”的寓意是本质美,对人来说,是精神的清明或内心的、含蓄的、清澈的、澄明的人格香气。 富人行为的寓意。 富人见艳红的梅花,是不经意的人生态度;富人闻梅香的一系列心理描写如“庄严”、“深怕惊动梅香”,动作描写如“悄悄走进”,神情描写“濡湿了眼睛”“流下了感动的泪水”暗示放下缠缚和狂妄、无所旁骛,用干干净净、明明亮亮的心体味到了人生含蓄的、清澈

5、的、澄明无比的真味的态度。 综上所述,富人没闻见梅香的原因有二不懂本质美,没有放下缠缚和狂妄。 从材料主角富人和材料主旨立意,可以减少偏题。 以下立意可供参考物质的贫富与精神的品位(富有)。 好的物质条件不一定能使人成为有品位的人,而坏的物质条件也不会遮蔽人精神的清明。 富有有两层含义: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尽管乞丐在物质上非常贫穷,但是他能内心清明,品味到隐在外表内部的幽香,发现生活的美,在精神上是富有的,是有品位的。 富翁在物质上富有,但几十年只见艳丽的外形美,却没闻到清幽的香味,可折射出他关注生活的外在形式,比如豪车别墅;未曾注重生活清幽纯净的本质,在精神上是贫瘠的。 可见,精神的雅俗同财

6、富的多少不是等比关系,富有不等于高品味,贫穷不意味着低品位。 高品味的内涵是内心的清明、内部人格的芳香。 重视内在人格品行,回观自我,体会到隐藏在心灵内部极幽微,但极清澈的自性的芳香,修养高尚德行极其重要。 此立意侧重探讨内在梅香的内涵。 由富翁赏花,联想到对人的欣赏,不能只凭外表,而要细细地品味表现其内在的犹如梅花般的清芬香气。 由对人的欣赏联想到对自己的欣赏,你是否反观自我,欣赏过“自性中流露出来的梅香呢”?若自性无香,修养高尚德行极其重要。 放下外物的束缚和狂心,心境宁静平和清亮,用心品味自己或他人精神的清明或内部的人格香气。 此立意侧重探讨如何用心,属于方法层面。 以一种庄严的心情,走

7、到心灵的花园,放下一切的缠缚,狂心都歇,观闻从我们内心中流露出的梅香。 “用心”的重点在于放下外物的束缚,心境宁静平和清亮。 拥有与欣赏(善于发现美)。 富人在花园里种了几十年的梅花,为什么自己从来没有闻到过梅花的芳香呢?时下拥有的美丽生活让我们习惯了花花世界,时下拥有的幸福日子让我们习惯了灯红酒绿,而无论再有多少好的东西,在我们面前似乎都显得习以为常,平淡无奇;然而当你退一步或站在另一个世界看风景时,也许就会发现,极平常的东西也会变得如此之美丽!的确生活中不是缺少美丽,而是缺少发现与欣赏美丽罢!生活中不是缺少幸福,而是缺少发现与欣赏人生罢。 幸福在于能欣赏人生。 占有不等于拥有。 此立意要写

8、出动词“拥有”或“欣赏”的对象(美)的内涵,还要写出动词欣赏的具体做法。 美的内涵不应停留表面,可以写事、景、物、人的本质美,但都应是本质与内在,若能写到人的美在于“心灵内部极幽微,但极清澈的自性的芳香”“内心中流露出的梅香”,当称为最深刻。 在写怎样才能欣赏到美时,怎样做才叫善于发现美时,若能写到有极高的洞察本质的鉴赏能力,并能“放下一切的缠缚,狂心都歇”当算深刻。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富翁提供乞丐食物,也因乞丐的点拨闻到了梅香。 相对于前几层基于人本身的精神品味的立意,此属就材料论材料的浅层立意。 【病文】用心感受生活的内在美有这么一则故事寒冷的冬日清晨,富人正在自家的花园中欣赏艳红的梅花

9、,一名冻得瑟瑟发抖的乞丐前来行乞,好心的富人为这位乞丐端来了一碗热气腾腾的饭菜,乞丐忽然说到“先生,您家的梅花可真的很香呀!”富人感到十分震惊,用心仔细地去嗅,真的就闻出了那种含蓄的、清澈的澄明无比的芬芳!自家花园中的梅花已种了几十年,花开是常有的事,富人能够欣赏到梅花艳红夺目的光彩,却从没能闻过梅花的香味,直至有天有一位乞丐点醒了他。 为何会这样?我认为,这正是因为富人被盛开梅花的鲜艳夺目外表所迷惑,忽略了梅香,以至他无法感受到梅花的深层内蕴,没真正看到梅花的“内在之美”。 人最重要的不是物质和金钱上的富有,而是内心修养、学识,精神层面上的富有。 如果一个人追求的仅是世俗上所谓“高贵生活”,

10、就是追求表面上的“高贵”。 其实这不过是形式上的东西,况且这其中还包含了太多的跟风、炫富的因素,这些充其量不过就是“高贵生活”的空壳而已。 很多富人,为了向世人彰显自己与梅花一样高雅品性,为了向别人显示自己不俗的品味,特地在自己的庭院中大种梅花。 说是欣赏,只不过是一种假象罢了。 因为他从没走近去闻一闻梅花的香,品过梅花的香。 而穷人,尚在为生计奔波,无暇去种梅自赏,但是不能说他们不懂得梅花,恰恰相反,他们反而更加珍惜赏梅的机会,能够体会出梅花傲骨。 也让自己在贫寒中更有傲骨。 一个精神富足的人,讲究的是无非就是“用心”。 唯有用心,才能感受到生活的内在之美,感受到它所蕴含的本质。 世间那些富

11、人,虽然过的是物质充足、光鲜亮丽的富裕生活,但是始终感受不到生活的本质,感觉不到生活所带来的乐趣,他们只是生活的工具。 他们的生活是表面风光,其实没有内在之美。 因为他们从来没有用心去追求过生活的这种内在之美。 但很多流浪者,如材料中说的乞丐,他们没有丰衣足食,富丽堂皇的生活,但是他们也从不觉得自卑和沮丧。 他们凭借自己的技艺养活自己,他们喜欢这种生活方式,也可以从中体会到这种生活的乐趣。 这就是他们真正追求的充实而快乐的生活。 他们贫穷,他们流浪,但是他们用心对待生活,同样也在用心感受生活对他们的馈赠与回报。 所以,任何时候我们都要用心去面对生活,用心去感受生活,一定不可以三心两意。 唯有注

12、重“内在美”的人才是生活的富有者。 【冯少妃老师点评此文立意较准确我们要用心去感受生活的内在之美,而不被其外表所迷惑。 采用的是正反对比论证的手法,语言表达也较好。 但是文章存在几个明显的不足之处 一、对原材料叙述和评点冗长,入题所用笔墨太多; 二、全文在议论分析中只讲道理不摆事实,缺乏说理力度。 作者可以在自然段中分别用例证明观点,而论据其实也并不难想出; 三、第和自然段分析不够辩证客观,太片面,并非所有的富人和流浪者都是一样的,一棍子打死的表述方式很不明智,不符合生活的客观事实; 四、第自然段应该放在后,因为自然段应该是一个整体的内容,放在这里显突兀,不妥当。 而这几段在意思上也是重复的,

13、也很不妥当; 五、文章观点是要用心去感受,所以应该对怎么样才算是用心感受有所交代,从而避免泛泛而谈。 评分38】 三、【范文】【1】做一个心灵富足者王琪琛高三 (13)班为什么富人几十年都闻不到梅香?培根告诉了我们答案,他在培根在谈美德中说“美德如同宝石,嵌在素净处最佳。 推而广之,那些具有本质性美丽的东西都是“大隐隐于市”,潜藏在我们身边的。 唯有心灵的富足者,才能超然于人类的肉眼凡胎,将它们一睹为快。 富足的心灵往往不为外物所羁。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里说“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于生活之中,我们常为外物所羁,因此心灵蒙尘,慧眼蒙蔽。 可贫穷落魄的庄子对以千金相

14、邀的楚国使者说“子亟去,无污我也。 我宁游戏污浊之中以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 为了自由纯净的心灵,超然物外,不为功名利禄等身外之物所羁绊。 孔子为“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四处奔走,却“不用于卫,拘于匡,困于陈,遇险于宋,绝粮于蔡”,“累累若丧家之犬”,穷途末路仍不改其志,“知其不可而为之”成了他一生的生命轨迹。 庄子拒绝千金保高洁,孔子屡受冷遇图苍生,都是心灵富足之人,因此他们对于自己的精神追求不被外物缠缚,能够从一而终,进而找到灵魂深处本质的美丽。 心灵之所以富足,在于它容易满足。 所谓欲壑难填,说的就是心灵里最为贪婪的一面。 只有那些知足常乐的人,才会拥有富足的心灵,拥有发现本质美的眼睛。 老子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其意正是在告诫我们放下心中所执,才能让灵魂有所至。 材料中的富人久处梅花之中只见梅花鲜艳的颜色,却未闻其香,说明他长期被香车美女别墅等物质的生活主导,未能发现生活中无形的本质美。 若他能像乞丐那样对一日温饱感到满足,想必梅花的芳香早已沁入他的心脾了吧。 让心灵变得富足,是一场灵魂的修炼。 稻盛和夫说“无论一个人拥有多少财富、权势,在他死后,这些东西只会留在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