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主专制政体演进与强化[人民版][课件2]

上传人:亦明 文档编号:127218466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0.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君主专制政体演进与强化[人民版][课件2]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君主专制政体演进与强化[人民版][课件2]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君主专制政体演进与强化[人民版][课件2]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君主专制政体演进与强化[人民版][课件2]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君主专制政体演进与强化[人民版][课件2]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君主专制政体演进与强化[人民版][课件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君主专制政体演进与强化[人民版][课件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君主专制政体演进与强化人民版课件2 皇帝的烦恼人人说做皇帝好,其实皇帝也苦恼;忠奸难辩睡不好,后宫争宠吃不消;要是官吏选不好,贪污腐败治不了;最怕地方造反了,身家性命也难保。 君权与相权选官制度监察制度地方与中央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本课结构皇帝制度丞相制度监察制度选官制度地方制度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进君主专制政体的强化化 一、法令出一(确立皇帝制度)1.创立2.特点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带有独断性、随意性)3.影响有利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君主专制政体下,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的理念,深深影响着政治决策,影响着立法、行政和司法,造成了极端腐败的封建专制。 史料链接司马迁在史记秦始

2、皇本纪中曾经用这样的话形容秦代的皇帝制度“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论大小皆决于上”。 1)“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分别是什么意思?2)历朝皇帝制度是否继承了这一特点?为什么?“法令出一”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取决于皇帝一人的意志。 “别黑白而定一尊”皇帝具有天下独尊的地位。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皇帝集行政权、司法权和军事指挥权于一身。 君主主宰国家政治而没有其他任何力量可以对他有所制约。 这成为中国古代的政治定律。 历代官僚体制虽有所变化,但是都以维护皇权、服务于皇帝为基本原则。 二、丞相制度阅读书本第二框,联系上一节内容,请说出我国丞相制

3、度是如何演变的? 1、秦朝? 2、汉朝? 3、唐朝? 4、宋朝?秦朝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汉朝频繁更换丞相;让平民出身的人做丞相;设立“中朝”对抗“外朝”;皇皇帝中朝外朝尚书令尚书令侍中常侍丞相御史大夫御史大夫太尉九九卿卿决策机构执行机构有事上报秦朝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汉朝频繁更换丞相,让平民出身的人做丞相,设立“中朝”对抗“外朝”;唐朝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草拟、颁发诏令)尚书省(执行命令)门下省(审核政令)吏、户、礼、兵、刑、工皇帝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影响( (1)三省之间相互牵制,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 (2)分割了相权,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 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汉朝

4、频繁更换丞相,让平民出身的人做丞相,设立“中朝”对抗“外朝”;唐朝三省六部制;宋朝设中书门下(丞相),增设“参知政事”(副丞相);相权一分为二相权一分为三进一步分散相权明朝废除丞相制。 (明太祖)相权很大废除相权其演变的总趋势?影响?趋势君权日益加强,相权日益削弱直至被废除。 影响君主专制制度走向极端封建社会日益走向衰落。 枢密院参知政事副宰相三司使最高行政机构长官行宰相职长官枢密使,低于宰相分行政权皇帝二二府机构职能官职及权利中书门下最高军政机构分财权削弱宰相权利皇帝总揽大权宋代中央政治制度史料一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 丞相竭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 丞相病了,皇帝还要亲自去探

5、视。 隋唐时期的宰相大臣上朝奏事也有座位.史料二有一天,宰相范质等人向宋太祖奏事,开始大臣还坐着,宋太祖说自己的眼睛昏花看不清,就让他们站到自己面前,指给他看。 待范质等人回到原处,座位已被撤掉。 此后,宰相大臣就只能站在皇帝面前议事了。 史料三明代自朱元璋起,明文规定“大朝议”须“众官皆跪”。 清朝的官僚上朝跪地时间特别长,以至于大臣们都备有特别的护膝。 读史感悟宰相大臣由坐到站再到跪的上朝礼仪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皇权加强;相权削弱;延伸中国古代为什么要削弱相权?丞相权力过大威胁皇权,皇权与相权矛盾加剧 二、丞相制度 1、演变秦朝、汉朝、唐朝、宋朝、明朝。 2、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

6、弱,直至废除。 3、影响君主专制制度走向极端;封建社会日益走向衰落。 三、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1.演变秦朝中央地方汉朝中央地方御史大夫监御史御史大夫(州)刺史御史台(中国东汉至元设置的中央监察机构)明初至清末都察院(中央监察机构,由御史台发展而来)以后历朝历代都有监察机构设置,唐-观观察使;宋-通判;明-厂卫特务2.评价?参阅课本14页监察制度对防止地方官员的专权、腐败及其割据势力的形成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它加强了皇权适应了专制主义王朝实行有效统治的需要。 由于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了它的效能必然有限,如未能对皇权作出制约;监监察官员和监察机构贪赃枉法的情形司空见惯,使得监察系统受到严重破坏.巩

7、固下列各项具有监察官吏职权的是御史大夫刺史厂卫特务机构ABCD秀才看榜图清代公布殿试结果的金榜上图反映了中国古代的那种政治制度?选官制度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实行时间先秦时期依据局限西汉魏晋南北朝隋唐至明清时期世袭才能,品德到门第考试成绩绩被限定在贵族范围之内内体现封闭的特征。 以官举士,百姓不得参与中正品定的品级级八股取士束缚思想成为主持政权的工具九品中正制选官制度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实行时间依据备注先秦时期西汉至魏晋南北朝隋唐至明清时期世袭才德到门第考试成绩下层人士一般没有参政机会体现封闭的特征。 以官举士,百姓不得参与。 中下层地主知识分了提供了机会。 四、选官制度选官制度建立的目的强化专制统

8、治,重视集纳人才以充实执政集团,提高行政效率。 选官制度建立的(共同)作用对维护地主阶级封建统治,促进封建社会发展起过巨大的作用。 选官制度(了解一下)积极作用 (11)科举制的实行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 (22)保证了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提高了行政效率。 (33)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 (44)从追求公平公正的角度来看,也有一定的合理性。 消极作用 (11)考试科目和内容,大都不出儒学经义的范畴,特别是明清八股取士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1994年韩国重现古代科举考试场面阶段朝代地方制度对中央集权影响秦秦汉初武帝唐唐宋宋元元 一、中央集权发展地方管理制度演

9、变郡县制郡国并行加强节度使,发展为藩镇割据削弱收兵权建禁军;派文官设通判;掌控赋税加强;但三冗;积贫积弱行省制,宣慰司,宣政院辖地加强,重大变革,省制开端形成巩固趋势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完善善加强推恩令加强削弱新发展展 五、行省的设置1)、简述地方行政制度的演进1.秦至宋州郡县三级道、州、县路、州、县郡县两级2.元朝行省(路、府、州、县)3.明清:省、府、县省、道、府、县注汉初是郡国并行制,州是武帝所设原为监察区后为行政区。 趋势中央权力加强,地方权力削弱;元代的行省蒙古东北云贵台湾岭北行省辽阳行省云南行省澎湖巡检司22)、行省的主要职能民政事务军政要务赋税征收调动军队必须呈报中

10、书省需呈报枢密院中央的诏旨行省官员觐见述职33)行省与中央的关系见p 1633、元朝行省设立的历史作用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元朝实行的行省制度影响深远它是我国省制的开端,是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改革。 时间秦创立后,贯穿二千余年含义专制主义指中央的决策方式,就是皇帝个人专断独裁。 中央集权指政治制度,是全国军政财大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交中央管理和控制,完全执行中央政令。 (地方守全丧失独立性)基础理论基础于法家思想;经济基础于小农经济。 实质处理两个关系,在中央内部皇权与相权的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特点皇帝的终身制和世袭制,通过直接任免各级官吏而掌握大权。 形成地方绝对服从中央,中央绝对服从皇帝。 职能镇压人民反抗,抵御外来侵扰,调整统治阶级内部利益冲突,组织重大工程。 汉武帝实行“推恩令”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可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郡守统辖。 结果王国越分越小,力量削弱。 汉武帝刘彻汉武帝刘彻汉景帝汉景帝汉景帝时平定七国之乱。 设置节度使安史之乱藩镇割据节度使拥兵自重中央集权削弱唐玄宗广设藩镇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形成继续发展展 2、唐朝。 内容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