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管理)人类生存环境危机与低碳经济时代的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27215969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6.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危机管理)人类生存环境危机与低碳经济时代的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危机管理)人类生存环境危机与低碳经济时代的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危机管理)人类生存环境危机与低碳经济时代的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危机管理)人类生存环境危机与低碳经济时代的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危机管理)人类生存环境危机与低碳经济时代的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危机管理)人类生存环境危机与低碳经济时代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危机管理)人类生存环境危机与低碳经济时代的(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类生存环境危机与低碳经济时代的来临王东不久前结束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190多个国家的代表聚集丹麦哥本哈根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以及第5次京都议定书缔约方会议,与会代表为探寻未来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办法,并决定拟订2012年至2017年的全球减排协议。由于哥本哈根会议将对今后全球的气候变化走向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因此被看作是人类拯救自身的一次重要会议。尽管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在如何应对气候变化没能达成更加广泛的共识,只是勉强通过了一个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协议,会议的形式多于内容。但是,各界对“低碳经济”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关注和重视成为本次会议新的热点,具有事实在在的现实意义

2、。显然,在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和自然环境急剧恶化的情况下,低碳经济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线,改变人类传统的高排放、高污染生产和生活方式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将惠及未来的人类。一、低碳经济时代并不遥远低碳经济的提出,反映了人们因气候变化对未来人类生存环境的担忧,其概念在现实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中是一个崭新的理念,是提倡人类以低排放、低污染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替代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尽管,在现实的社会经济生中,低碳经济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似乎离我们还很遥远,但低碳经济的提出却是全球可持续发展和发展观转变的老问题,离我们现实的生产和生活并不遥远,低碳经济概念近年得到更为深入的

3、普及。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和自然环境的持续恶化,人类在不断思考和反思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自然环境持续恶化带来的各种灾害频繁发生,谁应为此负有责任?目前,有一定科学根据的主流看法是,导致气候变暖的重要原因是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过量碳排放所致,而自然灾害频发与人类对自然界的破坏息息相关。当然,近期在一些媒体中也不断传播出一种“另类的声音”,质疑温室气体排放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但是,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出发,无论这一论点是否有足够的科学根据,能否站得住脚,不可否认的是气候变暖与温室气体的排放毕竟有着必然的联系,人类对自然界的破坏加剧了环境的恶化这是一个被广泛认可的不争事实。

4、因此,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无疑是改善自然环境或延缓气候变暖的重要举措,低排放、低污染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是人类现实与未来的选择,世界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此早有广泛的共识。低碳经济的理念是从人类的未来着眼,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减少碳排放就要相应优化和约束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由此,低碳经济理念的提出,在世界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形成的共识日益增多,发展低碳经济在许多国家已经提升到经济发展战略的高度,从而低碳经济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并非遥不可及的事,意味着人类社会将迎来一个新的时代。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在人类共同生存环境中与共同承担责任上是没有国界

5、可言,从根本上大幅削减温室气体的排放延缓气候变暖,需要世界各国政府和全人类共同行动起来,本着对人类负责的态度积极寻求减低碳排放与适应气候变化的发展经济之路。为此,我国早在1990年就参加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谈判,并且是第一批签署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国家,也是最早批准京都议定书的国家之一。不仅如此,我国政府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一贯立场是,认为节能减排不仅是全人类的需要,是对全人类负责的体现,同时也是我国自身发展的需要,是我国国民高度负责的体现。依据可靠的科学数据表明,自17世纪中期开始至今,全球大气中约80%以上的温室气体是由西方发达国家在工业发展过程中造成的,从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

6、约及京都议定书本着“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要求西方发达国家承担强制性减排目标,发展中国家只需要进行自主的减排行动,我国并不需要承担具体的减排义务。但是,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问题上,我国政府始终把减排看作影响人类未来发展的关键问题,不仅多次在各种场合承诺不重演西方发达国家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带来的恶果,而且把减排问题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并为减排行动制定了综合性的措施与办法。我国是最早重视和着手制定低排放、低污染发展规划的发展中国家,低排放、低污染成为中国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内容和步骤。同时,低排放、低污染生产和生活方式将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

7、五年(2011年至2015年)规划。二、转变产生和生活方式刻不容缓全球气候变化和自然环境的急剧恶化,任何国家和任何人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对责任的承担也不能置之度外,在共同的生存环境下,负有共同的责任。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自然环境的急剧恶化,改变传统的产生和生活方式已经迫在眉睫。目前,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已达成共识,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的低碳经济是解决当前气候变化问题的有效方式。在2009年的一年中,召开的各种重要国际性会议无一例外地都将发展低碳经济作为了最重要的议题之一,如7月8日闭幕的G8峰会、7月28日闭幕的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9月25日闭幕的G20第三次金融峰会、10月18日闭幕的主

8、要经济体论坛、10月30日闭幕的欧盟首脑会议、11月7日闭幕的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11月14日闭幕的APEC会议,以及刚刚闭幕的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等,关于低碳经济的议题反复出现。人类社会在传统的生产和生活中,由于碳的大量排放,从而导致全球气候变化异常,“急功近利”的对自然环境破坏的发展途径,使人类在不知不觉中生存空间逐渐缩小。如何善待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人类没有更多的选择余地,需要加快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转换,经济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不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由此低碳经济正在或将要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成为一项新的紧迫课题摆在世界各国面前。面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严重威胁,改变人类产生和

9、生活方式,在产生和生活过程中更多的从环保意识出发,处理好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防止对环境毫无理智的破坏,避免人类生存环境危机“悲剧”的发生。除此之外,人类没有回头路和其他道路可走。尽管,新兴的低碳经济产生和生活方式在世界各国还处在初级的起步阶段,也没有形成规模,在世界各国经济领域所占比也十分有限,但其发展前景和重要意义却不可估量。首先,低排放、低污染的产生和生活方式,即可减少人类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对能源的消耗,缓解能源储藏日益匮乏的压力,又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其次,低排放、低污染的产生和生活方式即节省了生产和生活消耗能源的成本,同时由于碳排放的减少,今后治理环境的投入也会相应减少,一举两得;

10、其三,低排放、低污染的产生和生活方式是新能源对传统能源的替代,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能源供需矛盾,加快工业化进程和改善环境,对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转换生产和生活方式的重要意义上看,转换生产和生活方式必然要付出相应的代价,但与破坏自然环境为代价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相比截然不同,与对气候环境的影响有着本质上的区别。转变传统的高排放、高污染的产生和生活方式,早在1992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1997年的京都协议书中就有表述。其理念和含义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产生和生活方式,低碳意味着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经济形态是:充分发展“阳光经济”、“风能经济”、“氢能经济”、“生物质能

11、经济”。由此,低排放、低污染的产生和生活方式被世界各国所日益重视,加快产生和生活方式转变的呼声不绝于耳,成为世界各国政府的共识。尽管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会议的最终不尽人意,但会后各国都会为尽量减少和控制碳排放从发展低碳经济入手。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由于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技术处于领先地位,并在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情况下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将会在低碳经济方面进一步采取重大措施,在低碳经济的技术领域有所突破,以此主导全球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转变,进行新经济的变革,使资本主义从金融危机后的衰退和低速发展再次步入繁荣。因此,低碳经济的发展,一方面是应对气候变化采取的必要措施,另一方面实际上也是全球经济结构和能源

12、结构的调整,是全球技术和产业结构的大变革,甚至是金融结构的变革。从这个意义来说,发展低碳经济就是调整经济结构,使经济结构和产能的技术标准符合生产和生活方式低碳要求,同时在进行调整能源结构中提高新能源的比重,在调整技术研发上适应气候变化的要求。三、全球自然灾害频发的思考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进一步恶化。特别是世界各地不断发生的地震、洪涝和强风暴,以及多次蔓延全球的各种传染性疾病疫情等灾害,导致许多国家和地区遭受巨大生命和财产损失。在人类历史上,严重的地震和强风暴等自然灾害,以及曾经爆发过大规模的传染性疾病,给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造成巨大的创伤。有史以来,地

13、震和强风暴等自然灾害以及大规模传染性疾病的肆虐不仅曾经毫不留情地夺去了数以亿计人的宝贵生命,而且灾害对社会经济的破坏也是惨重的,在灾后一段时期内其灾害造成的阴影久久挥之不去。虽然受到资料方面等诸多因素的限制,经济学家目前还无法对历史上发生过的各种自然灾害和大规模传染性疾病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正确的判断,但人们所看到的是,自然灾害的发生或大规模传染性疾病的爆发对社会和经济的长短期度影响主要包括七个方面:1、直接造成的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损失巨大,间接经济损失不可估量,多年经济发展积累起来的财富有可能瞬间毁于一旦;2、不但受灾地区和国家灾后的救援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今后的重建和经济的恢

14、复也需要政府动用可观财政支出,并且需要较长度时间的经济发展才能弥补灾害带来的重大经济损失,重建和经济的恢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3、自然灾害的发生或大规模传染性疾病的爆发,加剧了社会的恐慌,导致社会消费大幅度减少,通货紧缩,经济发展停滞;4、造成公共设施的严重破坏和导致劳动力紧张,从而降低了经济生产能力;5、严重自然灾害发生后,往往随之而来的是“次生灾害”,例如地震引发的地质灾害和疫情的发生,由此衍生的新的各种灾害使已有的灾情雪上加霜,危机进一步加剧和蔓延,导致社会经济陷入困境;6、灾害对社会稳定的影响极其突出,如果不采取积极可行的应对措施,就有可能会造成社会的混乱;7、灾害的刻骨铭心给人们心理上

15、带来的创伤难以抹去,挥之不去的阴影长时间笼罩着受灾地区。许多科研机构多次发出警告,全球变暖或许会导致自然灾害发生频率提高。因此,密切关注和应付随时有可能发生的严重自然灾害和疫情,不仅是受灾国家面临的重大问题,也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需要国际社会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和疫情。在面对频发的自然灾害,国际社会的国际合作不仅需要进一步加强天灾预警能力并迅速展开救灾工作之外,也应通过有关国际条约加强国际合作协调,减少破坏环境及生态的经济活动,加强保护环境工作,确保各国都展开爱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计划。生态环境破坏带来的巨大影响,威胁着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因此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

16、由于气候变化以及生态系统对其响应和适应的复杂性,导致生态系统的脆弱性进一步突出,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和生态系统领域的研究也需要国际社会的广泛合作。为应对气候变化和不断恶化的自然环境以及频发的自然灾害,世界各国和有关关国际机构应着眼于未来,在有关科研和疾病防控措施以及相关信息交流与共享等方面进一步扩大合作范围,面对气候变化和不断恶化的自然环境以及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国际合作应更加深入和紧密。同时,面对人类社共同的威胁,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在应对气候变化和不断恶化的自然环境以及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方面还需要在技术、资金等方面的国际合作。尤其是,在全球化不断发展的时代,人类社会在应对气候变化和自然环境不断恶化需要充分发挥全球化的便利条件,全球协作共同应对频发的自然灾害的挑战,全球协作应对气候变化和不断恶化的自然环境以及频发的自然灾害已成为世界各国和有关国家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