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标通用版 跟踪检测: 模块1 古代中外文明的历程 课时跟踪检测:1

上传人:猪子****y 文档编号:127215718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64.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标通用版 跟踪检测: 模块1 古代中外文明的历程 课时跟踪检测:1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0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标通用版 跟踪检测: 模块1 古代中外文明的历程 课时跟踪检测:1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0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标通用版 跟踪检测: 模块1 古代中外文明的历程 课时跟踪检测:1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0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标通用版 跟踪检测: 模块1 古代中外文明的历程 课时跟踪检测:1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0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标通用版 跟踪检测: 模块1 古代中外文明的历程 课时跟踪检测:1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标通用版 跟踪检测: 模块1 古代中外文明的历程 课时跟踪检测: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标通用版 跟踪检测: 模块1 古代中外文明的历程 课时跟踪检测: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跟踪检测 一 建议用时 45 分钟 分值 85 分 一 选择题 本大题共 12 小题 每小题 4 分 共 48 分 1 2019 安徽合肥质检 尚书 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 据下表 可知当时 C 人无于水监 当于民监 尚书 酒诰 民之所欲 天必从之 尚书 泰誓 天视自我民视 天听自我民听 尚书 泰誓 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 尚书 梓材 A 出现了早期的民主启蒙思想 B 神权色彩异常浓厚 C 形成了敬天保民的民本观念 D 儒家思想已经形成 解析 观察理解表格中的四则材料的内涵 其共同点都强调民的重要性 故选 C 项 早 期的民主启蒙思想出现于明清之际 排除 A 项 材料中体现的是

2、民意 没有体现神权色彩 排除 B 项 儒家思想形成于春秋末期 而材料是商周时期 排除 D 项 2 2020 河北石家庄高三摸底 分封制奠定了先秦诸国文化相互作用与运作的基本模式 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以秦汉为代表的华夏民族文化传统的形成过程与后来面貌 材料中的 观点认为分封制 B A 确立了古代中国疆域基本格局 B 为后世中华文化发展打下基础 C 加强了国家对人们思想的控制 D 加速了封建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解析 根据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以秦汉为代表的华夏民族文化传统的形成过程与后来 面貌 可知 材料中的观点认为分封制为秦汉以后中华文化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故选 B 项 先秦时期中国的疆域尚未确立 A

3、 项错误 材料强调的是分封制对中华文化发展的影响 而 不是国家对人们思想的控制 C 项错误 封建大一统局面形成于秦王朝建立以后 D 项与材 料中的时间信息不符 排除 3 2019 安徽宣城调研 春秋时期 一些诸侯国不再把新得到的土地分给贵族作为封地 而是直接派行政官员去管理 该现象说明当时 C A 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变革 B 兼并战争加速了统一的步伐 C 传统的政治体制正在瓦解 D 诸侯王国积极推广郡县制度 解析 题干反映的是郡县制的开端 传统的分封制正在瓦解 故选 C 项 材料强调的是 对新得到的土地进行管理 土地仍归周王所有 排除 A 项 材料没有涉及兼并战争的影响 排除 B 项 春秋时期

4、 郡县制并没有得以推广 排除 D 项 4 2019 河南洛阳一模 战国授田制是一种由国家掌握地权 并按一定标准将土地分配 给个体农户耕种 直接向农户征收赋役的土地分配形式 这一制度的推行 D A 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B 强化了君主集权统治 C 巩固了土地国有制度 D 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解析 据材料 按一定标准将土地分配给个体农户耕种 直接向农户征收赋役 可知 这一措施打击了地主对农民的剥削 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故选 D 项 由材料 国家掌握地权 可知是土地国有制 排除 A 项 君主集权出现在秦统一六国之后 排除 B 项 土地国有制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制度 战国时期土地国有制度逐渐被地主土

5、地私有制取 代 土地国有制逐步瓦解 排除 C 项 5 2019 湖北鄂东南联盟学校联考 荀子 富国篇 认为 今是土之生五谷也 人善治 之 则亩数盆 一岁而再获之 夫天地之生万物也 固有余足以食人矣 这主要反映了 C A 五谷为主要种植作物B 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 C 精耕细作的生产特点D 人定胜天的哲学思想 解析 据材料 人善治之 则亩数盆 一岁而再获之 可知 反映了农业精耕细作的特 点 故选 C 项 材料强调耕作方式而不是种植作物 A 项错误 从材料 今是土之生五谷 也 人善治之 可知没有女织 B 项错误 材料 人善治之 表明人的作用但没体现 胜 天 D 项错误 6 2019 安徽 皖南八校

6、二次联考 韩非子在 五蠹 中把以往的历史时期划分为上 古 中世 当今三个阶段 说 上古竞于道德 中世逐于智谋 当今争于气力 这实际上 表明韩非子 C A 认识到历史的变化 B 要求继承历史传统 C 要求国策与时俱进 D 抨击社会礼崩乐坏 解析 上古竞于道德 中世逐于智谋 当今争于气力 表明不同的时期应有不同的政 策 故选 C 项 划分为上古 中世 当今三个阶段 但他之所以划分是为了区别不同的 时代应有不同的政策 排除 A 项 材料没有体现对传统的继承 排除 B 项 材料中没有对 社会的描述 不能判断社会的情况 排除 D 项 7 2019 广东清远质检 秦将岭南以南桂阳县 今连州 划归长沙郡 同

7、时将岭南以北的 镡城 位于今湖南怀化境内 划归岭南的象郡 这种行政区划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D A 促进地区间相互交流的需要 B 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 C 平定岭南 扩大领土的需要 D 强化地方治理 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解析 据题干可知 将整块岭南分属两个不同的郡 削弱了地方势力 有利于加强中央 集权 故选 D 项 将整块岭南分属两个不同的郡 有分割地方 削弱势力的成分存在 排 除 A 项 题中所讲并不能说明是出于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 排除 B 项 只是将岭南分 别划归两个郡来管理 并没有扩大领土 排除 C 项 8 2019 湖南株洲质检 重视品行的孝廉察举是两汉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 东汉初年

8、政府开始实行 授试以职 制度 无论是孝廉察举或公府辟召 都要先经过一年到十年的吏 员试用期才有资格 这种变化 A A 强化能力考察的因素 B 有利于扩大官吏来源 C 能够增强社会流动性 D 有助于强化中央集权 解析 据题干可知 两汉时期 通过试用期的表现 来确定官员的录取结果 表明更加 看重实际的工作能力 故选 A 项 题干主要论述对已经纳入官员候选对象的考查 不是增 加候选对象 排除 B 项 题干并没有强调增强社会流动性 排除 C 项 题干与强化中央集 权无关 排除 D 项 9 2019 广东揭阳一模 秦朝时期 秦始皇明令将 贾人 与 治狱吏不直者 诸尝逋 亡人 赘婿 等归为同类 并将他们充

9、征 服徭役 或戍边 这反映了秦代 D A 劳动力极其缺乏 B 社会等级森严 C 徭役比较繁重 D 厉行抑商政策 解析 据题干可知 秦始皇把 贾人 与 治狱吏不直者 诸尝逋亡人 赘婿 等归为 同类 可知商人在秦朝地位非常低下 这反映了秦朝的 抑商 政策 故选 D 项 题干提 及秦朝时期 把商人 充征 服徭役 或戍边 不能推理为当时劳动力缺乏 排除 A 项 题 干没有涉及社会等级问题 排除 B 项 秦始皇明令 贾人 服徭役是其抑商政策的表现 排除 C 项 10 2019 广东六校二次联考 如图为西汉农业分布图 图中信息反映出当时 B A 铁犁牛耕在东北地区普遍使用 B 西南巴蜀地区的农业得到开发

10、C 曲辕犁推动黄河流域农业的发展 D 主要农业区分布取决于水利工程 解析 据材料中的分布图可以看出 西南的巴蜀地区在西汉时期是全国主要的农业地区 之一 即表明这一时期这一地区的农业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 故选 B 项 据材料分布图可 看出 东北仅仅在辽宁地区有区区一个耕牛图标而已 远远谈不上普遍使用 排除 A 项 曲辕犁在中国出现是在唐朝时期 排除 C 项 水利设施只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而非 决定因素 排除 D 项 11 2019 河南天一大联考二模 汉初 听任郡国自由铸币 文帝时 盗铸如云而起 公元前 113 年 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铸钱 把全国各地私铸的钱币运到京师销毁 汉武帝的 举措意在

11、A A 强化中央对全国经济的控制 B 打击猖獗的私铸钱币者 C 推动盐铁官营政策平稳实施 D 消除诸侯国割据的基础 解析 依据材料 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铸钱 把全国各地私铸的钱币运到京师销毁 这是把地方的铸币权收归中央 从而强化了中央对全国经济的控制 故选 A 项 打击猖獗 的私铸钱币者是汉武帝实施的措施而非措施的目的 排除 B 项 材料反映的经济政策是货 币官铸 与盐铁官营政策实施无关 排除 C 项 消除诸侯国割据的基础的根本目的是加强 中央对全国经济的控制 排除 D 项 12 2019 广东广州调研 史记 中没有记载董仲舒参与朝廷重大事务集议决策的事 但 汉书 和 后汉书 对此却有记载 这表

12、明 D A 司马迁对董仲舒的评价更客观 B 汉书 后汉书 的记载更准确 C 汉武帝时期儒士参政成为常态 D 儒学地位上升影响了史学家的写作 解析 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 汉武帝时期儒学开始成为正统思想 从此以后儒学地位 上升 汉书 和 后汉书 记载董仲舒参与朝廷重大事务集议决策 表明儒学地位上升影 响了史学家的写作 故选 D 项 司马迁和董仲舒都生活在汉武帝时期 儒学刚成为正统思 想 排除 A 项 材料强调的不是记载的准确与否 而是出现不同记载的原因 排除 B 项 材料强调的是史书中对董仲舒参与朝廷重大事务集议决策的事有没有记载 不是儒士参政的 问题 排除 C 项 二 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 2 小

13、题 共 37 分 13 2019 河南开封一模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25 分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 是人的觉醒的时期 孔子说 务民之义 敬鬼神而远之 未 能事人 焉能事鬼 一些士族因为种种原因往往离弃宗国 避入他邦 重新入仕 加入到 异姓大夫的行列中 不仅贵族 游士弃宗族而不顾 就是普通民众也开始试图离开宗族和家 长 他们积聚私财 分家另过 逐渐形成不同于大家族的小家庭 春秋时期 人们对于人性 问题的探讨尚未达到哲学的高度 孔子本人也很少谈到人性问题 战国时期 则出现了 性 善 性恶 性无善恶 三种代表性的观点 冯雪俊 高锦花 论春秋战国时期人的觉醒 材料二 魏晋风度指的是魏晋时期名士们的

14、那种率直任诞 清俊通脱 崇尚自然 超然 物外而风流自赏的生活方式 在 美的历程 一书中提到 魏晋时期是 人的觉醒 时期 而这种觉醒带来的是自由 是对个性的张扬 是对自我意识的突出 宗白华先生说 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 社会上最痛苦的时代 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 极 解放 最富于智慧 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 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 吴玉娟 以 人的觉醒 为主线的阮籍玄学美学研究 材料三 戊戌变法失败后 梁启超坚定地提出 中国数千年之腐败 其祸极于今日 推其大原 皆必自奴隶性而来 不除此性 中国万不能立于世界万国之间 而自由云者 正 使人自知其本性 而不受钳制于他人 1911 年

15、 辛亥革命成功了 然而 所有的 黑暗 与 罪恶 非但没有根除 反而卷土重来 孙中山说 夫去一满洲之专制 转生出无数强 盗之专制 其为毒之烈 较前尤甚 这使孙中山从不遗余力地奔走于革命事业转而冷静地 思考中西民族性的差异 探索在中国进行更为必要的 心理建设 的途径 陈独秀在 敬告 青年 中说道 解放云者 脱离夫奴隶之羁绊 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之谓也 谢毓洁 试论近代中国 人的觉醒 1 据材料一 概括春秋战国时期 人的觉醒 的变化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 分析 魏晋时期 人的觉醒 的时代背景 10 分 2 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 概括梁启超 孙中山 陈独秀三人的共同认识 并分析近 代中国 人的觉醒 的

16、背景和意义 15 分 解析 第 1 问第一小问变化 从对鬼神的态度 与宗族的关系和对人性的探讨三个角度 分析 第二小问时代背景 客观上从魏晋时期的政治和思想着手 主观上结合知识分子本身 的思想变化 第 2 问第一小问共同认识 把人的解放和近代中国的救亡图存相结合 第二小问背景 从外因和内因两方面回答 第三小问意义 从政治 经济和思想等角度回答 答案 1 变化 从专注于鬼神到专注于人事 从依靠宗族国家到依靠自己生存发展 对 人性的探讨逐步深入 时代背景 汉末以来的政治黑暗 战乱频繁 知识分子对现实的不满 佛道的传播 儒家伦理受到冲击 在九品中正制的选官制度下 士大夫转求个性自由和自我 意识 2 共同认识 都认识到人性解放对社会变革 救亡图存的重要意义 背景 近代中国 民族危机不断加剧 西方启蒙思想的传入 有识之士的宣传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资产阶 级的壮大 意义 有利于推动政治变革 有利于摆脱封建伦理纲常 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 思想障碍 有利于西方人文精神的传播 推动近代化 14 2019 湖北华中师大测评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12 分 材料 河套地区 今宁夏 内蒙古 陕西 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