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历史二轮提分广西等课标3卷专用专题能力训练:10 20世纪现代化模式的探索——苏俄(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与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

上传人:猪子****y 文档编号:127215446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81.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高考历史二轮提分广西等课标3卷专用专题能力训练:10 20世纪现代化模式的探索——苏俄(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与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0高考历史二轮提分广西等课标3卷专用专题能力训练:10 20世纪现代化模式的探索——苏俄(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与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0高考历史二轮提分广西等课标3卷专用专题能力训练:10 20世纪现代化模式的探索——苏俄(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与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0高考历史二轮提分广西等课标3卷专用专题能力训练:10 20世纪现代化模式的探索——苏俄(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与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0高考历史二轮提分广西等课标3卷专用专题能力训练:10 20世纪现代化模式的探索——苏俄(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与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高考历史二轮提分广西等课标3卷专用专题能力训练:10 20世纪现代化模式的探索——苏俄(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与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高考历史二轮提分广西等课标3卷专用专题能力训练:10 20世纪现代化模式的探索——苏俄(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与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能力训练专题能力训练 10 20 世纪现代化模式的探索世纪现代化模式的探索 苏俄苏俄 联联 的社会主义建设与资本主义的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与资本主义的发展 变化变化 专题能力训练第专题能力训练第 20 页页 一 选择题 1 1917 年 列宁在 四月提纲 中指出 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 渡 7 月 他又在 国家与革命 中阐明 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代替 不能通过 自行消亡 来 实现 以上论断 A 明确指出武装起义条件已经成熟 B 凝聚布尔什维克全党的政治智慧 C 逐步明确俄国革命的任务和方式 D 说明仍存在和平取得政权的可能 答案答案 C 解析解析 本题考

2、查俄国十月革命 在 四月提纲 中 列宁认为革命要向第二阶段过渡 7 月又进一步明确 不能通过 自行消亡 而要采用武力的方式用无产阶级国家代替资产阶级国家 故 C 项正确 武装 起义的条件成熟是在 7 月以后 故 A 项错误 题干仅仅代表列宁的看法 故 B 项错误 根据所学知识 可 知七月流血事件后 和平过渡的可能已经消失 故 D 项错误 2 2019 河南洛阳模拟 1930 年苏联粮食产量为 835 4 亿千克 1931 年降至 694 8 亿千克 1930 年苏联 粮食出口 483 亿千克 1931 年增至 518 亿千克 这表明苏联 A 斯大林模式实施初期成效显著 B 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

3、作出贡献 C 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增产下降 D 新经济政策的弊端日益显露 答案答案 B 解析解析 由材料 1930 年苏联粮食产量为 835 4 亿千克 1931 年降至 694 8 亿千克 1930 年苏联粮食出口 483 亿千克 1931 年增至 518 亿千克 并结合所学知识 可知 20 世纪 20 年代苏联开始实施工业化建设 由 材料可知苏联粮食产量减少而出口增多 反映了人民支持国家出口粮食来换取外汇 支持当时的国家 工业化建设 故选 B 项 3 2019 湖南衡阳二模 孙中山在评价苏俄新经济政策时说 此种新经济政策 其精神与余所主张之民 生主义 不谋而合 孙中山说 不谋而合 是基于二

4、者 A 都以发展资本主义为目标 B 都主张以经济手段改善民生 C 都符合各自民主革命的国情 D 都重视市场在经济中的作用 答案答案 B 解析解析 由题干材料中孙中山评价新经济政策 其精神与余所主张之民生主义 不谋而合 并结合所学知 识 可知两者都有利于经济发展 有利于改善民生 故选 B 项 4 为了保证农民在比较自由地支配自己的经济资源基础上正确和安心地经营 为了巩固农民经济和 提高其生产率 以及为了确切地规定农民所应担负的国家义务 该材料描述的俄国的一项经济政 策是 A 余粮收集制B 实行粮食税 C 建立集体农庄D 实行义务交售制 答案答案 B 解析解析 材料信息 自由地支配自己的经济资源

5、反映了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纳税后剩余的粮食农民 可以自由支配 故 B 项符合题意 A C D 三项均与材料无关 排除 5 下图所示为苏联某一时期社会结构的前后变化 它集中反映了 A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的影响 B 新经济政策的结果 C 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D 赫鲁晓夫改革的后果 答案答案 C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斯大林模式的建立 图中的数据显示当时苏联的个体农户数量大幅度减少 集体农庄 农户 工人数量大幅度增加 资产阶级和地主消失 这符合斯大林模式下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特征 故 C 项正确 6 1923 1929 年 美国的企业普遍使用流水线等先进生产管理方式 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同时在少数企 业中

6、工人可以领取养老金 享受带薪休假 这反映出当时在美国 A 工人分享的经济发展成果有限 B 科技未对经济发展发挥重大作用 C 供给与需求保持基本平衡 D 国家干预促进了经济发展 答案答案 A 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世界经济危机的根源 题干材料中 少数企业中工人可以领取养老金 享受带薪 休假 说明在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的前提下 工人分享的经济发展成果很少 社会购买力低 孕育了严 重的危机 故 A 项正确 题干中 美国的企业普遍使用流水线等先进生产管理方式 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说明科技对经济发展发挥了作用 故 B 项错误 1929 年以前 美国经济中供给与需求已经出现了矛盾 故 C 项错误 当时实行自由

7、放任政策 故 D 项错误 7 列宁有言 所有一切压迫阶级 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 都需要有两种社会职能 另一种牧师的职 能 牧师的使命是安慰被压迫者 给他们描绘一幅在保存阶级统治的条件下减少苦难和牺牲的前 景 下列罗斯福新政措施中最能佐证 牧师 职能的是 A 调整工业产销 防止恶性竞争 B 实施美元贬值 扩大外销 C 制定工资工时 维护劳工权益 D 整顿财政金融 重建公信 答案答案 C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及影响 材料阐释了 牧师 的职能 即 描绘一幅在保存阶级统治的 条件下减少苦难和牺牲的前景 与罗斯福新政中直接解决被压迫者即工人阶级 痛苦 的措施相符 的是制定工资工时 维护劳工权

8、益 故 C 项符合题意 8 下表是 1913 1938 年世界贸易增长率与世界工业生产增长率的变化 单位 时间世界贸易年均增长率世界工业生产年均增长率 1913 1929 年0 72 7 1929 1938 年 1 22 0 表中数据变化表明 A 自由主义政策已经失灵 B 法西斯主义肆虐全球 C 世界市场体系遭到破坏 D 凯恩斯主义收效甚微 答案答案 C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 从图表数据看 1913 1938 年世界贸易年均增长率在工业 生产仍然增长的背景下 从正值变为负值 说明世界贸易倒退 世界市场体系遭到破坏 故 C 项正确 材 料数据是世界经济发展 而自由主义政策是国

9、内经济政策 故 A 项不符合题意 材料数据反映了经济 危机 无法反映法西斯主义的肆虐 故 B 项错误 当时凯恩斯主义只在美国有体现 由材料数据无法判 断 故 D 项错误 9 1935 年 5 月 27 日被罗斯福等人称为 黑色星期一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上演帽子戏法 一连将罗斯福 的三部新政立法斩落马下 到了年底 报纸将 最高法院下达判决 怒怼新政 选为 1935 年的年度新闻 这反映了 A 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受到挑战 B 最高法院的权力高于总统 C 新政危害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D 罗斯福新政之路艰难曲折 答案答案 D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的发展 材料强调了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否决罗斯福的新政

10、立法 说明罗斯 福新政之路的艰难曲折 故 D 项正确 材料中最高法院与总统的矛盾正是三权分立 权力制衡原则的 体现 也是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体现 故 A B C 三项错误 10 20 世纪 30 年代经济危机期间 美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增强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属于这类措施的是 A 保持农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某种平衡 B 把进口物品平均关税率从 40 提高至 47 C 废止不公平竞争惯例使各产业生产能力得到充分利用 D 在美元原来价值的 50 60 之间固定它与黄金的比价 答案答案 D 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美国应对 1929 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措施 美国政府保持农产

11、品的 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某种平衡是调整农业的措施 没有涉及国际市场 与题目不符 故 A 项错误 提高关 税 实行贸易保护 主要是抵御外来商品进入本国市场 故 B 项错误 废止不公平竞争惯例使各产业生 产能力得到充分利用是恢复工业的措施 故 C 项错误 实行美元贬值 刺激出口 有利于国际市场的扩 大 故 D 项正确 11 2019 课标全国 35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一些青年艺术家在瑞士组成艺术群体 达达派 他们 用纸片 抹布 电车票 火柴盒等进行创作 甚至把瓷质的小便器命名为 喷泉 搬上展览会 这类 作品 A 抒发了浪漫情怀B 遵循了写实原则 C 突出了理性思维D 表达了幻灭反叛 答案答案 D

12、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现代主义艺术的特点 题干中 达达派 的艺术特色是试图通过 反传统 反理性 如将小便器命名为 喷泉 的作品来表达他们对资产阶级价值观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的绝望 故 D 项正确 根据题干时间可知 达达派 属于现代主义艺术流派 不属于浪漫主义流派 现 实主义流派和启蒙学派 故 A B C 三项均错误 12 法国作家帕特里克 莫迪亚诺获得 2014 年诺贝尔文学奖 其作品曾被评为捕捉到了第二次世界 大战法国被占领期间普通人的生活 下列作品与该作者创作艺术风格相似的是 答案答案 B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现实主义作品的特点 本题题眼是 普通人 该作家的文学作品描述的是现实普

13、通人 的生活 故 B 项符合题意 A 项是浪漫主义绘画作品 C 项是印象派绘画作品 D 项是现代派绘画作品 二 非选择题 13 世界历史上存在着不同的现代化途径 在苏联的现代化进程中 斯大林模式所起的作用也颇有争 议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斯大林模式的新型现代化途径是 在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大国 以苏维埃政权为杠杆 采用非 常手段从本国农业积累工业化资金 用行政办法对资源 劳动力进行重新配置 采用优先发展重工业 的方式快速地推进现代化 摘编自米艳 斯大林模式 落后国家现代化的一种途径 材料二 经过两个五年计划 苏联建成了 6 000 多个大企业 建立起飞机 汽车 拖拉机 化学 重 型和

14、轻型机器制造业等部门 法国 时报 在 1932 年 1 月发表评论说 苏联不依靠外国资本而实 现工业化 就是赢得了第一局 从 1941 1945 年 苏联在任何武器门类方面的产量都多于德国 苏 联企业生产的产品的品种 数量 价格不是根据市场需求来决定和调整的 而是根据国家统一制定 的指令性计划 工业化的资金只能从内部积累 1935 年粮食收购一项 给国家预算带来 200 亿卢布以 上的收入 1926 1940 年 重工业增长 18 4 倍 轻工业增长 6 2 倍 农业增长 26 到 1953 年 粮食产 量为 8 250 万吨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 1913 年为 8 600 万吨 最后 苏联的经

15、济增长由高速转为低速 停滞和衰落 摘编自齐世荣 钱乘旦 张宏毅 15 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兴衰史 材料三 这里就我所知的关于现代化含义的种种说法 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四大类 二 现代化 实质上就是工业化 更确切地说 是经济落后国家实现工业化的过程 可以说 今天所有在经济上 处于欠发达或开发不足的国家都共同致力于工业化的目标 把它作为根本改变国家面貌和国际地位 的战略性措施 摘编自罗荣渠 现代化新论 材料四 在衡量一种现代化方式是否成功时 不能只看几项指标和集中力量办的几件大事 更应该看 这些措施是否惠及百姓 是否具有可持续性 是否在推动社会向自由王国前进 左凤荣 沈志华 俄国现代化的曲折历程 1 材

16、料一中苏联采用的 非常手段 是什么 用行政办法 形成了怎样的经济体制 根据材料一 材料 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 新型现代化途径 的 新 还表现在何处 2 运用相关史实 以 斯大林模式与苏联现代化 为题 论述材料三 材料四的观点 要求 观点明确 史论结合 层次分明 行文流畅 250 字左右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1 非常手段 农业集体化 义务交售制 体制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新 优先发展重工 业 高速度 2 材料三材料四 观 点 现代化实质上就是工业化 现代化发展关键要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经济可持 续发展 推动社会走向民主 自由 论 据 斯大林模式是苏联现代化的新型 途径 在短期内推动苏联的现代化 发展 实现了工业化 为赢得反法西 斯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 斯大林模式下的苏联现代化具有片面性 不是社会的全面 现代化 忽视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 损害农民的利益 忽视 商品货币关系 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影响国民经济的持续发 展 从而日益阻碍苏联现代化的进程 论 证 从材料中提取信息 理由归纳完整 能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 从辩证的视角讨论问题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对斯大林模式的分析理解能力 第 1 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