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学练测练习:第2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12课

上传人:猪子****y 文档编号:127214963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学练测练习:第2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12课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学练测练习:第2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12课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学练测练习:第2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12课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9-2020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学练测练习:第2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12课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9-2020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学练测练习:第2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12课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学练测练习:第2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12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学练测练习:第2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12课(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 第12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江西赣州十四县高一联考)民国初年颁布服制规定官员不分级别,统一着装;“共和国无阶级之分,受治于同一之法律虽以大总统之地位,犹必谨守法律,不能恃势以凌人。一旦罢职,即与齐民无异”。这主要体现了()A自由思想 B民主思想C平等思想 D共和思想解析:由材料“共和国无阶级之分,受治于同一之法律”“一旦罢职,即与齐民无异”可以得出材料意在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自由、民主和共和思想等,A、B、D三项不正确。答案:C2吕思勉在中国通史“衣食”篇中提出,“

2、以中西的服饰相较,大体上,自以中国的服饰为较适宜。现在的崇尚西装,不过一时的风气罢了。”材料表明作者的观点是()A西装必将风行全国B传统服饰有强大生命力C中西服饰各有特点D列强侵略引起服饰变化解析:从材料中的“大体上,自以中国的服饰为较适宜。现在崇尚西装,不过一时的风气罢了”反映了作者认为中国传统服饰比西方服饰有更强大的生命力,B项正确;A、C两项与材料观点相悖;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答案:B3清末有官员惊叹:“国之典章莫重于章服,而今之章服之紊亦已甚矣。以职员所涉历,车于陆,舟于水,皆洋式也;酒于觥,肉于俎,皆洋食也;楼其冠,洋其履,德、法其衣裳,皆洋工也。”这一惊叹表明当时()A西方生活方

3、式影响深刻B儒家传统观念受到冲击C欧风美雨挟来文明开化D国人衣食住行全盘西化解析:材料表明清末中国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出现了西化的趋势,这说明中国受西方生活方式影响深刻,但并不能说全盘西化,A项正确,D项错误;B、C两项虽有一定道理,但与材料关系不如A项更密切,排除B、C两项。答案:A4(2019浙江选考)观察下面两图(绘制时间:1924年)。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项中表述正确的是()20世纪上半叶男装流行长袍马褂知识女性着装宽松肥大男性着装凸显等级身份女性服饰趋向短袍窄袖A BC D解析:题图中两个男人仍然穿着长袍马褂,故正确。“知识女性”由材料不能得出,故在题中没有体现。题中服装不能明显反

4、映等级身份,故不正确,排除。题中左图反映了服饰趋向短袍窄袖的时代特征,故符合题意。因此,本题答案为A项。答案:A5右侧漫画发辫之将来从本质上表明,当时社会上一部分人 ()A盲目崇尚西洋风尚B刻意保存传统精华C旧有观念根深蒂固D主动破除国人陋俗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漫画的能力。图中人物剪掉一段辫子是崇尚西法,留下一段辫子是保留国粹,这反映了当时人们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较大,即反映出旧有观念根深蒂固。答案:C61909年发行的图画日报描绘了当时上海人看电影的情景。当时的票价还比较低,是普通民众可以接受的。以下叙述你认为没有正确反映当时情况的是()A“电光影戏即电影,票价只卖二十文”B“活灵活现景物

5、真,观众面露诧异情”C“交头接耳说紫禁,争看清帝丢皇位”D“电影初创寂无声,旁有吹吹打打人”解析:“清帝丢皇位”是在1912年,因此在1909年不可能出现“交头接耳说紫禁,争看清帝丢皇位”的现象,C项正确。答案:C7(2019河北安平中学月考)1934年,鲁迅评论文坛“京海之争”时指出:“北京是明清的帝都,上海乃各国之租界,帝都多官,租界多商,所以文人之在京者近官,沿海者近商,近官者在使官得名,近商者在使商获利,而官之鄙商,固亦中国旧习,就更使海派在京派的眼中跌落了。”围绕“京海之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海派文化是中西文化碰撞、交融的产物B海派抨击了京派的崇洋意识和市侩心理C京派的立场反映

6、了重农抑商观念的消失D“京海之争”体现出南北文化交流融合解析: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和英国签订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上海成为通商口岸,而后英国、法国、美国相继在这里开辟出租界。从本质上说,租界是西方列强在中国建立的“国中之国”,也是其对华实施政治渗透、经济掠夺的基地。但殖民当局在租界内采取严格的市政管理方法和先进的建设手段,客观上促进了上海的近代化。与此同时华侨大量迁入,长期的华洋共处实际上是一个中西文化剧烈碰撞的复杂过程,最终它们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融合,这种融合为海派文化产生的基础。本题选A。材料没有说明海派对于京派的批评,故B项错误;京派鄙视海派的经商,体现出重农抑商思想,故C项错误;“京海之

7、争”实际上是官商之争,并不能说明南北文化的融合,故D项错误。答案:A8(2019福建上杭一中期中)20世纪初,出现了元旦、革命先烈纪念日(3月29日)、国耻日(5月9日)等;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又有了国际妇女节、儿童节(4月4日)、国际劳动节等。节庆日变化印证了()近代中国发生社会转型国家政治体制出现更替国人民族民主意识觉醒民权平等主张得以实现A BC D解析:材料从20世纪初节日变化说明近代中国发生社会转型、国家政治体制出现更替、国人民族民主意识觉醒,但近代民权平等主张并没得以实现,排除,B项符合题意。答案:B9(2018广西来宾、河池高三二模)民国成立第一天,上海申报上登了这样一则新闻:“

8、新国成立,百度维新。余友喜,新君、新话连篇,呼其妻曰新娘子。妻不应,还呼之曰新相公,亦觉赧然无以应。余友忽发新思想,夫妇二人张新国旗,穿新冠服,新头新脑,在室中行新婚。”这在客观上可以反映 ()A民众仍具有浓厚保守思想B社会习俗已完成了近代化C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D部分民众对新生政权的认同解析:“民国成立第一天”即1912年,“新国成立,百度维新”“夫妇二人张新国旗,穿新冠服,新头新脑,在室中行新婚”可知部分民众遵守新政权在国旗、习俗等方面的规则,客观上反映出对该政权的认可,D项正确;A项与“夫妇二人张新国旗,穿新冠服,新头新脑,在室中行新婚”不符合;题目反映的是辛亥革命后对社会生活的不断冲

9、击和影响,B项中“已完成了近代化”表述绝对;题目中没有涉及民主共和观念,排除C项。答案:D10(2019江苏卷)清末卖宁波脚带:“宁波小脚啥好看,脚背高起一大段。如何脚带竟出名,四乡八镇销场远。明诏近来禁缠脚,脚带虽好用勿着。我劝卖脚带人早弃行,免使女子缠脚遭凌虐。”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观念变化已致脚带无人问津B诏令颁布引发妇女普遍解放C女子缠足当时仍然普遍存在D废止缠足已成当时社会共识解析:题中歌谣劝卖脚带者弃行的原因是裹足对女性是一种凌虐,而不是脚带无销售市场,A项错误,排除;“普遍解放”说法以偏概全,B项错误,排除;材料信息“四乡八镇销场远”折射出女子裹足现象非常普遍,C项正确;歌谣

10、的唱词可以反映一定的社会舆论方向,但并不一定说明已达成社会共识,D项错误,排除。答案:C11有中国近代竹枝词云:“寿头最怕请西餐,箸换刀叉顶不欢。”意即:寿宴上最忌讳使用西餐刀叉,影响寿宴喜庆的氛围。从文明史观看,这一现象本质上反映了()A东西方文明的冲突B近代中国人对西方饮食的抵制C西餐已经普遍盛行D近代中国饮食受传统思想影响解析:“西餐刀叉”代表了西方文明;大规模祝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寿宴上最忌讳使用西餐刀叉,影响着寿宴喜庆的氛围”反映了东西方文明的冲突,A项正确。答案:A12近代中国社会风俗的变化呈现出严重的不平衡,主要因为()A列强侵略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B清政府对外开放的地域

11、集中在东部C中国各地经济的发展严重不平衡D中国各地的风俗习惯严重不平衡解析:社会风俗的变化归根到底是受经济发展水平影响的,中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导致了社会风俗变化的不平衡性,C项正确。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共52分)13(26分)法国学者布罗代尔曾这样说:“社会各层次的衣、食、住方式绝不是无关紧要的。整理、重视这些场景是饶有兴味的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英国画家阿罗姆描绘19世纪初期广州的街道景象是:街道上人群涌动,两边商铺雕梁画栋,旗幡飘扬,商铺二楼的窗户,使用的是澳门风格的百叶窗,店家都有凉棚、洋伞,商店类似南欧城市的“骑楼

12、”风格。据李天纲著大清帝国城市印象材料二:美国纽约时报记者N.S.D在1871年12月24日游历广州时,对广州城市的繁华惊叹不已:“宽阔的珠江,清式和西式的阁楼、宝塔、博物馆、清真寺、大厦、仓库、商铺等等,这些建筑物看上去并没有分成街道,而是毫不间断地紧紧挨在一起。远处可见英国领事馆的小教堂,上面有钟楼和高高的十字架。”据郑曦原编帝国的回忆:纽约时报晚清观察记材料三:1875年的广州商务报告称:“中国人已经普遍使用黄磷火柴,并且输入了几百万箱,现在用打火石取火的已经少见了。在使用煤油及其他矿物油以及煤油灯方面的情况也一样。同时欧洲的洋伞,几乎完全代替了中国纸伞。广州大量地仿制欧洲洋伞并运往其他

13、口岸和内地销售。”摘自姚贤镐编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材料四:1906年广州出版的赏奇画报其征订广告,就是画着一位身穿西装、带着西式小帽的先生,手拿“赏奇画报出世”的旗子作宣传。粤东烟草公司出品的伟人香烟,其封面也画上一位扎领带、穿西服的先生。摘自蒋建国著广州消费文化与社会变迁(1)广州是中国近代化进程较早的城市,依据材料提取广州在社会生活方面近代化的相关信息。(不得照抄原文)(6分)(2)广州近代社会生活体现了开放与兼容、重商与务实、开拓与创新的特点,请摘抄材料原文分别回答材料一中体现“重商”、材料二中体现“开放与兼容”和材料三中体现“创新与开拓”的内容。(6分)(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14、分析近代广州社会生活较早走向近代化的原因。(8分)(4)某历史兴趣小组决定围绕上述材料开展研究性学习,请你为他们提供三种获取相关探究资料的方法。(6分)答案:(1)信息:出现了西式和中西风格融合的建筑;外来宗教得到传播;大量使用和仿制西方日常生活用品;西式服装成为当时的时尚;店铺林立,商业繁荣;重视广告宣传,出现了报刊、杂志。(2)内容:材料一中体现“重商”的内容是:“两边商铺雕梁画栋,旗幡飘扬”和“商店类似南欧城市的骑楼风格。”材料二中体现“开放与兼容”的内容是“清式和西式的阁楼、宝塔、博物馆、清真寺、大厦、仓库、商铺等等,这些建筑物看上去并没有分成街道,而是毫不间断地紧紧挨在一起。远处可见

15、英国领事馆的小教堂,上面有钟楼和高高的十字架。”材料三中体现“创新与开拓”的内容是“广州大量地仿制欧洲洋伞并运往其他口岸和内地销售”。(3)原因:自古就是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使其具有开放兼容的文化特征;清代闭关锁国后,广州是唯一对外贸易港口,深受外来文化的影响;鸦片战争后,是第一批开放的口岸,最早受到西方冲击;近代生产方式产生较早,带动了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毗邻港澳,易受西方风尚的影响。(该问答案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地理等多个方面)(4)方法:查阅文献资料;网上搜索;求教专家学者;观看音像资料;调查访问等。14(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世纪以来,外报传入中国后,一些知识分子积极投身报界,引进“西学”,自办报刊。中国人自己办的报刊,在国内始于19世纪70年代。具有代表性的有艾小梅办的汉口昭文新报、王韬主编的香港循环日报、容闳等创办的上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