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论述类文本提速练一~二含解析

上传人:tang****xu3 文档编号:127214925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用版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论述类文本提速练一~二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通用版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论述类文本提速练一~二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通用版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论述类文本提速练一~二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通用版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论述类文本提速练一~二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通用版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论述类文本提速练一~二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用版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论述类文本提速练一~二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用版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论述类文本提速练一~二含解析(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述类文本提速练(一)(时间:30分钟满分:27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人才培养水平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根本标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并明确提出“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使若干高校和一批学科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凸显了党和政府对加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提高教学水平的高度重视和殷切希望,凸显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双一流”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本科教育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占据基础地位,是大学教育的主体组成部分。本科教育质量是大学办学声誉的重要载体。因此,一流的本科教育是一流大学的重要基础和基本特

2、征,建设一流大学必须建设一流本科。坚持“本科为本”,是我国一流大学建设的必然选择。纵观国外一流大学,普遍将本科人才培养和本科教育质量放在学校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世纪之交,美国提出“重建以学生为中心的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推动了美国研究型大学的教学改革。近年来,美国一些研究型大学持续深入推进本科教学改革,斯坦福大学2012年出台了本科教育研究报告,开启了新一轮大规模本科教学改革。国外高水平大学对本科教育的办学定位和做法,对我们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高水平大学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建设一流本科教育,是适应新形势、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我国高等教育正面临新形势、新要求。从世界形势

3、看,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进行,综合国力竞争越发激烈。从我国改革发展形势看,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央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带一路”倡议以及一系列区域、产业发展战略举措;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动力转换、结构调整、方式转变、产业升级任务紧迫。从教育对象特点看,90后大学生是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他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学习方式、交往方式与上一代学生相比有了很大变化,我们以往熟悉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和方式、管理手段等,迫切需要作出相应调整。“985工程”“211工程”高校拥有最好的生源,担负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支撑和引领

4、未来发展的领军人才和骨干人才的重要使命。这些高校要深入研究新形势新变化,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健康成长提出的新要求,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加快改革创新,加快推动人才培养链与国家创新链、产业链有机衔接,大力提升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摘编自林蕙青一流大学要办好一流本科教育)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党和国家重视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是基于人才培养在高等教育中的根本性地位。B高校要坚持“双一流”建设,是因为本科教育质量是衡量大学办学水平的关键。C我国高等教育所面临的新形势,从根本上说是教育对象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D“985工程”“211工程”

5、高校的生源特质决定了它们是我国人才培养的主力军。解析:选A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项,强加因果。“双一流”指一批高校和一批学科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一流的本科教育是一流大学的重要基础和基本特征”,虽然二者都是有关学校发展的问题,但不是因果关系。C项,缩小范围。原文的第三段列举的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新形势有三个:一是世界形势,二是我国改革发展的形势,三是教育对象的特点。D项,说法错误。原文的“拥有最好的生源”“担负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支撑和引领未来发展的领军人才和骨干人才的重要使命”是并列关系。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以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为立论前提,

6、论证了建设一流大学要办好一流本科的问题。B第二段援引美国一流大学本科教育的办学经验,意在通过对比使论证更加深刻有力。C文章第三段从三个方面阐述建设一流本科的迫切性,对我国高等教育提出了新要求。D文章的论证思路是先交代背景,再提出观点,紧接着逐层分析,最后提出努力的方向。解析:选B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B项,“通过对比使论证更加深刻有力”错误,这里没有对比论证,应该是举例论证,即作者列举美国一流大学的做法,以此来证明我国的本科教育要借鉴这样的经验。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科教育是大学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只有建设一流本科,才能建设一流大学。B如果

7、不进行改革调整,高校教育会跟不上新形势,难以实现“双一流”的建设目标。C借鉴国外经验,办“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本科教育应当成为我国高校办学的共识。D在推动人才培养进程中,加强“985工程”“211工程”高校的本科教育是至关重要的。解析:选C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项,于文无据。文中没有“应当成为我国高校办学的共识”的相关表述。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大国气质指的是一个大国基于其文化传统和长期的行为特征而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个性、风范和气度。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它的气质是怎样的呢?中国的大国气质中沉淀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在世界上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中国是所有国

8、家中有最长的连续历史的国家。而且,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与其他文明有很大的不同,这就是: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就是一场不曾停息的长跑;而其他的文明,有的消失了,比较好的也只是接力赛。欧洲文明的发展就像是接力赛,第一棒是希腊文明,第二棒是罗马文明,第三棒是中世纪基督教文明,接着是近现代欧洲文明。可以说,中国的大国气质中沉淀的历史底蕴之深厚,是其他大国不能比拟的。这也使中国的大国气质更稳定,更具有持续性。中国的大国气质包含着中国人特有的思维特点。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极其丰富,中国哲学非常关注变易发展、对立统一、相反相成、物极必反、整体联系等问题。中庸是中国传统中最典型的思维方式。“中庸”最早是孔子在论语中

9、提出来的范畴。论语中说:“中庸之为德,其至矣乎!”它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执两用中,不走极端;二是无过无不及,避免偏执,追求平和;三是得时勿失,时不我待,追求时中;四是允执其中,保持平衡;五是有原则地折中。中庸的思维方式至今对中国人都有重要影响。有序性与整体性密切联系是中国哲学思维的基本特性之一。顺序而生、循序而动是天人共有的规律,只有因循于此,才能有天地万物的和谐生成。所以,有序性的发展趋向是与和谐性的价值理想相协调的。中国人特有的思维特点是塑造其大国气质的重要因素。中国的大国气质隐含着中国人鲜明的行为方式。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它植根在中国人的内心深处,潜移默化影响

10、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中国人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义,志以天下为芬”;强调“君子喻于义”“君子坦荡荡”“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强调“失信不立”“一诺千金”;强调“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强调“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等。这对中国的大国气质形成都有重要影响,并体现在中国的大国气质中。从总体上看,中国所表现出来的大国气质是:以和为贵而不愿树敌,求稳而非激进,顺势而变而非逆势而行。(摘编自熊光清中国大国气质的基本禀赋)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

11、一项是(3分)()A一个大国的气质必然有其悠久的历史传统,有其相对稳定的个性、风范和气度。B中国是所有国家中历史最长的国家,因此,中国的大国气质中沉淀着深厚的历史底蕴。C中国人特有的思维特点和传统中庸的思维方式联系紧密,是塑造中国大国气质的重要因素。D中国人独特的行为方式催生出独特的价值体系,这对中国的大国气质形成具有重要影响。解析:选C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项,“必然有其悠久的历史传统”说法绝对。一个大国的气质基于其文化传统,但并非所有大国都有“悠久的历史传统”。B项,“中国是所有国家中历史最长的国家”错误。原文第二段说的是“中国是所有国家中有最长的连续历史的国家”。D项,“中

12、国人独特的行为方式催生出独特的价值体系”错误。从原文第四段“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它植根在中国人的内心深处,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可以看出,是独特的价值体系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由“大国气质”这一概念说起,从而引出后文对“中国的大国气质”的分析论述。B文章用比喻、对比的论证方法,阐述了其他大国不能比拟的中国大国气质的独特性。C文章分别从历史底蕴、思维特点、行为方式等三个方面逐层深入地论述了中心论点。D文章善用引证,大量的经典名言警句,为作者论证其观点提供了充实而有力的论据。解析:选C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

13、和论证方法的能力。“逐层深入地论述”错误。历史底蕴、思维特点、行为方式三者之间是并列关系,不能说“逐层深入”。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果一个大国没有其文化传统和长期的行为特征,那么它就谈不上有什么大国气质。B如果没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就无法形成中国的大国气质,更谈不上形成持续稳定的大国气质。C只有遵循顺序而生、循序而动这一天人共有的规律,才能有天地万物的和谐生成。D中国所表现出来的“以和为贵”的大国气质,源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等行为方式。解析:选D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以和为贵”“自强不息”都是中国人行为方式的表现,它们都影响着中国的

14、大国气质,但直接说“以和为贵的大国气质”,属于以偏概全。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京剧表演的是中国的故事,京剧摄影是将表演的精彩瞬间生动而完美地呈现出来。京剧舞台上动态与静态的变化具有直观性、独特性。剧中人在舞台上,或静如处子,或动如脱兔。人一动,则水袖翩翩,及至扇子,髯口,帽翅的开合、抖动、高扬,以及打出手、云里翻等,都刻画着人物性格,演绎着剧情。那刚柔相济的飘逸之美,流动着艺术的韵律,恰似一幅幅流动的水墨画。摄影家在构思中,以此抓拍而完成的二度创作,源于舞台,又高于舞台,可完美表现摄影艺术的特质,拓宽读者欣赏与想象的空间。动态的瞬间是形,传神的瞬间是眼。京剧演员的眼睛,经过长

15、期的训练,灵动有神,顾盼生辉,因而在剧中,优秀演员总会用眼神配合形体,表达剧中人物复杂细腻的感情、性格、思想与意念等。这是京剧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俗称“一身的戏在脸上,一脸的戏全在眼上”。摄影家要把京剧的拍摄提升到一个新的创作境界,应在动态抓拍中以人物为中心,画龙点睛,以眼传神。果如此,自觉抓拍的人物眼睛喜怒哀乐悲恐惊的变化,或是忧愁思忆病醉疯的状态,会有神来之笔,提挈全片,摄影作品自会有灵魂、灵动和灵气。剧场抓拍,并非易事,除了摄影者要具备专业的摄影技术外,还需要他们能够多做功课,包括多读剧本、熟悉剧情、了解人物以及知道一场文戏或武戏的表演特点和出彩之处,即哪时眼睛最传神,哪时表演的神与情独

16、具魅力等。同时,进行抓拍创作时,又不可按预想刻舟求剑,要手握相机随表演的新变化盯住剧中人,用虚实、远近、渲染、衬托、对比、夸张、仰拍、特写、全景等手法,变换光圈和快门速度等,方可从容得神来之笔。京剧艺术荟萃中华艺术之美。中华民族传统的家国情怀、伦理道德,以及对圣君贤相、清官廉吏的尊崇,对公平正义、美好生活的追求,融会贯通为舞台上的真善美,抽象幻化出内化心灵、外愉耳目之美。单从表演之美观察,它是写意之美、虚拟之美、程式之美与夸张之美的集成,是京剧摄影艺术丰富多彩的素材、激发创作灵感的要素,也是对京剧摄影艺术如何升华的挑战。京剧摄影艺术和其他文艺创作相类,虽然工具是相机,是快门,但一样“功夫在画外”。有志于京剧摄影艺术的专业工作者和业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