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文档:专题13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微专题2

上传人:猪子****y 文档编号:127211285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857.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高考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文档:专题13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微专题2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20年高考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文档:专题13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微专题2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20年高考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文档:专题13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微专题2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20年高考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文档:专题13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微专题2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20年高考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文档:专题13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微专题2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高考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文档:专题13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微专题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高考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文档:专题13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微专题2(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02 经济建设与科技思想文化成就 考点1 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 1 以产权制度改革和产权关系调整为核心和主线 无论是农村的改革 还是城市的改革 或 者与二者有关的改革 都以权责关系及其制度的调整为核心和主线 2 以旧制度最薄弱或新制度需求最强烈的环节 农业制度为突破口 3 允许旧体制外产生新体制 即体制增量调整与体制存量调整并行 而且以前者促进后 者 4 包括政府在内的多元主体联合创新体制 政府扮演重要角色 中国经济体制变迁过 程中的初始主体可能存在比较大的差别 但是在制度的设计和变迁过程中 是多元主体联合 创新体制 并不断进行着角色的转换 5 从制度变迁的规律和中国实际出发 选择渐进式城

2、镇化改革的方式 考点2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 1 政治上 1 纠正 文化大革命 中的 左 倾错误 恢复和完善中国的民主制度 健全法律制度 促 进国家政治民主化 法制化 2 祖国统一问题上 对台湾的政策发生了变化 提出了和平统一的方针 形成了 一国两 制 的策略 香港 澳门回归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2 经济上 1 抛弃 以阶级斗争为纲 的错误路线 提出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 来 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2 经济体制从以计划经济为主向以计划经济为主 市场调节为辅的方向转变 从单一 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并存 倡导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 3

3、 发展思想从片面盲目发展向全面科学发展转变 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前提下 更 加突出地强调城乡 区域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强调可持续发展 注重宏观调控 强调以人为 本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 外交上 1 由重意识形态的革命外交政策转变为全方位的不结盟外交政策 反对霸权主义和强 权政治 维护世界和平 2 坚持和扩大对外开放 积极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4 思想上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 5 科技教育上 科技快速发展 特别是计算机 载人航天事业等逐渐达到或接近世界

4、先 进水平 教育全面发展 考点3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比较 项目计划经济市场经济 资源配置 用行政手段调节 资源的配置 市场调节资源的配置 积极作用 有利于集中人力 物力与财力恢复 和发展经济 提高资源的使用率 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消极影响 权力高度集中 后 期束缚了生产力 的发展 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自发性和滞后性 导致经济危机 认识 两种体制各有优缺点 随着经济的发展 计划经济的弊端日益阻碍经济发展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势在必行 考点4 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的三次思想解放 1 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指的是 1978 年思想理论界开展的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它否定了 两个凡是 的错误主张 肯

5、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打破了教条主义和个 人崇拜对人们思想的束缚 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 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指的是 1992 年邓小平的 南方谈话 它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问题 解决了困扰人们的姓 资 姓 社 的问题 3 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指的是 1997 年党的十五大 会议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考点5 新中国科技发展的阶段特征 时期背景侧重点影响 20 世纪 80 年代 以前 1 美国敌 视新中国 想要扼杀新 生政权 2 20 世纪 60 年代中苏 关系急剧恶 化 3 美苏争 霸 导致世 界局势紧张 发展军事科技 如原子弹 导 弹 氢弹 人

6、造 卫星 提高国 防实力 1 维护并巩固了中国的国防安全 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科技支持 2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20 世纪 80 年代 以后 1 和平与 发展成为时 代的主题 2 国际经 1 科技为经 济建设服务 如注重核能的 和平利用 进 提高了综合国力 缩小了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 济科技领域 的竞争日趋 激烈 3 改革开 放日益深化 入国际卫星发 射市场 等等 2 提出 科 教兴国 战略 致力于提高综 合国力 考点6 从通史视角认识新中国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 时间 阶段特 征 时代环境 1949 1956 年 向社会 主 义过渡 1 政治上 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 经济上 实行计划经济

7、体制 3 教育上 建立了人民教育事业 续表 时间 阶段特 征 时代环境 1956 1966 年 曲折中 前进 1 经济建设有成就 也有严重失误 如 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2 1956 年 毛泽东提出 双百 方针 但是 1957 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又破坏了 双 百 方针 3 1958 年 掀起 教育大革命 有成就也有教训 1966 1976 年 遭受严 重挫折 1 政治上 民主法制受到严重破坏 人权遭到践踏 2 经济上 受政治运动的打击 经济建设几乎停滞 3 教育上 高等教育受到严重冲击 大学停止招生 教授受到批斗 4 文化上 盛行 阶级斗争 文艺 样板戏流行 出现 百花凋零 局面 改革 开

8、放 以来 全面繁 荣 1 政治上 进行拨乱反正 民主法制得到发展和完善 2 经济上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实行改革开放 国民经济稳定 快速发展 3 外交上 发展全方位的外交关系 努力争取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4 教育上 确定了 科教兴国 的战略 教育得到全面发展 5 文化上 双百 方针重新得到贯彻 科研 艺术出现全面繁荣的局面 考点7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与新中国的重大科技成就的异同 名称 比较项 中国古代四大发 明 新中国的重大科技成就 科学领 域 都属于自然科学 同 国际地 位 都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特点实用性理论性与实用性紧密结合 经济影 响 经济效益不明显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推动力 量 民间行

9、为国家支持异 国内外 影响 对世界文明进 程产生重要的 影响 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大大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考点分 类 考点内容考查情况 常考点 高频 家庭联产承包 责任制和国有 企业改革 2016 全国文综 31 2018 全国文综 31 2019 全国文综 31 2019 全国文综 41 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的建 立 2017 全国文综 31 轮考点 轮流 对外开放格局 的初步形成 2018 全国文综 41 2019 全国文综 41 冷考点教育事业的发展2017 全国文综 31 1 2018 全国文综 31 中国乡镇企业行业分布表 单位 万个 年份 农业工业 建筑业交通运输

10、业商 饮 服务业 198229 28 74 92 5 389 5817 01 198823 28773 52 95 58372 55623 23 表中的数据变化说明 这一时期我国 A 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 B 城乡一体化逐步实现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建立 D 工业结构趋于合理 解析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中国乡镇企业的发展有 助于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 因此出现材料中农业劳动力大量转移到农业以外的其他行业的现 象 故 A 项正确 材料只反映出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 与城乡一体化无关 故 B 项错误 21 世纪 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不符合材料时间限制 故

11、C 项错误 材料只体现出工业整 体的发展 没有涉及工业内部结构的变化 故 D 项错误 答案 A 2 2017 全国文综 31 1977 年 我国各大专院校录取新生 27 3 万人 至 1988 年高校在校生 总规模达 206 万人 2001 年增长至 719 万人 在此期间 高等职业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成人高 等教育的入学人数也有很大增长 由此可知 A 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得到了解决 B 高等教育实现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 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 D 恢复统一高考制度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普及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 1997 2001 年高等学校在校人数的变化 高校在校规模的扩大是 经济社会

12、发展的结果和要求 说明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 故 C 项正 确 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得到了解决的说法与事实不符 随着历史的演变 时代的更新 科学 技术不断发展 对人才的要求亦越来越高 故 A 项错误 材料反映的是 1997 2001 年高等学校 在校人数的变化 没有体现出其与生产劳动的结合 故 B 项错误 恢复高考制度只是推动了高 等教育的发展 谈不上普及 高等教育的发展是因为我国经济迅速发展 急需各类人才 故 D 项 错误 答案 C 题序短板分析技巧归纳 1 对数据材料信息 理解以偏概全 夸 大材料信息的影 响 全方位读取表格信息 根据材料时间信息 判断为改革开放初期农村

13、产业结构的变化 对其影响的表述不 能太绝对 如 工业结构趋于合理 注意比较历史概念的异同 如不能将乡镇企业 与城乡一体化两者混淆 2 只看到材料时间 信息和数据信息 的变化 未深层理 解教育与社会发 展的关系 不要忘记排除法 当选项中出现表述太过绝对的词语时要慎重 如 得到了解决 实现了 促进了 普及 等 往往是要排除的选项 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是市场取向 即经济市场化的改革 由于在传统计划体制下由国家统一规定的计划价格长期固定不变 而且在价格的确定中 带有主观成分 缺乏科学依据 因而这种价格难免违反市场机理 偏低或偏高的价格都不利于 经济的发展和人民需求的满足 例如 农副产品价格偏低 挫伤了农

14、民的生产积极性 粮食 肉 蛋等生产长期增长缓慢 多年供不应求 不得不限量供应 这是违反市场机理和价值规律 的必然结果 如果说市场和价值规律这时也起作用 那也只能从反面显示其作用 这种作用是 对违反市场机理和价值规律的惩罚性作用 不能将这种作用视为市场调节或价值规律调节 即使符合市场机理和价值规律的计划 对经济生活进行了有效调节 也依然属于计划调节的范 围 是政府功能利用市场功能 并不是两种功能独立发挥作用 摘编自张翼翔 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中 市场与政府的功能 典型例题 2019 山东青岛模拟 1988 年 我国放开了 物价管制除少数重要商品外 绝 大多数商品由市场调节 物价管制放开后各地物价上涨

15、很快 并最终演化成抢购风潮 这一 现象的出现反映了 A 市场经济体制不适合中国 B 人民物质需求未得到满足 C 体制转型中矛盾的复杂性 D 生产关系调整出现了失误 解析 材料 物价管制放开后各地物价上涨很快 并最终演化成抢购风潮 表明计划经济 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中 没有正确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功能 导致 抢购风潮 出 现 这明显体现了体制转型中矛盾的复杂性 故 C 项正确 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 然趋势 A 项说法过于绝对 排除 B 项不符合题干主旨 排除 题干主旨不是强调生产关系的调 整 排除 D 项 答案 C 对 点 训 练 考点一 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1 十届

16、全国人大列入规划的立法项目共 76 件 审议 106 件草案并通过了 100 件 十一届全 国人大废止了 8 部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 对 59 部法律做出修改 国务院废止了 7 部行 政法规 对 107 件行政法规做出修改 这些举措 A 表明法律体系构建任务完成 B 表明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卓有成效 C 有利于民主法制体系的完善 D 推动了立法机构多元化发展 解析 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构建任务巨大 目前还未完成 故 A 项错误 基层民主法制建 设指的是城市居委会和农村法制建设 B 项不符合材料信息 材料中的十届人大和十一届人大 的法制建设 进一步推动了民主法制体系的完善 故 C 项正确 中国的立法机构是人民代表大 会 不是多元化发展 故 D 项错误 答案 C 2 1982 年现行宪法颁布以来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五次宪法修正案 先后把坚持改革开放 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完善私有财产保护制度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想等写入宪法 由此可知 材料意在强调 A 中国高度重视保障人权 B 公民法制意识日益增强 C 法律要为社会发展服务 D 法律的经济职能得以强化 解析 概括材料可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