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后习题:第22课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上传人:猪子****y 文档编号:127211174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67.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后习题:第22课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后习题:第22课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后习题:第22课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9-2020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后习题:第22课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9-2020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后习题:第22课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后习题:第22课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后习题:第22课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第 22 课课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课后篇巩固探究巩固探究 学业水平引导 1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理论诞生之前 在中国业已失败的政治思潮有 君主立宪 中体西用 发展实业 民主共和 A B C D 解析三民主义主张实行民主共和 在它提出之前 中体西用 君主立宪 的尝试都以失败告终 并非政治思潮 故选 A 项 答案 A 2 下列内容中属于三民主义的思想渊源的有 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理论 中国传统思想 进化论思想 单税社会主义 思想 马 克思的 资本论 A B C 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孙中山民主思想的渊源 都符合题意 答案 C 3 中华民国国歌唱道 三民主义 吾党所宗 以建民国 以进大同 这

2、里所说的 吾党所宗 的 核心是 A 驱除鞑虏B 恢复中华 C 建立民国D 平均地权 解析三民主义的核心是民权主义 即建立民主共和国 答案 C 4 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说 这是孙中山最具前瞻性的思想遗产 也是当时最为曲高和寡的政治 主张 但在百年之后却成为中国与世界面临的最为紧要的严重问题 这段话评论的是 A 民族主义 B 民生主义 C 民权主义 D 联俄 联共 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 孙中山的思想成果表现为 三民主义 即民族 民权 民生 联系现今 中国 与世界面临的最为紧要的严重问题 可知为民生主义 故选 B 项 答案 B 5 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 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3、这句话反映出新三民主义 中 民权主义 的最大特点是 A 反对民族压迫 B 反对君主专制 C 反对尊孔复古 D 反对帝国主义 解析题中引文强调 只要反对帝国主义就可以享有自由和权利 把反对帝国主义作为必要条件 答案 D 6 新三民主义内容中最能体现时代潮流的是 A 提出了明确的反帝要求 B 关注中国人民的民主权利问题 C 提出革命的最终归宿是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D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人民革命 世界革命相结合 解析抓住题干中 时代潮流 这一关键性词语 提出联俄 联共 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最能体现 时代潮流 答案 D 7 废两千年帝制 首义归功先行者 积四十载经验 遗言启迪后来人 这副对联中的 先行者 是

4、 A 洪秀全B 梁启超 C 孙中山D 毛泽东 解析对联中的上联是指辛亥革命 下联指其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由此可知 此对联 歌颂的是孙中山 答案 C 8 毛泽东指出 这篇宣言 区分了三民主义的两个历史时代 在这以前 三民主义是旧范畴的三 民主义 是旧三民主义 在这以后 三民主义是新范畴的三民主义 是新三民主义 他所 说的 这篇宣言 是指 A 中共三大宣言 B 孙中山北上宣言 C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D 讨袁宣言 解析 1924 年 国民党一大上孙中山发表了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确立了联 俄 联共 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 使国民党明确了反帝 反军阀

5、的政治方 向 答案 C 9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能尽其才 地能尽其利 物能尽其用 货能畅其流 此四事者 富强之大经 治国之大 本也 试观日本一国 与西人通商后于我 仿效西方亦后于我 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 而今日 成效已大有可观 孙中山 上李鸿章书 1894 年 6 月 材料二 革命为唯一法门 我们必要倾覆满洲政府 建设民国 革命成功之日 废除专制 实 行共和 孙中山 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 街戏院的演说 1903 年 1 材料一中 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目的是什么 日本 维新之政 大有可观 的成就主要有哪 些 2 与材料一相比 就改造中国的方法和目的而言 1903 年孙中山的思想有了哪两个

6、显著的变化 参考答案 1 目的 希望通过李鸿章 使清政府变法维新 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日本 维新之政 的成就 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挽救了民族危机 2 方法 前期采用温和的改革 后期主张革命 目的 前期未主张建立新的政治制度 后期主 张建立共和国 能力素养拓展 一 选择题 1 帝制的终结 简明辛亥革命史 一书认为孙中山不是 资产阶级革命家 可以把孙中山 定性为 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 简称 平民革命家 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B 创立民国 C 平均地权与节制资本D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答案 C 2 1905 年 孙中山提出了民族 民权 民生三大主义 并在随后的各种演说中进行

7、系统的阐述 形成了指导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民主义理论 以下论述能够体现民权主义思想的是 A 就算汉人为君主 也不能不革命 B 驱逐鞑虏之后 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C 改良社会经济组织 核定天下地价 D 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 复四千年之祖国 解析 民权主义 是指推翻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在四个选项中 与推翻君主 专制直接相关的仅有 A 项 答案 A 3 1903 年 孙中山在给朋友的信中写到 所询社会主义 乃弟所极思不能须臾忘者 欧美今日 之不平均 他时必有大冲突 为此 他主张 A 社会革命 平均地权 B 政治革命 建立民国 C 民族革命 推翻帝制 D 土地革命 废除剥削 解析孙中山的社会

8、革命是主张 平均地权 即核定全国地价 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 革命后因社 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 由国民共享 做到 家给人足 以此来避免 欧美今日之不平均 故 A 项正确 孙中山的政治革命是主张推翻帝制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材料内容与此无关 故 B 项错误 孙中山的民族革命是主张用暴力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 材料内容与此不符 故 C 项错 误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 它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追求和在 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 但不是 废除剥削 故 D 项错误 答案 A 4 中华民国成立后 列宁高度评价了孙中山及其革命的卓越贡献 并认为孙中山领导的这场革命 正在破坏欧洲资产阶级

9、的统治 列宁的这一看法肯定了辛亥革命 A 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B 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C 提高了人民参政议政的意识 D 打击了列强在华的势力 解析结合材料 正在破坏欧洲资产阶级的统治 反映了列宁认为辛亥革命打击了列强在华的势 力 故选 D 项 A B C 三项说法与材料信息 正在破坏欧洲资产阶级的统治 不符 答案 D 5 1925 年 纽约时报 特派记者警告说 激进党 指国民党 决心废除 所有的外国特殊地位 特权和治外法权 据此可知 当时国民党 激进 的表现是 A 重新解释民族主义B 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C 彻底实现民生主义D 极力破坏国共合作 解析根据题目中的 1925 年

10、 激进党 指国民党 决心废除 所有的外国特殊地位 特权 和治外法权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当时国民党有了明确的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 故选 A 项 答案 A 6 孙中山提出 鄙人对于社会主义 实欢迎其为利国福民之神圣 实行社会主义之日 即我民 幼有所教 老有所养 分业操作 各得其所 我中华民国之国家 一变为社会主义国家矣 该文 社会主义 意为 A 推翻满洲贵族的封建专制统治的民族主义 B 创建民主共和国的民权主义 C 推广节制资本的民生主义 D 铲除私人资本的科学社会主义 解析从材料中 实欢迎其为利国福民之神圣 我民幼有所教 老有所养 可分析出 材料中的 社 会主义 主要是指解决民众生活问题的民生主

11、义 故选 C 项 答案 C 7 1912 年 2 月 13 日 孙中山认为 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 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 遂向参议 院请辞临时大总统 并推荐袁世凯说 清帝退位 南北统一 袁君之力实多 这表明此时的孙中 山 A 为袁世凯的巨大转变感到开心 B 为三民主义的彻底实现感到放心 C 为卸任临时大总统感到舒心 D 为封建帝制被彻底推翻感到安心 解析由材料可知 孙中山认为袁世凯逼清帝退位后 封建帝制已被推翻 民主共和国已经建立 民 主革命任务业已完成 D 项符合题意 答案 D 8 民生主义和资本主义根本上不同的地方 就是资本主义是以赚钱为目的 民生主义是以养民 为目的 有了这种以养民为目的

12、的好主义 从前不好的资本制度便可以打破 但是我们实行民 生主义来解决中国的吃饭问题 对于资本制度只可以逐渐改良 不能够马上推翻 这段材料表 明孙中山 A 揭示了资本主义不公平的根源 B 放弃了走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 C 主张用民生主义改造资本主义 D 接受了社会主义思想 解析孙中山认识到了资本主义的弊端 但未揭示其产生的根源 A 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 可知 B 项不符合史实 材料并不主张废除私有制 孙中山也并未接受社会主义思想 D 项错误 根据材料 中的 对于资本制度只可以逐渐改良 不能够马上推翻 可知孙中山主张用民生主义改造资本主 义 C 项正确 答案 C 9 1920 年 孙中山指出

13、有人说 清室推翻以后 民族主义可以不要 这话实在错了 即如我 们所住的租界 外国人就要用治外法权来压制中国人 这是前清造成的恶果 现在清室虽不能 压制我们 但各国还是要压制的 所以我们还是三民主义 缺一不可 这番话表明孙中山 A 仍坚持原来的三民主义 B 明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 C 在反帝问题上模糊不清 D 仍不敢提出反对帝国主义 解析材料中孙中山认为 清室推翻以后 民族主义可以不要 的观点是错误的 说明他对民族主义 民族独立有了新的认识 清室虽不能压制我们 但各国还是要压制的 反映了他认为必须彻底推 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所以 B 项正确 答案 B 10 新青年 刊文指出 专制国本 建筑于

14、主权者独裁之上 共和国本 建筑于人民舆论之上 故 政治实质之变更 在国民多数心理所趋 不在政治之形式 材料强调当时的紧迫任务是 A 进行社会改良 B 推翻君主专制 C 开展民众启蒙 D 发起国民革命 解析依据 政治实质之变更 不在政治之形式 可知 材料强调的是政治改革而非社会改良 故 A 项错误 新青年 创办于 1915 年 此时中华民国已成立 君主专制已被推翻 故 B 项错误 依据 共和国本 建筑于人民舆论之上 政治实质之变更 在国民多数心理所趋 分析可知 材料 强调的是民众觉悟对于实行民主政治的重要性 故 C 项正确 国民革命兴起于 1924 年 时间上与 题干材料不符 故 D 项错误 答

15、案 C 11 1924 年 孙中山指出 我们国民党的民生主义 目的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 所以民 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 也就是共产主义 不过办法各有不同 孙中山的这一观点 A 正确解释了三民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关系 B 有利于推动国共两党的密切合作 C 发展了民族主义 使之适应了新形势的发展需要 D 表明孙中山准备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解析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并非中国共产党人所追求的共产主义 二者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A 项错 误 民生主义与民族主义是两个概念 C 项错误 D 项不符合史实 排除 孙中山的这段讲话有利于 促进国共两党的合作 B 项正确 答案 B 12 1940 年 毛泽东在 新民主主义论

16、 中提出 我们共产党人承认 三民主义为抗日民族统一 战线的政治基础 本党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 符合上述 三民主义 的是 A 创立中华民国 B 颁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 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 D 实行联俄 联共 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解析包含联俄 联共 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 答案 D 二 非选择题 13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早期儒家经典中 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 尚书 中说 民惟邦本 本固邦宁 孔子主张 因民之所利而利之 孟子认为民贵君轻 又称 左右皆曰贤 未可也 诸大夫皆曰贤 未可也 国人皆曰贤 然后察之 见贤焉 然后用之 荀子 中说 君者 舟也 庶人者 水也 水则载舟 水则覆舟 据 孟子 等 材料二 泰西之立国有三 一曰君主之国 一曰民主之国 一曰君民共主之国 惟君民共治 上 下相通 民隐得以上达 君惠亦得以下逮 犹有中国三代以上之遗意焉 苟得君主于上 而 民主于下 则上下之交固 君民之分亲矣 内可以无乱 外可以无侮 由此而扩充之 富强之效亦 无不基于此矣 泰西诸国 以英为巨擘 而英国政治之美 实为泰西诸国所闻风向慕 则以君民上 下互相联络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