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益管理)使农民人均年纯收入翻一倍是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关键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27208273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3.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收益管理)使农民人均年纯收入翻一倍是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关键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收益管理)使农民人均年纯收入翻一倍是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关键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收益管理)使农民人均年纯收入翻一倍是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关键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收益管理)使农民人均年纯收入翻一倍是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关键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收益管理)使农民人均年纯收入翻一倍是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关键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收益管理)使农民人均年纯收入翻一倍是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关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收益管理)使农民人均年纯收入翻一倍是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关键(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使农民人均年纯收入翻一倍是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关键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美好蓝图中,如何使我国农民人均年纯收入翻一倍,既是全党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关键,也是将来检验“十二五”规划成功与否的一个根本标准。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重要支撑,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说到底,是8亿多农民生活的新期待如何兑现,农民的目前人均年纯收入5000元,能否实现翻一倍,达到1万元的问题。因

2、为,目前城市城镇人均可支配年收入达到了17000元,比农民多3倍。而且随着城市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城镇居民收入迅速提高,是显而易见的趋势。政府公共服务、社会化服务、市场化服务,也会明显快于农村。所以,8亿多农民的新期待,8亿多农民的人均年纯收入如何翻一倍,是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关键,也将是检验“十二五”规划成功与否的一个根本尺度。对此,全党同志必须肩负起神圣的历史责任,增强使命感、责任感。首先,要在加快推进城镇化的进程中,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努力提高2亿多进城就业农民的科技素质,只有科技素质的迅速提高,才能快速提高进城就业农民的收入水平。进而,要加快法制建设,保护农民工的收入,坚

3、决解决拖欠农民工资和故意“拖欠与耍赖”的问题。这些年来,城市城镇一部分执政者,就是不重视农民工权益,不认真、不真心实意解决拖欠农民工资的现象,应当引起高度注意。其次,要努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度,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与各种专业协会,走“现代农业+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或专业协会)”的发展道路。一家一户的小规模土地经营已经不可能再有大的作为,必须积极推进土地科学、合法流转,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化+农村专业合作社,把农村农民向农业工人方向发展。只有这样,在农村的农民,才能平均每年提高1520%的收入水平。第三,必须推进农村社会“集聚式”社区化发展,如山东省

4、诸城市的农村社区化那样,使农村的公共服务、社会化服务、市场化服务,通过社区这一新的平台来提供。农民的素质,通过社区这一新的平台来培训与提高。千百年来的农村文化生活,通过社区实现嬗变,转向社区文化、社区文明,进而创造农民城市化生活的新港湾,创造农民精神归宿的新家园。细品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农民问题,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核心。对此,共产党人应坚定不移,为8亿多农民的幸福生活,开拓创新,勇于进取。确保改革发展成果为人民共享是改革发展方向让改革发展的成果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共享,是我们改革发展的目标指向,也是指导我们改革发展的一项基本原则。在改革发展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致力于这一目标的实现,

5、从邓小平提出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制度本质要求,到江泽民提出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党建方向,再到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方针,其主要目标就是要实现这一点。但是,由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在客观上的不平衡性,以及我们在发展过程中相应的政策、法规、制度一下子还很难健全完善等原因,事实上我们在改革发展中地区之间、城乡之间、行业之间以及社会各群体之间的不平衡始终存在,甚至在某些方面有不断扩大之势,发展中居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过低和劳动收入在居民收入中的比重过低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这些都严重的影响到是改革发展成果为人民所共享这一目标的实现。事实上,确

6、保改革发展成果为人民所共享,不仅关系到改革的成败,发展的方向,也关系到我们党执政宗旨的体现和社会主义制度本质要求的体现。中国共产党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党能不能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党在执政过程中能否协调好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保证社会利益分配的公平、公正。同时,这也是党要领导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根本原因,因为社会主义制度能够从根本制度上保证中国共产党这一根本宗旨的实现。当然,根本制度的要求,要通过一整套具体制度和体制机制来实现,我们进行改革开放,就是为了通过各方面制度的完善和体制的更新来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邓小

7、平同志强调:如果出现了两极分化,那就意味着改革的失败。就是基于对我们当前改革发展现实中所存在的问题的清醒认识和对改革发展目标原则的坚持,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所通过的关于十二五规划的建议,把社会利益分配问题放到了更为显著的地位,并且明确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制度和体制层面的要求。应该说,这是中国共产党在确保改革发展成果为广大人民所共享方面又一个重大的战略性举措。在这方面,关于如何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如何提高劳动收入在居民收入中的比重,如何通过发展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别,如何通过完善一次分配、二次分配中的政策、法规、制度,缩小社会不同群体的收入差距,如何完善社

8、会服务体系和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提高广大人民的生活质量,等等,建议都不仅有宏观的战略统筹,而且有微观的具体措施。为保证建议所提出的各项目标和要求能够在未来五年和以后的长远发展中真正得到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还对全党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应该说,所有这一切,都为确保改革发展的成果由广大人民所共享再一次提供了更为充足的条件。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在目前这样一个发展阶段和转型时期,解决好收入分配问题,是摆在我们党面前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对此,我们既要保持足够的信心,也不要盲目乐观,关键是要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按照党中央的要求和部署,扎扎实实推进每一项工作,把确保落到实处,如

9、此,则民之大幸、国之大幸、党之大幸。人民日报评论员: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一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这是刚刚胜利闭幕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作出的重要判断。这个判断符合五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表达了亿万中国人共同的生活感受。全面把握、深刻理解这五年我们所取得的来之不易的成绩,所积累的弥足珍贵的经验,所创造的影响深远的精神财富,对于我们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满怀信心地迈向“十二五”,奋力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五年,国家面貌发生了新的历史性变化。我国经济跨上了一个新台阶,“十一五

10、”前四年GDP年均增长达11.4%、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5.6,今年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是能够胜利完成的。更为重要的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了重要进展,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增强,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增强。实践证明,坚持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深刻地改变了国家面貌,还将赢得更长时间和更高水平的发展。这五年,人民群众得到了更多实惠。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分别达10.2%和8.3%,收入大幅提高,生活水平明显改善,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几千年来农民种田交税的历史结束

11、了,真正免费的义务教育全面实行了,逐步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将让人民生活有基本保障。实践证明,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百姓才能获得更多福祉。让人们尤为感慨的是,这五年国内外环境的复杂性和重大风险挑战的严峻性历史罕见。从隆重庆祝改革开放30周年和新中国成立60周年,到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从遭遇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到遭受汶川、玉树地震和舟曲山洪泥石流,我们共同经历了一系列大事、喜事、难事。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够保证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取得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

12、、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的重大进展,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篇章,是极为不易的。实践经验弥足珍贵,精神财富影响深远。“十一五”取得的辉煌成就,充分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强大力量,充分表明了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的极端重要性,充分表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极端重要性。这一切,必将极大地激发全国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极大地增强全国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下一个五年,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的关键五年。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对推动“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全面部署,是今后五年我国经济

13、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性文件。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就必定能够书写我国发展史上又一个五年的崭新篇章。人民时评:十七届五中全会如何顺应更好生活新期待“时间是衡量事业的标准”。对中国的发展来说,五年是一个重要的时间刻度。从1953年新中国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到2010年“十一五”规划顺利完成,迈向“十二五”规划,一个又一个五年,见证了中国现代化的风雨历程;一个又一个五年,诠释了不同时期的社会历史关键词。回顾“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高度重视和改善民生。“十一五”规划发布时,多项“民生指标”举世瞩目;“十一五”开局之年,千年农

14、业税被正式废止;五年间,社会保障支出增加逾千亿元、医疗卫生支出增加10倍;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民生”坚定不移,出台近7000亿元的民生投资计划;新农合实现全覆盖、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公布、农村低保制度全面建立以人为本,改善民生,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目标,成为党和政府执政兴国的坚定理念、现实行动。“十一五”的五年,于国家是综合国力大幅提高的五年,于百姓是生活水平逐渐改善的五年。钱袋子鼓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10.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8.3%;买车的多了,私人汽车拥有量增加到2009年的4575万辆;出去玩的多了,国内黄金周假日景点人山人海,中国游客遍

15、布世界各旅游胜地中国的发展,是与普通百姓利益福祉密切相关的发展,也是不断承载民生新期待、实现民生新愿景的发展。正如发展没有止境,民生改善也没有止境。“十一五”是民生状况极大改善的时期,同时,各类发展中的民生问题也日益凸显。就业难,看病贵,上学难,房价高企,保障水平不高,收入差距拉大正因为有这些民生难题存在,展望“十二五”,人们有了更多新的“民生期盼”找工作更容易些,收入分配更公平些,房价更合理些,生活环境更好些,物价更实惠些,社保更完善些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如果把新闻镜头稍稍拉远,在十七届五中全会召开前夕,无论是政治局会议还是政治局集体学习,“包容性增长”、维护群众权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等

16、一系列论述和思想相继推出,发出了“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等明确信号。如果把新闻镜头聚焦在十七届五中全会就会发现,民生是这次会议的重要议题,也是重点部署之一。在全会提出的“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中,直接关涉民生的有三项: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社会建设明显加强,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在全会提出的“五个坚持”要求中,其中一个就是“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各项具体工作部署中,全会从完善公共服务、加强社会建设、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健全社保体系、加快医改、创新社会管理等方面,全方位地谋划了“十二五”时期民生工作的关键着力点。十七届五中全会的民生内容与部署,再一次向世界表明,党和政府在今后的五年,将以更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