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区乡村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实施

上传人:路** 文档编号:127200505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区乡村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实施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XX区乡村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实施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XX区乡村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实施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XX区乡村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实施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XX区乡村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实施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区乡村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实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区乡村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实施(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区乡村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实施意见(X政办发XX号)和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江苏省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基本办学要求的通知(X教基发XX号)精神,加强我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以下统称两类学校)建设,基本实现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基本情况及现状分析(一)基本情况。我区现有X人以下小规模学校X所,规划保留X所,这X所小规模学校共有在校学生X人,教师X人,占地X平方米,校舍面积X平方米;乡镇寄宿制学校X所(其中寄宿制初中X所),在校生数X人,寄宿学生数X人,寄宿生比例

2、X%,教师X人,占地X平方米,校舍面积X平方米。(二)现状分析。1.学校布局。目前,我区规划保留的“两类学校”能提供学位X个,总体上可以满足需求,但XX实验学校等个别学校存在学位缺口,需要扩建校舍。受农村集中居住区建设等因素,未来三年部分小规模学校生源将快速萎缩,需要进行撤并,其中,XX年计划撤并3所。2.办学规模。呈多头发展态势。XX等小规模学校因集中居住区建设,生源逐年增加;XX河教学点等小规模学校附近村庄需要拆迁,生源将快速萎缩;XX初中等部分寄宿制学校在校人数连年递增,存在校舍资源短缺等现象。3.办学条件。主要表现为部分学校基础设施不达标,办学条件仍需改善;师资结构不够合理,专任教师仍

3、显不足;校园环境文化仍需打造,办学特色有待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不明显,教师教学业务素养和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能力仍需提升。三、规划目标XX年底,除XX实验学校初中部在建外,规划保留的其他19所学校将全部达到省定办学要求,两类学校在学校布局、办学条件、教职员工配备、经费投入与使用、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得到显著提升,能够满足教育教学和提高教育质量实际需要,城乡义务教育基本实现一体化发展。四、主要任务(一)合理配置资源。编制XX区农村基础教育设施布局规划((20192030),进一步优化两类学校布局,规划保留埠子大西、罗圩联伍等9所小规模学校,X年有序撤并XX楼等9所教学点,最终保留小规模学校9所、寄

4、宿制学校11所。XX年对耿车刘圩教学点等3所小规模学校进行升级改造、对XX实验学校等8所寄宿制学校进行扩建或提品改造。确保到XX年底前,除XX实验学校初中部在建外,两类学校布局与学龄人口变化和农村居中居住区建设相适应,基本实现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办学质量和效益提升。(二)改善办学条件。继续实施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对照两类学校基本办学要求,推进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和功能室建设,落实床铺、食堂、饮用水、厕所、浴室、卫生、安全防护等基本生活条件。严格按照江苏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类标准,为两类学校配齐配足实验室、功能室、仪器设备和纸质图书。大力实施“班班通”设备、校园网络、校园广播系统

5、升级改造工程。不断提高师生信息素养,深入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努力提高“两类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确保到XX年“两类学校”办学条件达到基本标准。校舍建设:XX年8月底前完成小规模学校改造任务、完成除XX实验学校外的其它寄宿制学校建设任务;XX年8月底前完成XX实验学校建设任务。安全保障:XXXX初中、XX小学、XXX初中、XX实验学校、XX实验学校、XX初中、XX初中、XX初中等学校要在学生宿舍楼值班室安装一键报警装置。陈集陆圩教学点要配备一名具备资质的专职保安员,在门卫值班室安装一键报警装置;XX教学点、朱海教学点要配齐“八个一”防卫器械;XX教学点要在门卫值班室安装一键报警装置;XX

6、小学所安装的视频监控系统要与属地公安机关联网。教学装备:计划XX年8月底前,对XX教学点等9所小规模学校添置学生图书和教室电脑等教学设备,对XX实验学校等11所寄宿制学校购置学生图书、功能教室和教师电脑等教育教学设备。(三)加强师资建设。统一城乡教职工编制标准核定教职工,将乡镇中心学校和小规模学校教师一并定岗。继续通过招聘新教师缓解乡镇寄宿制小学编制不足的矛盾, XX年计划为缺编的XX中心小学、XX实验学校、XX实验学校等招聘教师14名,其中部分岗位将对教师年龄、学历、在小规模学校服务年限做出限制,充分缓解学校教师编制不足、教师队伍结构不够优化的问题;通过中心校与小规模学校教师交流达到乡镇学校

7、教育均衡;通过音体美教师走教实现小规模学校均有音体美专业教师授课;加大乡村小规模学校和寄宿制学校教师培训力度,切实发挥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的作用,实现乡村小规模学校和寄宿制学校教师全员培训;继续按照提高乡镇工作人员补贴20%的比例发放岗位生活补助标准;继续推进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将到乡村学校、薄弱学校任教的经历作为申报高级教师职称和特级教师的重要条件。深入开展城乡“区域教研共同体”活动,发挥城区学校的辐射引领作用,每学期区域共同体至少在“两类学校”开展教研活动1次;成立七个名师工作室,名师工作室成员每学期至少到“两类学校”开展教研活动1次;继续开展“名师课堂超市活动”,各校特别是农村小规模学校,每

8、学期需根据学校学科需求,至少1次邀请区内外名师到本校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每学期优先安排农村小规模学校及教学点教师参加市、区级暑期教师培训;教师发展中心优先到农村小规模学校及教学点开展“教研校校行活动”。(四)强化经费保障。将义务教育经费全面纳入区财政预算保障,重点向“两类学校”倾斜。对不足100人的乡村小规模学校按100人拨付公用经费,对乡镇寄宿制学校按寄宿生年生均200元标准增加安排公用经费政策;对义务教育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按年生均小学1500元、初中2000元足额发放生活补助经费;严禁乡镇中心小学挤占村小学经费。(五)提高办学水平。推进乡镇中心校和小规模学校一体化办学、协同式发展

9、,实行中心校校长负责制,统一党的建设、教师配置、课程教学、教研备课、考试评价和教师管理,开足开齐国家规定课程。继续推进城乡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鼓励市实小、市实验学校等城区优质学校对口帮扶农村薄弱学校。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加快实现“两类学校”宽带网络全覆盖,发挥好优质学校、教研员和骨干教师的辐射带动作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强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重视体育和美育。完善留守儿童教育关爱体系,建立留守儿童信息台账,健全优先保障、精准帮扶等制度。持续推进扶智工程和课后延时服务,对家庭困难学生进行文化艺体辅导。五、规划资金XX年计划投入资金X万元用于农村两类学校校舍、教学装备建设、安全

10、保障等方面,所需经费由区财政统筹安排。六、预期效益到XX年底,全区小规模学校布局进一步得到优化,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师资建设不断提升、经费保障得到落实、办学水平不断提升,各项指标基本达到省定办学要求,学生、社会对学校的满意度显著提升,预计XX年直接受益师生人数达到X余人。七、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保障。成立以区教育局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分管负责人为副组长,校舍办、装备室、教师工作科、体卫艺科、教师发展中心、教育科、财审科、督导室等相关科室负责同志和各相关学校校长为成员的两类学校改善提升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主要负责研究制定两类学校改善提升工程的政策措施,部署实施进两类学校改善提升工程专项行动的各项

11、工作,统筹协调专项行动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校舍办,由汪育新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统筹协调落实两类学校改善提升工程领导小组的决策部署,负责专项行动的运转调度和日常建设工作中的具体事宜。(二)加强资金管理。两类学校建设相关费用实行年度预算机制,职能科室按照财政预算规定推进项目实施,资金的使用、拨付按照经费使用的相关管理规定执行,财务科做好资金的使用、拨付、管理、审核等相关工作。(三)加强督导考核。区教育局督导室(区政府教育督导室)要强化对两类学校建设的督导评价机制,优化对两类学校的督导考核。深化中小学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制度,将“两类学校”全部纳入责任督学挂牌督导范围,确保教育监督重心下移和关口前置。优化评估监测,要参照市里“两类学校”教育质量评价标准,优化教育质量评价办法,完善教育质量监测制度,定期开展质量评估,为教研指导和教学改进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