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论文-谈小学研究性学习实践探究环节的指导

上传人:路** 文档编号:127200142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论文-谈小学研究性学习实践探究环节的指导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论文-谈小学研究性学习实践探究环节的指导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论文-谈小学研究性学习实践探究环节的指导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论文-谈小学研究性学习实践探究环节的指导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论文-谈小学研究性学习实践探究环节的指导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论文-谈小学研究性学习实践探究环节的指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论文-谈小学研究性学习实践探究环节的指导(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论文-谈小学研究性学习实践探究环节的指导“三性”问题,“四性”策略【摘要】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学习活动方式,对于转变传统教学单纯的“传”与“授”行为,让学生通过“研究”这种方式自主选择活动内容、自主决定活动进程、自主安排活动形式、自主完成活动任务,从而发展学生的“学”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学教方式变革的角度认识研究性学习出发,分析了当前研究性学习指导中的“过度性指导”、“浅层性指导”、“汇报性指导”等问题,提出了“基础性指导,方法为本”、“过程性指导,体验为主”、“偏离性指导,生成为辅”、“反思性指导,得失为果”的四性指导策略,在教师适时适度适当的指导下,推

2、进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体验与创造中学习,使学习充满探究的快乐。【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实践体验指导策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它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所规定的小学3-6年级的一门必修课程。主要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大领域。其中,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学习活动方式,是基于学生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是发展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3、的重要载体。一、从学教方式变革的角度认识研究性学习从本质上看,研究性学习体现了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是从传统教学单纯的“传”与“授”行为,转变为让学生通过“研究”这种方式自主选择活动内容、自主决定活动进程、自主安排活动形式、自主完成活动任务的过程。首先,“研究性学习”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在时空上的限制,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学习时间与空间,从而使学习的过程成为教学的第一要务,实现了学习方式的转变。其次,“研究性学习”在相当程度上置换了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凸显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实践着“将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的教学理念。第三,“研究性学习”超越了传统分科教学的局限,以问题解决而不是学科知识掌

4、握为载体进行综合性的学习,为学生能力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操作平台。小学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一般分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交流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在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相互交错,交互推进。期中,解决问题阶段是研究性学习的核心阶段,也是最困难的阶段,这一阶段是学生对实际问题进行实践探究获得直接经验,获得对探究过程的初步感性认识,掌握基本的探究方法,形成通过探究解决问题的意识,并以此发展学生“学”的能力。二、研究性学习实践环节指导中的“三性”问题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但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教师的作用。在具体实践阶段,我们经常发现由于教师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不足,使指导出现偏差,从而影响了

5、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正常开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过度性指导,忽略学生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让他们自主选择探究内容,确定方向,积极地投入探究,是研究性学习活动持续并有效开展的基础。而现实中,课题一般由教师指定、分组由教师指派、方法由教师提供、结果由教师评定,学生很少有自主选择的空间。教师的过度指导,异化为了包办代替,偏离了学生自主学习这个基本要求,学生只是具体方案执行者的体现。2.浅层性指导,忽视主题活动生成研究性学习注重发挥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自主建构和动态生成的作用,强调课程的预设性与生成性之间的关系。在具体实践中,教师往往强调学生知识、能力和经验缺失的一面

6、,忽视学生具有主观能动性,能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一面。活动成为教师预设,学生被动实践的过程,对学生本身蕴含的教育资源意识淡薄,忽略了学生是带着知识、经验、智慧、情感参与到课堂中的活生生的人,活动指导仅仅停留在浅层次。3.汇报性指导,淡化学生学习过程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形成一种积极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研究性学习的终极目标。然而在现实活动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过于追求研究成果,而忽略了实践过程、活动本身所带来的思考,忽视了在实施过程中作为一个人应有的积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或是对自然、社会所尽的责任、贡献等。其实,一个活动的结束也意味着活动过程中生成的新活动的开始

7、,因此,我们不能局限于结果的获取,而应关注过程和过程中所带来的更深层次的思考。三、研究性学习实践环节的“四性”指导策略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3-6年级)指出:“小学阶段开展研究性学习,要多一点学生的亲身体验,少一点教师的知识传授;多一点实地调查和实验,少一点书面资料的研读整理;多一点手脑并用,少一点纯思维训练。教师对学生进行研究指导,要结合具体的问题和情境,要深入浅出、注重实用,避免单纯的名词术语的讲解和记忆。”在实践过程中,小学生兴趣激发快,变化也快的特点容易使活动不能持久,因此,教师能否有效运用促进性的指导技能,对于研究性学习的顺利展开并取得预期效果,具有决定性作用。1

8、.基础性指导,方法为本(1)小组分工指导,人各一职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为保证活动安全、有效地开展,加强对小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启蒙和培养,小学阶段通常鼓励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由于组内成员的个体差异,许多学生即使在分工明确的情况下,也不清楚自己的任务,组长就成了他们的依靠对象,因此出现了少数人实践,多数人旁观的普遍现象,整个活动处于组长一个人开展的状态,也不可能出现团队合作学习,势必会影响研究活动的顺利开展。因此,教师要遵循“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指导学生分组并分工。在注意各类学生比例的基础上,依据学生不同特长、能力、性格等要素分组。如,善于交际的适合采访,做事仔细的负责记录

9、,写作水平较高的负责撰写研究报告,信息技术水平较高的负责拍摄、资料查找等,让每位成员在小组中各司其职,各尽其长,既有利于同组合作和异组竞争,激励学生研究的兴趣,也更能保证研究质量。(2)研究方法指导,合理选用在明确分工后,教师要切实了解学情,对学生已有活动方法的认识情况做到心中有数。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对初次接触某种活动方式的学生要详细、规范地进行指导,对已熟悉某种活动方式的学生要突出要点、深入地进行指导;也可以进行集体指导,如开设如何收集整理资料、如何处理数据、如何撰写结题报告等有关专题课。无论是个别指导还是集体指导,前提都应是“宏观调控”,即作方法指引和策略提示,而不是包办代替,

10、该由学生做的,教师要大胆放手给学生自己操作;该由教师把关的,教师要尽职尽责。如在端午传统美食活动中,教师为了避免“查资料、做手抄报”等固定模式,指导学生采用“访问法”采访老人,了解端午节食物材料的准备;通过市场调查了解端午节食品的演变过程;设计调查表统计人们对端午节食品的喜爱程度等。针对活动内容,合理选用活动方式,促进活动方法的多元化运用,增强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2.过程性指导,体验为主在学生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密切注视他们的进度和表现,通过跟踪观察、查看活动资料等形式,评估学生运用活动方法的实际水平,全面真实地了解学生研究活动的实际情况,确立过程意识,根据阶段任务要求,给予具体细致的经常性指

11、导。(1)先做后导,凸显指导要点研究性学习实践体验阶段的“先做后导”是依托学生正在开展的活动,学生先行探究,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有的放矢地指导,帮助学生系统认识过程、掌握方法,避免学生被动接受,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积累经验。如在开展家庭厨余垃圾分类的调查活动中,学生经过讨论后,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家庭厨余垃圾是如何处理的?日常厨余垃圾是否进行分类处理?推动家庭厨余垃圾分类需要哪些配套措施?如何让厨余垃圾发挥效用?确定内容后,教师放手让学生实践尝试,并让各组反馈活动进展。有的小组遇到了被调查人拒绝接受调查,有的调查问卷发不出去,有的访问记录不全,还有的小组资料凌乱等,这些问题都为教师后续

12、的“导”提供了依据。如针对上述学生先行探究中暴露的问题,教师请活动进展较顺利的小组介绍如何与人沟通发放问卷、如何进行采访、如何推销活动方案、如何利用“删、加、补、换、留”的方法进行资料整理等,随后再进行更正补充指导。在“导”的过程中,教师也并非面面俱到的导,而是在学生“做”的思考中,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中展开,学生能讲的让学生去解决,学生能做的让学生去示范,教师要有节制地导、巧妙地导,将时间充分交给学生。(2)激励指导,保证活动持续进行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3-6年级)指出:“要督促和激励小学生的实践与探究活动,帮助他们克服困难,保证活动的持续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涉及学

13、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领域十分广阔。学生在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各种困难,部分同学受到挫折后就心灰意冷,失去探究热情,会导致团队合作矛盾等多种问题的出现,影响活动的持续开展。如在余新蜗牛养殖的实践探究中,小组成员计划到蜗牛养殖基地进行实地查看,了解蜗牛的养殖方法及市场情况。结果几次前往都因养殖场负责人有事而未能成功,结题近在眼前,小组成员也很泄气。教师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鼓励学生再次预约,并帮助联系,开展电话采访,最后顺利完成了任务。因此,针对学生遇到的难题及时疏导,及时激励,帮助学生找到问题症结所在,使学生获取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情感体验,增强学生

14、不畏困难的品质。3.偏离性指导,生成为辅在研究性学习活动展开过程中,要允许学生兴趣转移,允许学生偏离预先设定的研究方向,去探索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领域和发掘新的探求题材。但同时不迁就或放任学生的兴趣,在尊重他们兴趣的基础上引领他们深入探究和体验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现象及活动。(1)思路疏导,生成新主题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方案和预想成果一般在选题、开题阶段就已初步设定,但这并不意味着实施阶段只能按部就班地去实施这一方案。开题只是指明了研究方向,实施阶段应根据研究中出现的新问题,研究对象的新发展不断调整研究方案,使整个研究过程不断产生新的、更精彩的观念,研究思路不断向新的纵深拓展。实际上,许多研究思路恰恰

15、是在进入实施阶段,随着活动的不断展开,在学生的认识和体验不断丰富和深化下生发出来的。这就需要教师及时疏导学生思路,突破既定程序,开启新的方向。如学生在开展保护母亲河实地考察活动时,他们看见河边的污水管在不停地排放,便循着管道进入厂区进行调查。参观中,学生们发现刚才排放的污水是经过处理后的排放。两个巨大的处理池和翻腾的污水吸引了学生,他们很想知道本来又黑又难闻的水,经过处理后怎么变得如此清澈呢?于是在老师的建议下,把探究的课题改为“小镇企业污水处理现状的调查”。这样一来,既融合了保护母亲河这一主题,又深化了研究内涵。这些在实践中生成的、学生感兴趣的、想要进行研究的问题是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最生动的选

16、题。(2)适度放手,生成新方法研究性学开放性和探究性,要求学生在体验与创造中学习,初步形成用不同的方法观察事物、发现问题,并对问题进行探究的能力。因此,在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尝试,要充分认识到有意识、有引导的放手也是一种指导。如在厨余垃圾堆肥的研究与实践中,学生对堆肥所要使用的EM活性菌剂量不太清楚。在寻求老师的帮助时,老师建议网上搜索,但学生还是没有找到有用的资料。正在纳闷之际,学生在电视上看到了电视直销,于是,马上想到给厂家打电话的方法,最终明确了使用剂量,还开展了不同剂量的对比试验,获得了更加准确的数据,最终取得了全国二等奖的好成绩。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过程是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即使有了方法的学习,但还是会出现一些难以预见的难题。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联系过去开展实践活动的经验和生活经验,从“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