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调研报告

上传人:路** 文档编号:127200095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调研报告(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调研报告食品药品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为进一步了解全县食品药品安全现状,切实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xx县人大常委会成立调研组,通过开展委托调研、制发调查问卷、随机实地视察、召开座谈会议等形式,对县食药监局xx年以来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一、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取得的成效xx自治县食药监局认真履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职责,着力专项整治,全县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持续好转,近年来没有发生大的食品药品安全问题。 (一)监管体制基本建立。按照xx年改革完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相关文件

2、的要求,组建了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xx县分局,下辖中和直属所,县食安委办公室调整到县食药监局。全县27个乡镇街道食药监所完成挂牌,落实兼职人员106人,各村居(社区)配备了267名食品药品安全协管员。县、乡、村“三级监管网络”基本形成。(二)监管工作推进有力。县食药监局加强日常监管,突出对食品药品经营主体单位的检查,完成了对流通领域食品、餐饮食品、保健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的抽验任务。先后开展了“白酒产品专项检查”“五城同创小餐饮”“医疗器械五整治”、“化妆品经营使用”等食品药品生产、流通、餐饮领域专项整治,严厉打击了一批违规违法行为。xx年以来,县食药监局累计受理投诉举报129件,处置满意

3、率达100%,畅通了投诉渠道,通过问卷调查,对县食药监局工作总体评价满意率达78%。(三)干部队伍作风过硬。县食药监局以队伍建设为先导,以转变干部职工作风纪律为抓手,采取多种有效方式,加强了对2116家食品经营和食品流通单位、1680家餐饮服务单位、550家药品、保健品及医疗器械主体单位的监督管理。对干部职工职务和行政许可流程进行了公示,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形成了“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风气,队伍作风建设收到明显成效。在问卷调查中,对县食药监局工作人员敬业精神的满意程度达84%。二、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调研情况看,xx自治县食药监局在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

4、具体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一)宣传培训效果不明显。对食品药品安全知识的宣传、培训方式较为单一,未能有效引导多元社会力量共同参与食品药品安全治理。消费者主动维权意识较差。通过问卷调查,64%的受访者表示买过不安全或者是过期的食品,但由于监督和自我保护意识不强,食品药品安全知识的缺乏,使得消费者在食品药品消费过程中,遇到问题时不能主动依法投诉举报。生产经营者守法经营意识淡薄。部分生产经营者及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缺乏,调研中发现多数生产加工户生产经营所必备的设施、设备、房屋等简陋落后,卫生条件十分差,食品质量难以保证。媒体舆论监督作用发挥不明显。县食药监局的行政处罚信息多在内部网站公开,未能或较

5、少引入社会媒体进行有效监督,产生的综合监督效应弱,通过舆论引导消费者以消费的方式对生产经营者形成倒逼的监管方式成为“纸上谈兵”。违法生产经营者对现有的处罚方式置若罔闻,一犯再犯。(二)区域监管分布不均衡。县城好于乡镇,乡镇好于村居,大超市好于小门店,白天管理好于晚上。具体表现在:一是药品监管好于食品监管。主要是药品监管工作量较小,只有送检任务,而食品监管工作量大,管理人员不够。存在重县城轻农村现象,城区直属所各项监管执法工作开展有序,各乡镇监管所监管执法工作落实难,特别是城乡接合部和农村偏远地区的流动宴席、集贸市场以及小摊贩成了监管“盲点”。二是大严小宽。大型和小型食品生产经营监管执法不平衡。

6、全县小型食品生产经营数量众多、分布城乡、业态复杂,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暴露出诸多问题。但从抽检的数据来看,对大型商场的监管覆盖全、力度强、频次多,对小作坊、小餐饮、小摊点、小食杂店的监管力度较弱。三是监管有证紧无证松。主要表现在联合监管执法不平衡。县食药监局联合其他单位开展综合执法检查次数较少。从调查情况看,当前的监管力量主要放在有手续的经营者,对无证经营管理比较松。四是监管执法时间力量分配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对夜间营业摊点开展的监管和执法较少。(三)监测执法资源不匹配。由于缺乏必要的执法检测设备和技术操作人员,全县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重大考验。从管理人员看,县食药监局共27人,需承担

7、全县4346家“四品一械”(食品、药品、保健品、化妆品、医疗器械)经营户的监管,有限的监管力量难以满足现实需求;乡镇监管所工作人员绝大多数身兼数职,大量承担其他业务工作,监管力量大打折扣;村居虽然有协管员,但由于缺乏必要的经费保障和考核奖惩机制,其作用发挥甚微,形同虚设。从检测设备看,县食药监局目前只能开展食品快检,检测项目为33项,不能对一些重要的食品种类进行监测,快检结果也不能直接作为处罚依据,必须进行抽样送检,检测样品通常送至黔江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现有的检测设备已不能满足全县处置应急事件和食品监管工作的要求,另外,27个乡镇虽然都建成了快检室,但多数乡镇的检测设备仍未配备或闲置未用。从

8、技术力量看,县食药监局及中和直属所有执法资格的38人,有检验监测资格仅2人,严重制约了日常监督和执法的效率及覆盖面。(四)综合协调履职不够好。县食药监局对食安办综合协调的职能认识还不到位。未能代表县政府行使好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的职责,综合协调工作过度依赖县政府。协调联动机制不够完善,新一轮机构改革后,食品安全委员会的工作规则和相关制度均已制定,但定期讨论食品安全形势没有形成惯例、联合执法没有形成常态。全县农贸市场无经营主体,管理混乱,城区屠宰场手续不完善,“潲水猪”、“白板肉”问题不能根治等问题长期解决不了,无不与食品安全追溯机制、协调配合和工作衔接形成监管合力不够有关。督查督办不够有力,县食安

9、办的一项重要职能职责,就是督促检查县政府有关部门履行食品安全监管职责。目前,县食药监局在食安办配备人员少,督查督办工作尚未开展,没有为食安办开展督查督办工作创造条件,促使相关部门抓好工作落实。三、对策建议(一)加强宣传培训,提高全民安全意识。县食药监局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加大宣传力度,不仅要宣传食品药品法律、法规知识,更要宣传假、劣食品药品产生的途径、危害及识别方法,不仅要加强在县城内的宣传,更要加强在农村的宣传,不断提高消费者的自我防范的意识,全面提升食品药品从业人员依法生产经营的自我管理、自我规范意识。要充分发挥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探索通过电视台、xx网或手机报等途径公开各种假劣食品药品信

10、息的长效机制,从而减少假冒伪劣食品药品生存的空间。(二)整合现有资源,努力实现监管均衡。根据人口、经济、交通等因素以及乡镇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实际情况,探索有效的监管办法,强化现有人员的充分利用,可采取建立片区监管的方式,集中人力物力,真正发挥监管作用。制定监管实施方案,加强对小型食品生产经营监管执法力度,通过不定期巡查、抽查等方式加强日常监管,严肃查处隐秘生产、销售和使用假冒伪劣商品,取缔无证经营生产经营商贩。科学制定8小时外的监管工作方案,严肃查处夜宵摊点食品安全问题,确保夜间监督工作常态化开展。(三)加大投入保障,逐步增强监管实力。高度重视基层食药监干部队伍建设,积极争取人员编制,选调具有实

11、际工作经验和专业检测技术的知识型人才,充实到食品药品监管一线,强化食药品监管力量,加大对乡镇食品药品监管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工作能力。建立健全协管员考核考评机制,对不严格履职的坚决清退。要积极向市食药监局和县政府争取工作支持,在全县建立专业专门的食品药品检验机构。(四)建立联动机制,强化综合监管能力。要充分发挥食安办牵头抓总的作用,将监管中发现的食品安全问题及时通报给政府分管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敦促职能部门、乡镇街道及时进行整改,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努力促进食安委成员单位形成良性互动、有序参与、有力监督的共治格局。通过建立完善食品安全协调会议制度、信息共享制度、督查督办制度、联合执法制度和事故调查处理制度等,切实发挥牵头抓总作用,推动全县食品安全监管各项工作落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