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制作机械识图基础知识PPT课件

上传人:ahu****ng3 文档编号:127199504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PPT 页数:107 大小:9.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制作机械识图基础知识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07页
精编制作机械识图基础知识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07页
精编制作机械识图基础知识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07页
精编制作机械识图基础知识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07页
精编制作机械识图基础知识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0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制作机械识图基础知识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制作机械识图基础知识PPT课件(10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零件图的基础知识 机械制图国家标准有关规定 基本视图介绍 机械识图 零件图的读识方法 实例分析 机械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的基础知识 一 以上的都是我们公司的主要的自制零件的零件图纸 机械图样按表达对象来分 最常见的有零件图和装配图两种 零件是组成机器的最小单元 零件图是用来表示零件的结构形状 大小及技术要求的图样 它的作用 1 是生产中最基本的技术文件 2 是设计 制造 检验 装配产品的依据 3 是进行科技交流的工程技术语言 一 零件图的作用 零件图的基础知识 二 零件图的内容 1 一组视图 完整清晰地表达零件的结构和形状 2 完整的尺寸 表达形状大小和各部分的相对位置 3 技术要求 尺寸公差

2、 形位公差 表面粗糙度及文字说明 4 标题栏 名称 数量 材料 图号 签名等 零件图的基础知识 三 机械制图的基本原则 机械制图的基本原则机件的真实大小应以图样上所注的尺寸数值为依据 与图形的大小及绘图的准确度无关 图样中的尺寸 以毫米 mm 为单位时 不需标注计量单位的代号或名称 如采用其他单位 则必须注明相应的计量单位代号或名称 图样中的尺寸 为该图样所示机件的最后完工尺寸 否则应另加说明 机件的每一尺寸 一般只标注一次 并应标注在反映该结构最清晰的图形上 零件图的基础知识 一 零件图的视图选择 轴套 零件一个视图上所注尺寸的符号 即表示零件的柱体结构 一个视图即可 为满足生产的需要 零件

3、图的一组视图应视零件的功用及结构形状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视图及表达方法 零件图的基础知识 四 视图的概念 零件图的基础知识 下面是一物体正投影得到的一张图 你能看出它是什么形状嘛 零件图的基础知识 一个方向的投影不能完整地表达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不能区分不同的物体 零件图的基础知识 用正投影法绘制的物体的投影图称为视图 1 三视图 主视图 体的正面投影 俯视图 体的水平投影 左视图 体的侧面投影 2 三视图之间的度量对应关系 三等关系 主视左视高相等且平齐 俯视左视宽相等且对应 二 三视图 零件图的基础知识 主视图反映 上 下 左 右 俯视图反映 前 后 左 右 左视图反映 上 下 前 后 3 三

4、视图之间的方位对应关系 零件图的基础知识 零件图的基础知识 4 三视图的读识图例 旋转体三视图识读 零件图的基础知识 零件图的读识方法 二 零件图的读识方法 一 主视图选择主视图的选择应遵循两条原则 应反映零件的主要形状特征 尽可能反映零件的加工位置或工作位置 当这些位置难以确定时 应选择自然放置位置 零件图的读识方法 轴承座的主视图选择 图a中的滑动轴承座的位置既是加工位置 也是工作位置 从A向投射得到如图b的主视图 从B向投射得到如图c的主视图 比较可知 选择A向作为主视图投射方向较好 二 读图的基本要领 1 几个视图联系起来对应着看 零件图的读识方法 2 从反映形状和位置特征最明显的视图

5、入手 零件图的读识方法 三 读图的基本方法 形体分析法 零件图的读识方法 1 四棱柱 在对称面上开圆孔 下方开通槽 2 圆头棱柱体 在对称面上开圆孔 零件图的读识方法 3 开孔扁圆柱 归纳整理 零件图的基础知识 三 正确选择尺寸基准 零件图的读识方法 2 尺寸基准的种类 a设计基准 B 高度方向设计基准 C 长度方向设计基准 D 宽度方向设计基准 零件图的读识方法 F 工艺基准 零件图 b工艺基准 F 设计基准 零件图的读识方法 3 线性尺寸未注公差 GB T1804 1 定义零件图上只标注基本尺寸而不标注极限偏差的尺寸称为未注公差尺寸 零件图的读识方法 未注公差的倒圆半径与倒角高度尺寸的极限

6、偏差数值表mm 2 未注公差在零件图上的标注 例 某零件上线性尺寸未注公差选用 中等级 时 应在零件图的技术要求中作如下说明 线性尺寸的未注公差为GB T1804 m 零件图的读识方法 图纸幅面和图框格式 比例 字体 图线 尺寸注法 国家标准 技术制图 和 机械制图 的有关规定 三 图纸幅面是指图纸宽度与长度组成的图面 基本幅面代号有A0 A1 A2 A3 A4五种 图纸幅面及图框格式尺寸mm 1 图纸幅面和格式 机械制图国家标准 图中粗实线所示为基本幅面 第一选择 必要时 可按规定加长图纸的幅面 细实线 细虚线所示分别为第二选择和第三选择加长幅面 基本幅面及加长幅面的尺寸 机械制图国家标准

7、图框图纸上限定绘图区域的线框称为图框 图框在图纸上必须用粗实线画出 图样绘制在图框内部 其格式分为不留装订边和留装订边两种 为复制或缩微摄影时定位方便 应在图纸各边长的中点处绘制对中符号 对中符号是从纸边界画入图框内5mm的一段粗实线 a 不留装订边的图框格式 b 不留装订边 带对中符号的图框格式 机械制图国家标准 图框图纸上限定绘图区域的线框称为图框 图框在图纸上必须用粗实线画出 图样绘制在图框内部 其格式分为不留装订边和留装订边两种 c 留装订边的图框格式 机械制图国家标准 标题栏是由名称及代号区 签字区 更改区和其他区组成的栏目 标题栏位于图纸的右下角 国家标准规定的标题栏格式 机械制图

8、国家标准 比例是图中图形与实物相应要素的线性尺寸之比 2 比例 机械制图国家标准 机械制图国家标准 字体指图中汉字 字母 数字的书写形式 字体号数 即字体高度 用h表示 单位为mm 公称尺寸系列为 1 8 2 5 3 5 5 7 10 14 20 如需书写更大的字 其字体高度应按 2的比率递增 3 字体 汉字应写成长仿宋体字 并应采用国家正式公布推行的简化字 汉字的高度h不应小于3 5mm 其字宽约为0 7h 机械制图国家标准 4 图线 机械制图中通常采用粗细两种线宽 其比例关系为2 1 粗线宽度优先采用0 5mm或0 7mm 机械制图国家标准 图线 应用 粗实线 细双点划线 细虚线 双折线

9、细实线 细双点划线 细实线 细实线 细实线 细点划线 细点划线 细点划线 波浪线 机械制图国家标准 机件结构形状的大小和相对位置需用尺寸表示 尺寸标注方法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 5 尺寸注法 机械制图国家标准 机械制图国家标准 标注符号 机械制图国家标准 尺寸终端形式 尺寸注法示例 机械制图国家标准 a 线性尺寸数字方向 尺寸数字应按左图所示的方向注写 并尽量避免在图示30 范围内标注尺寸 当无法避免时 可采用右边几种形式标注 同一张图样中标注形式应尽可能统一 机械制图国家标准 一般采用第一种方法注写 同一张图样中标注形式应尽可能统一 机械制图国家标准 b 圆和圆弧尺寸注法 机械制图国家标准 c

10、 小尺寸注法 当没有足够的位置标注尺寸时 箭头可外移或用小圆点代替两个箭头 尺寸数字也可写在尺寸界线外或引出标注 机械制图国家标准 4 尺寸数字前面的符号 机械制图国家标准 5 对称机件的尺寸注法 机械制图国家标准 6 图线通过尺寸数字 机械制图国家标准 7 角度和弧长尺寸注法 机械制图国家标准 8 螺纹注法 机械制图国家标准 机械制图国家标准 8 零件上常见结构的尺寸注法 机械制图国家标准 零件上常见结构的尺寸注法 机械制图国家标准 零件上常见结构的尺寸注法 机械制图国家标准 零件上常见结构的尺寸注法 一般45 倒角按 宽度 角度 注出 30 或60 倒角应分别注出角度和宽度 一般按 槽宽

11、槽深 或 槽宽 直径 注出 机械制图国家标准 基本视图介绍 四 1 基本视图画法 基本视图有两种画法 第一角法 第一象限法 凡将物体置于第一象限内 以 视点 观察者 物体 投影面 关系而投影视图的画法 即称为第一角法 亦称第一象限法 欧洲各国盛行第一角法投影制 所以第一角法投影亦有 欧式投影制 之称呼 我国优先采用第一角画法 第一角法在图纸中的标记 第三角法 第三象限法 凡将物体置于第三象限内 以 视点 观察者 投影面 物体 关系而投影视图的画法 即称为第三角法 亦称第三象限法 基本视图介绍 第一角画法 左视图放右边 右视图放左边 上视图放下面 依此类推 如下图a 基本视图介绍 2 三视图的位

12、置关系以主视图为准 俯视图在主视图的下面 左视图在主视图右面 这种位置关系不允许任意变更国家标准规定 在同一张图纸上 三个视图按上述位置摆放时 一律不标注视图的名称 在三视图中 每两个视图反映的一个共同尺寸是相等的 即 三等 关系 长对正 主 俯 高平齐 主 左 宽相等 俯 左 基本视图介绍 3 基本视图当机件外形较复杂时 仅用三视图就不能清楚地表达机件的内外形状 用六个面作为基本投影面 机件置于观察者与投影面之间 即保持 人 机件 投影面的关系 机件向六个基本投影面投影所得的六个视图称为基本视图 基本视图的名称及其投影方向规定如下 主视图 由前向后投影所得的视图 俯视图 由上向下投影所得的视

13、图 配置在主视图的下方 左视图 由左向右投影所得的视图 配置在主视图的右方 右视图 由右向左投影所得的视图 配置在主视图的左方 仰视图 由下向上投影所得的视图 配置在主视图的上方 后视图 由后向前投影所得的视图 配置在左视图的右方 基本视图介绍 六个视图之间仍保持 三等 关系 即 主 俯 仰 后视图等长 主 左 右 后视图等高 俯 左 右 仰视图等宽的投影关系 在同一张图纸内 按下图所示配置视图时 一律不标注视图的名称 否则应在视图上方标出视图的名称 六视图的方位对应关系 除后视图外 其他视图在 远离主视图 的一侧 均表示物体的前面部分 基本视图介绍 4 辅助视图画法 4 1斜视图 这种机件向

14、不平行于任何基本投影面的平面投影所得的视图称为斜视图 基本视图介绍 4 2局部视图 基本视图介绍 4 3旋转视图 旋转视图 注意 机件中有部分倾斜结构 并具有回转轴时可选用旋转视图 画旋转视图不必标注 基本视图介绍 4 4剖视图 剖视图的画法 注意 剖视只是假想把机件切开 事实上机件没有切开 也没有拿走一部分 因此 除剖视图外 其他视图仍应按完整的机件画出 基本视图介绍 基本视图介绍 4 4 1剖面符号 国家标准规定 剖切面与机件接触部分 即断面上应画上剖面符号 机件材料不同 其剖面符号画法也不同 见表 其中金属材料的剖面符号为与水平成450的等距平行细实线 同一零件的所有剖面图形上 剖面线方

15、向及间隔要一致 4 4 2剖视图的种类 剖视图按其图形可分为全剖视图 半剖视图 局部剖视图三类 一 全剖视图 用剖切面把机件完全剖开后所得到的剖视图称为全剖视图 据其所获得的方法又可分为 a 全剖视 b 旋转剖 c 阶梯剖 a 全剖视 基本视图介绍 c 阶梯剖 b 旋转剖 基本视图介绍 二 半剖视图 如下图所示 当机件具有对称面时 在垂直于对称平面的投影面上的投影 可以对称中心线为界 一半画成剖视 另一半画成视图 这种剖视图称为半剖视图 半剖视图 基本视图介绍 三 局部剖视图 如下图所示 用剖切平面局部地剖开机所得的剖视图 称为局部剖视图 机件局部剖切后 其断裂处用波浪线分界 以示剖切的范围

16、局部剖视图 基本视图介绍 剖面图 四 剖面图 一 概念 如下图所示 假想用剖切平面将机件的某处切断 仅画出断面的图形 此图形称为剖面图 简称剖面 二 剖面图的种类 根据剖面在绘制时所配置的位置不同 剖面图分为两种 a 移出剖面 b 重合剖面 基本视图介绍 b 重合剖面 a 移出剖 如右图 画在视图外面的剖面称为移出剖面 移出剖面的轮廓线用粗实线画出 如右图 在不影响图形清晰的条件下 画在视图里面的剖面称为重合剖面 只有当断面形状简单 不影响图形清晰 方可采用重合剖面 a 移出剖面 b 重合剖面 基本视图介绍 5 简化画法 下列三图为国标中规定的部分简化画法 机械制图技术要求 五 一 公差配合 公差与配合的概念 基本尺寸 实际尺寸 极限尺寸 最大极限尺寸 零件合格的条件 最大极限尺寸 实际尺寸 最小极限尺寸 经测量获得的某一孔 轴的尺寸 一个孔或轴允许的尺寸的两个界限值 孔或轴允许尺寸的最大值 Lmax 孔或轴允许尺寸的最小值 Lmin 基本概念 最小极限尺寸 设计时给定的尺寸 代号 L 机械制图技术要求 例 机械制图技术要求 2 标准公差和基本偏差 标准公差 代号 IT共20个等级 I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环境科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