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上传人:给**** 文档编号:127199241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筑强科技平台 提升自主创新支撑能力江苏省科学技术厅一基本情况近年来,我省在科技部的大力指导和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按照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围绕我省“两个率先”的总体要求,以产业创新为主线,针对企业技术创新和社会发展创新的需求,集成建设了以重大研发机构、科技公共服务平台、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主要内容的科技平台体系,共建设了320个科技平台(其中国家级37项、省级283项)。一是围绕我省战略高技术攻关和重大目标产品创新需求,主要依托大型骨干企业、高校院所,建设了13个重大研发机构;二是主要围绕全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需求,依托科研院所、科技中介机构、企业,实行产

2、学研共建机制,建设了78项科技公共服务平台;三是围绕产业技术创新,获取原始创新成果和自主知识产权,主要依托高校院所和大型企业,建设了51家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四是围绕产业发展中的共性、关键技术开展工程化及系统化研究,主要依托行业骨干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建,建设了178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这些平台采取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共投入建设资金73.3亿元,其中国家投入5.5亿元、省财政投入7.3亿元、主管部门配套8.3亿元、企业投入38.4亿元、其他投入13.8亿元。通过突出重点、集成实施,多元投入、强化管理,省市县联动,有力推动了我省科技平台的良性运行。二主要做法(一)聚集科技资源,统筹规划部署科技平台

3、建设江苏是科技和教育大省之一,拥有部省属高校119家、科研院所129所。全省从事科技活动38.4万人,其中研发人员13.8万人,有着丰富的科技设施和科技人才资源,为建设科技平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因此,集成配置各类科技资源,做好统筹规划,强化管理,是筑强科技平台的先决条件。一是先后颁发了2004-2010年江苏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总体方案和江苏省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把科技平台作为“十一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强调了“整合、集成、共享、提升”的工作思路;制定了江苏省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管理办法、江苏省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和江苏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了我省科技

4、平台建设的总体思路、功能定位、目标和任务;二是建立长效产学研合作机制及协商制度,加强部门之间、省市之间的平台资源整合。如我省成立了由省有关部门参与的江苏省产学研工作协调指导小组及联席会议办公室,建立了省市合作会商制度,全省各地建立产学研合作工作机构275个。产学研合作层面不断拓宽,在加强“两院两校两部委”合作的同时,2007年成功举办了“中国江苏首届产学研合作成果展示洽谈会”,与中电科技集团25个国家级研发机构开展项目对接和企业合作,聚集科教单位的雄厚资源,为共建平台提供了良好的互动与合作的机会;三是实施动态管理。对科技平台进行绩效评估、实行优胜劣汰。为充分发挥在苏部属科研院所科技平台的资源优

5、势,将一批国家级平台纳入江苏地方平台管理范畴,进一步增强了我省科技平台的实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作为指导性计划,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实行常年开放申报,宽进严出。加强精细化管理,将产学研共建作为平台立项与否的一票否决制,立项后实行以理事会决策制和技术委员会咨询制为主的社会化管理体制,并进行统一铭牌,逐步探索信息化跟踪管理。(二)聚焦需求主体,着力打造科技平台科技平台建设面广量大,我省围绕产业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结合科技资源优势和平台布局的实际情况,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彰显特色,主要建设了三类科技平台。1共性技术平台针对企业技术创新需求,重点围绕我省新一轮高新技术产业“双倍增”计划和苏北

6、特色支柱产业发展,以高新技术产业、特色产业园区(基地)和产业集群为重点,在先进制造、轨道交通、电子信息、软件和创意、生物医药、能源与环保等20多个重点领域,建设了269个共性技术平台。如依托江苏沙钢集团组建的江苏省(沙钢)钢铁研究院,在管线钢开发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实现X52宽厚板、X65热卷板的批量生产,船板钢方面开发强度达E36级,这是我省为引领冶金制造产业核心技术进步打造的一个重大研发机构;依托南汽集团建设的江苏省(南京)汽车工程研究院,研究开发出无级变速器电液控制系统、新一代ESP液压集成单元及电子控制系统,同时开展关键技术推广应用和人才培训,其定位于打造自主汽车品牌、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

7、的集整车与发动机研发、试制、试验为一体的综合性汽车研发载体;为推动中国泰州医药城建设,围绕新药创制共性技术环节,以提升我省新药创制水平和国际竞争力为目标,集成支持建设了江苏省(泰州)新药研究院、江苏省泰州医药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新型药物制剂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纳米生命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7项科技平台项目,集中优势资源为中国泰州医药城发展提供共性技术服务;围绕无锡及周边地区动漫企业技术创新需求,建设江苏无锡动漫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立具备动漫设计、制作、研发、培训、交流、展示等服务功能的公共技术平台,形成集三维动画制作、扫描数据处理、动作捕捉及影视合成制作于一体的大型影视动画服务基地,主要开

8、展软件开发、制作、技术培训等10多项公共服务。这些共性技术平台的建设,为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提供了有力的支撑。2创新创业平台主要针对地方创新创业需求,增强基层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地方科技创新能力,以综合性、专业性和区域性三大类科技创业平台为重点,统筹规划建设我省科技创业平台体系,依托各类科技创业载体建设了16个科技创业平台。综合性创业平台以提供创业投融资、创业辅导与培训和技术转移与技术产权交易等服务为主;专业性创业平台以支撑我省重点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为目标,主要提供专业化创业服务,如软件与半导体创业平台、集成电路加工与设计创业平台、生物医药创业平台等;区域性创业平台重点针对苏北地区

9、科技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科技企业孵化器能力建设相对比较差的现状,在淮安、宿迁、徐州、盐城、连云港等苏北五市建设了5个区域性科技创业平台,每项省拨款在200-300万元,主要支持各地创业中心扩大孵化规模、集成服务内容、规范服务方式和提升服务能力,加快培育苏北特色产业集群。在科技创业平台的推动下,我省科技企业孵化器服务能力能得到进一步提升,建设进展较快,目前我省拥有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117家,其中,国家级28家、省级39家,覆盖全省52个区(县)。我省创新创业平台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如苏州新药创制中心,在孵医药企业50多家,毕业医药企业26家,对苏州地区医药产业发展产生了关键的科技

10、先导作用;江苏省淮安高新技术创新中心,围绕淮安地区电子信息、冶金等重点产业,建成24000平方米的创业孵化基地和200平方米的科技成果展示大厅,吸引入驻企业80家,毕业企业5家;江苏省集成电路设计(苏州)创业服务平台,主要开展集成电路设计、测试、人才培养以及技术支持等多种服务,拥有固定会员30多家,年服务收入将近1000 万元,为集成电路企业创新创业节约经费约1亿元。经过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精心培育,涌现出一批像无锡尚德、南京联创、苏大维格等发展势头强劲的重点骨干企业。科技创业平台和孵化器的建设,为地方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培育新兴产业提供了基础支撑。3资源共享平台针对经济社会发展和

11、民生科技的主要需求,以科技资源集成开放和共建共享为目标,以提供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和解决重大社会共性问题为主要任务,建设了35个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如江苏省工程技术文献信息中心,涵盖了比较全面的工程技术文献信息资源,各种信息资源数据总量达13000G,联合目录数据库达1800万条;江苏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服务平台,入网机组达到1400多台(套),与长三角地区实现互联互动,共享共用,同时构建了16个具有江苏特色的专业测试服务中心;针对科技创新对专利信息的需求,建设了江苏省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形成集专利文献检索、专利申报、专利跟踪、专利加工的完整服务链;围绕现代农业发展和食品质量安全,通过建设省农业

12、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平台、省畜禽产品安全性研究重点实验室、农产品安全检测实验室、国家兽用生物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技平台,集成优势资源,打造国家农业华东(江苏)创新中心;针对太湖环保问题,建设了江苏常州微生物水处理研究开发服务平台,目前,正在筹备组建重大研发机构-江苏省太湖研究院。(三)聚合支撑手段,营建科技平台良性运行保障体系科技平台的良性持续运行是保障其作用发挥的根本,因此,在建设科技平台的同时,需聚合各种支撑手段,形成持续的运行保障体系。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把科技平台建设列为地方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之中,加强领导,建立目标责任制,形成组织保障;二是政策支撑。2006年省政府颁布了

13、关于鼓励和促进科技创新创业若干政策,对科技平台实行进口大型仪器设备减免关税、科技人员工资税前抵扣等多项优惠政策;三是公共财政支撑,我省设立科技基础设施计划专项资金支持科技平台建设,并且持续增加建设投入,公共财政资金从2001年的2000万元,增加到2007年的1.5亿元。通过政府投入的引导,建立了以承担单位自筹为主、主管部门相应匹配资金的项目组建方式,引导企业和社会资金积极参与科技平台建设,实现科技平台建设的多元化投入,我省已建的320项科技平台项目投入中,企业投入达38.4亿元,占项目总投入的52.4;四是人才支撑。探索新的人才引进和评价机制,通过平台建设引进和培养科技领军人才和实用型人才,

14、2007年新启动的江苏省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引进计划也把支撑科技平台建设作为遴选人才的一个重要内容;五是强化绩效评估。定期组织科技中介机构开展科技平台运行绩效评估,对评估结果“良好”和“优秀”等级的科技平台给予运行补贴经费支持,并要求补贴对象结合自身行业或领域发展形势,编写相关分析研究报告,作为下达运行补贴经费的任务要求之一。自2006年实施以来,共投入2600万元运行补贴经费,用于保障我省科技平台的健康良性运行。三成效启示在做好统筹规划、顶层设计的基础上,通过精心组织实施科技平台建设,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十五”以来,科技平台共承担国家和省级科研项目5032项,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1426项,

15、制订各类技术标准281项,获授权专利1468项,获得国家级重大奖34项,部省级科技进步奖32项,为社会提供各类服务项目40273项,涉及到相关企业3100多家,获得直接经济效益210亿元。实践的成效与经验也留给我们诸多的启示:(一)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是建设好科技平台的先决条件纵深部署、深入推进科技计划的集成实施和科技平台建设的“双轮”驱动,充分整合各类科技资源,统筹规划、优化布局、突出重点、有序推进,各类平台错位发展,彰显地方特色,最大限度激发和释放当地科技资源的共享程度和利用效率。(二)立足实际、面向社会需求是建设好科技平台的重要前提科技平台主要是为全社会创新创业提供科技基础保障和共性技术支

16、撑,因此,必须立足地方产业创新和社会发展实际需求,根据实际需求确定科技平台的建设内容、管理和运行模式。离开实际需求,科技平台就会失去根植的土壤和成长的基石。(三)开放共享、产学研合作是建设好科技平台的关键环节科技平台建设的出发点是整合资源,优化布局,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服务水平,有效服务于企业的自主创新,加快成果转化,因此,要求在科技平台建设中始终贯彻“开放共享、产学研合作”的建设理念,以联合共建、会员制等方式加强产学研的联合。(四)持续投入、政策引导是建设好科技平台的重要保障科技平台的功能是服务于全社会科技创新,主要提供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创业和资源共享等服务,因此需要政府在资金和政策上予以支持,通过项目建设、运行补贴等多种方式给予经费的持续支持,引导社会资金积极参与科技平台建设;通过制定适合自身特色的政策体制,促进科技平台的良性运行。(五)参与协作、与国家平台有机衔接是建设好科技平台的努力方向地方科技平台既是国家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数据通信与网络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