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tang****xu3 文档编号:127198832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湖南省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湖南省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湖南省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湖南省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年下学期醴陵一中高二年级期末考试试卷语 文时量:150分钟 总分:150分 命题人: 班级: 姓名: 考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13题。北宋哲学家张载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既是先贤圣道,亦隐喻家国大义。因此,家国情怀也是中国古典诗词从未缺席的主题,诗词中的家国,既有“边塞况味”,也有“忧国忧民”。“边塞况味”,莫如盛唐四大边塞诗人王昌龄、王之涣、岑参、高适,他们开启了中国边塞诗词的巅峰之门。“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有感于汉将李广的英雄气概而作的出塞句句宣誓,字

2、字慷慨,尽显盛唐人保家卫国的决心。王之涣留存于文学史的诗作已不多,但凉州词的余响不绝于耳,尤其是那两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羌笛与杨柳,春风与玉门关,离家已经平添几分忧思,而更为堪忧的是,面对这茫茫荒漠,连表达思念的杨柳枝都找不到。玉门关,自古就隐喻着边塞情绪,诗人把它放在这里,更显回乡之路漫长悠远。忧愁虽然有,但比忧愁更强烈的是慷慨、乡愁之上,还有家国荣誉,这远远高于个人悲情。边塞将士们的坦荡着实令人叹服。于是,我们不难理解,王之涣的凉州词为何哀而不伤、怨而不怒、悲壮却不凄凉了。“忧国忧民”诗词所体现的则是国与民在争战中的苦难。忧国,既有曹植“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又有辛弃

3、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更有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在“捐躯赴国难”这面旌旗下,辛弃疾一腔热血奔赴破阵子,陆游逝前留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殷切期待。忧民,最深情的则非杜甫莫属了。朱熹论杜甫人格,将他与颜真卿、诸葛亮、韩愈、范仲淹并举为“君子”,意为“品格高尚”的人。朱熹认为他们“其所遭不同,所立亦异,然求其心,则皆光明正大,疏畅洞达,磊磊落落而不可掩者也”。杜甫的“磊磊落落”是他对民众生命的人道关怀。他的“三吏”“三别”像一部史诗,记录着战争中百姓的艰辛。“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的年轻人,“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的老人,“存者无消息,死者为沉

4、泥”的受难者,这些形象直指人心。家国情怀,成为中国古典诗词积淀于文化中的审美基因。它深隐于华夏灵魂深处,昂而不傲,光而不妖。它内敛、融达,成就了中华文化昂扬的自信:“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这种文化自信与古典诗词偕隐同行,玲珑剔透,流光溢彩,超越了空间,点亮了时代,烛照千秋,辉映未来。(摘自2018年2月12日光明网古典诗词与文化自信)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家国情怀是中国古典诗词从未缺席的主题之一,使得张载名言具有“先贤圣道,家国大义”的深刻内涵。B文中引用出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诗句,意在表达王昌龄对李广英雄气概的敬佩。C文中的“

5、边塞况味”,或表现为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或流露出比乡愁更强烈的远高于个人悲情的家国荣誉。D朱熹将杜甫与颜真卿等人并举为“君子”,认为他们尽管遭遇各不相同,但他们都有对民众生命的人道关怀。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文章第一段首先引用张载的名言,在对其简单诠释之后,提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B文章二、三两段从边塞况味到忧国忧民层层深入地论述了古典诗词中的家国情怀。C作者以凉州词为例,意在论证即使在乡愁浓郁的诗里,家国情怀也未曾缺席。D文章整体上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并从两个方面论述了古典诗词中的家国情怀。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唐代涌

6、现出一大批杰出的诗人,共同开启了中国诗歌的巅峰之门,正是他们成就了无与伦比的盛世唐朝。B先贤们的“忧国”体现在为国奉献的义勇和担当上,而身处和平盛世的我们,也应该传承这份家国情怀。C家国情怀积淀于中国古典诗词的字里行间,深隐于民族血脉的薪火相传,它成就了中华文化昂扬的自信。D文章着力挖掘出我国古典诗词中的“家国情怀”,让我们在认同中传承,这恰是对文化自信的具体例释。(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鞑靼荒漠每天黄昏,我结束写作,对着窗外喊一声他的名字,他就会欢快地答应着,穿过二十多只孔雀,朝我住的吊脚楼狂奔过来。他怯生生地站在窗口,看着我收拾好桌子上的杂物,嘴

7、唇动了几次,终于没能说出话来。最后,看我收拾好了,他才带着慌乱和一丝雀跃指着远处说:“你看!”有时候我会看,有时候我就不看。我来这被群山与大水阻隔的荒岛上已经足足一月,不用抬头我也早已熟知他一再对我指点的那些事物:无非是野猫追赶着三两只鸟雀奔入丛林,远处江面上的一只小木船在漩涡里打转;无非是,登高望远,拨云见月,孔雀开屏,豌豆开花。是啊,它们存在,美好也正在发生,但它们不会带领我离开此刻的荒岛,最终我们尚需在各自的世界里痴呆、受苦和癫狂。我更愿意和他散步,下六百多级台阶,在乱石丛中没有目的地往前走。经过大大小小十几个船坞,天色黑了下来,那时我们再折回。山区之夜星光明亮,他就忍不住在星光下歌唱,

8、刚唱了一句,便把余下的歌词硬生生吞了回去,他应该是羞涩地偷看了我一眼的,但是夜幕深重,我们都看不清对方的脸。他的名字叫莲生,一个来自安徽的十五岁的少年。奇迹发生在涨水之夜,我们照常散步到了很远,回来的路上,仍然一前一后地走着。突然,莲生大声唱了起来,我诧异地回头,但他全然不理会我,中了魔障一般使出全身力气,不光我受了惊,就连一艘原本在夜幕下沉静航行的机动船上也亮起了电灯。而我,干脆就被这突如其来没有理由的歌声震动得不知所以。我等待了一阵子,莲生终于唱完了,我们继续深一脚浅一脚地朝前走,没有说话,耳边回响的仍然只有江水的拍打声,我不曾问他突然唱起来的原因。最后,散步结束,在我住的吊脚楼前,看得出

9、来,莲生是想了又想,终了,他还是告诉我:“我其实和那本书中的人也差不多。”这是我带到荒岛上来的惟一一本书鞑靼人的荒漠,意大利作家迪诺布扎蒂所著:一个年轻的军人接到命令,前往与敌国交界的北方荒漠等待伏击敌人,殊不料,终其一生他也没见到自己的敌人是什么样子,在没有敌人的战场上,他能做些什么呢?他只好迷恋上了枯燥,并且一再告诫自己要相信“等待是必要的”,就这样,年华老去,直至最后被他的同胞如此宣告死亡:“他和我们一样,都没遇到敌人,也没有遇到战争,然而,他却是死在战场上。”莲生果然和小说里的那个年轻人差不多吗?我和他共同栖身的小岛竟然等同布扎蒂笔下的鞑靼荒漠?在许多寂寥的时刻,我已经听他说起过自己的

10、来历:小学毕业之后,他从芜湖的一个小村庄里跑出来,到此地投奔做厨师的舅舅,舅舅将他送到了这个岛上。据说,打清朝起这个岛的名字就叫孔雀岛,但那不过是地貌形似,别无其他原因。大概是五年前,一帮人突发奇想,要把它变成真正的孔雀岛,先建了几幢吊脚楼,再引进来非洲孔雀,以求游人光顾,结果事与愿违,从开始到结束,从来就没有多少人知道这个地方,到最后,岛又重新变回荒岛,吊脚楼的房梁上都长满了苔藓,可是,要有一个人侍候那些当事者不知如何处置的孔雀,于是,莲生上了岛,转瞬便是两年。两年里,他没离开过这个岛,也没有人上岛来看过他,每隔半个月,会有人托船家给他捎来吃喝的东西。在我来之前,他的粮草已经断了两个月,据说

11、是因为雇主们彻底闹翻,不再过问这个荒岛的事情。他和他侍候的孔雀被遗忘了。两个月来,他的吃喝全靠过路船家施舍。但是,莲生的一堆问题却不可能指望过路船家给出答案,譬如,粮草断绝之后,他是否应该为自己种上一片菜园?譬如,如果他离开,这里的孔雀会在多长时间里死去?还有,他到底会在这里呆多长时间?雇主们会有一天重新过问起这座荒岛吗?几乎是挣扎着,用了一个月时间,小学毕业的莲生看完了一部小说,并且在书里找到了自己,他明白了自己的处境。下一个黄昏,当我们散步,他一点也不似往日的怯生生,看着我,告诉我:“我想过了,我得动起来。”于是他就动起来了。他从种菜园开始,连续一个星期,他终日蹲在防浪堤上求告过路船家,要

12、来了萝卜籽、红薯籽,甚至还要来了西瓜籽。每当得手,他就赶紧狂奔上岛,奔向丛林里的一小块空地,那是他的菜园,是他的小小乌托邦;岂止他的小小乌托邦,我们的沉默之岛,在他的歌声与日渐奔走中越来越显露出理想国的模样。过去的日子里,我曾给过他一些钱,现在,他用这些钱拜托船家买来了一群鹅,并且顺利地安排它们在孔雀中间招摇过市;他还买来了丝线,他说,他要织一张鱼网,这样,他就不用为自己的嘴巴发愁了;他还和自己打赌,赌自己还会不会脸红,因为他暗自定下了一个目标,希望我每天教会他认识十个繁体字,脸红怎么能行呢?而那突出的、使我惊骇的,仍然是他的歌唱,我怀疑,这些日子以来,他已经唱完了自己能唱出来的所有的歌,无论

13、是在江水边织网,还是在孔雀与鹅群之间嬉闹,他都张开嘴巴涨红了脸,但那还算不上奇迹,奇迹发生在另外一个涨水之夜:这一晚,天降大雨,我再次被莲生的歌声惊醒,打开窗户,借着闪电,看见他正全身上下湿漉漉地守护他的乌托邦为了菜地里的新芽不被摧毁,他将自己的被褥高悬于树木之上,而他自己,和新芽们坐在一起,放声歌唱,嗓音粗涩,曲调生硬,那些歌词就像是一块块石头从他的胸腔里迸了出来,但它们又分明像匕首般刺破了夜幕,看上去,全似一个苦役中的小小十二月党人。我突然感到一阵厌倦,那厌倦只针对我自身:如果我能哭,我就会哭着告诉莲生,其实,我也在漫无边际的鞑靼荒漠中,但是,当我想起荒草、京剧和往事,而你已开始张开了嘴巴

14、,我为什么就不能告诉你,其实,我一个字也写不出来,即使从荒漠逃到荒岛,我也还是一个字都写不出来,我每日的写作,无非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发呆与痴狂?是啊,在我们眼前,或有一片荒漠,或有一座荒岛,我们的肉身与心魄只能任由其包裹与浮沉,即使借我们一双翅膀,我们也飞不进豌豆花的花蕾。我们到底能怎么办?卡夫卡说,一切障碍都在粉碎我;海德格尔说,人仅有一个世界是不够的;苏东坡说,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日忘却营营;唯有你,我的小弟兄,你说:“我想过了,我要动起来。”就是这样,即使在风雨如磐的后半夜,你也可能遭遇自己的定数:它是命定的闪电、歌唱和新芽,它是命定的小弟兄,小弟兄会对你说,我想过了,我要动起来。什么都

15、不要管了,走上去,抱住他,哭出来,因为他是你鞑靼荒漠上的小弟兄。 (取材于李修文同名散文)4下列对本文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本文是写人叙事类散文,主要叙写了莲生的变化,也写出了作者对生活的认识。B因为心中烦闷痛苦,作者并不觉得荒岛上令莲生欣喜的那些自然景色是美好的。C作者第一次提到“奇迹”,是因为非常羞涩的莲生居然会不顾一切地大声歌唱。D本文的语言自然率真、细腻准确,行文中旁征博引,构思巧妙,情感真实质朴。5结合全文,概括并分析作者对莲生的态度有哪些变化。(6分)6 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章为什么以“鞑靼荒漠”为题?(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从2017年9月1日的秋季学期起,教育部统一组织新编审的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 语文、历史三科教材,将在全国所有地区初始年级投入使用。教育部相关专家介绍,对统编三科教材要从根本上把好“三关”政治关、理念关和科学关。审查教材的思想性,以保证教材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审查教材是否注重学思结合,是否注重知行合一,是否注重以学生为本;审查教材是否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内容是否准确,容量是否适当,难度是否适宜,选材是否符合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最基本内容和社会发展的新成果,编排是否体现整体性和系统性。 (据中国之声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