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阳市中考政治明辨是非提分训练含解析

上传人:tang****xu2 文档编号:127198045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邵阳市中考政治明辨是非提分训练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湖南省邵阳市中考政治明辨是非提分训练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湖南省邵阳市中考政治明辨是非提分训练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湖南省邵阳市中考政治明辨是非提分训练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湖南省邵阳市中考政治明辨是非提分训练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邵阳市中考政治明辨是非提分训练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邵阳市中考政治明辨是非提分训练含解析(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明辨是非一、选择题1.国家网信办近日约谈“快手”和今日头条旗下“火山小视频”相关负责人,责令全面进行整改。两家相关负责人表示完全接受处罚,同时提出禁止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注册网络主播,已有账号一律关停。上述情况表明( ) A.价值观念趋多样,网红崇拜理当然B.网络主播易沉溺,不良诱惑难抵制C.搞怪作恶真有趣,网络直播应取缔D.是非善恶需明辨,道德法规记心间【答案】D 【解析】【分析】“快手”“火山小视频”传播低俗不良信息,突破社会道德底线、违背社会主流价值观,污染网络空间,严重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题文中国家网信办的做法进一步完善审核管理机制,建立未成年人保护体系,积极传播正能量,提醒我们要增

2、强明辨是非的能力,遵守道德和法律,D观点正确,B观点不符题意,材料中没有体现其观点,应排除。A观点错误,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能盲目崇拜,C观点太绝对,网络直播也有绿色直播间,弘扬社会的正能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对明辨是非,合理利用网络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题意主旨,从而选出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2.孔子说:“行己有耻、有耻且格。”顾炎武在日知录廉耻中也讲过:“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古代信奉廉耻观的官吏,总能守身如玉地砥砺前行,换得一身清白。“行己有耻”要求我们( )知廉耻,懂荣辱树立底线意识

3、不做违反道德的事情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A.B.C.D.【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行己有耻要求我们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树立底线意识,不做违背道德和法律的事情,所以观点正确,故答案为:D。【点评】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怎样做到行己有耻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题肢选项,可以选出正确的答案。3.孟子说:“羞恶之心,义之端也。”“羞恶之心”引导我们判断是非善恶,明确行为选择的理由。它启示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应该做到( )在行动之前,审查愿望在行动之中,监督调节在行动之后,反思效果与影响雷厉风行,无须顾虑太多 A.B.C.D.【答案】A 【解析】【分析

4、】“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羞恶之心”引导我们判断是非善恶,明确行为选择的理由。它像威严的法官,端坐内心法庭。在行动之前,审查愿望;在行动之中,监督调节;在行动之后,反思效果与影响,符合题意。观点错误,触碰道德地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无须顾虑太多的做法错误,应排除。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行己有耻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辨是非的能力,本题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题肢选项可以选出正确的答案。4.我们未成年人各方面还不够成熟,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因此,青少年必须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拒绝不良诱惑,增强自控力闻过而终礼,

5、知耻而后勇树立底线意识,不违背道德与法律的要求依照自己内心的想法,尊重自己的意愿 A.B.C.D.【答案】A 【解析】【分析】“行己有耻”意味着我们能真诚面对自我,闻过而终礼,知耻而后勇。“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行己有耻”更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符合题意。观点错误,错误的想法要克服,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行己有耻”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辨是非的能力,行己有耻就是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5.2017年国庆8天长假期间,兰州市五泉山公园里每天都有上千人排队,就是为了去摸一下霍去病塑

6、像基座上“去病”两个字,传说摸了可以祛病消灾。这种做法( ) A.可让人延年益寿B.能保佑身体健康C.是盲目从众行为D.玷污了古人形象【答案】C 【解析】【分析】兰州市五泉山公园里每天都有上千人排队,就是为了去摸一下霍去病塑像基座上“去病”两个字,传说摸了可以祛病消灾。这种做法是盲目从众行为,不利于自己的健康成长,所以C符合题意;A排除;题干做法与延年益寿无关,B排除,题干做法与身体健康毫无关系,D排除,题干做法不会玷污了古人形象,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对从众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认知能力,本题分析题肢选项,联系实际可以排除错误的观点,从而选出正确的答案。6.从2017年12月7日开始

7、到2018年的1月18日周女士发现为止,短短一个多月时间里,在初中读书的儿子小俊用于打赏网络主播和购买游戏市和点券的金额竞然高达6000多元人民币。这一案例带来的警示有( )一个人的行为不必要对行为后果负责父母要加强监管力度履行好自己职责直播平台收取费用属于正常合法收入未成年人要增强辨别能力和自控能力 A.B.C.D.【答案】C 【解析】【分析】未成年人偷偷打赏网络主播和购买游戏市和点券的现象屡见不鲜,这说明了父母对子女缺乏必要的监管,未成年人自身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和自控能力,也说明了我国法治建设的不完善等。所以符合题意;的说法错误,我们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故排除;说法错误且不符合题意

8、,故应排除;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对家庭保护和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分析题肢选项,可以排除错误的选项,从而选出正确的答案。7.生活中有些人为了面子等原因,往往喜欢跟在大家的后面走,有时明明知道大家的选择是错误的也不愿意走自己认为正确的路,以至硬着头皮去做自己本不愿意做的事情。这种心理( )会弱化自我意识,束缚独立思考,扼杀创新精神和创造力是盲目从众的心理是值得赞扬的,是不出风头的表现是有害的,我们应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A.B.C.D.【答案】C 【解析】【分析】依据题文描述,材料中的心理属于盲目从众心理,这种心理可能抹杀人的个性和创造性,使人放弃独立思考

9、的习惯,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使人变得缺乏主见,所以观点符合题意;观点的说法明显错误,故应排除;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对盲目从众和发展独立思维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本题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题肢选项,可以排除错误的选项,从而做出正确的选择。8.江西“新时代好少年”段岚玉,从小喜欢看父亲维修电机,逐渐对发明创造产生了兴趣。上初中后,段岚玉开始琢磨和记录平时想到的一些小创意。目前,她已获得一项实用新型发明专利。段岚玉的发明创造主要源于( ) A.父亲的支持和协助B.学校的援助和老师的指导C.她的自尊与自爱D.她的好奇心和独立思考能力【答案】D 【解析】【分析】ABC不符合题意,其

10、观点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来。D正确,分析题意可知段岚玉的发明创造主要源于“她对发明创造产生了兴趣”即她的好奇心和独立思考能力。故答案为:D。【点评】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好奇心和独立思考能力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分析题干材料,联系所学知识,可以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从而选出正确的答案。9.为了让自己的青春有格,我们现在要做到( )闻过而终礼,知耻而后勇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勿以善小而不为,勿发恶小而为之 A.B.C.D.【答案】D 【解析】【分析】青春有格,需要我们做到行己有耻、止于至善。“行己有耻”意味着我们能真诚面对自我,闻过而终礼,知耻而后勇。每个人都可以从

11、点滴小事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积少成多,积善成德。“止于至善”要求我们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符合题意。观点错误,排除。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根据所学知识,对照题肢选项,可以直接选出正确的答案。10.中学生利用手机上网现象日益普遍,同时手机上的不良信息也在中学生中传播,对此,未成年人应( )尽量远离不良诱惑,培养高雅情趣 明辨是非,自觉抵制不良诱惑坚决拒绝不良网站,以免受到侵害 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克服好奇心 A.B.C.D.【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我们的实际生活经验,现在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现象大有人在。这给未成年人的成长带来极大的危害性。为此,我们要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提高自己的自制力,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拒绝不良网站,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所以观点符合题意;中“尽量远离不良诱惑”的观点错误,应排除。中“克服好奇心”的说法都是错误的,好奇心有好也有不好的一面。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对拒绝不良诱惑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本题分析题意主旨,利用所学知识可以排除错误的选项,选出正确的答案。11.人在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复杂的社会现象,需要作出各种选择。为了保证选择的正确性,我们的做法是(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