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2《西方民主思想对中国的冲击》ppt课件

上传人:tang****xu4 文档编号:127197058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4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选修2《西方民主思想对中国的冲击》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人教版选修2《西方民主思想对中国的冲击》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人教版选修2《西方民主思想对中国的冲击》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人教版选修2《西方民主思想对中国的冲击》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人教版选修2《西方民主思想对中国的冲击》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选修2《西方民主思想对中国的冲击》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选修2《西方民主思想对中国的冲击》ppt课件(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感知民主 西方 早在公元前6世纪 西方古希腊的雅典就盛行民主思想 在文艺复兴后 又产生了近代的民主思想 东方 在春秋战国时期 中国却产生了民本思想 孟子等思想家提出了 民为贵 君为轻 的思想 一直延续到清朝思考 民本与民主在本质上是否一样呢 民主 Democracy 希腊语 人民 和 权力 两词合成 民主就是主权在民 人民管理国家 还包括自由 平等 博爱等思想 民本思想是封建君主专制为基础的 它只是封建君主加强统治的一个手段 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在什么背景下产生 有哪些主要的思想家 他们的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我们带着这些问题 一起来探讨近代中国的民主问题 学政治 魏源 中学为体

2、 西学为用 严复 自由为体 民主为用 康有为 托古改制实行君主立宪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地主阶级 资产阶级 学技术 张之洞 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梁启超 兴民权 新民 实行君主立宪 孙中山 三民主义 实行民主共和制 新三民主义 五权分立 陈独秀 民主科学 抵抗派 洋务派 维新派 革命派 激进派 学思想 单元知识建构 洋务运动 维新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探索中国民主思想产生的背景 想一想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思想与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明末清初 以顾 黄 王为代表的君主批判思想在其后数百年间仍具有振聋发聩的启蒙作用 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 回顾 近代历史上 到辛亥革

3、命前 中国遭到的主要侵略有哪些 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 严重的民族危机 迫使有识之士奋起自救 民主思想的产生是中国社会救亡自强要求的结果 陈启沅 第1课西方民主思想对中国的冲击 课标要求 了解19世纪后半叶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的基本主张 认识当时中国社会各阶层对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反应 第六单元 一 中体西用 1 含义 中学为体 是指要坚持中国传统的政治制度和儒家思想文化为治国之本 西学为用 是指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文教等为辅助手段 目的主要指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来维护封建统治和封建传统文化 全称是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一 中体西用 2 背景 鸦片战争后 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4、 先进的中国人逐渐改变传统的夷狄观念 开眼看世界 向西方学习 探求救国救民之路 3 经过 向西方学的产生 中体西用 思想的提出 中体西用 概念的正式使用 4 实践 洋务运动的思想纲领清末新政最初几年的指导思想 清末统治者改革的主要指导思想 评价 结合思想产生的背景 内容 影响和相关重大事件去评价 进步性体现在 这是地主阶级爱国救亡的表局限性体现在 只学习器物没认识到制度的先进性 从世界潮流看是落后迂腐的 13 二 晚清社会各阶层对西方民主政治的反应 洋务派和顽固派对西方民主政治的态度相同点 维护封建统治和传统文化不同点 是否用西方科技来维护封建统治 14 严复 15 严复的主要译著系统介绍西方

5、社会科学的第一人 16 二 晚清社会各阶层对西方民主政治的反应 洋务派和顽固派对西方民主政治的态度相同点 维护封建统治和传统文化不同点 是否用西方科技来维护封建统治 维新派对西方民主政治的态度早期维新派 从洋务派分化出来 君主立宪思想晚期维新派 比早期思想更系统 有政治实践 17 思考 为什么说革命派与维新派在对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反应上有了明显的进步 一 奋斗目标更高 民主共和制 最早体现在兴中会誓词里二 宣传力度更大 民主反清革命思想 邹容 宋教仁等三 思想体系有创新 三民主义 孙把西方政治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四 政治实践更深入 辛亥革命 中国一次真正的资产阶级革命 18 二 晚清社会各阶层对西

6、方民主政治的反应 洋务派和顽固派对西方民主政治的态度相同点 维护封建统治和传统文化不同点 是否用西方科技来维护封建统治 维新派对西方民主政治的态度早期维新派 从洋务派分化出来 君主立宪思想晚期维新派 比早期思想更系统 有政治实践 革命派对西方民主政治的态度态度 比维新派更进步体现 理论和实践两大方面 19 严复 师夷长技以制夷 海国图志 魏源 阅读思考材料一 唐太宗李世民说 自古皆贵中华 贱夷狄 朕独爱之如一 这里 夷 主要指我国少数民族 材料二 1793年 乾隆皇帝在致英国国王的信中说 天朝物产丰盈 无所不有 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材料三 1842年5月 道光帝向疆吏大臣打听 究竟该国 英

7、国 地方周围几许 又英吉利至回疆各部 新疆天山以南地区 有无旱路可通 材料四 魏源说 善师四夷者 能制四夷 不善师夷者 外夷制之 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 回答 1 材料一反映了唐太宗怎样的 华夷 观 对唐代社会有何影响 答 民族和睦相处 华夷一体 加强了民族交往 丰富了中华文明 促进了社会繁荣 2 材料二反映了乾隆怎样的 华夷 观 结合材料三分析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答 天朝上国 华夏至上 闭关锁国 愚昧无知 发展落后 鸦片战争失败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 材料四与材料二相比观念上发生了什么变化 这种变化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 由鄙夷到师夷 萌发新思潮 开眼看世界 探索救国之路

8、 学习西方工艺 科学技术 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思想观念 冯桂芬 1809 1874 道光进士 1853年在苏州办团练 1860年太平军攻克苏州 逃至上海 协助李鸿章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曾提出 采西学 制洋器 筹国用 改科举 等建议 主张 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 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采用资本主义的技术以维护封建统治 其思想对洋务派有很大影响 被资产阶级改良派奉为先导 材料一 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 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材料二 器则取诸西国 道则备自学躬 材料三 取西人器数之学 以卫尧 舜 禹 汤 文 武 周 孔之道 材料四 中学其本也 西学其末也 主以中学 辅以西学 思考 上述材料都表达了一个什么共同的思

9、想 你知道他们分别都是谁说的吗 为什么是他们最早提出了这种思想 冯桂芬 王韬 薛福成 郑观应 25 材料一 天中西学问 本自互有得失 为华人计 宜以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沈康寿 1895年 万国公报 上提出 材料二 自应以中学为主 西学为辅助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孙家鼐第一次明确提出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的概念 26 张之洞 中体西用 就是张之洞在 劝学篇 中提出的与康梁 新学 相对立的文化纲领 例如 劝学篇 批评治学的偏颇 则说 旧者不知通 新者不知本 不知通则无应敌制变之术 不知本则有非薄名教之心 介绍该书的体例 则说 内篇务本以正人心 外篇务通以开风气 又说 内篇所言皆求仁之事也 外篇所言

10、皆求智求勇之事也 劝学篇 序 本 与 末 体 与 用 区分得是一清二楚的 劝学篇 批评康梁 新学 的理由 无一不是按照这种文化观推演出来的 28 中学 四书五经 中国史事 政书 地图 主要指的是四书五经 即以孔孟之道为中心内容的封建主义旧文化 主要是指纲常名教 封建道德 劝学篇 西学之中 西艺非要 西政最要 政尤急于艺 西法 西政 西艺 两大类 学校 地理 度支 赋税 武备 律例 劝工 通商 西政也 算 绘 矿 医 声 光 化 电 西艺也 29 张之洞认为 中国文化要从西方吸取的 科学技术并不重要 重要的倒是西政 虽然它的西政并非后来维新派所提出的立宪法 开制度局等 但也表露了他在不更变封建政

11、体前提下的一种政治改革的愿望 也就是只限于政令的变革 但仅就这一点来说 张之洞的思想在当时的封建官僚中已算是极其难能可贵的 30 在张之洞去世后两天的 时报 发表时评说 张之洞之得名也 以其先人而新 后人而旧 十年前之谈新政者 孰不曰张之洞 张之洞哉 近年来之守旧见者 又孰不与曰张之洞 张之洞哉 以一人而得新 旧之名 不可谓非中国之人望矣 张之洞是兼具新 旧两面性格的人 他是那个过渡时代典型的过渡性人物的代表 31 读一读 早期维新派 欲自强 必先致富 欲致富 必首在振工商 欲振工商 必先讲求学校 速立宪法 尊重道德 改良政治 郑观应 盛世危言 想一想 郑观应的观点和洋务派的观点有何不同 在器

12、物层面的基础上 进一步学习西方的政治民主制度 民主思想正式诞生 读一读 维新派 中之人好古而忽今 西之人力今以胜古 中之人以一治一乱 一盛一衰为天行人事之自然 西之人以日进无疆 既盛不可复衰 既治不可复乱为学术政化之极则 严复想一想 1 严复主张什么观点 批判了中国贵古贱今的观念 主张社会要适时而变 2 严复要求中国怎样适时而变呢 1 学习西方近代先进科学技术 2 学习西方教育 开启民智 3 实行政治制度改革 建立一种 自由为体 民主为用 的民主社会 材料一 大学士倭仁认为 立国之道 尚礼仪不尚权谋 根本之图 在人心不在技艺 主张 以忠信为甲胄 礼仪为干橹 抵御外侮 中国近代现代史 上册材料二

13、 奕訢称 查西术之借根 实本于中术之天元 彼西土扰目为东来法 特其人清性缜密 善于运思 遂能推陈出新 擅名海外耳 其实法固中国之法也 天文算术如此 其余也无不如此 中国创其法 西人袭之 因此中国人学习西学并非 舍中法而从西人 中国近代现代史 上册 34 问题 步入近代 用中学救亡还是以西学强国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 材料一 二分别代表了哪些政治派别的观点 说明各自的不同主张和依据 答案 顽固派 用忠信礼义救国 或中国传统文化 因为礼义人心是国家根本 洋务派 用西方技术救国 或西方文化 因为西学推陈出新 较为先进 35 若建立政府之后 少有不洽众望 即欲群起革命 朝更夕改 如弈棋之不定 固非新建国家

14、之道 天下事不能无弊 要能以平和为贵 使其弊不致大害人民 则与其颠覆昔日之政府 而求伸其权利 毋宁平和之为愈 然政府之中 日持其弊端暴政 相继放 施 行 举一国人民 悉措诸专制政体之下 则人民起而颠覆之 更新立政府 以求遂其保全权利之心 岂非人民至大之权利 且为人民自重之义务哉 我中国人之忍苦受困 已至是而极矣 今既革命独立 而犹为专制政体所苦 则万万不得甘心者矣 此所以不得不变昔日之政体也 邹容著 革命军 吾人者大革命之目的何在乎 曰推翻不良政府 而建设良政治也 今革命之事毕矣 而革命之目的则尚未全达 是何也 不良之政府虽倒 而良政治之建设 则未尝有也 故民国成立已届年余 而政治纷扰 无一定策划如故也 政治之污秽 无扫荡方法如故也 以若斯之政府 而欲求得良之政治 既不可能 亦不可望矣 则吾人今日所负责任 当继是进行 以赴吾人大革命最终之日的 努力从事于良政治之建设 而慰国民望治之热心 则所不能辞也 宋教仁著 代草国民党大政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