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益阳市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文科历史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tang****xu5 文档编号:127196277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益阳市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文科历史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湖南省益阳市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文科历史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湖南省益阳市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文科历史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湖南省益阳市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文科历史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湖南省益阳市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文科历史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益阳市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文科历史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益阳市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文科历史Word版含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年下学期高二9月月考试卷历 史考生注意:1本学科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2请将姓名、考号等相关信息按要求填写在答题卡上和试题卷的密封栏内。3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须按答题卡的要求在答题卡上的相应题号处作答,答在试题卷上无效。4本学科为闭卷考试,考试时量为90分钟,卷面满分为100分。第1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当代哲学泰斗冯友兰认为“在中国哲学史各时期中,哲学家派别之众,其所探讨问题之多,范围之广,及其研究兴趣之浓厚,气象之蓬勃,皆以子学时代为第一”。子学时代哲学繁盛的原因是A

2、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 B 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 C 中央集权制度最终形成 D 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变革2孔子在肯定管仲对国事贡献的同时,也批评他器用排场超过了人臣的限度。孟子认为“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是人臣的本分。由此可见孔、孟二人A 宣扬民本思想 B 主张重构秩序C 追求仁政德治 D 肯定汤武革命3孔子编写春秋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如春秋里称郑庄公为郑伯,孔子把他的爵位从公降为伯,以此表达对郑庄公谋算兄弟这一行为的批判。这种写法被称为“春秋笔法。”儒家认为“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根据所学,下列评价正确的是A 孔子编写春秋来维护君主专制B “春秋笔法”有利于历史记录的客观性C

3、春秋奠定了古代正史的编撰体例D 儒家重视史书的道德评判和教化功能4古时人有云:治国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自觉,要有“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态度。这一治国思想与以下哪一点相同A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B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剩,盗贼无有。”C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D 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5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主张“仁”和“礼”,法家强调“法”和“刑”,老子强调自然的静态平衡,墨子主张“爱无差等”,杂家主张“治国公平”、“为民谋利”,这些主张的共同之处是A 重视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B

4、重视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C 都阐释了各自的“和谐”思想 D 都主张“礼”、“法”并用6汉初镇压诸吕作乱后,大臣议立新主,一致认为“(代王)仁孝宽厚,太后家薄氏谨良。且立长固顺,况以仁孝闯于天下”。最后代王被立为皇帝,即汉文帝。这反映了当时A 上古政治传统影响深远 B 改变了治国的基本思想C 儒学对时政有较大影响 D 严格遵循嫡长子继承制7侯外庐在中国思想通史中写道:“他给新宗教以系统的理论说明,把阴阳五行说提到神学的体系上来,把儒家伦常的父权和宗教的神权以及统治者的皇权三位一体化。”这表明“他”的思想A 从天的哲学出发建构伦理思想和政治学说B 从法的哲学出发建构法治理论和法家学说C 从仁的哲学出

5、发建构礼乐制度和儒家学说D 从理的哲学出发建构伦理道德和儒学体系8汉代中医著作汤液经法把方剂命名为大小青龙汤、白虎汤、玄武汤、朱雀汤等,宋代官方主编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出现了藿香正气散、四君子汤等新的方剂名。这反映了汉宋中医A 理念发生根本变化 B 深受主流思想影晌C 具有强烈迷信色彩 D 主要关注人的品行9韩愈认为儒家的道,“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柯,柯之死不得其传焉。”他还说:“使其道由愈而粗传,遂灭死万万无恨”。这反映出韩愈A 具有继往开来的使命感 B 对古代先贤的赞美C 贬低孟子在儒家中的地位 D 吸收了道家的本

6、体论10“人之一身应事接物,无非义理之所在,人虽不能尽知,然其大端宜亦无不闻者要力行其所己知,而勉求其所未至,则自近及远,由粗及精,循循有序,而日有可见之功矣。”材料所强调的观点是A 格物致知 B 经世致用 C 知行合一 D 明道救世11王阳明全集载:“先生临之,只发大学万物同体之旨,使人各求本性,致极良知以止于至善,功夫有得,则因方设教。故人人悦其易从。”可见,王阳明施教的根本原则是A 万物同体 B 致极良知 C 人悦易从 D 随材适性12宋明理学包括各种各样的理学本体论、“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修齐而治平的功能论。理学的“论”A

7、以完成儒学哲理化为基本出发点 B 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C 以丰富儒家思想内涵为核心目的 D 以压抑人欲为最终归宿13(题文)黄宗羲素有“中国伏尔泰”之称誉。他痛斥君主专制是天下最大的祸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本思想,进而主张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同时他又指出,“有明治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这反映了黄宗羲A 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 B 接受西方主权在民思想C 主张恢复宰相制度 D 未跳出明君贤吏的窠巢14顾炎武在亭林文集中写道:“夫子所以教人者,无非以立天下之人伦。是故有人伦,然后有风俗;有风俗,然后有政事;有政事,然后有国家。”顾炎武意在强调A 风俗关乎国家命运

8、B 政治改革的条件C 社会教化的作用 D 君主专制黑暗腐朽15古希腊的学者没有统一组织,政治态度也不尽相同,但在思想学说上,他们的观点和基本倾向却较为一致。以下观点属于“一致”的是A 感性的认识往往靠不住 B 全体公民参与城邦管理C 以个人判断为标准 D 平民政治是最好的政体16黑格尔在谈到苏格拉底与智者学派的区别时指出,苏格拉底同样提出过“人是尺度”的命题,但做了进一步的规定,在他那里,“人是尺度,是就人是思维的、人给自己提供一个普遍的内容而言的”。据此判断,苏格拉底A 沉迷于人的主观感受 B 强调人的理性与智慧C 确认了人的主体地位 D 怀疑普遍真理的存在17某一时期的艺术“用古希腊罗马的

9、方法展现人体美和自然美,突破了宗教对人体的禁忌,以世俗人物的形象刻画宗教人物,以市民阶级的审美标准来诠释世界”。可见这一时期的艺术A 标志着人文精神的起源 B 披着宗教的外衣反专制C 以宗教形式宣扬人文思想 D 摆脱了宗教和专制束缚1818世纪以前,“古代中国”在西方人的笔下可说是尽善尽美,但自19世纪以来,英、美基督徒却将其变成了诈骗、不公正、没有灵魂、杀婴、奴隶、仇外主义、否认真理的代名词。对“古代中国”的不同描述反映出A 中国儒家伦理道德受到冲击 B 西方对中国的认识日益深入C 西方经历了剧烈的观念变动 D 西方世界兴起和中国的衰落19教会宣称购买赎罪券可以拯救自己的灵魂,马丁路德认为一

10、个人得救要靠信仰,而不是外在的东西,这就是“因信称义”。从本质上看“因信称义”A 揭露了赎罪券对民众的欺骗 B 削弱了罗马教廷的神圣权威C 赋予了德国民众自由精神 D 促进了资产阶级新教派的产生201689年,洛克在政府论中指出:“人人放弃其自然法的执行权而把它交给公众,这样,就授权社会,或者授权给社会的立法机关,根据社会公共福利的要求为他制订法律,而他本人对于这些法律的执行也有尽力协助的义务。”引文表明他主张A 社会契约 B 人民革命权利 C 君主立宪 D 三权分立21法国思想家伏尔泰认为,基督仅禁止人作恶,而孔子则劝人行善,孔子比基督高明得多,所以人应该遵循“既不使别人痛苦,也不以他人之痛

11、苦使自己快乐”的准则。由此可知,伏尔泰试图A 推广儒家思想,拯救法国人民 B 揭露教会的压迫,宣扬思想自由C 号召革命,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D 抨击教会的虚伪和封建政府的苛政22孟德斯鸠认为”荣誉”构成了君主政体的原则,这种荣誉原则一方面使整个社会的等级制度合法化,委求每个人和每个阶层都恪守各自的行为准制和法律权限,另一方面也成为遏制君主权力过分膨张的有效手段。对“荣誉”理解最恰当的是A 相互制衡的政府权力 B 遵纪守法的责任意识C 自由平等的公共人格 D 高风亮节的精神品格23爱日斋丛抄中记载“大概唐末渐有印书,特未盛行,遂以为始于蜀出。当五季乱离之际,经籍方有托而流布于四方,天之不绝斯文,信

12、矣!”据此可知A 活字印刷术在唐末开始使用 B 雕版印刷术推动了文化发展C 唐朝四川地区印刷术最发达 D 造纸技术出现了重大的改进24对下图解读中,正确地揭示了中西科技发展轨迹上的差异的是A 中国古代科技一直领先于西方 B 公元前后到10世纪中国科技走向衰落C 公元前后中国科技达到最高峰 D 15世纪中西方科技发展趋势出现逆转25龙被中原先民视作神灵,“凤鸟”则是楚地的图腾。在屈原的楚辞中出现“龙”20多次,频率高于凤;离骚文中历述尧舜禹汤,夏桀商纣等华夏人物,无一楚人。这说明A 战国时期南北文化的融合 B 南方蛮夷被中原政权征服C 多民族统一在炎黄旗帜下 D 楚国艺术的夸张奇特想象第1I卷(

13、非选择题 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26一种新的思想,开始于对传统权威的质疑。简单说,光明孕育于黑暗之中,并驱散黑暗,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 实际上有两种不同类型的文艺复兴:第一是经济和社会环境的转变;第二种在此转变基础上的艺术和文化运动。而且阿尔卑斯山南北的文艺复兴也大不相同。在南方(意大利),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的精神是世俗的,而且是反教权主义的。在北部(欧洲德语国家),人们更为关注宗教改革而不太强调各个人的优点。(美)菲利普J阿德勒世界文明史材料二 启蒙思想家们尽管在不同的领域提出了不少的观念,但更重要的是他们向人们提出一种态度和思想方法,重新质疑和检验所有已被接受的观念和价值;他们不是闭门造车自我欣赏的文化精英,而是主动面向大众和社会的宣传家。赵立行欧洲文明史(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时期经济转变的内涵。为什么说阿尔卑斯山南方的知识分子的精神是“世俗的,而且是反教权主义的”?(6分)(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启蒙思想家提出的“态度和思想方法”。他们“主动面向大众和社会”的宣传造成了怎样的影响?(10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