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百所重点名校大联考高三高考冲刺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tang****xu3 文档编号:127196159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百所重点名校大联考高三高考冲刺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湖南省百所重点名校大联考高三高考冲刺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湖南省百所重点名校大联考高三高考冲刺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湖南省百所重点名校大联考高三高考冲刺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湖南省百所重点名校大联考高三高考冲刺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百所重点名校大联考高三高考冲刺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百所重点名校大联考高三高考冲刺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绝密启用前湖北省百所重点名校大联考 2019届高三高考冲刺语文试题注意事顶: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超卡上。 2.回答选择遐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遐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本卷答题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论述类文本阋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3个小题。 笺纸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固有的艺术形式和交流载体。表面看来,它的作用就是诗文唱和、书札往来。但是,由于它一产生就和传统文化结合在一

2、起,因此就带有明显的精神印记。 从古代的竹简、木牍到缣帛、纸张,中国的先人们一直在寻找便捷而低糜的文化载体。最后,纸张成了传播信息、记录历史、传承文明最为理想的媒介。因此,人们对纸张情有独钟。爱美是人的天性。由于素纸不能满足人们审美的需求,便有了染色、砑花、描绘花纹图案等完全出于审美追求的举措。之后,便以雕版、饾版、拱花的形式赋予笺纸更多的艺术含量。可以说,笺纸的发展史不仅是印刷技术的发展史,更是历代知识分子对美的自觉追求史。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因此,各种类型的笺纸都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厚重的根基。比如,博古题材的笺纸向人们展示了古代文明的遗迹,大凡钟鼎、器物、钱币,都是秩序、权成、

3、社会交往的象征;再比如,大量的佛像笺、罗汉笺的印行,无疑是在向人们传播、普及佛教精神;再比如,将山水林泉、高人隐逸作为笺画的题材,也正是在传递一种遗世独立、洁身自好、不随流俗、不同流合污的精神气度;再比如,大量蔬果笺、花卉笺的流行,也表现了人们对美好事物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再比如,鱼藻笺、花鸟笺、生肖笺的出现,也在向人们传递大自然的美妙信息,引导人们热爱自然、珍惜自然、顺应自然,等等。 笺纸对于传统文化的普及、传承起到了推动的作用。在古代,许多作家的作品通过个人题壁、歌女吟唱的形式传播四方。在现代社会,传统文化不仅可以乃过图书、报刊、音像、影视等形式进行侍播,而且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用具进行传播

4、。作为文房清玩的笺纸,由于它和知识分子的生活密不可分,因此扮演了传承传统文化的角色。如前所述,笺纸中不仅有图画,而且有书法、篆刻、诗词、掌故,通过笺纸,人们可以重温诗、词、歌、赋的名句,可以品味传统文化的精神。比如,林纾的宋词意笺,陈师曾的杜甫诗意笺,都在很大程度上普及了唐诗宋词。应该说,在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方面,笺纸功德无量。 中国的笺纸内涵丰富,琳琅满目,给人以目不暇接、美不胜收之感。世界上还没冇第二个国家将笺纸印制成一种精美绝伦的艺术品,赋予其如此多的文化内涵,使其承载精神追求和人文情怀的使命。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现在关注笺纸的人愈来愈少。随着电脑的普及,微信、短信、邮件的常态化,除了极

5、少数人,已经很少有人再写信了,更遑论用毛笔在笺纸上书写信件和诗文了。如何把笺纸及其文化传承下去,我们还需要更多的思考。 (摘编自刘运峰中国笺纸:微型国画的人文情怀)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的先人们一直在寻找便捷而低廉的文化载体,最终纸张成了最为理想的媒介。 B.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下,各种类型的笺纸都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厚重的根基。 C.笺纸助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普及和传承,特别是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笺纸功德无量。 D.中国笺纸作为一种精美绝伦的艺术品,与其它国家的笺纸一样承载着人们的精神追求和人文情怀的使命。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

6、项是(3分) A.文章由笺纸在传统文化领域的地位入手,引出论题,并提出中心论点。 B.文章主要采用举例论证,并且适时穿插引用论证,观点鲜明,说服力强。 C.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主体部分从三个方面探讨笺纸所带有的精神印记。 D.文章联系现实,引出坚持传承难的问题开放式结尾,引发读者深入思考。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认为,笺纸只要和传统文化结合在一起,就会带有明显的精神印记。 B.染色、砑花等举措和雕版、饾版、拱花等形式说明笺纸的出现是印刷技术使然。 C.笺纸因为扮演了传承传统文化的角色,所以它和知识分子的生活密不可分。 D.随着微信短信、邮件的常态化,如何传承

7、笺纸及其文化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遐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3个小题。材料一: “媒改电”工程收官。北京平原地区基本实现“无煤化”。截至今年10月底,北京已完成2279个村庄、85.81万户的“媒改清洁能源”任务,其中“煤改电”村庄占比八成,“煤改气”村庄占比两成。 天津市坚持统等兼顾,暖过冬与清洁取暖,因地制宜确定改造技术路线,今年新增20.6 万户农村居民散煤清洁能源替代。对未实施清洁取暖的,做好无烟螌煤招标、生产、供应工作,袖保无烟型煤替代全覆盖。 与此同时,天津突出抓好煤质监管,监督煤炭经营企业建立购销台帐,禁止销售不符合 天津煤炭经营使用地

8、方质量标准的劣质煤,今年年底前实现散煤实现经营户清零,天津市环保局大气处处长杨勇介绍,2017年天津已突现城市居民散煤清零,2019年将实现除山区外全市散煤清零。 河北省委常委会明确提出,持续用力治理农村散煤,积极稳妥推进“气代煤”“电代煤”工程,严格督查,考核问责,打赢打好冬季清洁取暖硬仗。 “以前,我家里取暖都是用燃煤锅炉,夜里那么冷,至少得起床两三次去添煤,现在用天然气取暖,只需用按钮设定好温度,屋子里就一直很暖和,既方便又干净。河北廊坊市香河喜东太平庄村村民王文忠去诉记者,“政府每年还给我们取暖补贴,每立方来天然气补贴1元钱,算下来花费反而少了!” 清洁取暖成效几何,天然气供应问题至关

9、重要。京津冀都将天然气保供摆在突出位置,多措并举,抓紧抓实。在国家发展改革委11月15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孟纬的话让大家心里有了底:“目前已落实的资源量能够足够保障民生用气需求气。 ”同时,国家发改委将加强价格监测,切实维护民生用气价格稳定。 摘编自京津冀清洁取暖再加力,2018年11月25日,人民日报)材料二 : 清洁取暖是热点,农村清洁取暖是难点。因此,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倪维斗提出“六个合适”原则,即把合适的能源放在合适的地方,在合适的时代、合适的系统中和其他能源合适的配合,最终发挥合适的作用。在广大农村地区因地制宜地发展利用生物质能符合“六个合适”原则 国家能源局原

10、副局长、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吴吟力主在农村地区推广利用生物质能清洁取暖。他认为当前“肥料化、原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利用不足以消化大量的生物质资源,能源化作为生物质能利用的兜底方式应加大推广力度。 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艮用清洁炉具专委会副秘书长任彦波表示,经亦性是影响农村清洁取暖的首要因素,“燃料适配炉具”是实现农村清洁取暖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生物质专用炉具配套成盘燃料作为一种重要的枝术路径,经济效益、环保效益、社会效益显著,可在农村清洁取暖中发挥更大作用 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副会长、宏日新能源集团董事长洪法表示,全球生物质能源利用在可再生能源中已达到73%,但我国仍以煤、石油为主要能源,

11、其能源利用占比在总能源消费中高达84%,这样的能源结构芾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同时,我国总碳排故量超过美国和欧盟总和,中国人均破排放量为7.5吨,高于世界53%,发展利用生物质能是我国能源转型和减少碳排故的必要措施。(摘编自中国炉具网,2018年11月22日,)材料三: 督察组在山西核查发现,太原市迎泽区在禁煤过程中,采用强制禁煤方式推行清洁取暖,无法保障人艮群众温暖过冬,督察组认为这是一起典型的打着大气污染治理旗号却影响民生的“一刀切”行为。 据督察组通报,迎泽区是太原市中心城区,辖区内的康乐片区现有400余户、1500余名居民,60岁以上老人300余名,属于待拆除改造区域。太原市迎泽区在不具

12、备集中供热、“煤改气”的条件下,通过设置“康乐街片区环保检查工作办公室”,禁止燃煤进入社区。社区内一些居民舍不得长时间使用电暖气,就通过烧柴、烧废旧家具等方式进行采暖。督察组认为,群众面临挨冻局面,且当地空气污染并未得到遏制。 督察组已要求当地加快整改,确保人良群众温暖过冬。(摘编自参考消息,2018年11月16日)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顶是(3分A.北京地区基本实现了“无煤化”,截至2018年10月底,其中“煤改电”村庄占比八成,“煤改气”村庄占比两成。B.从河北廊坊农村百姓的反映来看,用天然气取暖与用燃煤锅炉取暖相比,天然气取暖 既暧和、干净、方便,又便宜。C.清洁取暖是

13、热点,农村清洁取暖是难点,为此,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倪维斗提出了“六个合适原则D.推行清洁取暖小能搞“一刀切”,若釆用强制方式禁煤,而配套设施和配套政策跟不上,很可能就会影响百姓冬季取暖。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顶是(3分)A.太原市迎泽区禁煤“一刀切”的做法,无法保障人民群众温暖过冬,且当地空气污染并未得到遏制,被督察组通报,并被要求整改。B.经济性是影响农村清洁取暖的首要因素,生物质专用炉具配套成型燃料作为一种重要的技术路径,有必要在农村清洁取暖中优先选择。C.我国的能源结构以煤和石油为主,总碳排放量和人均碳排放量均非常高,因此有必要发展利用生物质能,促进能源

14、转型和减少碳排放。D.如果不能保降无然气供应,请洁取暖就不能实现,因此,京津冀都将无然气保供摆在 突出位置,同时国家发改委切实维护民生用气价格稳定。6.在农村地区请洁取暖应该怎样施政才会得民心,顺民意?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題共3小題,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3个小题。一个人的名字刘亮程 人的名字是一块生铁,别人叫一声,就会擦亮一次。一个名字若两三天没人叫,上面会落一层土。若两三年没人叫,这个名字就算被埋掉了,上面的土有一铁锨厚。这样的名字已经很难被叫出来,名字和属于它的人有了距离。名字早寂寞地睡着了,或朽掉了。名字下的人还在瞎忙碌,早出晚归,做着莫名的事

15、。 冯三的名字被人忘记50年了。人们扔下他的真名不叫,都叫他冯三。 冯三一出世,父亲冯七就给他起了大名:冯得财。等冯三长到15岁,父亲冯七把村里的亲朋好友召集来,摆了两桌酒席。 冯七说,我的儿子已经长成大人,我给他起了大名,求你们别再叫他的小名了。你们不叫,他就永远没有大名。我的那两个儿子,你们叫他们冯大、冯二,我知道你们改不了口了。可是我三儿子,就求你们饶了他吧。你们这些当爷爷奶奶、叔叔大妈、哥哥姐姐的,只要稍稍改个口,我的三儿子就能大大方方做人了。 可是,没有一个人改口,都说叫习惯了,改不了。或者当着冯七的面满口答应,背后还是冯三冯三地叫个不停。 冯三一直在心中默念着自己的大名。他像珍藏一件宝贝一样珍藏着这个名字。 自从父亲冯七摆了酒席后,冯三坚决再不认这个小名,别人叫冯三他硬不答应。冯三两个字飘进耳朵时,他的大名会一下子跳起来,把它打出去。后来冯三接连不断地灌进耳朵,他从村子一头走到另一头,见了人就张着嘴笑,希望能听见一个人叫他冯得财。 可是,没有一个人叫他冯得财。 冯三财这徉蛮横地踩在他的大名上面,堂而皇之地成了他的名字,夜深人静时,冯三会悄悄地望一眼像几根枯柴一样朽掉的那三个字。有时四下无人,冯三会突然张口,叫出自己的大名。很久,没有人答应,冯得财就像早已陌生的一个人,五十年前就已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