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园区建设实施计划设计

上传人:mg****2 文档编号:127195807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 页数:66 大小:7.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慧园区建设实施计划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智慧园区建设实施计划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智慧园区建设实施计划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智慧园区建设实施计划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智慧园区建设实施计划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智慧园区建设实施计划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慧园区建设实施计划设计(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科教城智慧园区建设方案xxxx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2月目 录一、常州科教城园区概述51、常州科教园区建设背景52、常州科教园区发展现况63、科教园区发展远景规划7二、智慧园区空间信息化建设需求81.园区管理复杂化82.物联网的发展良好支撑93.园区政府管理的精细化需要94.现有信息数据的整合不足95.数据的增值利用与深度挖掘不够96.数据成果展示不够直观10三、项目建设目标、原则101.园区智慧系统的建设总体目标102.建设原则113.智慧园区的总体设计依据12四、智慧园区建设内容131、智慧园区可视化多业务统一平台建设142、 平台系统特点152.1、面向行业用户定制152.2、面向

2、运营的百万级级联大系统152.3、整合无线、有线数据接入系统162.4、网络管理功能162.5、嵌入流媒体业务平台162.6、开放式结构,无限扩容172.7、开放式协议,集成第三方产品173、平台功能实现183.1、功能单元划分183.2、平台业务模块功能实现193.3、平台管理模块213.4、平台系统核心模块功能243.5、已建系统及平台的接入服务283.6、GIS系统可视化应用304、人机交互界面介绍334.1、登录界面344.2、视频播放界面344.3、GIS界面展示354.4、设备及平台管理功能364.5、视频回放分析功能364.6、动态可视化监测374.7、智能视频管控系统384.8

3、、视频智能分析384.8、视频跟踪394.9、其他特性402、智慧园区治安管理系统建设433、智慧园区应急指挥系统建设464. 智慧园区监控管理中心子系统504.1、园区监控管理中心设备配置504.2、园区监控管理中心工程设施内容505、 智慧园区网络建设516、智慧园区数据采集终端建设516.1、无线数据采集终端526.2、智慧园区卡口建设546.3、制高点高清视频监控终端56五、 智慧园区的其他业务应用建设571、智慧园区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572、智慧园区政务管理系统建设582.1、信息管理子系统582.2、流程管理子系统592.3、信息服务子系统592. 4、政务信息公开子系统592.

4、5、网上申报与注册子系统603、 智能物业及设施管理系统614、智慧园区环境与节能管理子系统615、公共广播系统635.1、 公共广播业务需求635.2、 公共广播系统实现功能636、车辆管理系统646.1、停车场管理系统业务需求646.2、 停车场系统实现功能647、“一卡通”管理系统668、电子公告牌系统688.1、电子公告牌系统业务需求688.2、电子公告牌系统实现功能69一、常州科教城园区概述1、常州科教园区建设背景 常州科教城由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科技厅与常州市人民政府共同建设,选址于常州市常武中路801号、占地5平方公里,分为高教园区、科技园区两部分,是国家高职教育发展综合改革实验

5、区、国家大学科技园和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胡锦涛、江泽民、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视察常州科教城,对常州大力发展高职教育和构筑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给予了充分肯定。2、常州科教园区发展现况作为教育园区,常州科教城按照“统一规划、资源共享,集约发展、集群发展”的思路,高举高职教育大旗,走差别化竞争、错位式发展道路,着力建设一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高地。园区现有五所高职院校和一所本科高校常州大学,全日制在校生7.6万余名,拥有1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1所“国家骨干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8年达98%以上,荣获省级以上技能大赛一等奖400余项。 作为科技园区,常州科教城按照“经科教联动、

6、产学研结合、校所企共赢”的理念,不断探索与知名大学大院大所协同创新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努力构筑以产业创新为先导、政府创新为推力、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政、产、学、研、用、资、介结合的技术创新和区域创新体系。现已集聚了550多家研发机构、高科技企业和中介服务机构,建成了专业化的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在电动汽车、机器人与智能装备等领域形成了鲜明的研发和产业孵化特色。园区现有科技人才10000多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2400多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59人,签约园区的海归创业团队210个。中科院13个研究所在此设立了分中心,建立了6个研究所,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21所著名大学在这里设

7、立了研发机构和孵化基地。2011年,园区全年新增科研经费4.4亿元,承担国家、省、市科技项目547项,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556项。3、科教园区发展远景规划科教园区将努力实现“3211”的发展目标, 规划通过3-5年的努力实现:集聚科技人才3万名,引进研发机构200个,孵化高科技企业1000家,在读大学生达到10万名。为了更好地展示国家级园区风貌,更好地保障来园区参观的国家级省市级领导人的安全,维护高教园区的教学秩序,营造优良的社会和安定的环境。根据常州市智慧城市、平安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常州科教城“智慧园区建设项目”要求,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会同相关部门制定本规划方案。 江泽民同志视察常州科教城

8、 原国家主席胡锦涛视察常州科教城 二、智慧园区空间信息化建设需求有效的园区管理是促进园区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随着园区的不断发展,传统的管理方式已越来越不适应园区迅速发展的需要。智慧园区的建设不仅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信息化将给园区带来管理的重大进展的同时,也给园区内居住和工作的人员带来了生活方式的巨大变革。智慧园区的意义不令是体现了一种生活现代化,更是向人们展现了一种新生活的方式,更是常州未来发展的一亩试验田。1.园区管理复杂化智慧园区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使得该市逐步形成一个复杂的人文与自然复合系统,是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要素高度密集的地理综合体,是信息流、人流、物流和资金流的集散地。为了

9、将更加复杂的园区管理好,需要全面实时的掌握园区运行状态。2.物联网的发展良好支撑随着物联网的发展,目前已经能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如目前园区内有近2000个摄像头。这样物联网将与水、电、气、路一样,成为地球上的一类新的基础设施,使得获取数据的渠道增多,世界将继续“缩小”、“扁平化”和“智慧”。3.园区政府管理的精细化需要精细化管理要求政府决策更准确,所以需要更科学、更可靠、更智能的分析手段,提高政府决策水平。4.现有信息数据的整合不足园区现

10、有信息数据的整合存在不足,如随着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获取数据的渠道不断丰富,目前获取了大量的数据。从数据内容上来说包括地理信息数据、实时监测数据、多媒体数据等;从数据形式上来说,包括原始数据、专题产品数据以及分析成果数据等。数据的多样性与多源性,为数据综合利用和数据共享带来了极大的不便,需要对多源异构数据进行整合。5.数据的增值利用与深度挖掘不够相对于数据获取,数据的开发利用仅仅停留在数据统一存储和展示,数据增值产品开发利用少;并且功能类共享仅仅停留在浅层次的数据查询、定位等层次,数据深度挖掘如网络分析、叠加分析等利用比较少。6.数据成果展示不够直观80%以上的信息与地理位置空间有关,但传统

11、的图表统计方式缺乏直观性很难提供决策的可视化。如传统的电子表格和数据库无法看到数据之间的模式和发展趋势,且分析结果表现形势单一,不够直观。综上所述:空间信息深度融合、挖掘利用迫在眉睫。三、项目建设目标、原则1.园区智慧系统的建设总体目标1) 建设统一的园区智能管理、智慧安防于一体的管理中心,满足重大任务保卫、校区安全、园区形像展示、和谐生活的需要。2) 建设标准统一、资源共享的智能化监控系统,上接武进区应急指挥中心,下联园区各单位及校园自建安防系统。3) 建设体制优化,最大限度整合园区安保力量于一体,发挥集成效应。4) 建设园区展示可视化、监督管理智能化、安防调度集中化、联动功能社会化、应急预

12、案共享化。5)和谐安全。围绕园区交通管理(电子警察、电子卡口)、视频监控(园区的可视化指挥、各单位已建视频和大平台的联网、系统的智慧化管理体现在视频跟踪、特定行为的分析、重要活动重要机关的保障、报警联动、相关部门的通讯终端联网、各企事业单位巡更系统联网、门禁)。在管理中心可进行联网、智慧化分析。6)信息化服务。围绕公布信息、背景音乐、企业形象对外远程展示、远程教学、会商、网站资讯提取共享、移动式远程公共课堂等。7)园区主体管理的人性化,包括生活、娱乐等。抄表、通行卡(如可为有正式身份人员办理带指纹的后台卡片,“无卡走园区”)。 2.建设原则1)统筹规划、协同工作原则常州智慧园区的建设体系庞大、

13、技术复杂,涉及众多专业部门,建设必须按照统一部署,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各相关部门要坚持协同工作、职责明确、密切配合,充分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共同推进项目建设。2)网络互联、资源共享原则加快推进常州智慧园区的建设要充分利用有的信息资源,并最大限度依托并整合;在可用性的前提条件下充分保证系统建设的经济性,提高投资效率和资源利用率,避免重复建设。建成后要实现基础设施、信息资源的共享利用。3)体系建设与应用并重原则坚持常州智慧园区体系建设与应用并重,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建设,在建设先进、可靠、高性能的信息平台基础上,加强地理信息资源的推广应用,讲求实效、试点先行,重点抓几个示范性应用工程,实现建设与

14、应用的双促进,充分发挥地理信息资源开发应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4)标准化原则常州智慧园区在建设工程中必须坚持标准化,建立统一的地理信息数据交换标准,以此确保地理信息资源数据交换的顺畅。同时,深入研究和吸收国家和行业的地理信息数据标准,为实现我市与横向与纵向的地理空间信息资源数据交换奠定基础。5)自主创新原则要以建设平台为契机,大力提倡和鼓励常州智慧园区有关地理信息技术的创新,注重提高自主开发能力,加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力度。同时,要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地理信息应用技术,以此建立适应我市地理信息资源需求的技术创新体系和研发成果产业化机制。3.智慧园区的总体设计依据

15、智慧园区智能化系统总体设计应遵循以下设计依据和标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06-2020年国家信息性价比发展战略GB/T 50314-2006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 50395-2007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CJJ/T 103-2004 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数据标准CJJ/T 100-2004 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规范GB/T 7027-2002 信息分类和编码的基本原则与方法GB/T 1988-1998 信息技术 信息交换用七位编码字符集GB/T 10113-2003 分类与编码通用术语GB/T (公安部试行版)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南GB/T 17798-1999 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GB/T 4762-1984 政治面貌代码ISO 19115: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