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建筑大师:约翰&amp#183;伍重( jorn utzon)

上传人:mg****2 文档编号:127195641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5.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艺术建筑大师:约翰&amp#183;伍重( jorn utzon)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艺术建筑大师:约翰&amp#183;伍重( jorn utzon)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艺术建筑大师:约翰&amp#183;伍重( jorn utzon)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艺术建筑大师:约翰&amp#183;伍重( jorn utzon)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艺术建筑大师:约翰&amp#183;伍重( jorn utzon)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艺术建筑大师:约翰&amp#183;伍重( jorn utzon)》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艺术建筑大师:约翰&amp#183;伍重( jorn utzon)(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悉尼歌剧院的设计者、丹麦建筑设计大师约翰伍重(Jrn Utzon)2008年12月29日于丹麦逝世,享年90岁。约翰伍重(JornUtzon)出生于1918年出生于丹麦的哥本哈根,曾经是一名优秀的水手。2003年,获得第二十五届普利策奖。伍重是第三代建筑师的代表人物,他主张建筑必须具有地方意义。艺术建筑大师:约翰伍重( Jorn Utzon)悉尼歌剧院的设计者、丹麦建筑设计大师约翰伍重(Jrn Utzon)2008年12月29日于丹麦逝世,享年90岁。约翰伍重(JornUtzon)伍重出生于1918年出生于丹麦的哥本哈根,曾经是一名优秀的水手。他的童年在阿尔堡中学于1937年完成,他就读于哥本

2、哈根艺术学院。直到18岁,他还考虑去当一名海军的军官。1942年毕业于一个高等艺术专科学校。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逃往瑞典,在那里的建筑工作室当小职员。后来去了芬兰,与阿尔瓦阿尔托一起工作。在紧接着的十年时间里,他游历了很多地方,中国,日本,墨西哥,美国,印度,澳大利亚等。澳大利亚成为影响他一生的主要因素。1957年在国际竞争中获胜的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设计。2003年,获得第二十五届普利策奖。伍重是第三代建筑师的代表人物,他主张建筑必须具有地方意义。世界建筑大师约翰伍重简介出处:责任编辑:燕平最后更新时间:2012-10-26 11:45:06导读:悉尼歌剧院的设计者、丹麦建筑设计大师约翰伍重(

3、Jrn Utzon)2008年12月29日于丹麦逝世,享年90岁。伍重是第三代建筑师的代表人物,他主张建筑必须具有地方意义。关键词:世界建筑大师约翰伍重悉尼歌剧院的设计者、丹麦建筑设计大师约翰伍重(Jrn Utzon)2008年12月29日于丹麦逝世,享年90岁。伍重简介:约恩乌松(也译伍重,乌特松),AC(Jørn Utzon,1918年4月9日2008年11月29日),出生于丹麦哥本哈根,丹麦建筑设计师,曾经是一名优秀的水手。其最著名的作品是悉尼歌剧院。直到18岁,他还考虑去当一名海军的军官。1937年,19岁的乌松顺利进入丹麦皇家艺术学院建筑系,师从于施泰因埃勒拉斯姆森(S

4、teenEilerRasmussen)和卡伊菲斯科尔(kayFisker)。两位总恩师均为丹麦建筑界的领军人物,而且也都是中国迷,其中,拉斯姆森还曾在北京设计过热电站。乌松耳濡目染,接触了大量的中国艺术文化,不知不觉影响了自己的建筑观念。1942年毕业于一个高等艺术专科学校。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逃往瑞典斯德哥尔摩,并受雇于瑞典建筑大师阿斯普朗德(ErikGunnarAsplunde)的建筑事务所。乌松在瑞典整整工作了3年。尔后便去了芬兰首都赫尔辛斯,和芬兰首屈一指的现代主义建筑大师阿尔瓦阿尔托(AlvarAalto)一道工作。阿尔托比乌松年长20岁,早已功成名就,名满天下。和阿尔托的合作被看作

5、是乌松创作阶段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时期,加深了乌松对有机建筑的理解。尽管这样,乌松仍觉得自己不够充实,仿佛只有周游世界,从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建筑中汲取养料,才是最直接有效的学习方法。基于这一朴素的想法,1948年,乌松自我放逐,开始了自己的游历生活。他前往当时的法国保护国北非摩洛哥,当他看到当地的村落建筑时,感到十分吃惊。因为,那些朴素的建筑和周围的环境是多么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完美而静谧。尤其是其中黏土材料的反复运用,深深地触动了乌松,并影响了他后来的设计。多年后,我们还能从他的高层建筑作品中看到当地村落建筑的影子。在美国,乌松拜访了著名建筑大师赖特,他从赖特的作品中受到了强烈感染。在南美洲,玛

6、雅人和阿兹提克人的古代建筑遗存,同样引起了乌松的浓厚兴趣,那些巨大的水平平面再次触动了他内心深处的建筑灵感,成为他未来建筑设计中的重要表现手段。1950年,乌松结束了自己的游历生活,回到故乡。他觉得自己已羽毛丰满,便创办了自己的建筑事务所。谁知他参加了一些设计竞赛,但却极少能够得以实施,而且,委托设计项目也相当少。这让踌躇满志的乌松很是郁闷。两年后,乌松分别在哥本哈根附近的赫列别克和霍尔塔建造了自家的住宅。这两栋建筑明显有着自由的空间处理与不对称的外部结构,矗立在钢筋混凝土支柱上,显然受到了有机建筑原则的影响,然而,从中亦能发现凿斧印。1959年,乌松重又踏上游历之旅。在十年时间里,他游历了很

7、多地方,中国,日本,墨西哥,美国,印度,澳大利亚等。他去的最后这个地方成为影响他一生的主要因素。在中国逗留期间,乌松在北京拜见了营造法式研究第一人、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亚洲之行回国后,乌松在赫尔辛格西郊的一片丘陵地带设计了一组影响至为深远的联排式院落住宅金戈居住区(theKingoHousesinHelsingor)。同一时期,乌松还在弗莱登斯堡郊区设计建造了一个住宅区弗莱登斯堡住宅(theHousesinFredensborg)。乌松并未就此止步,在此基础上,他经过进一步研究提出了“添加性建筑”(additveaarchi-tecture)的设计方法,给建筑学术界带来了极大的影响。悉尼歌剧院

8、的传奇开始于1957年,38岁的伍重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建筑师,只在丹麦有过一次实践。他加入了一场匿名的竞赛:一块小土地上的歌剧院。他的方案在来自30多个国家的230位参赛者中被大赛评委选中,当时的媒体称之为“用白瓷片覆盖的三组贝壳形的混凝土拱顶”。这座建筑规模庞大,包括了音乐会大厅、歌剧大厅、剧场、排演厅和众多的展览场地设施。建筑面积8000平米。但是由于其设计理念大胆前卫,加上开支严重超出预算而受到多方的质疑,他被迫于1966年辞去总设计师的职位,由一位澳大利亚的设计师接任。其继任人依然延续乌松的风格。这座建筑直到1973年才建成,历经14年之久,耗资1.2亿美元。它的结构设计有着前所未有的

9、难度,其间经过无数设计师的设计,最后用混凝土先做成球形,再进行修改削减而成,杰作才得以诞生。悉尼歌剧院建成后,成为了澳大利亚的标志性建筑,并于200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1969年,任教于夏威夷大学的乌松,被邀请参加了科威特议会大厦的设计工作。1978年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授予乌松金质奖章,以表彰他的杰出创造,乌松这才感慨地说,是奖章治愈了他“悉尼悲剧”的创伤。2003年5月20日,普利兹克建筑大奖的颁奖仪式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举行。由于身体欠佳,85岁的乌松未能亲自参加颁奖仪式,而是由他的两个儿子、同为建筑师的简乌松和凯姆乌松代为领取了10万美元的奖金。这项建筑界的“诺贝尔奖”之所以授予乌松,

10、是为了表彰他创造了一座20世纪最伟大的歌剧院建筑悉尼歌剧院,以及他对人类建筑事业所倾注的一丝不苟的态度。2001年,在Perth的Murdoch University 学习MBA,毕业后曾经在这里看过歌剧奥赛罗和交响音乐会。2008年,乌松在接连做了几次手术之后,在睡梦中心脏病发逝世。尽管乌松最终因为悉尼歌剧院的设计而誉满全球,但是他却从来没有亲眼看到过建成后的悉尼歌剧院的真面目。约恩乌松同赖特一样,欣赏GUNNAR ASPLUND的思想,他认为阿尔托、GUNNAR和赖特对世界最有影响力。伟大的艺术成就悉尼歌剧院雄踞悉尼港湾畔,形似几片巨大的贝壳,又像两艘巨大的帆船,造型新颖,风姿绰约,与悉尼

11、港大桥遥相呼应。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独树一帜的建筑风格使它成为当代建筑史上的杰作。2003年,约恩伍重凭借悉尼歌剧院的设计获得了普里茨克尔建筑奖。评委会一致认为,悉尼歌剧院是20世纪最具代表性的建筑,设计师天才般的设计理念使这一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得以完美实现。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在对伍重的悼词中评价道:“他设计的悉尼歌剧院是最独特和杰出的建筑,是澳大利亚广为全世界熟知的地标性建筑,全体澳大利亚人都珍视这一遗产。”歌剧院的曲折建筑史约恩伍重在向悉尼歌剧院设计评委会递交设计草图时年仅30出头,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建筑师,只设计过一些住宅。直到最后一刻,他的设计图纸才被一位评委从纸堆中拣出来,并脱颖而出

12、。悉尼歌剧院在1959年3月开始动工。但是由于造型奇特,建筑工程极为困难,再加上伍重极力追求完美,歌剧院的建筑经费不断攀升,而预定完工日期也一拖再拖。这时许多人开始对伍重的设计产生怀疑,伍重和悉尼所在的新南威尔士州州政府之间的摩擦越来越严重。1966年,由于在费用和内部装饰上的一些争议,伍重一怒之下丢下尚未完工的内部设计工作离开了澳大利亚,并一去不返。直到离开人世,设计师再没有亲眼见过自己设计的悉尼歌剧院。这时歌剧院的三期建筑工程只完成了第二期。由于第三期的设计已经完成,州政府向伍重买下了第三期工程的设计图,并且另外指派了一组建筑师,接手伍重未完成的任务,才最终完成了悉尼歌剧院的建筑工作。设计

13、师的一生约恩伍重于1918年生于丹麦的海勒拜克,1942年毕业于当地的艺术学院。1950年,伍重在哥本哈根成立了自己的建筑工作室。伍重的代表作还有科威特的国家议会大厦。除了普利茨克尔建筑奖之外,伍重还获得过1985年度澳大利亚勋章及1988年的松宁奖。离开悉尼歌剧院的设计工作后,伍重一直僻世独居。在谈及当时离开歌剧院的内部装修设计工作时,伍重曾表示,他并不为此感到后悔,因为这是人生的一部分。悉尼歌剧院管委会主席金姆威廉姆斯在伍重逝世后表示,为纪念这位伟大的设计师,悉尼歌剧院的外部照明灯将熄灯以示哀悼。他还说:“伍重是一个建筑奇才,他留给澳大利亚和世界人民伟大的礼物。悉尼歌剧院也是全澳大利亚人的

14、骄傲,是澳大利亚人民族认同的一部分。”同时,悉尼港大桥也将降半旗对设计师表示哀悼。普利策奖的评语: 约翰伍重是一位建筑师。他扎根于历史,触角遍及马亚、中国、日本、伊斯兰的文化,以及其他很多的背景,包括他自己的斯坎德纳亚人的遗传。他把那些古代的传统与自己和谐的修养相结合,形成了一种艺术化的建筑感觉,以及和场所状况相联系的有机建筑的自然本能。 他总是领先于他的时代,当之无愧的成为将过去的这个世纪和永恒不朽的建筑物塑造在一起的少数几个现代主义者之一。建筑大师约翰伍重(Jorn Utzon)经典案例赏析悉尼歌剧院悉尼歌剧院的外观为三组巨大的壳片,第一组壳片在地段西侧,四对壳片成串排列,三对朝北,一对朝

15、南,内部是大音乐厅。第二组在地段东侧,与第一组大致平行,形式相同而规模略小,内部是歌剧厅。第三组在它们的西南方,规模最小,由两对壳片组成,里面是餐厅。其他房间都巧妙地布置在基座内。建筑大师约翰伍重作品:悉尼歌剧院出处:责任编辑:燕平最后更新时间:2012-10-26 14:35:13导读:悉尼歌剧院的外观为三组巨大的壳片,耸立在南北长186米、东西最宽处为97米的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基座上。第一组壳片在地段西侧,四对壳片成串排列,三对朝北,一对朝南,内部是大音乐厅。第二组在地段东侧,与第一组大致平行,形式相同而规模略小,内部是歌剧厅。第三组在它们的西南方,规模最小,由两对壳片组成,里面是餐厅。其他房间都巧妙地布置在基座内。关键词:世界建筑大师约翰伍重英文名称:Sydney Opera House地理位置:澳大利亚悉尼市贝尼朗岬角歌剧院规模:悉尼歌剧院整个建筑占地1.84公顷,长183米,宽118米,高67米,相当于20层楼的高度设计师:Jorn Utzon约翰伍重(丹麦)悉尼歌剧院的外观为三组巨大的壳片,耸立在南北长186米、东西最宽处为97米的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