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VDF(聚偏二氟乙烯)管道施工交底

上传人:mg****2 文档编号:127195608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1.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PVDF(聚偏二氟乙烯)管道施工交底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PVDF(聚偏二氟乙烯)管道施工交底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PVDF(聚偏二氟乙烯)管道施工交底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PVDF(聚偏二氟乙烯)管道施工交底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PVDF(聚偏二氟乙烯)管道施工交底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PVDF(聚偏二氟乙烯)管道施工交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VDF(聚偏二氟乙烯)管道施工交底(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技术交底记录表C2-1编号CESE2-BF-JD-GD-004工程名称北方通用电子(安徽)项目交底日期2013年05月07日施工单位中国电子系统工程第二建设有限公司分项工程名称管道安装分项工程交底提要PVDF排水管配管。交底内容:1适用范围本技术交底适用于适用腐蚀性高的化学品系统的PVDF配管。2施工准备2.1施工技术人员认真熟悉图纸,领会设计意图。安装人员须熟悉PVDF管的一般性能,掌握操作要点;2.2在各项预制加工项目开始前,根据设计施工图编制材料计划,将需要的材料、设备等按规格、型号准备好,运至现场;2.2施工工具的准备PVDF焊机、表面温度计、台钻、冲击钻、试压泵、压力表、一字螺丝刀、

2、活扳手、六角扳手、剪刀、回转式刀具割刀、回转式剪刀割刀、刮刀、记号笔、卷尺、脱脂纱布或药棉、洁净手套、清洁剂。2.3施工条件的准备2.3.1作业环境1 必须在洁净小室内施工,2 清洁、无尘、无阳光直射;3 室温+10 +30、必须设置通风排烟措施;4 其他洁净要求;1) 在向洁净小室和安装现场搬入机具、工具、材料时,应仔细擦拭,确保无尘埃、污迹、油脂的粘附。2) 操作者应按照工艺施工的不同阶段要求,穿戴指定的洁净服、洁净鞋、洁净手套和洁净帽,且必须保持清洁。3施工工艺3.1工艺流程施工准备作业环境及其它洁净要求确认工程测定、绘制管道系统分解图 PVDF管焊接(热粘接)管子切割管子切割长度计算P

3、VDF管现场安装管道系统的脱气和压力泄漏试验保温和色标图3.1 PVDF管施工工艺流程图 3.2 操作步骤:3.2.1工程测定、绘制管道系统分解图PVDF管道工程,原则上均在洁净小室内下料、焊接完成,搬至现场即可装配成完整的系统,因此要根据已经审定的施工图和工程现场测定记录绘制系统分解图(预制加工图),在加工图上要明确标注管径、管段节点间的长度,并将焊口逐个编号。3.2.2管子切割长度计算参考下表选用 图3.1 PVDF管施工工艺流程图 (5.5.1)式中 L管子下料长度 M两管件间中心距 Z1、Z2 管件的Z尺寸 BZ端面切削长度22=4mm XV热粘重叠余量(见下表) IR热粘接重叠余量

4、表5.5.1材质公称压力管子系列管外径mm壁厚mm重叠余量mm热粘设备型号PVDF165201.90.6IR63166.3251.90.6166.3322.40.6168402.40.6168503.00.71610633.00.71610633.00.7IR2251610753.60.81610904.30.916101105.31.010161253.90.810161404.30.910161604.91.010162006.21.110162257.01.23.2.3 管子切割A、按计算好的管子下料长度,用PVDF专用割刀切割,并用焊机附带的焊口切削机切削焊口,切削后达到焊口平整,无伤

5、痕,无毛刺;参见下图; PVDF管现场安装 PVDF管焊接(热粘接) B、 用吸尘器吸出碎屑,用专用洁净剂和洁净布擦拭焊口,然后立即用塑料管帽封上,塑料管帽应为原装PVDF管自身携带的管帽,且不得有污染。见下图:图5.6.2-1 图5.6.2-2 3.2.4 PVDF管焊接(热粘接) A、焊接应在洁净小室内进行,环境温度以1030之间为宜,温度变化不宜太大,不能在空气流动较大的场合焊接,周围不得有易燃易爆物资(详见5.3.1) B、焊接工艺流程(在PVDF焊机上完成)图3.2.4-1 语言设置 图3.2.4-2 焊接环境设置图3.2.4-7 设置参数的确认 图3.2.4-8 夹管图3.2.4-

6、8 管道磨削 图3.2.4-9 检查管道对口情况图3.2.4-10 清洁管口 图3.2.4-11 管道末端封堵图3.2.4-12 管道加热 图3.2.4-13 管道熔接图3.2.4-14 管道冷却 图3.2.4-15 管道焊缝检查 图3.2.4-16 贴上焊缝标识C、 焊口组对尺寸允差1 对接错位:管子壁厚的10%2 组对间隙:0.2mm3 两对接件的壁厚应相同D、 焊接参数(见下表) 焊接参数表 表5.7.4.1公称直径管子插入长度(mm)熔融时间(秒)加热模温度()131862605162082021102523123024144027205029226532247535251004030

7、3.2.5、焊接(热粘)质量要求(所有焊道全部检查)1)上视内外全圆周均匀呈双重焊道2)测定外测双重焊道间谷底至管表面的距离K,K值应大于0。 图3.2.5-1 焊缝成型图 3)焊道的幅b应在下图基准之内时间 图3.2.5-2焊道的幅b控制3.3 PVDF管现场安装3.3.1按照图纸会审确定的最终施工图制作、安装管道支吊架(遇有不可避免的现场打孔时必须进行吸尘,且应在开始配管前清洁好)。3.3.2 PVDF管的热线膨胀系数较大,为1210-5,要根据各直管段长度和输送介质的温度及环境温度计算各直管段的伸缩量,合理设置伸缩节和固定支架及活动支架。3.3.3 PVDF管的支吊架间距PVDF管的支吊

8、架间距表 表5.8.3.1 公称直径使用温度1316202530405065751004080909510011513014015516518560758090951101201301401551758070758590100115120130145165100657080859511011512513515512060657580901001051151251453.3.4活动支吊架与接头、焊头的关系在活动支吊架情况下,为不妨碍管道伸缩,接头、焊道应离开支吊架设置,离开的净距离为8cm以上。3.3.5支承支吊方法支承方法有松动支承和固定支承两种形式。松动支承固定支承在紧固固定支承时,管子与鞍

9、形或U形带之间,填入橡胶之类,以免伤及管子。阀的支承对阀而言,因其工作时的负荷及流体的流动会引起振动,需对阀本体进行支承。3.4 管道系统的脱气和压力泄漏试验 3.4.1配管完成后的管内脱气 在施工过程中不得已进行粘合连接时,由于粘剂气体(溶剂蒸气)滞留管内可致使管子产生裂纹(SC现象),使接头受损,应使全部管道系统处于开放状态,用洁净空气进行吹除。 3.4.2 压力泄漏试验 试验压力:气压时0.196Mpa(2.0Kg/cm2),水压时由设计确定,试验时自系统最低点供水。 保持时间:4h 试验流体:自来水 合格判定:无渗漏,压降3%4质量标准为了保证PVDF管的焊接及施工质量,应采取如下质量

10、保证措施:4.1 工程质量控制标准4.1.1焊口组对允许偏差按表7.1.1执行。 表7.1.1 焊口组对允许偏差表序号项目允许偏差检查方法检查数量1组对错位管壁厚的10%游标卡尺量抽查30%2组对间隙0.2mm游标卡尺量抽查30%3组对件壁厚差0游标卡尺量抽查30%4.1.2焊缝检查1外观检查 焊缝用眼看内外全园周均呈双重焊道。2测定外侧双重焊道间谷底至管表面的距离K,K值应大于03焊道的宽应在下图基准之内。4.2 质量保证措施4.2.1根据PVDF管路施工特点,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和岗位责任制,就每道关键工序设置专人负责,明确职责,落实到人;4.2.2材料进场检验、保管、运输必须严格把关,

11、设置专人、专库管理,必须有明确的记录,确保材料的质量、洁净;4.2.3 PVDF管段加工预制环境及安装环境必须符合要求,预制及安装前必须安排专人核查;4.2.4 对PVDF管路施工人员进行岗前专业培训,特别是焊接人员,在进行实际工程焊接前,必须进行上机实物培训,做样品,考试合格后才能上岗;4.2.5 PVDF管路施工关键工序-焊接,设置专人检验,对每道焊口贴牌:标注焊口序号、焊工姓名、焊接时间、检查人、焊口质量评定,同时做好书面记录,确保合格品进入下道工序;5 安全措施5.1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条例,结合实际情况和工程的具体特点,组成专职安全员和班组兼职安全

12、员以及工地安全用电负责人参加的安全管理网络,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履行各级人员的职责,抓好工程的安全生产;5.2 建立完善的施工安全保证体系,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检查、监督等工作,确保作业标准化、规范化;5.3作业人员上岗前进行安全教育及培训,增强现场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5.4施工现场按符合防火、防风、防触电等安全规定及安全施工要求进行布置并完全布置各种安全标识;5.5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严格按照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的有关规范规定执行;预制加工场、施工现场、仓库等区域按照安全规定进行设置;5.6施工现场使用的手持照明灯使用36V的安全电压;5.7室内配电柜、配电箱前要由绝缘垫,并安装漏电保护装置;5.8 PVDF焊机等电动机具,为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