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八年级语文《小石潭记》教案1

上传人:铁**** 文档编号:127194984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小石潭记》教案1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小石潭记》教案1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小石潭记》教案1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小石潭记》教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八年级语文《小石潭记》教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0小石潭记 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和文体。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读课文、疏通文意,感知结构。(重点)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一切景语皆情语。”透过作者幽美的景物描写,我们能发现他内心的隐秘世界吗?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学习柳宗元的这篇写景记游的散文小石潭记,品一品柳宗元在无情的山水间所寄寓的情感。(板书文题、作者)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作者链接。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因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所以后人并称二人为“韩柳”。柳宗元参加过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从此在荒远偏僻

2、的永州苦待了整整十年。在此期间,他写下了一组著名的山水游记,合称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 潭记钴 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涧记石渠记小石城山记)。后又被改贬到更为荒凉的柳州,四年后,病魔无情地夺去了他年仅四十七岁的生命。其文稿由刘禹锡编为柳河东集。2文体链接。“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3积累字词。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篁竹(hung)清冽(li)为坻(ch)为屿(y) 为嵁(kn) 佁然(y)俶尔(ch) 翕忽(x) 差互(c)寂寥(lio) 悄怆幽邃(chung)(su)4积累文

3、言词汇。(1)重点词汇。水尤清冽:格外。卷石底以出:弯曲。坻:水中高地。屿:小岛。嵁:不平的岩石。可百许头:表示约数。日光下澈:穿透。佁然不动:静止不动的样子。俶尔远逝:忽然。往来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悄怆幽邃:忧伤。(2)一词多义。乐 心乐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似与游者相乐(形容词作动词,逗乐)可 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不可久居(可以)清 水尤清冽(清澈)以其境过清(凄清)从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自)隶而从者(跟从)以 以其境过清(因为)卷石底以出(连词,相当于“而”,不译)全石以为底(用)而 记之而去(连词,表承接)隶而从者(连词,表并列)潭西南而望(连词,表修饰)游 皆若空游无所

4、依(游动)同游者(游览)环 如鸣珮环(玉环)竹树环合(环绕)为 全石以为底(作为)为岩(成为)(3)词类活用。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名词作状语,向西)皆若空游无所依(名词作状语,在空中)日光下澈(名词作状语,向下)俶尔远逝(形容词作状语,向远处)潭西南而望(名词作状语,向西南)斗折蛇行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像蛇(爬行)那样其岸势犬牙差互(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心乐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4)古今异义。乃记之而去(古义:离开;今义:往)崔氏二小生(古义:年轻人;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闻水声(古义:听到;今义:用鼻子嗅气味)不可久居(古义:停留;今义:住)三、自学指导 (一)

5、读懂文意。1朗读课文。2掌握翻译文言文的方法,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义,并将不懂之处画出来。 (二)整体感知。5重点句子翻译:(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点拨】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2)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点拨】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静止不动。(3)俶尔远逝,往来翕忽。【点拨】忽然间向远处游去,往来轻快敏捷。(4)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点拨】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5)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点拨】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能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6)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点拨】四面被竹子和树木环绕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这里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6理清思路。【点拨】第一部分(1):总写小石潭全貌。写了竹、水、潭、石、树等。第二部分(23):以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并写到了小溪的走势。第三部分(4):写小石潭幽静的环境,抒发作者抑郁忧伤的心情。第四部分(5):补充交代同行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