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所有地市州中考语文试卷全集分类汇编古诗鉴赏专题含解析

上传人:tang****xu3 文档编号:127192159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所有地市州中考语文试卷全集分类汇编古诗鉴赏专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湖北省所有地市州中考语文试卷全集分类汇编古诗鉴赏专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湖北省所有地市州中考语文试卷全集分类汇编古诗鉴赏专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湖北省所有地市州中考语文试卷全集分类汇编古诗鉴赏专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湖北省所有地市州中考语文试卷全集分类汇编古诗鉴赏专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所有地市州中考语文试卷全集分类汇编古诗鉴赏专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所有地市州中考语文试卷全集分类汇编古诗鉴赏专题含解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诗鉴赏专题黄石阅读下面两首古代诗歌,完成后面小题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3. 下列对两首古代诗歌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渔家傲秋思围绕“异”字写出了塞外的萧瑟荒凉,体现了将土们生活的艰苦。B. “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使沦落异乡的游子更添悲然。C. 天净沙秋思意在描绘一幅深秋晚景图,人在其中起陪衬作用。D. 两首诗歌,一首是宋词,一首是元曲,都

2、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14. 这两首古代诗歌皆以“秋思”为题,请指出它们所表达的“秋思”有何不同。【答案】13. C 14. 渔家傲秋思表达的“秋思”是身处边寒的征人之情:既有建功立业的情怀,又有功业难成、有家难归的愁绪。天净沙秋思表达的“秋思”是天涯论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羁旅之愁)。【解析】13.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对诗歌的字词理解、词句赏析、词语作用、主要内容、诗歌主旨都要有一定的理解,才能轻松做出选择。C项表述错误,天净沙秋思意在表现天涯游子之悲,描绘的深秋晚景图起陪衬作用。14.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

3、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比较分析两首词曲的思想情感可知,渔家傲秋思表达的“秋思”是身处边寒的征人之情:既有建功立业的情怀,又有功业难成、有家难归的愁绪;天净沙秋思表达的“秋思”是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十堰市渔家傲范仲俺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23.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特点,用近乎白描的方式描摹出一幅寥廓荒僻,笛瑟悲

4、凉的边塞风光图。B. “衡阳雁去无留意”是说一到秋天,衡阳的大雁奋翅南飞,毫无留恋之意,生动表现了征人的内心感受。C. “将军白发征夫泪”皆因“燕然未勒归无计”,爱国热情,浓重相思兼而有之,构成将军、征夫复杂矛盾的情绪。D. 这首词将写景和抒情完美结合。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反映出作者耳闻目睹,新身经历的场景,读来真实感人。24. 品析“浊酒一杯家万里”一句中“一杯”和“万里”的妙处。【答案】23. B 24. 简单的两个数量词,巧妙的连在一起,鲜活地勾画出边疆将士,想要借一杯浊酒消解乡愁,却因遥远的家乡还不知归途,而乡愁更浓。襄阳市(一)古诗词赏析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

5、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10. 词的上下片都用了一个“射”字,情感内涵却不尽相同。前者突出表现的是作者的_,后者抒发的是强烈的爱国情感。11. 词中“又何妨!”一句反问语气强烈,感情丰富。联系上下句,说说该句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答案】10. 少年狂气(狂气) 11. 自己并不在意自己的衰老,希望朝廷能够重新重用自己,给自己机会去建功立业。【解析】10. 试题分析:考查词句抒发的情感。“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为了报答全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意,看我亲自射杀猛

6、虎犹如昔日的孙郎。“射”字写出了作者的动作,也写活了他的神情;渲染了热烈的气氛,更揭示出了少年的狂气和昂扬的精神状态。11. 试题分析:考查词句抒发的情感。“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我虽沉醉但胸怀开阔胆略兴张,鬓边白发有如微霜,这又有何妨!表现他老当益壮的英雄气概。渴望奔赴军事前线,来实现为国立功的政治抱负。咸宁市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次北因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20. 下列选项中,对这首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 律诗有严格的格律要求,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而这首五言律诗除中间两联外,第 一

7、联也是对仗的。B. 肖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末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C. 领联的“潮平两岸阔”,写出了春潮涌涨、江水浩渺的情景,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D. 颈联把“日”与“春”作为流逝的时光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21. 请赏析颔联第二句“风正一帆悬”。【答案】20. D 21. “正”是指风顺而不猛,“悬”是端端直真地高抹着的样子。“风正一帆悬”,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写出了小船在江面上顺风前行的样子。【

8、解析】20. 试题分析:D项“作为流逝的时光的象征”对这首诗解说错误。应该是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21. 试题分析:赏析颔联第二句“风正一帆悬”。读懂诗句是作答的前提和基础。可从炼字的角度赏析。“悬”是端端正正地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那个“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这一句写小景已相当传神。但还不仅如此,这句诗的妙处,还在于它“以小景传大景之神”。可以设想,如果在曲曲折折的小河里行船,老要转弯子,这样的小景是难得出现的。如果在三峡行船

9、,即使风顺而风和,却依然波翻浪涌,这样的小景也是难得出现的。诗句妙在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风平浪静等的大景也表现出来了。荆州市6. 古诗赏析:下面对望岳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A. 首二句远望泰山。大笔勾勒泰山横亘绵延之势,亦显惊叹仰慕之情。B. 三、四句近看泰山。细笔描写泰山神奇秀丽景色和巍峨高大的形象。C. 五、六句细赏泰山。工笔描摹山中云气升腾,林中群鸟还巢的美景。D. 末两句登山感怀。诗人登临绝顶俯视群山,顿生壮志凌云之慨叹。【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D

10、项“诗人登临绝顶俯视群山”赏析不正确。“会当凌绝顶”: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会当”:应当,一定要。黄冈市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后面小题。【甲】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乙】战城南杨炯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注】白日:喻指君主。典出宋玉九辩:“去白日之昭昭兮,袭长夜之悠悠。”19. 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甲诗通过描写出使塞上的所见所闻,表达了诗人的爱国之情。同时“单车”“征蓬”“归雁”等也传达了内心的忧郁和激愤。B

11、. 甲诗尾联既是实写,又暗示了边塞将士紧张的战斗生活,表达了作者对将士们戍守边关、奋勇杀敌的敬意。C. 乙诗以征战者的口吻记述戍边生活,将战场的血腥与残酷场面写得淋漓尽致,读者从诗句里可以感受到将士内心的低落与哀怨。D. 乙诗颔联通过典型景物“幡旗”“甲胄”来描绘战场景象。战旗猎猎,盔甲似鱼鳞,不但写出了军队威武,而且写出了士兵斗志。20. 乙诗尾联表达了征战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1. 两首诗颈联都描写了边塞景色,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景色的特点。【答案】19. C 20. 尾联揭示了征战者光明的内心世界。尽管征尘千里,遮天蔽日,但征战者心中始终充满明亮的阳光,心系祖国,怀着必胜的信心,视死如归,报

12、效君王(国家)。 21. 甲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放眼望去,广阔无垠的大漠上,远处烽火台-缕孤烟直上云霄;杳无尽头的黄河横贯其间,天空中挂者一轮圆圆的落日。此句选取了塞外特有的景物“大漠”“长河”“孤烟”“落日”,描绘了雄浑寥廓、奇特壮丽的塞外风光。乙诗:“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冰冻的水寒冷得使马受了伤,悲凉的北风倍添征人思乡怀归的愁绪,此句抓住冬天的景物“冻水”“悲风”,极言天气之寒,突出了寒冷、萧瑟凄清的边塞景色。【解析】19. 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的内容的理解、手法运用的分析和思想感情的把握,我们解答时要结合整首诗,逐句进行分析。C项理解不正确, “将战场的血腥与残酷场面写得

13、淋漓尽致”“将士内心的低落与哀怨”不合诗意。20. 本题主要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要结合字里行间和诗歌的主题来理解作者思想感情。解答时需要读懂诗歌的内容,并且能够根据重点语句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乙诗尾联表达了征战者心系祖国,视死如归,报效君王的思想感情。21. 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诗歌比较阅读,就是将两篇或两篇以上而且内容和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文章诗歌,加以比较分析、对照鉴别地阅读。在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中达到提高学生迁移思维能力和深入分析问题能力的目的。甲诗描绘了雄浑寥廓、奇特壮丽的塞外风光。乙诗突出了寒冷、萧瑟凄清的边塞景色。随州市(一)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小题。蝶

14、恋花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注释】柳永,北宋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其词多写羁旅、思人之苦。望极:极目远望。会:理解。阑:同“栏”。强(qing)乐:勉强欢笑。强,勉强。衣带渐宽:指人逐渐消瘦。消得:值得。11.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上片写凭栏望远,以景物描写渲染悲凉气氛,抒发愁思苦绪。B. “拟把”三句,写诗人狂饮高歌,“一醉”而“春愁”尽消。C. 最后两句为千古名句,反映出诗人对心上人忠贞执着的感情。D. 全词语言新颖工巧、清新流畅,表现了诗人高

15、超的艺术技巧。12. 王国维认为,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他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为第二境。请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由此获得的启示。【答案】11. B 12. 要点:在学习(生活)中,我们要有坚定的信念,执着的精神。(意近即可)【解析】11. 本题考查诗词关键句赏析,诗词句子赏析需要我们在了解诗词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答。B项的赏析有误,“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的意思是“打算把放荡不羁的心情给灌醉,举杯高歌,勉强欢笑反而觉得毫无意味”,从“强乐还无味”可知,他并没有抑制住“春愁”,更说明“春愁”的缠绵执着。12. 此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句子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意思是“我日渐消瘦也不觉得懊悔,为了你我情愿一身憔悴”。如果把“伊”字理解为词人所追求的理想和毕生从事的事业也是可以的。王国维用这两句来表明: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坚定不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孜孜以求,直至人瘦带宽也不后悔。据此回答即可,注意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江汉油田、潜江、天门、仙桃(一)古诗赏析(3分)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