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管理)战略与战略思想的辨析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27191438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1.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战略管理)战略与战略思想的辨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战略管理)战略与战略思想的辨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战略管理)战略与战略思想的辨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战略管理)战略与战略思想的辨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战略管理)战略与战略思想的辨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战略管理)战略与战略思想的辨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战略管理)战略与战略思想的辨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战略与战略思想的辨析针对战略应用和发展的理论研究对国民经济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关键意义。对战略的理论的深层理解和发掘,可以使宏观战略理论得到更好的发展,使其更好的应用与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本文针对战略及战略思想发表一些新的看法,以期与同仁们相互探讨,不足之处尚请不吝赐教。 战略与战略思想的关系,是把战争的谋略上升到哲理与理论研究的高度,是在思想领域范畴的延伸。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从理论的高度对战略进行高度的认识、概括和总结,深层次的发掘、创新与发展,有利于社会,有利于国,有利于民。战略思想基于实际的可行性、先进性与规律性的有机结合,其针对战争全局的基本观点,对战略的胁从具有了根本上的指导意义,为

2、战争政策、战略方针和作战原则的制定提供了充分的思想和理论依据。 一、战略含义和本质特征的辨析 战略由战略目标、战略原则和战略手段构成。毛泽东指出:研究带全局性的战争指导规律,是战略学的任务。研究带局部性的战争指导规律,是战役学和战术学的任务。(【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1、战略的含义:最初的 “战略”,是指战争中的军事谋略,既指战争的谋略。 1)战和谋 首先,从字义上讲,“战”的本义是作战、是打仗,又指战争、战事。那么,从宏观上讲可以是指战争或战役,从微观上讲是指战斗。“略”是谋略,是计谋。“谋”按字义上讲是策略、是计谋,是计划或计策。前者是勇,是用力的;后者是谋,是用心

3、智的。只斗力不斗智,是呈勇斗狠,是有勇无谋,是盲目的争斗和撕杀;斗智而无勇,则只建立于心智的计较,没有实施的过程,成了空头摆设。 因此,战和谋是战略组成的两大要素,两者有机的结合,才是制胜的关键。 2)技术、战术和战略 把技术、战术和战略带入数量、手段和时间的概念,我们可以理解为: 单元作战的战术是指单元战斗的技术,是相对于组成整体战斗集合面的有机的点;单元战斗体具有常备且不断提升的特点,单元体素质的集合,就是整体战斗力形成的基础。 有组织的群体作战的谋划,是基于自身与环境的客观条件并服从于战争全局的战略筹措,是贯穿于整个战斗组织群体及以下乃至基本单位群体的关联动作的行动计划纲领,是针对组织群

4、体战斗技术的谋划,受关联战斗或战役地域跨度和相对时间过程以及其它各有关因素的制约,是相对于战争全局战略部署中的分支,是相对与全局的线; 那么,针对战争全局,其根据全部参战要素并各相关因素、在相当时段内制定的谋略计划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是战略的“目标”;而为在相应的时间段内实现这个目标所进行的整体纲领性谋划就是“战略”。战略受相对时段的制约,是特定时段内受特定时段各要素和相关因素制约的,相对于线和有机的点组成的面的点。 技术、战术和战略是相对关联又相对独立的面、线、点,是为实现某特定目的所进行的由谋到战的相互关联的组合,是大、小谋略与战斗技术的有机结合。 综上所述的实质存在,战略架构组织的链接关

5、系应该是: 由点面,形成了深度和广度; 由上下,形成了层次; 由先后,形成了秩序。 3)本质特征 根据以上的讨论,我们可以说:“战略”是针对既定的最终目标,在特定时段内根据相应的客观条件制定的、相对于整体(特定域)的、具有特定时段自身基本特征的战争(战役)的策略和谋划。 所以说战略的本质特征应该是: 具有鲜明的指向性 是指指导并约束行为的策划纲要所基于的战略思想基础上的战略方针,原则上所具有的鲜明动机指向和目标定位。 具有相对的整体(域)性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中指出:世界可以是战争的一全局,一国可以是战争的一全局,一个独立的游击区、一个大的独立的作战方面,也

6、可以是战争的一全局。凡属带有要照顾各方面和各阶段的性质的,都是战争的全局。 所以,我们对点、线、面的深度和广度、层次和秩序的确定,确立了单位服从整体,整体服从全局的思想观念;点、线、面的有机配合,既有效满足了基于全局的战略方针,又不失相对于全局的单位整体的灵活。 具有相对的时段性 任何事件或事物,没有绝对的长久和久远,均受所处时段、地域、环境和当时自身条件的制约,超出当时的主、客观因素的判断和预测,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各类因素的演化而逐显蜕化和陈旧,时间越久这种差距越明显。“战争情况的不同,决定着不同的战争指导规律,有时间、地域和性质的差别。”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这样说:“从时间的条

7、件说,战争和战争指导规律都是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有各个历史阶段的特点,因而战争规律也各有其特点,不能呆板地移用于不同的阶段。” 因此,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不可控因素,就要根据不可控因素的变化对可控因素进行不断的的改革和创新,才能保证达成目标行动的顺利实施;宏观上的整顿和调控,则是基于相对实际阶段根本性的校正。 所以说:战略具有相对的时段性。 具有相应的前瞻性 因为战略是阶段性的宏观行动纲领,而在调查和确定这个纲领的时间只能是基于阶段初始时已存在的各相关因素,这就要求纲领的确定必须能够适应初始时间以后阶段的未知因素。毛泽东曾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指出:“战略指导者当其处在一个战略阶段时,应该计

8、算到往后多数阶段,至少也应计算到下一个阶段。尽管往后变化难测,愈远看愈渺茫,然而大体的计算是可能的,估计前途的远景是必要的。”(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221222页。)因此,要根据初始时的因素基于经验来判断和预测尚未发生或可能发生的事物,就要有相对于时间段的超前意识,也就是相应与时间段的前瞻性。 具有可持续发展性 战略是立足并基于起点的、对各有关要素进行分析、判断和预测后制定的相对于以后相当延长期限的宏观谋划,则在以后相当的延长期内必然存在着一定的客观差异。“认识情况的过程,不但存在于军事计划建立之前,而且存在于军事计划建立之后。当执行某一计划时,从开始执行起,到战局终结止,这是又一个认识情

9、况的过程,即实行的过程。此时,第一个过程中的东西是否符合于实况,需要重新加以检查。如果计划和情况不符合,或者不完全符合,就必须依照新的认识,构成新的判断,定下新的决心,把已定计划加以改变,使之适合于新的情况。”(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为了修正差异,就要在基于不可控因素的基础上对可控因素进行持续不断的改良和创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不可控因素。这种为适应不可控因素而基于可控因素上的持续不断的改良和创新,就是基于上的持续发展,也就是战略的可持续发展性。 具有基于实际的可行性 “全局性的东西,不能脱离局部而独立,全局是由它的一切局部构成的。”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指

10、出:“为什么主观上会犯错误呢?就是因为战争或战斗的部署和指挥不适合当时当地的情况,主观的指导和客观的实在情况不相符合,不对头,或者叫做没有解决主观和客观之间的矛盾。” 所以说:脱离了实际的战略规划,也就失去了实施的价值和意义。战略规划的制定必须是基于现实并超出现实,然而又要控制在计划时段内力所能及的范围,这种基于实际的可行性是战略规划必须准确把握的尺度,也是是其必备的量化特征。 具有适当的可伸缩性 “为了进攻而防御,为了前进而后退,为了向正面而向侧面,为了走直路而走弯路,是许多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所不可避免的现象,。”(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毛泽东选集),第一卷)。战略的制定,就是为了有机的利用

11、自身优势克敌制胜,最终使目标达成。然而,战争的局势千变万化,或攻或守,或撤退或迂回。 所以,战略的制定,要考虑到各方面因素,既有进攻的策略,又有防守以及其他策略,不打无准备之仗,使运筹帷幄,始终处于掌控之中。这就是战略的可伸缩性。 具有相关时段多种相关因素的基本特征 毛泽东指出:“从战争的性质看,革命战争和反革命战争,各有其不同的特点,因而战争规律也各有其特点,不能呆板地互相移用。从地域的条件看,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特别是大国家大民族均有其特点,因而战争规律也各有其特点,同样不能呆板地移用。我们研究在各个不同历史阶段、各个不同性质、不同地域和民族的战争的指导规律,应该着眼其特点和着眼其发展,反对战

12、争问题上的机械论。”(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所以,每个战略的制定,必然是基于当时的客观背景,或胜或败,均离不开当时的背景因素,因而,必然具备当时背景因素的基本客观特征。 二、战略与战略思想的形成 1、我们知道:人是高级思维的动物,具有高级的思维和进化的本能。世界上只要是具备思维能力的动物,出于动物的本能,做任何事情都会有一番观察和思考,然后介入实施,即便是针对突发事件来不及思考,其动作也是基于以往经验的反应。我们根据常识基本上可以把战略与战略思想的形成概括为: 个体单元由力量型的争斗由思维操纵的技巧型争斗基于个体技巧的群体争战行为与简单谋划经验积累、综合分析与发展争

13、战的谋划概念战略与战略思想。 2、战略及战略思想的演变 1)自从有了人类,人类便为了在自然环境中取得生存而不得不考虑对环境的适应。 人们在与异类、同类间、同类族群间以及生存环境的反复争斗中获得了经验,同时又在基于的经验基础上进行探索并发展。由此在人类逐渐的进化过程中完成了由纯体力的劳动过度为技巧性劳动。其与异类、同类间、同类族群间以及生存环境的争斗也由力量型争斗上升为技巧型争斗。 正象现代人们对一些人的评价:XX很工心计、心计很深。权且不计褒贬,这应当是指某人很工心计,擅内心计较、内心的算计或内心的计谋等。 2)当具备智慧的动物群体为某些原因自发的组织集合,比如类群或族群,就自然产生了首领。其

14、中的目的、谋划和行动,自然具有了最初相对于个体单元的整体统一性与个体单元的被动性,其中个体单元必然要作出牺牲以唯心的服从于大多数,由此自然形成了个体与整体观念。 3)人类本能的好胜心理和贪欲造成了掠夺,并逐步由最初的个人之间的掳掠上升到群体之间的掠夺和反掠夺,形成了争战,这种“为争而战”就是以后逐步升级为战争的初始规模。这时候,人们为了保护自身的利益并赢得胜利,就不得不对争战的谋划和技术进行总结、概括和重新认识,并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改善,由此形成了最初的战略概念。 4)不同族类间和领土的扩展,促使了国家的形成。争战的规模也随各类因素的扩张而逐步上升到战争。战争的规模时间相对的长久、地域相对的宏

15、大、人员参与数量相对的众多、造成损失相对的惨重;这与世界上其他任何人所能及的事物相比,均是人类史上空前的,令人眩目和无可比拟的。正因为此,人们开始了在对多场战争归纳、总结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基于实际的理论上的创新和发展,形成了针对战略的构思具有基本指导意义的思想的初期模型。 5)如今的战略思想,正是建立在基于历史并对历史不断的进行分析、总结、累积和完善的基础上的创新和发展,是批判性的继承。 三、战略的延伸是战略思想在其他领域的延伸 1、为什么称为战略 为什么把战争的谋略称为“战略”而不把其它领域的谋略称为“XX略”呢? 这是因为对其它谋略的谋划与战略谋划的本质及构成元素和现象上的区别,其思想和组织原则上等共同点却都被战争的规模和宏大的现象所掩盖,已足以迫使人们不得不专门开辟了战争和战略研究体系并对其进行专门的、细致的专题研究。因此我们可以说: 1)因为战争的规模和宏大及其影响力远非世界上其他任何人所能及的事物可以相比,所以,人们对战争和战略体系开展的专题研究时间最早最久远,而对其它方面的谋划研究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