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十一次模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上传人:李****室 文档编号:127191134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十一次模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十一次模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十一次模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十一次模考语文试题(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十一次模考语文试题(解析版)(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陕师大附中高三年级第十一次模考语文试题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第I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冯友兰人们开始读中国哲学著作时,第一个印象也许是,这些言论和文章都很简短,没有联系。打开论语,你会看到每章只有寥寥数语,而且上下章几乎没有任何联系。打开老子,你会看到全书只约有五千宇,不长于杂志上的一篇文章。可是从中却能见到老子哲学的全体。习惯于精密推理和详细论证的学生,要了解这些中国哲学到底在说什么,简直感到茫然。他会倾向于认为,这些思想本身就是没有内部联系吧。如果当真如此,那还有什么中国哲学。因为没有联系的思想是不值得名

2、为哲学的。可以这么说:中国哲学家的言论、文章没有表面上的联系,是由于这些言论、文章都不是正式的哲学著作。照中国的传统,研究哲学不是一种职业。每个人都要学哲学,正像西方人都要进教堂。学哲学的目的,是使人作为人能够成为人,而不是成为某种人。其他的学习(不是学哲学)是使人能够成为某种人,即有一定职业的人。所以过去没有职业哲学家;非职业哲学家也就不必有正式的哲学著作。在中国,没有正式的哲学著作的哲学家,比有正式的哲学著作的哲学家多得多。若想研究这些人的哲学,只有看他们的语录或写给学生、朋友的信。这些信写于他一生的各个时期,语录也不只是一人所记。所以它们不相联系,甚至互相矛盾,这是可以预料的。以上所说可

3、以解释为什么有些哲学家的言论、文章没有联系;还不能解释它们为什么简短。有些哲学著作,像孟子的和荀子的,还是有系统的推理和论证。但是与西方哲学著作相比,它们还是不够明晰。这是由于中国哲学家惯于用名言隽语、比喻例证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老子全书都是名言隽语,庄子各篇大都充满比喻例证。这是很明显的。但是,甚至在上面提到的孟子、荀子著作,与西方哲学著作相比,还是有过多的名言隽语、比喻例证。名言隽语一定很简短;比喻例证一定无联系。因而名言隽语、比喻例证就不够明晰。它们明晰不足而暗示有余,前者从后者得到补偿。当然,明晰与暗示是不可得兼的。一种表达,越是明晰,就越少暗示;正如一种表达,越是散文化,就越少诗意

4、。正因为中国哲学家的言论、文章不很明晰,所以它们所暗示的几乎是无穷的。富于暗示,而不是明晰得一览无遗,是一切中国艺术的理想,诗歌、绘画以及其他无不如此。拿诗来说,诗人想要传达的往往不是诗中直接说了的,而是诗中没有说的。照中国的传统,好诗“言有尽而意无穷” 。所以聪明的读者能读出诗的言外之意,能读出书的“行间”之意。中国艺术这样的理想,也反映在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里。中国艺术的理想,不是没有它的哲学背景的。庄子说:“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道家认为,道不可道,只可暗示。言透露道,是靠言的暗示,不是靠言的固定的外延和内涵。言一旦达到了目的,就该忘掉。诗的文字和音韵是如此,画的线条和颜色也

5、是如此。论语老子中简短的言论,都不单纯是一些结论,而推出这些结论的前提都给丢掉了。它们都是富于暗示的名言隽语。暗示才耐人寻味。你可以把你从老子中发现的思想全部收集起来,写成一部新书。不管写得多么好,它也不过是一部新书。它可以与老子原书对照着读,也可以对人们理解原书大有帮助,但是它永远不能取代原书。1. 下列关于原文前三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论语每章只有寥寥数语,上下章在思想上也几乎没有任何联系,因为他不只是一人所记,所以彼此不相联系也是可以预料的。B. 照中国的传统,研究哲学不是一种职业,表达哲学思想也就不必非有正式的哲学著作,而是可以散见于日常的交谈和书信之中。C. 西方哲学著作

6、采用系统的推理和论证表达思想,而中国哲学家习惯于用名言隽语,比喻例证表达思想,所以思想的表达不够明晰。D. 庄子各篇大都充满比喻例证,这些比喻例证之间可以没有相互联系,不像西方哲学著作中的推理论证那样有密切联系。2.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诗意往往不直接表达,而是通过暗示让人领会。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比如名言隽语和比喻论证,正是一种诗意的表达方式。B. 明晰的表达固然值得肯定,但富于暗示的表达则更耐人寻味,只有聪明的读者才能发掘出诗的言外之意和书的行间之意。C. 照中国的传统,好诗言有尽而意无穷,因为其意可由读者读出。同理,中国哲学家的言论,文章正因为

7、语言简短,才能读出更多新意。D. 中国艺术的思想,当然不是只为中国艺术所独有,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就体现了这种理想,老子堪称范例。3.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固然反映了中国艺术的理想,但从根本上说还是由中国哲学自身的认知特点决定的。B. 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方式体现了中国哲学对言意关系的独特认识,那就是为语言难以直接、完全地呈现思想。C. 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决定了它所表达的思想是难以还原的,因为读者所发现的思想包含他自己的体会。D. 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强调暗示,体现出对语言作用的排斥,因为思想无法靠语

8、言的固定外延和内涵来表达。【答案】1. A 2. C 3. D【解析】【1题详解】理解并概括作者的重要观点。A项从第一段可以概括出“上下章似乎没有任何联系,但思想上是有联系的”,作者正是否定了认为思想上没有内部联系的观点。【2题详解】筛选并整合文中的重要信息。C项“正因为语言简短,才能读出更多新意”不合文意,根据文意能读出新意的应该是富于暗示性的名言隽语。【3题详解】文意理解和推断。D项相关内容在原文中“言透露道,是靠言的暗示,不是靠言的固定的外延和内涵”不能推出“体现对语言作用的排斥”,相反是强调语言的暗示性作用。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宗璞:且将秃笔长相守李冰何谓“南东西北

9、”?宗璞四卷本野葫芦引系列长篇小说南渡记东藏记西征记北归记是也。宗璞本名冯钟璞,出身书香门第。其父冯友兰是众所周知的大哲学家。宗璞上世纪50年代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60年代后长期在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中外文化的滋养使得她“腹有诗书气自华”。宗璞的作品有小说和散文,还有童话和译著。她算不得“多产作家”,却是“多奖作家”,曾获茅盾文学奖、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全国优秀散文(集)奖等等。宗璞住在北京大学燕南园57号冯友兰先生的老屋内。这是一座青砖黛瓦的小院,号“三松堂”。如今,房舍虽旧,仍能看出当年的格局:院中三棵松,室内万卷书。宗璞生活在我国高级知识分子群中,接触了众多的文化名

10、家、巨匠,因此,知识精英是她创作的独特对象。抗战时期,她随父南迁昆明,在西南联大度过八年。这便是反映中国知识界抗日的系列长篇小说野葫芦引丰厚的生活基础。她在书中生动塑造了一批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形象,深刻细腻刻画了他们的人格操守和情感世界。说起创作,宗璞着实不易。写东藏记时,她已病痛在身,写了七年,与疾患抗争了七年。她曾有感而发,作了一支散曲:“人道是锦心绣口,怎知我从来病骨难承受。兵戈沸处同国忧。覆雨翻云,不甘低首,托破钵随缘走。悠悠!造几座海市蜃楼,饮几杯糊涂酒。痴心肠要在葫芦里装宇宙,只且将一支秃笔长相守。”这亦正亦谐的散曲是她心境的写照,反映了作家的生命价值、灵魂皈依和坚强意志。一天,宗

11、璞住院了,她穿着病号服倚在床头,因高血压脸色潮红。她忙着赶写北归记,累着了,血压高,头晕。朋友劝她不要太拼了。她说:“放不下,小说里的故事和人物在脑海里翻腾,挥之不去,不写完睡不着觉。”去年春夏时分,宗璞突然脑出血,这次病得危急,在重症监护室里熬了两周,又住了三个月院。当时,宗璞曾悲观地认为自己无法再继续写作了。可是当身体稍有好转,她就又重操旧业,开始像蜗牛一样缓缓地在格子里爬起来,恢复了每天早晨的写作。写一会儿歇一会儿,头晕就去吸氧。有人问她,抱病苦耕的动力何来?她的回答:我有责任把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所想、所为记录下来,呈现给现在的读者。宗璞不止一次视网膜脱落,几经手术右眼保留了0.3的视力

12、,左眼几乎失明。她戏称自己“半盲人”,“用放大镜也只能看清拳头大的字,写得很苦,进度很慢”。她说:“现在每天只能写一二百字。不是手写,而是口述,别人帮助记下来,然后念给我听,我再修改。”也就是说北归记的写作全由宗璞口述,记录后由助手反复念,她反复改,这样一段一段,一章一章磨出来。她这是用生命在苦吟练句啊,每天百余字在腹中推敲,用写诗的功夫写小说。宗璞曾说过:“读小说是件乐事,写小说可是件苦差事,不过苦乐也难截然分开。”她还表示:“下辈子选择职业,我还要干这一行。”创作出传世精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和美国著名女作家海伦凯勒都是从小就刻在我们心里的最受尊敬的人。中国作家群中也不

13、乏这样“身有疾、志弥坚”的值得我们敬佩并为之骄傲的作家,宗璞是一个。(选自人民日报,略有删改)相关链接宗璞曾说,她走上文学之路,得益于父亲冯友兰。冯老虽是哲学家,于文学却颇有造诣,能写旧诗,很有文采,常常对文艺有独特见解。宗璞自小耳濡目染,受益匪浅。南渡记出版后,冯老曾写道:“百岁继风流,一脉文心传三世;四卷写沧桑,八年鸿雪记双城。”(徐小斌清静淡泊的宗璞)宗璞以她细密从容的叙述方式,建立起优美典雅的语言风格。众多的人物命运和世相心态,在看似平淡的生活情境和细节中缓缓展开,伏有大气磅礴的布局。宗璞笔下的战争没有刀光剑影,却烙刻了深重的精神创痕,并具有一种柔性的书卷气息。读东藏记和紫藤萝瀑布这样

14、隽永而精致的作品,真是受益又享受。(百度百科)4.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宗璞生活在我国高级知识分子群中,接触了众多的文化名人,因此她创作的主要对象是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其作品也具有一种柔性的书卷气息。B. “痴心肠要在葫芦里装宇宙,只且将一支秃笔长相守”这支散曲亦庄亦谐,真实反映了宗璞忧怀天下、钟情创作的理想追求和责任担当。C. 为了创作北归记,宗璞与疾患抗争了七年,并因此引发了脑溢血,成了“半盲人”,不得已由宗璞口述、助手记录,然后反复修改而成。D. 宗璞以其细密从容的叙述方式,创作了一系列隽永而精致的文学作品,逐渐形成了优雅蕴藉、优美温婉的语言风格,有一种难以言

15、表的文趣。5.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宗璞走上文学之路,完全得益于父亲冯友兰,她自小耳濡目染、受益匪浅,加之冯老颇有文学造诣,又十分关心她的创作。B. 宗璞之所以“腹有诗书气自华”,既因为她出身书香门第,还与她的教育及工作经历有关,两者使她有了中外文化的滋养。C. 宗璞抱病苦耕,用生命苦吟炼句,用写诗的功夫写小说。野葫芦引全由她口述,由助手记录后反复念给她推敲、修改。D. 宗璞随父在西南联大渡过了八年,这为她后来创作反映中国知识界抗日长篇小说野葫芦引奠定了丰厚的生活基础。E. 创作中必定会遇到疾患病痛、政治荡动,甚至社会动荡与战争冲击,这就需要作家具有坚毅不拔的意志和忧国忧民的情怀。6. 宗璞为何能成为“多奖作家”?请根据作品内容加以概括分析。【答案】4. C 5. BD 6. (1)受父亲冯友兰影响,培养出了对写作事业的热爱;(2)长期在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获得中外文化的滋养;(3)抗战时期,她随父南迁昆明,在西南联大度过八年,有丰厚的生活基础;(4)写东藏记时,她已病痛在身,写了七年,与疾患抗争了七年,表现出坚强的写作意志;(5)写北归记时每天百余字在腹中推敲,用写诗的功夫写小说表现出认真严谨的写作态度;(6)她说“我有责任把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所想、所为记录下来,呈现给现在的读者”,表现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