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一中2020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7190892 上传时间:2020-03-30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9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南阳一中2020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河南省南阳一中2020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河南省南阳一中2020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河南省南阳一中2020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河南省南阳一中2020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南阳一中2020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南阳一中2020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含解析)(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省南阳一中2020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一、选择题:1.如图为 LC 振荡电路中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则()A. 0t1时间内,磁场能在增加B. t1t2时间内,电容器处于放电状态C. t2t3时间内,电容器两板间电压在减小D. t3t4时间内,线圈中电流变化率增大【答案】B【解析】A.0t1时间内电路中的电流不断减小,说明电容器在不断充电,则磁场能向电场能转化,磁场能在减小,故A错误;B. 在t1到t2时间内电路中的电流不断增大,说明电容器在不断放电,故B正确;C. 在t2到t3时间内,电路中的电流不断减小,说明电容器在不断充电,则电容器两板间电压在增大,故C错误;

2、D. 电流变化率就是it图象的斜率,由图可知,在t3t4时间内,图象的斜率在变小,因此线圈中电流变化率在减小,故D错误;故选:B.2.有种灯具俗称“冷光灯”,用它照射物品能使被照物品产生的热效应大大降低,从而被广泛应用。这种灯降低热效应的原理是灯泡后面放置的反光镜的表面上镀有一层薄膜(如氟化镁),该膜能消除不镀膜时表面反射回来的热效应最显著的红外线,以表示红外线在真空中的波长,n表示薄膜对该红外线的折射率,则所镀薄膜的厚度最小应为(不计半波损失)()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因为薄膜的厚度为波长的1/4,增透膜两个界面上的反射光相干涉后互相抵消,减少了反射光中的红外线,

3、从而减少了反射光的能量,故:(2n+1)=2d (其中n=0、1、2、3、)解得:d=(2n+1)(其中n=0、1、2、3、),故厚度d的最小值为,故ACD错误,B正确。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检验工件平整度的操作中,如图1所示,上面为标准件,下面为待检测工件,通过干涉条纹可推断:P为凹处,Q为凸处B. 图2为光线通过小圆板得到的衍射图样C. 图3的原理和光导纤维传送光信号的原理一样D. 图4的原理和照相机镜头表面涂上增透膜的原理一样【答案】D【解析】A、薄膜干涉是等厚干涉,即明条纹处空气膜的厚度相同,从弯曲的条纹可知,P处检查平面左边处的空气膜厚度与后面的空气膜厚度相同,知P处凹陷

4、,而Q处检查平面右边处的空气膜厚度与后面的空气膜厚度相同,知Q处凸起,故A正确;B、图为光线通过小圆板得到的衍射图样,若用光照射很小的不透明圆板时,后面会出现一亮点,故B正确;C、沙漠蜃景是光的全反射现象,而光导纤维是光的全反射现象,它们的原理相同,故C正确;D、立体电影是光的偏振,与镜头表面涂上增透膜是利用光的干涉,它们的原理不相同,故D错误;错误的故选D。4.如图为、三种光在同一光电效应装置中测的光电流和电压的关系。由、组成的复色光通过三棱镜时,下述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由光电效应的方程,动能定理,两式联立可得,故截止电压越大说明光的频率越

5、大,则有三种光的频率,则可知三种光的折射率的关系为,因此光穿过三棱镜时b光偏折最大,c光次之,a光最小,故选C,ABD错误。5.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示意图,则关于氢原子在能级跃迁过程中辐射或吸收光子的特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一群处于n4能级的氢原子向基态跃迁时,能辐射出5种不同频率的光子B. 一群处于n3能级的氢原子吸收能量为0.9eV的光子可以跃迁到n4能级C. 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吸收能量为13.8eV的光子可以发生电离D. 若氢原子从n3能级跃迁到n1能级辐射出的光照在某种金属表面上能发生光电效应,则从n5能级跃迁到n2能级辐射出的光也一定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答案】C【解析】

6、【详解】大量处在n=4能级的氢原子向基态跃迁时,能辐射出种不同频率的光子,故A错误;一群处于n=3能级的氢原子吸收能量为0.9eV的光子后的能量为E=-1.51+0.9=0.61eV,不可以跃迁到n=4能级,故B错误;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吸收能量为13.8eV的光子可以发生电离,剩余的能量变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故C正确;若氢原子从n=3能级跃迁到n=1能级辐射出的光能量为E1=E3-E1=12.09eV,从n=5能级跃迁到n=2能级辐射出的能量为E2=E5-E2=2.86eV,所以若氢原子从n=3能级跃迁到n=1能级辐射出的光照在某种金属表面上能发生光电效应,则从n=5能级跃迁到n=2能级辐射出

7、的光不一定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故D错误。6.如图所示,滑雪运动员从O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先后经过P、M、N三点,已知PM10m,MN20m,且运动员经过PM、MN两段的时间相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能求出OP间的距离B. 不能求出运动员经过OP段所用的时间C. 不能求出运动员的加速度D. 不能求出运动员经过P、M两点的速度之比【答案】D【解析】【详解】设物体通过PM、MN所用时间分别为T,则M点的速度为:;根据x=aT2得: 则:vP=vM-aT=,则:xOP=1.25m,故A正确;运动员经过P、M两点的速度之比为是可求解的,故D错误;不能求出运动员经过OP段所用的时间和

8、运动员的加速度大小,故BC正确,本题选不正确的,因此选D。7.甲乙两车在一平直道路上同向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图中OPQ和OQT的面积分别为s1和s2(s1s2)初始时,甲车在乙车前方s0处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 若s0s1+s2,两车不会相遇B. 若s0s1,两车相遇2次C. 若s0s1,两车相遇1次D. 若s0s2,两车相遇1次【答案】D【解析】【详解】由图线可知:在T时间内,甲车前进了s2,乙车前进了s1+s2;在t=T时,两车速度相同,若s0=s1+s2,则s0s1,两车不会相遇,故A正确;若s0+s2s1+s2,即s0s1,在T时刻之前,乙车会超过甲车,但甲车速度增加的快,所以

9、甲车还会超过乙车,则两车会相遇2次,故B正确;若s0=s1,则s0+s2=s1+s2,即两车只能相遇一次,故C正确。若s0=s2,由于s1s2,则s1s0,两车不会相遇,故D错误;本题选错误的,故选D.8.a、b两种单色光以相同入射角从空气中射入介质中时,如图所示发现b的折射光线更靠近法线,由此可判定()A. a比b更容易发生衍射现象B. 当光从介质射向空气中,a、b要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分别为Ca、Cb,则CaCbC. 在介质中b的速度较大D. 单色光b的频率较低【答案】A【解析】A、如图,由可知,b的折射率大于a的折射率,所以b的频率较大,波长较短,而a的频率较小,波长较长,波动性较强,故a

10、比b更容易发生衍射,故A正确,D错误;B、由可知临界角,故B错误;C、由可知介质中,故C错误。点睛:要记住折射率和波长、临界角、频率的关系,这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9.下列几幅图的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 图中紫外光灯照射带负电的锌板,验电器指针张角变大B. 图中少数粒子发生了较大偏转,因为原子的质量绝大部分和全部的正电荷集中在很小空间范围内C. 图中一个具有10.3eV动能的电子与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发生碰撞,能使氢原子跃迁到高能级D. 图中镉棒能使核反应产生的快中子减速【答案】BC【解析】【详解】用紫外光灯照射与验电器相连的锌板,发生光电效应,电子从锌板逃出,由于开始时锌板和验电器均带负电,

11、故验电器指针张角变小,故A错误。B图为粒子散射实验示意图,卢瑟福根据此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原子的质量绝大部分和全部的正电荷集中在很小空间范围内,故B正确。当用动能为10.3eV的电子去射向一群处于基态的氢原子,氢原子受电子照射后,原子可能吸收10.2eV的能量,从而使得原子能跃迁到n=2能级的轨道上去,故C正确。D图为核反应堆示意图,镉棒的作用是吸收中子,控制速率,故D错误。10.如图,光电效应实验中用强度相同、频率分别为v和2v单色光照射光电管的阴极K,产生速率最大的 光电子速率之比为1:3,善朗克常量为h,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 频率低于v的光都不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B. 用这两

12、种光实验时,频率为v的光所对应的饱和光电流更大C. 该种金属的逸出功为,与入射光频率无关D. 该种金属的逸出功为,与入射光频率无关【答案】BD【解析】【详解】频率为v的光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则频率低于v的光不一定不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选项A错误;两种光的强度相同,则频率为v的光的光子能量小,则单位时间逸出的光电子的数目较多,则形成光电流的饱和光电流更大,选项B正确;由光电效应方程可知:; ,联立解得:,逸出功的大小由金属的材料决定,与入射光频率无关,选项D正确,C错误.11.在一列简谐横波传播的路径上有A、B两个质点,它们的振动图象分别如图甲、乙所示。已知两质点的平衡位置沿波的传播方向

13、上距离为1.5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t0.2s时,A、B两质点的振动方向相同B. 若B质点比A质点振动滞后0.5s,这列波的波速为3m/sC. 若A、B两质点的平衡位置间的距离小于一个波长,这列波的波长可能是6mD. 若A、B两质点的平衡位置间的距离小于一个波长,这列波的波速可能为5m/s【答案】BCD【解析】【详解】由图知周期T=0.4s,振幅A=5cm;由图看出t=0.2s时,A质点向下运动,B质点偏离平衡位置位移最大速度为零,故A错误;根据速度位移公式有,故B正确;若A质点较B质点滞后,则有(+n)=1.5m则,A、B两质点的平衡位置间的距离小于一个波长n取0,波长为2m;若B

14、质点较A质点滞后,则有(+n)=1.5m则,A、B两质点的平衡位置间的距离小于一个波长n取0,波长为6m,故波的波长可能为6m,故C正确;若A质点较B质点滞后,波速,A、B两质点的平衡位置间的距离小于一个波长n取0,波速为5m/s,故D正确;12.如图所示,在一条直线上两个振源A、B相距6 m,振动频率相等,从t0时刻A、B开始振动,且都只振动一个周期,振幅相等,振动图象A为甲,B为乙若A向右传播的波与B向左传播的波在t10.3 s时相遇,则()A. 两列波在A、B间传播速度均为10 m/sB. 两列波的波长都是4 mC. 在两列波相遇过程中,中点C振动加强点D. t20.7 s时刻B点经过平

15、衡位置且振动方向向下【答案】AD【解析】考点: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横波的图象;波的叠加专题:振动图像与波动图像专题分析:两列波传播速度相同,由题:A向右传播的波与B向左传播在t1=0.3s时相遇,根据S=2vt1求出波速根据波速公式求出波长由振动图象知道A起振方向向上,B起振方向向下,在两列波相遇过程中,中点C为振动减弱点t2=0.7s时刻只有A引起的波传到B点,由乙图读出此刻B的振动方向解答:解:A、设AB间距离为S,两列波的速度为v,则由题S=2vt1,得v=10m/s故A正确B、由振动图象读出周期T=0.2s,则波长为=vT=2m故B错误C、由振动图象知道A起振方向向上,B起振方向向下,在两列波相遇过程中,中点C是两列波的波峰和波谷相遇的点,振动减弱故C错误D、t2=0.7s时刻只有A引起的波传到B点,由乙图读出此刻B经过平衡位置且振动方向向下故D正确故选AD点评:本题是两列相遇问题,与宏观物体相遇类似,抓住相遇的条件:位移大小之和等于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